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大的蔡府寿宴,让长安权贵和未来权贵们都见识到了皇帝信重的宠臣是个什么待遇,蔡邕本人和他女儿,在皇帝这里就是圣眷正浓。
除此之外,就是满门宾客的诗文和皇帝赐予蔡府的那些奇珍异宝。
那些漂亮的琉璃、瓷器,还有那座为蔡邕本人定制的“蔡公千秋钟”,都是长安热议话题,整个长安都在热议这些珍宝。
和蔡邕有交情的,时不时就会给蔡府递个拜帖,亲自上门和蔡邕谈诗赋谈人生,然后用那些漂亮的琉璃杯盏喝喝茶,再等着千秋钟报时几轮后,依依不舍地离去。
蔡琰本人出宫频率也高了不少,时不时就在家里办个品茶宴、插花会什么的,好生展示产品。
又是半月,荀攸找好了白手套,不对,是代理人。
代理人下了血本,拿到了秦王宫的进货渠道,还有长安市集一间豪华商铺的租赁权,进到了目前市面上谁都没有稀罕货,“琉光瓷韵”正式在长安开张。
新店在长安开张很快就引起了轰动,无他,这里居然售卖市面上压根没有的瓷器和琉璃!
这里的货物按等级区分,普通款式的产品已经是贵的令普通人咂舌,还能满足挑剔审美的高档货更是不必说,并且除了花瓶碗碟这些成对成套的东西,还有屏风这类的大件货,以及更稀有的琉璃首饰,可谓是什么客户人群都不想放过。
代理人姓张,是长安本地的落魄士族,能在荀攸手上拿到代理权,也是以前人际关系搞得好,被长安本地人一层层往上推荐的。
秦王宫只管把二级以下的产品都丢给他,一级和顶级都是贡品,要留给皇帝赏赐用。
代理人怎么卖货,他们不管,荀攸的额外要求,就是以后他需要在开个有瑕疵品的铺子,把秦王宫出产的瑕疵品也一点不能浪费地低价售卖出去,还得是那种平民百姓买不起,但是官吏可以掏出钱的那种。
毕竟他们这是长安货币回收计划,得把大量市面上多余的钱给找途径收回来,又不能让普通百姓有什么损失,卖点权贵们会喜欢的好东西就是最佳选择。
事实证明,长安有钱人还是多,从外地跑来长安的士族,家底也还是厚,经得起这么折腾。
至于地方货币的回收计划,就得换个法子了。
一来这些奢侈品只有秦王宫能产出,产量有限,供给全国很难;二来全国都有了,这也卖不上价,地方市场的销售,还是再找代理人吧。
尚书台也已经定好了针对地方货币超发的政策,除了盐铁专营,地方大宗商品交易提高税收,还要调配目前已有的粮食、布匹这些物资,在有物价抬升的地方平价售卖。
正好,现在新的人才选拔制度正在地方开始实行,地方造纸厂和印刷厂可以开起来了,不会特别高价的书籍也是一种很好的货币平衡方式,还能顺便给地方人才一个自学渠道,一举两得。
长安的热闹暂时与皇帝无关,因为他在上林苑,和学生们一起看今年果树丰收。
虽然小白很缺人才,但要加入他的农业团队,除了从前在百姓之中选出来的人,太学生,非极其有天分和爱好农业的人,他一个都不会选。
这毕竟是好几年,甚至几十年都不一定看得见成果的事业,而且对大汉影响格外深重,容不得一点闪失。
他作为皇帝时间有限,不能做到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农业研究上。
他做任何农业试验,成功率都远超常人,但进步都是一点点攀上去,无法做到一步迈进。
况且大汉的农业不可能只靠他一人来担着,他必须培养接班人才。
中兴七年的秋天,是个足以称得上大丰收的一年。
天下如何,暂且还不清楚,但是两京一带,他掌控度最高的土地上,粮食丰收到满仓,试验田的新种子也压弯了杆子,上林苑的果园里,石榴、柿子、葡萄这些水果也是同样收获满满。
看着辛苦一年的辛劳有了成果,上林苑的学生们感动到哭泣的都有不少。
然而小白冷酷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感动。
“自己去拿笔记,所有结出的果实,今年和去年有什么不同,收获之后的果实吃不完如何加工处理,下午之前,所有人的报告都交给孔明。”
学生们哭泣的声音更大了。
孙仁献看看这些学生,再看看她的皇帝表哥,想跑了。
但是小白喊住她。
“表妹。”
不过两个字,却让十来岁的小姑娘孙仁献头皮发麻。
“朕记得表妹说过,要为上林苑生态环境尽绵薄之力。”
孙仁献谨慎点头。
小白欣慰一笑:“上林苑的熊和狼有人清理,表妹先不要想这些了,想想怎么清理烦人的动物。”
粮食地里,会啄食粮食的鸟类和鼠类,农人们都有充分的应对经验,也会让家里没事干的孩子去看着。
但是上林苑的果园里,一些难缠的鸟类、啮齿类和害虫,太学生们每天也在和它们斗智斗勇。
想起来亲戚里还有个闲着的,小白就把她喊过来干点事。
“农业生态防治也是为上林苑生态环境做贡献,朕相信你可以做到的。”
小白说着,还给了孙仁献一个“朕相信你”的明示眼神。
孙仁献双眼茫然,抬手指了指自己:“陛下,我?”
