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饥不择食吗?-《洪荒:封神将至,我夺舍了通天》

  “此乃我新收门徒,金蝉子。”接引含笑介绍,“亦是我西方佛门兴盛之兆。”

  “我意立其为未来佛陀,待佛法普照之日,便是他登临万佛之祖之时。”

  说罢,转头看向准提,语气从容却不容置疑:“师弟以为如何?”

  准提怔了一瞬。

  未来佛之位,岂非早已属意弥勒?

  但念头刚起,便被压下。

  眼前之人佛缘深厚,气运滔天,正是应劫而出的大德之器。

  相比之下,弥勒又算得了什么?

  心念电转,脸上立刻堆满笑容,连连点头:“理当如此,理当如此!”

  “金蝉子,还不上前拜见你准提师叔?”接引转头催促,眼中神采飞扬,难掩心中振奋。

  “弟子参见准提师叔。”金蝉子恭敬施礼。

  “好!好!好!”准提连呼三声,喜形于色,激动之情丝毫不逊于接引。

  就在两位圣人欣喜若狂之际,东海深处一处密室之内——

  通天缓缓睁开双眼,眉宇间掠过一丝惊异。

  “未曾想到,仅仅将数十条大道法则融会贯通,竟耗费了数百年光阴。”

  “若是从零开始逐一掌握,恐怕一个元会也不足以参透一条。”

  “但有所失,亦有所得。

  大道之威,果然远胜天道规则,根本不在同一境界。”

  他低声自语,语气中带着震撼与赞叹。

  稍作沉吟,继而思忖:“待我彻底参详这一千条大道法则,恐怕封神量劫也将开启。”

  “唔……时不我待,须得加快进度,莫要错失机缘。”

  “不过眼下,先让我看看那姻缘之道究竟有何玄妙。”

  心念一动,神识横渡虚空,直落三仙岛。

  刹那间,原本空明的天地在他眼中变了模样——无数细线交织成网,穿梭于虚空中,色泽浓淡各异,分明映照出世间情缘深浅。

  忽然,他整个人僵住。

  只见从三仙岛方向,竟有四道紫金光芒般的丝线,牢牢连接着他自身。

  其一,赫然是女娲。

  其余三人,竟是西王母、常曦与羲和。

  “这……是怎么回事?”通天喃喃自语,满脸错愕,“我何时与她们结下如此深厚的姻缘?”

  慌忙垂目查看自身因果脉络。

  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——除了这四条耀眼丝线之外,竟还有一缕纤细却坚韧的红线,蜿蜒延伸,直通幽冥血海。

  不用多想,那尽头之人,定是后土无疑。

  此外,还有十余条或粗或细的金线自虚空蔓延而出,延伸向未知的深处。

  那些丝线表面泛着微光,隐隐透出紫意,仿佛正悄然朝着更高层次演化。

  我靠!!!

  通天脸色骤变,哪怕他道行通天、法力滔天,此刻也不禁心头一震。

  这玩意儿到底啥情况?

  我,堂堂截教教主,一向温文尔雅、气度不凡,至于这么饥不择食吗???

  “嗯?”

  心里默默腹诽了几句,正打算移开视线,忽然一声轻咦从心底响起。

  紧接着,目光猛地一凝,死死盯住一处方位——

  镇元子的洞府。

  此时此刻,那老牛鼻子正与黑云相对而坐,对弈棋盘之上。

  可真正让通天脊背发凉的是——

  在两人头顶上方,竟缠绕着一道深金色的命线,如藤蔓般紧紧相连。

  那丝线已近乎饱和,只待一丝机缘,便要化作紫金之色。

  “难怪……难怪了。”

  通天低声呢喃,神色顿时清明。

  原着里,镇元子不仅帮红云抢下圣位大运,

  更是在对方得鸿蒙紫气时,第一时间将其接入五庄观庇护。

  面对妖族大军围攻,仍不惜硬抗众强,誓死守护。

  后来红云身陨,他又立刻赶去现场,哪怕孤身一人也拼死周旋。

  原来,一切的一切,并非出于义气,而是……馋人家身子!!!

  嘶——

  倒抽一口冷气,通天连忙闭眼挪开目光。

  这也太刺激了吧!简直辣眼睛啊!

  “真没想到,你镇元子一副正气凛然的模样,居然藏着这等癖好!”

  “上天赐你一根如意金箍棒,你倒好,拿它搅乱情缘因果,真是没谁了。”

  嘀咕两句后,通天心中立下决断:

  往后若无大事,绝不能再让这几人踏进碧游宫一步!

  不然天天看这种戏码,神仙也遭不住啊!

