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7章 说得滴水不漏!-《名义:正义化身,开局先拷侯亮平》

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会场上还坐着三位军人,并非普通的军区干部,而是实打实的边防部队代表!

  祁同伟扫了一眼这阵势,顿时觉得脑仁发胀。

  这个陈部长,简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。

  为了召集这场会,祁同伟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把人请齐。

  毕竟这片地方,和他原本毫无瓜葛。

  虽说被任命为专案组组长,可底下这些人,哪个不是一方势力?谁又真的买他的账?更何况这里的省韦书籍、省掌,按级别本就比他高半级。

  要是他是本省出身的证法书籍还好说些,偏生是从外省调来的。

  换成别人,能不冷处理你个三五天就算给脸了。

  祁同伟清楚这点,所以特地抽空,挨个上门拜访,这才勉强凑齐了这场会。

  所谓的“作战部署”,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,让大家知道:我要开始动手了。

  事情的本质就是这样——倘若他是以中央督导组的身份下来,那自然另当别论,那是带着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,谁都不敢怠慢;可现在他只是来查案子的,哪怕背后有公安部撑腰,人家要是不想配合,照样可以睁只眼闭只眼。

  现实就是如此,形势压人。

  但祁同伟也并不真在意。

  若不是担心有人背后使绊子,他早已经暗中联络佤邦,采取行动,直接收网抓人了。

  可眼下这些人里头,谁能保证没有牵连?稍有不慎,背后被人捅一刀,到时候连喊冤的地方都没有。

  他深知其中利害,因此开场便直截了当:

  “各位同志,感谢大家拨冗前来,参加我们公安部‘0703’专案组的工作会议。

  在此,我先向诸位表达诚挚谢意。”

  话音刚落,祁同伟起身,朝在座所有人微微一躬身。

  这一举动,让不少人心头一震。

  他们都是官场老手,平日里最讲究排场与分寸。

  对祁同伟的态度,原本也是抱着观望心理,想看看这位空降下来的组长怎么摆架子。

  没想到对方反倒先行礼,姿态放得这么低,反倒让他们有些坐不住了。

  坐在祁同伟身边的王书籍连忙接过话头:“祁组长太客气了!这起案件,我们地方上也深感痛心,原本就打算迅速处置。

  如今公安部委派您牵头专案组,我们更应全力支持。

  您尽管放手去干,需要什么资源、人力,我们都无条件配合。

  有任何困难,随时找我,全省上下都会为您开绿灯,务必协助破案,将凶手绳之以法!”

  这位王书籍一番话,说得滴水不漏。

  此刻全然不见往日那种高高在上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做派,反而态度谦和,姿态放得很低。

  要知道,他在本地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,从无人能与他抗衡。

  而今肯如此表态,说明他已经权衡再三。

  这两天,他也派人四处打听祁同伟的底细,从京城一路问到部里,最终确认一点:此人纯粹是为办案而来,不涉地方政局。

  这下他才彻底放下心来——最怕的就是上面派个人下来,名义查案,实则整顿班子,那可就麻烦了。

  即便如此,他也没完全放松警惕。

  比如祁同伟提出的具体安排,必须经他过目才能推进,只不过这话没摆在明面上说罢了。

  官场上讲究体面,彼此留余地,这点默契,祁同伟也心知肚明。

  他知道不会一路顺畅,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。

  归根结底,都是陈部长的安排,错就错在那个始作俑者身上。

  听到王书籍的表态,祁同伟轻轻点头致意,随即面向全场,继续说道:

  “我的初步设想是这样:先按常规路径,与佤邦方面沟通协调,看他们是否愿意协助抓捕。

  如果对方配合,那是最好不过,我们只需等待结果即可。”

  可要是佤邦那边不伸出援手,那咱们也只能另想办法了。

  派精干人员悄悄进入缅北,把人带回来。

  只是这条路——

  恐怕要费些时日,周期不会短。

  眼下具体情况还不清楚,

  我也给不出确切的时间表。

  和胡厅长商量过后,初步估计大概得两周左右。

  大家有什么想法?”

  祁同伟话音落下,在座众人神色不一。

 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,大多数人并不上心。

  正沉默间,当地证法委书籍忽然开口:

  “祁书籍,您刚来这边,情况还不熟。

  其实佤邦正府也就是个名义上的存在,对缅北根本管不了。

  指望他们出面协调,还不如我们自己喊话有用。

  那边所谓的四大家族,祖籍基本都是内地的,不少人手里还拿着国内身份证。

  你要是真想施压,拿断卡、查账户这些手段去治他们,比找佤邦强得多。

  只不过这类行政措施流程长,见效慢,没办法啊。”

  这话一点不假。

  如今的缅北早已脱离佤邦的实际控制,各自为政,俨然成了法外之地。

  更讽刺的是,盘踞在那里的许多头目,本就是从国内出去的华人,身份合法,却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。

  他们把手伸向自己的同胞,设园区、搞诈骗、绑架拘禁,无所不用其极。

  眼下被困在那些窝点里的,十有八九都是华夏人。

  这才是最令人心寒的地方。

  这些人靠着扶持地方武装,割据称霸,把缅北搞得如同人间地狱,毫不夸张。

  在场不少人,私下多少都沾点边,有些利益牵连,只是谁也不会摆在台面上说。

  这位证法委书籍倒是硬气,竟当着众人的面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。

  祁同伟听了,心头一震,没想到此人如此直率,也不由暗自警惕。

  这时,一位边防部队的少将站起身来,语气豪迈:

  “祁书籍,您别愁,我也有路子。

  只要军委一道命令下来,让我配合行动,我二话不说——

  一个整编师开进去,三天之内扫平整个缅北。

  人交到您手上,干净利落,您看值不值?”

  祁同伟一听,差点笑出来,心里却一阵发苦。

  真要有这本事,他还用得着在这开会扯皮?

  军队眼里,这种事确实不算什么,一声令下,推过去就是。

  可现实哪有那么简单?国际关系、外交影响、周边国家的态度……哪一条都不能忽视。

  这不是动动手指就能解决的事。

  他苦笑了一下,语气平静地回应:

  “将军的好意我明白。

  可我们现在必须顾全大局,东南亚各国都在盯着我们的举动。

  本来他们就对我们的一举一动格外敏感,如果我们真出动正规军,只会让整个区域更加紧张。

  所以这一步,暂时还是不能走。”

  说完这句话,祁同伟心中满是无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