我可以吗?
我只会刀剑骑射,不会您说的这什么农业生态防治啊!
小白鼓励道:“凡事都是要从头开始,朕又不会逼你,你先熟悉熟悉。”
说完,小白就带着诸葛亮去来做称量上林苑丰收成果的准备,留下孙仁献在原地呆愣。
葡萄架边上的一个学生把这些话都听完了,看了看挺可怜的小姑娘,从自己的作业里摘下一颗葡萄,递给孙仁献。
“我的作业,要不要尝尝?”
江东出生长大的孙仁献没吃过葡萄,接了这颗圆滚滚的紫色葡萄,听学生的,扒了皮,送入口中,被酸少甜多的味道和浓郁的葡萄香气来了个暴击。
学生赶紧碎碎念提醒:“葡萄籽不要咬,也不要吞,吐出来给我,你不知道,我天天守着,葡萄还是被虫子和鸟给吃了不少,最可恨是鸟连种子都不放过……”
吐出葡萄籽的孙仁献立刻与学生站在了同一战线:“那这些害虫和鸟雀是很确实可恶!”
另一边种石榴的学生也冲这边招手:“孙女子,要不要来我这里尝尝石榴啊?”
“我的苹果也长得又大又圆呢!”
“又甜不过我的柿子。”
陷入果园诱惑的孙仁献,突然觉得这什么农业生态防治,是个很不错的事业。
就是今年果园都已经丰收了。
明年开始她会跟着上林苑的学生一起,别人伺候果树,她来研究怎么大规模灭虫灭鸟!
上林苑里头,学生种的果子都还是研究品,小白都让他们自行解决,送人、自己吃、拿去卖,或者搞农副产品加工,随他们怎么搞。
除此之外,他还得给学生们发工资。
毕竟农学生没干出成就没官做,他就更不能让人家穷了。
属于他的成品果园产出品,小白也和诸葛亮去看了,一如既往吃不完。
老规矩,烂的收集起来沤肥或者做培养基,差的酿酒或者低价拿出去卖,好的也拿出去卖或者包装好了送人。
朝廷的福利可以是他心血来潮发放,也可以是给亲信们大发特发,但是不能全部长安官吏的福利,不然怎么让他们掏钱花?
两天后,装着大车东西走,小白领着诸葛亮先去尚书台,给他最亲信的官员们发福利。
给杜畿的,给荀彧的,给戏志才的……
一人一个大果篮,里头摆着满满当当的水果,还有一杆金黄的麦穗,可谓是又好看又能吃还又符合丰收的愿景。
没见过这种福利的戏志才和荀攸提着果篮,眼神都挺惊喜又新奇的。
杜畿提着最大最满的果篮,手臂一沉,不动声色绷紧手臂肌肉,把它放上案桌,怀念道:“臣记得陛下刚来的第三年,也给臣送了果篮,那是臣还不解,为什么秦王要管一篮子成熟的庄稼叫果篮。”
小白也想起来了陈年往事:“那时候朕的水果还没熟呢,就先给你送麦子。要知道,你可是第一个收到朕秋日丰收果篮的人,你那个还是朕亲手做的呢。”
杜畿笑着点头,道:“此后陛下年年秋日,都会送臣不一样的丰收果篮,臣记得最深的,还是第一年那个,每年秋天,也会自己去地里割些庄稼,放进当年陛下赠给臣的篮子里,以作纪念。”
小白:“朕年年给你送,你都自己做了,怎么不见得你给朕送?”