  深吸一口气,强行压下心头杂念,取出造化玉碟碎片,盘膝而坐,再度入定。

  没错,他打算借助玉碟之力,加速自身融合进程。

  刹那间,玄光自头顶倾泻而下,如雨露洒落全身,整个人瞬间进入一种难以言喻的悟道之境。

  周身气息缓缓攀升,似江河奔涌,绵延不绝……

  岁月如梭,眨眼便是八千载流转。

  这期间,人族历经三代共主更迭——帝喾、尧、舜相继执掌天下。

  年轻的帝喾登基之时,年仅三十。

  他在叔父颛顼打下的根基之上,大力推动人族发展。

  以木德治世,定都于亳,象征明察万物、洞察秋毫。

  对待族人,他顺应民心,知人善任,处处为民谋利。

  仁政与威严并施,修身齐家,令万民归心。

  又划分四季,制定二十四节气,泽被后世千年。

  百姓安居乐业,生活日益富足。

  待到天下大治,功德圆满,帝喾便将共主之位禅让于尧。

  筑高台祭告天地,成就五帝果位。

  虽五帝之功不及三皇浩瀚,却也足以将化身帝喾的六耳猕猴推至准圣巅峰。

  离亚圣之境,仅一步之遥。

  受此气运加持,黑云亦借此突破,迈入准圣极限。

  一时之间,截教实力大增,声势日盛。

  尧继位之初,人族尚无成体系的治理结构,仅是部落联盟,松散无序,难统全局。

  待其积累足够执政经验后,遂以“唐”为号,着手建立政制框架。

 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,便是依职设官,分理各项事务。

  这是人族历史上首次形成较完整的治理体系,

  为日后奴隶制国家的成型奠定基础。

  其后,在西王母指点之下,

  参照日月星辰运行规律,确立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历法。

  自此,人族始有“年”的概念,时间得以系统计量。

  待尧功德圆满,便将权柄交付于舜,

  同样筑坛祭天,证道五帝之列。

  可惜因其本源资质与修为所限,

  虽身为云霄所化,却未能如孔宣、六耳那般突飞猛进,

  仅修至准圣中期。

  不过对此,她并未失落。

  能达此境,已是不易。

  与此同时,西王母也凭借积累的功德,将修为提升至与镇元子、黑云相当层次。

  舜登临共主之位后,虚心纳谏,肃清奸邪,

  重用贤才,百业俱兴,天下清平,开创出一片政通人和的盛世景象。

  成为万古以来最强盛的国度。

  执掌天下二千余载后,眼见黄河泛滥成灾,深知此劫实为大禹成就大道之机缘。

  于是毅然将共主之位传于大禹。

  筑高坛祭告天地,助其证得五帝之道。

  身为云霄胞妹的琼宵,虽化形为舜,修为也仅至准圣中期。

  但她素来恬淡安然,

  对此并无太多遗憾。

  反观羲和,则因积累深厚功德,顺势突破至准圣巅峰之境。

  唯有常曦仍停留于准圣后期,担任太上长老一职。

  可随着大禹登临帝位,她的道行也开始有所松动,隐隐有突破之兆。

  多年奔忙不息,

  眼看洪水肆虐日甚一日,

  大禹忽生灵机,顿悟“堵不如导”之理。

  念头既起,便即刻行动。

  玄都所化的禹王,迅速调遣族人开凿沟渠,疏导水流;

  自己则动身前往三仙岛,

  意欲寻一件能探测水势深浅的宝物。

  未及启程,伏羲的身影已悄然浮现眼前。

  他袖袍轻扬,一杆后世威名远播的神铁赫然落于地面——正是那如意金箍棒。

  “你心中所想,本圣已然明了,此物乃教主闭关前所托。”

  “你可用它丈量江河,待治水功成,再归还东海龙宫便可。”

  其实这法宝原可命门下弟子送来,

  但因出自通天亲授,伏羲唯恐中途生变,

  终究还是亲自走了一遭。

  大禹见状欣喜万分,连忙躬身行礼:

  “多谢通天圣人厚赐,感念伏羲圣人亲临!”

  “善。”

  伏羲微微点头,身形一闪,已降临东海龙宫之上。

  感应到其降临之威,

  正在闭关修炼的烛龙心头一震,

  不敢迟疑,立即召集诸位龙族重臣迎驾而出。

  “我等参见伏羲圣人!”

  “免礼。”

  伏羲轻轻一拂袖,众人只觉一股柔和之力托起身躯。

  他望着烛龙,含笑开口:

  “今日,尔等龙族气运将至。”

  此言一出,不止烛龙,其余龙王皆面露狂喜。

  “敢问圣人,究竟何等机缘?”

  或许是惊喜来得太突然,

  烛龙声音微颤,双目浑浊却骤然迸发出璀璨精光。

  “且问一句,祖龙九子,可都在东海?”

  见他失态,伏羲并不责怪,反而挥手之间,九尊巨鼎凭空显现于虚空之中。

  鼎身铭刻山川地貌、草木脉络,流转着耀眼神辉。

  竟皆是上品先天灵宝!

  嘶——!

  除烛龙神色如常外,

  其余龙族高层无不倒吸冷气,眼中贪恋与震撼交织难掩。

  须知这九鼎若合而为一,其威能足以比肩极品先天至宝。

  无论落在何处,皆会引来无数强者争夺。

  即便置于今日龙族,亦堪称镇族重器。

  “此乃九鼎,乃人族第五帝大禹立道之基。”

  “教主曾有谕令:若欲保全龙族气数绵延,”

  “须令祖龙九子舍弃真身,化作器灵。”

  “以无上龙气融于九鼎之内,镇守人族九州气运。”

  “自此之后,人龙两族命运相连,共承兴衰,方可再兴龙族。”

  语气温和,仿佛只是寻常讲述,

  可伏羲眸中那一抹意味深长的目光,却直指烛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