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 急于求成!-《名义:正义化身,开局先拷侯亮平》

  沙瑞金脸色阴沉,却不得不开口:

  “关于祁同伟同志进入常委的问题,大家意见仍有分歧,这一点我们都清楚。

  票数勉强过半,出乎我的意料,恐怕也在各位预料之外。

  这个时候我在想,是不是正如育良同志所言,祁同伟同志确实还年轻,经历尚浅。

  这样一位干部,是我们未来班子的重要人选,更需慎重对待。

  我们不能急于求成,要防止拔苗助长。

  既然存在争议,不如暂缓一步,再观察一段时间?

  看看他接下来的表现如何,再作定夺?”

  此时最难堪的,不是高育良,而是田国富。

  沙瑞金这一番话,简直是在他脸上左右开弓,毫不留情。

  简直是蛮横无理!什么叫做“暂缓”?

  当初这个提议本就没打算通过,为了避嫌,才推给他来牵头。

  可现在,事情真成了,却又轻飘飘一句“再看看”。

  在座哪一个不是老狐狸?谁看不出这其中的门道?

  这里没有小角色,每一个动作都牵动全局。

  会议一结束,田国富就知道,自己在汉东政坛的话语权,将会被彻底削弱。

  这就是现实的代价。

  但他不能反驳,也不能动怒。

  他的位置决定了他只能配合、只能辅佐。

  无论沙瑞金怎么说,他都必须笑着点头。

  这才是最憋屈的地方。

  田国富沉默着,高育良却不打算收手。

  他一点不给面子,语气干脆利落:

  “也好,既然沙书籍这么考虑,那这次投票就算没发生过。

  会议记录留个底,权当备案。

  毕竟祁同伟同志的能力,确实还需要进一步检验。

  正好最近京里有个中青年干部培训班,不如让他去参加一下。

  去见识见识,真正的领导干部是怎么做事的。

  也好让他知道,怎么把工作干好。

  沙书籍,您觉得这样安排,是否妥当?”

  这话听着像是退让,可屋里每个人心里都明白,话里有话。

  真正听得懂其中分量的,只有沙瑞金。

  搁置表决、形成纪要,说白了就是存档备查。

  你是书籍,有权独断专行,可这件事一旦记入档案,就成了白纸黑字的历史痕迹。

  将来若有变局,这份记录,便是最有力的依据。

  问题一旦出现,后果就不堪设想。

  这份会议纪要,就像一把利刃,

  直插心脏,这正是高育良埋下的后招。

  至于让祁同伟去京城进修,说白了,不过是种姿态。

  高育良心里清楚得很——

  如今不是祁同伟离不开汉东,而是汉东已经离不了他。

  这一点,两人早就心照不宣。

  眼下赵家那边的事,全由祁同伟一手操持。

  先不说有没有人能顶得上,就算有,

  也得从头再来,重新磨合,重新建立关系网。

  在汉东这块地界上,这样的人物本就不多,

  像祁同伟能做到如臂使指、毫无隔阂的,更是凤毛麟角。

  此刻,高育良是在逼沙瑞金做选择。

  只要沙瑞金点头答应,他立刻就会放人去学习。

  可这事哪有那么简单?

  沙瑞金望着眼前一脸恭敬的高育良,

  面色阴沉,又缓缓扫视了一圈会议室里的其他人,

  终究不得不开口:

  “育良同志这话我不太同意。

  祁同伟虽然年轻,但经历丰富,在同龄干部中实属少见。

  去京城学习这件事,我看就不必了。

  眼下汉东局势复杂,人人肩上有担子,一个都不能少。

  这么看来,是我之前考虑欠妥。

  既然大家意见一致,那祁同伟同志进入常委的提议,

  就按多数人的意思,正式通过吧。”

  这番话出口时,语气已明显软了下来。

  说实话,在汉东这片土地上,

  沙瑞金自打上任以来,除了最初几次会议还能掌握主动,

  之后的每一次较量,几乎都没占到上风,这次也不例外。

  原本不想松口的结果,却被高育良硬生生扭转了过来。

  倒不是沙瑞金能力不足,而是他背负的东西太多。

  他来汉东,本就是带着任务而来,步步都得谨慎掂量。

  节奏一乱,主动权自然就落到了别人手里。

  这就是现实,谁也无法回避。

  此时的高育良,心中满是得意。

  这段时间祁同伟的步步高升,

  几乎全靠他自己闯出来的路。

  作为老师,他非但没帮上什么忙,

  反倒是自己的省掌位置,还是祁同伟暗中推动才得以稳固。

  他嘴上不说,可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——

  身为师父,竟要靠徒弟扶持,这种滋味,实在难以言说。

  这一次会议,他拼尽全力,也要为弟子争下一席之地。

  若再错过,他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。

  结果显而易见,他赢了。

  祁同伟的常委身份,是他一步步推上去的。

  当然,第一步是祁同伟自己迈出的,这点不能抹杀。

  但关键时候能在沙瑞金面前发声,把议题提出来,是他的坚持;

  而最后临门一脚,将局面彻底锁定,也是他完成的。

  这才有了今日的结果。

  现在回想起来,一切都值得。

  当年他自己进常委时,并没有太多感触,只觉得是多了个头衔罢了。

  可今天不同,这份喜悦,比当年强烈得多,也厚重得多。

  在座的常委们,都看出了高育良眼中的光彩。

  不得不说,这个老师当得实在称职。

  一步接一步,稳扎稳打地托举着学生往上走。

  这样的师生情分,让不少人暗暗羡慕。

  在场这些人,大多靠的是个人奋斗走到今天。

  当然,祁同伟的能力,大家也都看在眼里。

  若没有真本事,根本不会被提上议程。

  这是前提。

  但在实力之上,若有人能在关键时刻扶一把,那就是事半功倍。

  这一点,在今天的会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  祁同伟这次能逆势而上,全因高育良在背后运筹帷幄。

  要知道,在差一票的情况下,能把田国富拉过来,

  这种操作,绝非常人所能想到。

  更可怕的是,他还真的做到了。

  要争取一张普通支持票不难,人情铺垫到位,军区那边也不是拿不下。

  最难啃的,是对手阵营里的票——尤其是田国富那一票。

  除沙瑞金外,他是最难动摇的一块硬骨头。

  可高育良巧借局势,顺势而为,硬是把这张票收入囊中。

  这份对权力脉络的敏锐把握,令人不得不服。

  而最后他对沙瑞金做出的“退让”,换来了对方的点头,

  在旁人看来,那是妥协;

  但在沙瑞金眼里,那分明是一次不动声色的施压。

  这一切,高育良拿捏得精准无比。

  此刻,沙瑞金环顾四周,神情莫测。

  想开口,却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
  这一次的疏忽,竟让已握在手中的常委名额白白溜走。

  心里当然不是滋味,可又能怎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