杜畿是有原因的,“送陛下,那肯定是要最好的。谁的果子和庄稼能长得比陛下地里的还要好呢?”
第一年上班并没有收到果篮福利,第二年才得到皇帝丰收果篮的荀彧也说道:“陛下的秋日丰收果篮,乃是陛下亲耕农事所得,圣恩如霖,润泽臣子。臣第一次收到,也为大汉岁稔年丰而涕零。”
小白闻言看他一眼,坦诚道:“朕想象不出荀卿你涕零的模样,你可以表演一下给朕看看吗?”
荀彧很有成熟君子风范,换句话说人挺爱装的,而且人格外在意仪容,给小白熬夜三天修改大汉地方政策的时候,还会抹点粉来遮黑眼圈。
哪怕他是跟着小白一起熬夜,完全知道自己熬夜的形象都被皇帝看在眼里,也要大早上去换身衣服,搞个遮瑕。
这样的人感动到哭出来,还真挺好奇的。
“陛下说笑了。”
荀彧把自己的果篮提走,任凭周围同僚怎么压抑笑容也面不改色,就是不说话了。
他感觉自己可委屈了,圣心竞争不过杜畿和杨修、诸葛亮也就算了,怎么自己说点实话,陛下也不相信。
这话就是个夸张句,他没真哭但是心真的感动到快哭了,是真情实意为大汉终于绝处逢生而感到高兴。
经历过黄巾之乱和连年天灾的大汉人,可太明白丰收到底意味着什么了。
第一次得到果篮的戏志才虽然很遗憾里头没有酒,但是看见这样代表丰收的礼物,依旧很高兴。
“陛下,臣也想为大汉钱币流通做点贡献!”
小白:“那就出门花钱去。”
戏志才一脸遗憾的表情,道:“俸禄会发放粮食,时不时陛下也会赠与臣布匹,臣除了养点仆人和吃饭,实在是没有花钱的地方啊!”
小白:“杜卿,明天开始,戏卿户曹主司的俸禄换为新钱发放,让他有机会多出去花点钱。”
戏志才脸立刻垮下,轻嚎一声,“陛下,臣只是想花点钱买佳酿,为何好酒如此难得?”
“因为酿好酒的人是朕,”小白撑着脸看他,“朕不想因为这点小事,被御史台的官员们当做考评履历。”
但是御史台的监察职责也很重,所以哪怕他作为皇帝被当成业绩刷了,也得捏着鼻子认下。
看不下去荀彧对戏志才道:“酿酒费粮,我大汉可以有好酒,却不可有太多好酒。”
花点钱就能随手买到佳酿了,那只能是酿酒技术进步和粮食产量突飞猛进了,否则有限的粮食负撑不起市场。
粮食第一位的原则不可动摇,虽然陛下酿的酒还有不少都是果酒,而且也不能主张喝酒的放荡风气。
充分知道内幕消息的诸葛亮和荀攸对视一眼,互相笑笑不说话。
杜畿摸着麦穗,笑了起来,也给皇帝送了个秋日丰收礼。
“陛下,凉州那边,皇甫将军传来了好消息,重设西域都护府的计划,可以开始部署了。”
-小剧场-
开始的孙仁献:啊?我管生态防治,真的假的?
后来的孙仁献:为了上林苑果园的荣耀,所有蛇虫鼠蚁,给我死!
