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监管单位,成了替罪羊!-《名义:正义化身,开局先拷侯亮平》

  以前祁同伟对这个职位可谓朝思暮想,

  动不动就旁敲侧击地试探自己。

  但这次,从头到尾都很冷静,

  就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。

  这让高育良很满意,笑着问:

  “同伟啊,怎么,

  看上去不太高兴?还在想着那个常委的位子?”

  祁同伟嘿嘿一笑,

  反倒轻松地坐下来,说道:

  “说不动心是假的,您又不是不了解我。

  那可是常委,不是谁都能上的。

  换谁都会犹豫。

  刚才田封义点拨了我一下,

  才明白其中的利害。

  您别说,

  老田还真有点门道。

  他那套公式还挺有道理,一推演就清楚。”

  高育良听了,也不禁笑出声来。

  田封义这个人,确实不一般。

  和他、李达康是同一辈的人,只是理论有点另类,

  站队出了点岔子,但能力还是有的。

  现在年纪大了些,不然真能有一番作为。

  还是有希望再上一个台阶的,毕竟能走到这一步的人,能力都不弱,关键还是看各自的机缘罢了。

  可这些,并不是他自己能掌控的。

  “老田那套办法,实用但不体面。

  你在我面前说说倒也无妨,要是传出去可就不好了。

  那我们师徒之间也说不过去了。

  我劝过他很多次,

  让他去高校教书,但他始终放不下那个职位。

  当年在市长任上的时候,都能带研究生的人,

  现在把自己搞得这么被动。

  他怎么会去找你?

  这几年他几乎谁都不见了,自从沙书籍来了之后训了他一通,

  他就更不愿意露面了,怎么偏偏去找你了?”

  高育良对田封义的印象其实并不差,因为大家判断问题的标准不一样。

  除了明面上的那些事务,他们还要考虑很多外人不了解的细节,

  在外人看来也许很荒唐的事,对他们来说却是必须权衡的现实。

  老田这种人,在圈子里并不算特别,比他古怪的人多了去了。

  好在他现在还能干事,要不是年纪大了些,自己还真能用得上他。

  祁同伟听到这里,也知道话题终于进入正题了,连忙坐直身子,

  神情认真地说道:

  “这次老田找我,是为他儿子的事着急。

  他儿子刚调到吕州环保局没几天,就被带走了。

  吕州美食城出了安全事故,造成环境污染,牵连到了周边居民,

  他儿子就被抓去顶雷了,老田吓坏了,到处找人帮忙,

  可几乎没人搭理他,最后才找到我,希望我能帮他处理一下。”

  高育良一听这话,脸色立刻变了。

  吕州的美食城,正是他在任时批准的项目。

  当时赵瑞龙提出要办这个美食城,他因为担心污染问题曾拒绝过。

  但赵瑞龙一直纠缠不休,后来他提出一个条件——

  只有把李达康调走,他才签字。

  那时他还是省韦书籍,李达康是市长。

  结果第二天,李达康就被调往林城,名义上是升职,实则是边缘化。

  就这样,项目才得以落地。

  当然,这个项目也为他带来了不小的好处,就在当年,

  他便顺利进入了常委,要知道吕州虽然是个普通地级市,

  但能带来常委待遇,意义完全不同。

  那次之后,他和赵家的关系也就越绑越紧。

  如今吕州的隐患突然爆发,高育良一时有些乱了阵脚,

  但很快又镇定下来,转向祁同伟,语气认真地问:

  “吕州的事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?有多少人知道?

  你仔细讲讲,我听着。”

  祁同伟当然清楚这个项目和高育良之间的联系,

  对他的反应也早有预料,当下毫不避讳地说:

  “这次美食城出事,是因为非法排污的问题。

  他们把废水直接排进了月牙湖,这事原本一直没人发现,

  老百姓也一直不知道。

  但最近,附近几位居民查出得了胃病,

  一追查水源,就发现了问题,顺藤摸瓜查到了排污管道。

  环保局作为监管单位,自然就成了替罪羊。

  而老田的儿子,刚好是刚上任的水污染科科长。”

  听到这里,一向沉稳的高育良也忍不住来回踱步,嘴里低声骂着:

  “畜生,真是畜生!”但很快意识到祁同伟还在身边,

  便叹了口气,接着说:

  “同伟,这个企业的事你应该也听说过。

  这个项目是我当初引进的,就是赵瑞龙的那个。

  当时他拍胸脯保证,会配套建污水处理厂我才同意的。

  后来我被调走,也就没再过问。

 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,这王八蛋一直在骗我,

  压根儿就没按当初说的去做。”

