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,绝不会犹豫!-《名义:正义化身,开局先拷侯亮平》

  赵立春盯着祁同伟,等着他的回应。

  对祁同伟来说,如果真能办了赵立春,

  不说别的,他的前程是稳了。

  退休前至少能坐上沙瑞金的位置,再往上,那就看命了。

  祁同伟看着赵立春,眼神毫不退让,

  直接回应:

  “您放心,这件事我一定办妥。

  该下手的时候,绝不会犹豫!”

  这话一出,高育良和李达康的脸色又沉重了几分。

  他们清楚,这件事牵扯太广。

  高育良立刻站出来说:

  “同伟,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

  老书籍是跟你开玩笑,别当真。”

  看到高育良这少有的情绪,祁同伟尴尬地笑了笑。

  这种态度,他还是第一次在高育良身上见到。

  赵立春倒是不以为意,摆了摆手:

  “育良,你就别打圆场了。

  既然我们都坐在这儿了,我总得给孩子们留点念想。

  这就是我的礼物。

  将来我要是被那群京城来的家伙抓了,

  我宁愿是同伟来抓我。

  我在汉东这么多年,临了,

  再给汉东做最后一份贡献,也算是死得其所了。

  其实到了我这个年纪,早就活得够本了。

  这一辈子,活出了别人八辈子都赶不上的精彩。

  就算史书怎么写,属于我的那一页,是谁也抹不去的。”

  此时的赵立春,依旧带着当年那股豪气。

  仿佛即将被围猎的不是自己,而是别人。

  神情平静,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。

  赵立春继续说道:“当初我离开的时候……”

  我的打算其实是让育良接下书籍的位子,达康继续留在京州再干上两年。

  等老刘退下来以后,把达康调到外省当省掌,再从外地安排一个人过来。

  这样汉东的局面,应该能稳上二十年。

  育良的能力我是了解的,不比我差多少。

  差的就是一个机会,我一直以为这个机会我可以帮他争取到。

  没想到最后阴差阳错,机会却落到了祁同伟头上,让他找到了出路。

  这也是他的造化,育良啊,

  你可是沾了他的光。”

  听了这话,高育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。

  他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,就是认识了祁同伟。

  以前是他为祁同伟铺路,而现在,

  祁同伟走到了他前面,成了他的依靠。

  这样的学生,谁不欣慰?

  别人夸他高育良,他可能只是笑笑。

  但要是夸祁同伟,他是真的发自内心高兴。

  这便是他的性格,也是一份师徒情谊的延续。

  不过祁同伟这时候坐不住了,忍不住开口问道:

  “老师,那我呢?

  在您的安排里,好像没我什么事啊。”

  听他这么一说,高育良和赵立春对视一眼,忍不住笑了。

  赵立春也不禁有些感慨,他在位的时候,

  怎么就没发现这个祁同伟这么有意思。

  不只是能力强,更在于他做事的方式,

  颇有大将风范。

  要不是后来复盘他的种种做法,

  根本想不到这小子竟能做到这一步。

  所谓“善战者无赫赫之功”,说的大概就是他这样的人。

  听到祁同伟发问,赵立春也有点意外,

  不过还是笑着回应:

  “你?不是临走前给你安排了一个副省级待遇吗?

  还嫌不够?再不满足你就去找你老师,

  我可顾不上你,你级别太低,

  我实在不好安排,哈哈哈。”

  说着说着,赵立春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
  他退休这么久,还是头一回这么轻松地笑。

  也许是京城的日子太压抑,又或者他还没适应退休后的生活,总之过得并不舒坦。

  而祁同伟这番话,是真的让他心情轻松了。

  要知道那时候祁同伟不过是个公安厅长,提拔是要看时机的。

  赵立春当时已经察觉到上面的风向,

  才让他两三年都没动一动。

  他心里清楚得很,最后留下的那个名单,

  更多是试探沙瑞金的态度,

  至于祁同伟能不能上去,他并没有放在心上。

  没想到他一走,祁同伟还能再掀波澜,稳住汉东的局面。

  这时李达康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:

  “老书籍,您现在……”

  可话说了一半又卡住了,不知该如何措辞。

  总不能问您是不是要倒了吧?这话太敏感。

  一时语塞,想来想去,最后挤出一句:

  “老书籍,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,

  您尽管吩咐,这时候千万别见外。”

  赵立春听了,心里冷笑一声。

  这么多年了,你李达康是什么人我还搞不清楚?

  出了名的独善其身,做事只顾自己。

  我太了解你了,但凡可能沾上麻烦的,

  你立马就躲得远远的。

  连我这个老领导,当年也没少碰钉子。

  这就是你的风格。

  现在你突然说这话,

  我信才怪。

  但这种场面话该说还是要说。

  “达康,既然你问到了,

  那我也就直说了,我这个层级的事情,

  不是你们能插手的,能不沾就别沾。

  我这次回来,也只是看看汉东。

  年纪大了,以后可能再也回不来了。

  你说人这一辈子,最放不下的会是什么?”

  李达康沉默了,他明白赵立春指的是谁——赵瑞龙。

  赵立春唯一的儿子。

  他原配夫人生了两个女儿,

  一直没个儿子,这是他多年的遗憾。

  后来在外面有了个儿子,就是赵瑞龙。

  这个孩子,简直像只貔貅,什么都想捞。

  李达康自然不想牵扯进去。

  现在整个汉东,矛头都指向了赵瑞龙,

  他看得清清楚楚。

  这个趋势谁都挡不住。

  这个时候,他不可能站出来为赵瑞龙说话,

  他还没糊涂到那种地步。

  此刻的赵立春仿佛看透了祁同伟的心思,没有直接点破,只是将目光落在他身上,微笑着说:

  “同伟,你来说说看,现在是个什么情况,我心里最放不下的,到底是什么。”

  祁同伟听到这话,心头一震,几乎是本能地回应道:

  “在汉东,您最挂念的,还是这片土地的发展。

  自从汉东开始开放,一直都是您在掌舵。

  我出身农村,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。

  也许有些人感受不深,但在我的眼里,今天的汉东和二十年前相比,简直是天翻地覆。

  您的牵挂,就是这方水土,是您几十年来的心血。

  怎么可能不挂念?我说得没错吧?”

  一旁的李达康听得目瞪口呆,仿佛看陌生人一样看着祁同伟。

  这番话来得太快、太准,简直滴水不漏,巧妙地避开了赵瑞龙可能设下的陷阱。

  李达康一时之间,竟有些难以接受。

  赵立春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,眼神中透出几分意味,随后看向李达康,语气中带着几分提醒:

  “达康啊,这么多年了,你还是老样子,做大事总怕担风险。

  你要明白,每一次上桌博弈,都是有代价的,这是绕不开的。

  想赢,就得做好输的准备。

  同伟这话,说得对,也不全对。

  不过既然他提到了,我也想说几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