阿飘们在地下,看着地上的那些被小白亲自装好的果篮,馋的哈喇子直冒。
光是葡萄和石榴,刘彻之前的皇帝们就没吃过,更不要说那些格外硕大的苹果、柿子了。
阿飘们:好东西,你可以自己做完再给太庙来一点的,稍微对着群臣表演一下孝心的,别整天去刷你臣子们的好感度了,已经刷的够高了。
除此之外,就是满门宾客的诗文和皇帝赐予蔡府的那些奇珍异宝。
那些漂亮的琉璃、瓷器,还有那座为蔡邕本人定制的“蔡公千秋钟”,都是长安热议话题,整个长安都在热议这些珍宝。
和蔡邕有交情的,时不时就会给蔡府递个拜帖,亲自上门和蔡邕谈诗赋谈人生,然后用那些漂亮的琉璃杯盏喝喝茶,再等着千秋钟报时几轮后,依依不舍地离去。
蔡琰本人出宫频率也高了不少,时不时就在家里办个品茶宴、插花会什么的,好生展示产品。
又是半月,荀攸找好了白手套,不对,是代理人。
代理人下了血本,拿到了秦王宫的进货渠道,还有长安市集一间豪华商铺的租赁权,进到了目前市面上谁都没有稀罕货,“琉光瓷韵”正式在长安开张。
新店在长安开张很快就引起了轰动,无他,这里居然售卖市面上压根没有的瓷器和琉璃!
这里的货物按等级区分,普通款式的产品已经是贵的令普通人咂舌,还能满足挑剔审美的高档货更是不必说,并且除了花瓶碗碟这些成对成套的东西,还有屏风这类的大件货,以及更稀有的琉璃首饰,可谓是什么客户人群都不想放过。
代理人姓张,是长安本地的落魄士族,能在荀攸手上拿到代理权,也是以前人际关系搞得好,被长安本地人一层层往上推荐的。
秦王宫只管把二级以下的产品都丢给他,一级和顶级都是贡品,要留给皇帝赏赐用。
代理人怎么卖货,他们不管,荀攸的额外要求,就是以后他需要在开个有瑕疵品的铺子,把秦王宫出产的瑕疵品也一点不能浪费地低价售卖出去,还得是那种平民百姓买不起,但是官吏可以掏出钱的那种。
毕竟他们这是长安货币回收计划,得把大量市面上多余的钱给找途径收回来,又不能让普通百姓有什么损失,卖点权贵们会喜欢的好东西就是最佳选择。
事实证明,长安有钱人还是多,从外地跑来长安的士族,家底也还是厚,经得起这么折腾。
至于地方货币的回收计划,就得换个法子了。
一来这些奢侈品只有秦王宫能产出,产量有限,供给全国很难;二来全国都有了,这也卖不上价,地方市场的销售,还是再找代理人吧。
尚书台也已经定好了针对地方货币超发的政策,除了盐铁专营,地方大宗商品交易提高税收,还要调配目前已有的粮食、布匹这些物资,在有物价抬升的地方平价售卖。
正好,现在新的人才选拔制度正在地方开始实行,地方造纸厂和印刷厂可以开起来了,不会特别高价的书籍也是一种很好的货币平衡方式,还能顺便给地方人才一个自学渠道,一举两得。
长安的热闹暂时与皇帝无关,因为他在上林苑,和学生们一起看今年果树丰收。
虽然小白很缺人才,但要加入他的农业团队,除了从前在百姓之中选出来的人,太学生,非极其有天分和爱好农业的人,他一个都不会选。
这毕竟是好几年,甚至几十年都不一定看得见成果的事业,而且对大汉影响格外深重,容不得一点闪失。
他作为皇帝时间有限,不能做到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农业研究上。
他做任何农业试验,成功率都远超常人,但进步都是一点点攀上去,无法做到一步迈进。
况且大汉的农业不可能只靠他一人来担着,他必须培养接班人才。
中兴七年的秋天,是个足以称得上大丰收的一年。
天下如何,暂且还不清楚,但是两京一带,他掌控度最高的土地上,粮食丰收到满仓,试验田的新种子也压弯了杆子,上林苑的果园里,石榴、柿子、葡萄这些水果也是同样收获满满。
看着辛苦一年的辛劳有了成果,上林苑的学生们感动到哭泣的都有不少。
然而小白冷酷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感动。
“自己去拿笔记,所有结出的果实,今年和去年有什么不同,收获之后的果实吃不完如何加工处理,下午之前,所有人的报告都交给孔明。”
学生们哭泣的声音更大了。
孙仁献看看这些学生,再看看她的皇帝表哥,想跑了。
但是小白喊住她。
“表妹。”
不过两个字,却让十来岁的小姑娘孙仁献头皮发麻。
“朕记得表妹说过,要为上林苑生态环境尽绵薄之力。”
孙仁献谨慎点头。
小白欣慰一笑:“上林苑的熊和狼有人清理,表妹先不要想这些了,想想怎么清理烦人的动物。”
粮食地里,会啄食粮食的鸟类和鼠类,农人们都有充分的应对经验,也会让家里没事干的孩子去看着。
但是上林苑的果园里,一些难缠的鸟类、啮齿类和害虫,太学生们每天也在和它们斗智斗勇。
想起来亲戚里还有个闲着的,小白就把她喊过来干点事。
“农业生态防治也是为上林苑生态环境做贡献,朕相信你可以做到的。”
小白说着,还给了孙仁献一个“朕相信你”的明示眼神。
孙仁献双眼茫然,抬手指了指自己:“陛下,我?”
