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章 代表的力量,绝非寻常!-《名义:正义化身,开局先拷侯亮平》

  电话那头的年轻警员一听是他的声音,心头一松,看了看周围围站着的人,暗自舒了口气,才开口道:

  “厅长,来了一拨人,自称是京城国资委的,要提走刘行建……您看这事怎么处理?”

  祁同伟眉头微皱,略感意外。

  国资委?他们掺和什么?又没执法权,想干什么?

  他也不绕弯子,直接说道:

  “让带队的接电话,你们先稳住现场,我马上到。”

  那边的年轻人应了一声,转头对来人道:

  “我们厅长要跟你们负责人通话,谁是领头的?”

  话音未落,一位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。

  他冲年轻警察笑了笑,温和地说:

  “我来吧,我是这次行动的负责人。”

  接过电话后,那人依旧语气平缓,带着笑意:

  “祁书籍好,我是国资委副主任胡建新。”

  祁同伟听着对方话语里的从容笑意,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对劲,却又说不出哪里古怪。

  索性直截了当地回应:

  “胡主任好,请稍等,我这就过去,咱们当面谈。”

  那头的胡主任依旧笑呵呵地答道:

  “不急不急,祁书籍路上小心,我在医院等您。”

  几句客套过后,祁同伟挂了电话,交代一声,随即下楼驱车赶往医院。

  国资委看似只是个正部级单位,不算显赫。

  但它所代表的力量,绝非寻常。

  虽不直接掌兵执法,却是全国庞大国有资本的实际操盘者。

  尽管名义上只是国务院下属机构,可它监管的企业中,不乏与部委平级的存在,副部级单位更是数不胜数。

  这意味着什么?

  意味着国资委掌握的资源体量,堪称举世罕见。

  它的影响力,丝毫不逊于赵立春当年的地位。

  只不过,一个握的是权力名分,一个掌的是实打实的经济命脉。

  当年若让赵立春调任国资委,表面平调,实则是重用。

  如今虽更进一步,但背后的博弈,远比表面复杂得多。

  比起那等权贵衙门,眼前这局面终究还是略逊一筹。

  如今国资委的人插手刘行建这桩事,其中意味便不再单纯了。

  祁同伟一时捉摸不透。

  他隐约觉得,这或许是赵立春埋下的后招。

  可他始终不解的是,为何偏偏是国资委出面?

  没多耽搁,祁同伟十几分钟便赶到医院。

  车子直接停在正门口,钥匙随手抛给守在那儿的专案组人员,人已大步流星往楼上赶。

  刚到楼梯口,就见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迎面走来。

  那人一见到祁同伟,立刻含笑上前,主动伸手道:

  “您就是祁书籍吧?果然如传闻所说,行事果断利落。

  这份干练,一看便知汉东能有今日局面,绝非偶然。”

  祁同伟打量着他,想从对方神色里看出些端倪,但那张脸上只有一片温和笑意。

  他握了握手,开门见山问道:

  “胡主任亲自过来,莫非是要带走刘行建?眼下他在汉东涉案未结,这个时候恐怕不便移交。”

  话虽直白,却留有余地,既亮明立场,又不失分寸。

  这类交锋,他在证法系统早已习以为常。

  抢时机、争主导,向来如此。

  久而久之,就成了本能。

  可这位胡主任却显得异常沉稳。

  望着祁同伟的目光里甚至带着几分赞许。

  他不动声色地将祁同伟引至楼梯一侧,语气平和地说:

  “祁书籍,实不相瞒,五年前就有动议,要把汉东油气集团划归国资委直管,不再由地方管辖。

  这事当年赵立春书籍亲赴京城协调过,后来搁置了。

  你也清楚,油气这类资源本就属于国家战略管控范畴。

  眼下全国绝大多数同类企业都已整合进‘三桶油’体系,这是趋势。

  个别地方因历史遗留问题还有独立运作的单位,但汉东的情况不一样。

  真正卡点在于刘行建本人。

  关于他的问题,我们已暗中查了三年,最近才出结果。

  你们动手抓人时,我们其实也掌握了情况,原打算等你们这边办完再接手。

  可看目前进展,短时间难以收尾。

  迫于形势,只能提前介入。

  还望祁书籍理解,通融一二。

  毕竟这事牵涉国家能源布局,不容延误。”

  听到这里,祁同伟心头顿时清明。

  果然是赵立春留的退路。

  原来早就在布这一手——把油气集团推出国门,脱开地方掌控。

  这些年按兵不动,显然是早有谋划。

  而国资委内部,必然有人与赵家渊源颇深。

  否则不会在此刻精准出手。

  这就是赵立春的反制。

  前脚刚把赵家在油气系统的违规线索交上去,后脚国资委就跳出来说:这企业本来就不归你管。

  高明啊,真是高明。

  祁同伟面色微凝,没有轻率回应。

  刘行建的事,说重不重,说轻也不轻。

  他神情郑重起来,缓缓说道:

  “胡主任的意思我懂。

  可您就这么上门要人,我也难做。

  您也知道,我不过是个公安厅长,上面还有省掌、书籍。

  您一句话让我放人,我拿什么去汇报?

  总得有个正式文件或程序依据吧?”

  这话讲得客气,意思却极硬。

  不是几句场面话就能拿走人的。

  规矩摆在那儿,谁也不能坏了它。

  否则日后他还怎么立足?

  胡建新听了,并未意外。

  他既然亲自南下,自然不会空手而来。

  如今的国资委,早已不是昔日模样。

  权力逐年扩张,未来极可能升格为统管国企的核心机构。

  现存的国有企业,个个都是国之重器。

  不再是过去那种良莠不齐的局面。

  留下来的,全是支柱型骨干。

  这点底气,他有。

  许多企业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。

  只要国资委一声令下,

  一个地区的格局就能提升一级。

  要知道,一家大企业对地方的拉动作用,

  往往是颠覆性的。

  李达康为何拼了命也要推进光明峰项目?

  不就是为了推高Gdp、解决就业吗?道理就这么直接。

  而国资委旗下那些正部级央企,随便哪家总部迁到京州,

  光是搬迁本身带来的效应,就远超光明峰项目。

  由此可见,国资委手中掌握的分量有多重。

  胡主任笑了笑,走出楼梯口,朝那边抬手示意了一下,

  随后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,递给了祁同伟。

  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。

  “祁书籍……这是国务院下发的正式公文,

  加盖了国资委的公章,还有分管领导的亲笔签名。

  这份东西,应该够分量了吧?”

  祁同伟接过文件,上面那两枚鲜红的大印他还是头一回见。

  其中一枚,象征着国家最高层级的行政权力——国务院的权威。

  哪怕只是副职领导签的字,也具备不可动摇的法律效力。

  文件内容写得清楚:国资委调查组将带刘行建进京,

  调查三年前油气集团并入国资未果一事。

  按理说,看到这道文书,祁同伟就该立刻放人。

  在国内,这种级别的公文就是最终裁决。

  但他还是咬了牙,低声开口:

  “胡主任,我能不能先跟沙书籍汇报一下?”

  这话出口,他自己都觉得艰难。

  这文件烫手得很,此刻他甚至有点后悔亲自来这一趟。

  现在真是进退两难。

  不汇报,责任全落在自己头上;

  可要是汇报,拿着这样的公文还请示,

  显得太不懂规矩——这可不是赵立春当年批的条子,

  而是真正代表中央意志的指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