第41章 看看这里-《梦禁》

  到这里,《风的法则》就算告一段落。写完“无名纪年的元日”那一刻,我才真正意识到,这个故事不是关于世界的复苏,而是关于人的继续。

  从“梦醒”到“风起”,这一路走了很远。最开始的夏堇、阮初、闻叙、张弛,活得像四个被抛入废墟的人,只靠残余的理智支撑。可到了后来,他们不再用“拯救”去定义自己。清醒,不再是一种姿态,而变成一种生活方式。

  卷三写的是“风如何被人重新理解”。他们见证人类造风、控风、误解风——最后才明白,风根本不属于任何秩序,它只是存在。那一刻,他们终于停下了“证明自己清醒”的冲动,也放下了“带领谁去清醒”的责任。

  他们不是神,也不想当老师。他们只是活着,活在每一次呼吸的节奏里。

  这一卷里最难写的,其实是“无为”。以前,他们总要拆塔、夺节点、撕假梦——有方向,有敌人。而当敌人消失,只剩世界本身的惰性,人该怎么活?这才是最难的地方。

  自由不是一场战斗的奖赏,而是一场漫长的消化。

  夏堇明白了这一点,也终于学会让风自由地穿过她的生活。

  我知道,读到这里的人可能会有点不安。前几卷的节奏紧、冲突多,到这里忽然安静了下来,像风在转弯。有人会问:“他们还要做什么?下一步去哪?”

  答案其实已经藏在最后那句里——“记得呼吸,别急着定义。”

  这句话不是写给角色的,是写给整个人类的。

  梦权的时代教人依赖、清醒的时代教人怀疑。

  可当依赖和怀疑都失效的时候,人还剩下什么?

  只剩下“继续呼吸”的本能。

  呼吸是最简单的动作,也最诚实。

  在那一呼一吸之间,人证明自己还没被系统吞掉。

  卷三是“结束的开始”。

  接下来的卷四《无名纪年》,不会讲战斗,也不会讲崩塌。

  它会更像一个“历史后的世界”。

  人类在重建,没有旗帜、没有信条、没有救世主。

  他们的生活小而慢,但每一次交流、每一次修路、每一个孩子写下的歪字,都是新文明的呼吸。

  那不是乌托邦,而是现实。

  真实世界的秩序就是这样——不纯粹、不完美,却在不断修复。

  风会再起,梦也会回来。人类终究会再次陷入幻觉,只不过这次他们或许能笑着面对。

  有人问我,《梦禁》到底想说什么?

  其实从第一章开始,它就在回答一个问题:

  清醒之后,人还愿不愿意继续生活?

  我希望每个读到这里的人,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。

  不是在夏堇身上,也不是在风的方向里,而是在你每天睁开眼、决定起床、决定再活一天的那一瞬间。

  清醒从来不是特权。

  它只是让你在灰暗里还能看见风在动的那种能力。

  ——写于《梦禁》卷三完结之后,

  无名纪年的夜风下。

  看这里看这里 => 写到这里,想说的其实很简单——谢谢还在读的人。

  这本书的节奏不快,甚至有些反常识。它不热血,也不救世,很多人读到一半会问:“他们为什么不去改变世界?”

  如果你能读到现在,还愿意陪他们在风里慢下来,那你已经成了这部作品的一部分。

  《梦禁》不是写给“相信希望”的人,也不是写给“放弃希望”的人。它写给那些在灰色里活着、却还愿意抬头看看风往哪吹的人。你们的每一次阅读、每一个评论,都是这场“清醒”的另一种回声。我也想谢谢故事里的他们——夏堇、阮初、闻叙、张弛。他们不是我编的英雄,只是四种活下去的方式。他们让我相信,清醒不一定带来幸福,但能带来真实。

  谢谢你们。

  也谢谢风。

  ——笙樾(《梦禁》卷三完结后,记于蒙特利尔,雨后的午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