我可以吗?
我只会刀剑骑射,不会您说的这什么农业生态防治啊!
小白鼓励道:“凡事都是要从头开始,朕又不会逼你,你先熟悉熟悉。”
说完,小白就带着诸葛亮去来做称量上林苑丰收成果的准备,留下孙仁献在原地呆愣。
葡萄架边上的一个学生把这些话都听完了,看了看挺可怜的小姑娘,从自己的作业里摘下一颗葡萄,递给孙仁献。
“我的作业,要不要尝尝?”
江东出生长大的孙仁献没吃过葡萄,接了这颗圆滚滚的紫色葡萄,听学生的,扒了皮,送入口中,被酸少甜多的味道和浓郁的葡萄香气来了个暴击。
学生赶紧碎碎念提醒:“葡萄籽不要咬,也不要吞,吐出来给我,你不知道,我天天守着,葡萄还是被虫子和鸟给吃了不少,最可恨是鸟连种子都不放过……”
吐出葡萄籽的孙仁献立刻与学生站在了同一战线:“那这些害虫和鸟雀是很确实可恶!”
另一边种石榴的学生也冲这边招手:“孙女子,要不要来我这里尝尝石榴啊?”
“我的苹果也长得又大又圆呢!”
“又甜不过我的柿子。”
陷入果园诱惑的孙仁献,突然觉得这什么农业生态防治,是个很不错的事业。
就是今年果园都已经丰收了。
明年开始她会跟着上林苑的学生一起,别人伺候果树,她来研究怎么大规模灭虫灭鸟!
上林苑里头,学生种的果子都还是研究品,小白都让他们自行解决,送人、自己吃、拿去卖,或者搞农副产品加工,随他们怎么搞。
除此之外,他还得给学生们发工资。
毕竟农学生没干出成就没官做,他就更不能让人家穷了。
属于他的成品果园产出品,小白也和诸葛亮去看了,一如既往吃不完。
老规矩,烂的收集起来沤肥或者做培养基,差的酿酒或者低价拿出去卖,好的也拿出去卖或者包装好了送人。
朝廷的福利可以是他心血来潮发放,也可以是给亲信们大发特发,但是不能全部长安官吏的福利,不然怎么让他们掏钱花?
两天后,装着大车东西走,小白领着诸葛亮先去尚书台,给他最亲信的官员们发福利。
给杜畿的,给荀彧的,给戏志才的……
一人一个大果篮,里头摆着满满当当的水果,还有一杆金黄的麦穗,可谓是又好看又能吃还又符合丰收的愿景。
没见过这种福利的戏志才和荀攸提着果篮,眼神都挺惊喜又新奇的。
杜畿提着最大最满的果篮,手臂一沉,不动声色绷紧手臂肌肉,把它放上案桌,怀念道:“臣记得陛下刚来的第三年,也给臣送了果篮,那是臣还不解,为什么秦王要管一篮子成熟的庄稼叫果篮。”
小白也想起来了陈年往事:“那时候朕的水果还没熟呢,就先给你送麦子。要知道,你可是第一个收到朕秋日丰收果篮的人,你那个还是朕亲手做的呢。”
杜畿笑着点头,道:“此后陛下年年秋日,都会送臣不一样的丰收果篮,臣记得最深的,还是第一年那个,每年秋天,也会自己去地里割些庄稼,放进当年陛下赠给臣的篮子里,以作纪念。”
小白:“朕年年给你送,你都自己做了,怎么不见得你给朕送?”