  祁同伟能理解高育良此刻的心情。

 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,

  但现在突然冒出来,就像一盆冷水泼在他正得意的时候。

  虽说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,

  但眼下正值风口浪尖,沙瑞金肯定会借题发挥,

  这对高育良的政治地位来说,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。

  沙瑞金一直在寻找高育良的破绽,可始终无从下手。

  如今高育良自己露了马脚,这才是他真正焦虑的根源。

  相比之下,祁同伟倒是轻松了不少。

  比起高育良,祁同伟最大的优势就是果敢决断。

  他从不拖泥带水,遇事干脆利落。

  这次他与赵瑞龙彻底划清界限,便是最好的例证。

  毫不迟疑,借着高小琴的事由,

  就把两人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,一刀斩断,这才是干大事的魄力。

  相比之下,高育良在这方面就逊色许多。

  说到底,高育良能在今天这个位置,其实也有时代因素的助力。

  他的政治手腕毋庸置疑,

  甚至比起沙瑞金、李达康还要老练,

  但他性格上的软肋也显而易见。

  祁同伟此时登门拜访,正是要给他敲响警钟。

  他也不兜圈子,直截了当地说:

  “老师,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知道,

 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。

  李达康听说了,恐怕都要乐出声来,

  居然主动送上门来一个把柄。

  这个时候,我们必须迅速应对。

  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雷厉风行。

  该处理的人,就让吕州方面去办;

  该停的项目,立刻叫停;

  该抓的人,一个也不能漏。

  整顿也好,善后也罢,

  都要按规矩来,安抚好当地百姓的情绪。

  至于您和这事的关系,您也是被蒙在鼓里。

  这些年大家都在拼Gdp,谁没点难言之隐?

 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,只要我们安排得当,

  即便沙瑞金事后找茬,也不过是走个形式,

  不会伤筋动骨。

  关键就在于,反应必须快,

  不能拖,不能犹豫。”

  祁同伟这番话,中肯又现实。

  说实话,高育良心里也明白,

  这是眼下最稳妥的处理方式,挑不出毛病。

  但他的顾虑还在更深一层,

  那就是赵立春。

  毕竟如今的赵立春,

  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地位。

  要知道,他的一言一行,

  对地方的影响非同小可,

  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分量,这才是问题的核心。

  高育良还没准备好,或者说,他不敢轻易得罪赵立春。

  这也是他和李达康的不同之处。

  李达康虽说为人圆滑,像个墙头草,

  但他有个过人之处,就是懂得见风使舵。

  一旦风向不对,立刻断臂求生。

  十多年前在吕州的时候,不就是这样?

  说走就走,根本不顾情面。

  只要影响自己的仕途,管他谁是谁。

  这是他的长处,也是他的短处。

  你养不熟他,但也别想轻易算计他。

  此时,高育良点燃了一支烟,坐在书桌前,

 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,烟雾缭绕,他沉默良久。

  他当然清楚祁同伟说的才是上策,

  可做了决定之后呢?

  赵家那边,他又该如何交代?这才是问题所在。

  高育良一时间没了主意,把烟掐灭,

  转头看着祁同伟,语气里透着无奈:

  “这事背后牵扯的是赵家,你不是不知道。

  你的建议确实最好,我明白。

  很多人也明白,可问题是,

  我刚上任,就这么去得罪赵立春,

  不是小事情。

  你也清楚,

  赵书籍的能量,远远在我之上。

  我自己倒是无所谓,仕途也差不多到头了。

  可你还年轻,还有机会。

  因为我一个人,耽误了你,那就不值得了。”

  高育良的话说得温婉得体,

  表面听着是为对方着想,实则意味深长。

  赵家不是能轻易得罪的,一旦站错队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我不是不敢担责,是不想连累你。

  可归根结底,就是两个字:不敢。

  他说得冠冕堂皇,却句句藏着分量。

  不愧是多年教授,说话滴水不漏。

  祁同伟听罢,自然心领神会。

  但他此时却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说法:

  “老师,如果我说,赵家也许会有变呢?

  您觉得,现在做这些,还来得及吗?”

  这句话一出,高育良顿时心头一震。

  赵家会出事?他从没想过这样的可能。

  赵立春现在是什么地位?

  那是几乎登顶的人物。

  这样的人会出事?他简直不敢相信。

  但他清楚,祁同伟不是那种拿这种事开玩笑的人。

  这时高育良也猛地站起身,快步走到祁同伟身旁,语气急促地说道:

  “同伟,这种话可不能随便讲。

  要是让外人听去,你我都完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