杜畿是有原因的,“送陛下,那肯定是要最好的。谁的果子和庄稼能长得比陛下地里的还要好呢?”
第一年上班并没有收到果篮福利,第二年才得到皇帝丰收果篮的荀彧也说道:“陛下的秋日丰收果篮,乃是陛下亲耕农事所得,圣恩如霖,润泽臣子。臣第一次收到,也为大汉岁稔年丰而涕零。”
小白闻言看他一眼,坦诚道:“朕想象不出荀卿你涕零的模样,你可以表演一下给朕看看吗?”
荀彧很有成熟君子风范,换句话说人挺爱装的,而且人格外在意仪容,给小白熬夜三天修改大汉地方政策的时候,还会抹点粉来遮黑眼圈。
哪怕他是跟着小白一起熬夜,完全知道自己熬夜的形象都被皇帝看在眼里,也要大早上去换身衣服,搞个遮瑕。
这样的人感动到哭出来,还真挺好奇的。
“陛下说笑了。”
荀彧把自己的果篮提走,任凭周围同僚怎么压抑笑容也面不改色,就是不说话了。
他感觉自己可委屈了,圣心竞争不过杜畿和杨修、诸葛亮也就算了,怎么自己说点实话,陛下也不相信。
这话就是个夸张句,他没真哭但是心真的感动到快哭了,是真情实意为大汉终于绝处逢生而感到高兴。
经历过黄巾之乱和连年天灾的大汉人,可太明白丰收到底意味着什么了。
第一次得到果篮的戏志才虽然很遗憾里头没有酒,但是看见这样代表丰收的礼物,依旧很高兴。
“陛下,臣也想为大汉钱币流通做点贡献!”
小白:“那就出门花钱去。”
戏志才一脸遗憾的表情,道:“俸禄会发放粮食,时不时陛下也会赠与臣布匹,臣除了养点仆人和吃饭,实在是没有花钱的地方啊!”
小白:“杜卿,明天开始,戏卿户曹主司的俸禄换为新钱发放,让他有机会多出去花点钱。”
戏志才脸立刻垮下,轻嚎一声,“陛下,臣只是想花点钱买佳酿,为何好酒如此难得?”
“因为酿好酒的人是朕,”小白撑着脸看他,“朕不想因为这点小事,被御史台的官员们当做考评履历。”
但是御史台的监察职责也很重,所以哪怕他作为皇帝被当成业绩刷了,也得捏着鼻子认下。
看不下去荀彧对戏志才道:“酿酒费粮,我大汉可以有好酒,却不可有太多好酒。”
花点钱就能随手买到佳酿了,那只能是酿酒技术进步和粮食产量突飞猛进了,否则有限的粮食负撑不起市场。
粮食第一位的原则不可动摇,虽然陛下酿的酒还有不少都是果酒,而且也不能主张喝酒的放荡风气。
充分知道内幕消息的诸葛亮和荀攸对视一眼,互相笑笑不说话。
杜畿摸着麦穗,笑了起来,也给皇帝送了个秋日丰收礼。
“陛下,凉州那边,皇甫将军传来了好消息,重设西域都护府的计划,可以开始部署了。”
-小剧场-
开始的孙仁献:啊?我管生态防治,真的假的?
后来的孙仁献:为了上林苑果园的荣耀,所有蛇虫鼠蚁,给我死!
阿飘们在地下,看着地上的那些被小白亲自装好的果篮,馋的哈喇子直冒。
光是葡萄和石榴,刘彻之前的皇帝们就没吃过,更不要说那些格外硕大的苹果、柿子了。
阿飘们:好东西,你可以自己做完再给太庙来一点的,稍微对着群臣表演一下孝心的,别整天去刷你臣子们的好感度了,已经刷的够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