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谁是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皇帝》
楼主:没错,这就是个吵架贴,但是希望各位文化人文明吵架。
场地给大家放好了,我自己坐下开始嗑瓜子。
1楼:没事在网上发这种引战帖,大爷先来吵你。
2楼:啊,居然这么快就先骂起来了,那我不得不关注了。
3楼:那我正个楼,要说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皇帝,我说秦始皇谁敢反对?
统一六国,书同文,车同轨,统一度量衡,结束春秋战国分封割据创建大一统国家模版,奠定了两千多年土地私有官僚主义的社会运行机制。
南征百越、北击匈奴,初步划定 “中国”版图轮廓,给后面的王朝创建加载了基础硬件系统。
要说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皇帝,非他莫属。
4楼:不否认秦始皇的功绩,但在对文明影响最大这块,我认为是汉武帝。
刘邦创建了大汉,刘恒刘启默默发展,一直到刘彻,正式塑造了汉民族精神与对外格局。
张骞通西域,开启 丝绸之路,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,卫青、霍去病击匈奴,夺取河西走廊,奠定 “汉地十八省” 基础,盐铁官营、均输平准,建立 国家资本主义雏形。
刘彻才是那个让“汉”从朝代名升华为民族名的人,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多民族国家,主体民族和主体文化从未改变,汉武才是中华文明 “外向扩张” 的标杆。
没有他凝聚汉人民族意识,怎么会有后面的东汉与西京汉?
综上所述,我认为,最符合标题的人选,应该是刘彻。
5楼:阿巴阿巴,说的都很有道理,本老爷无法判决。
6楼:皇帝的事,老爷你还判上了?你判得准吗,快下来!
7楼:我也觉得是刘彻,就是他让“汉”这个字成为了我们的民族共识,所以后面王莽篡汉,董卓乱汉,都还有人出来为“汉”站台。
8楼:不认可哈。
9楼:我觉得应该是朱棣,给中华文明从陆权大国变为海陆强国,让我们在大航海时代和海上丝路也一直是坐庄的。
10楼:说的是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,朱棣虽然把大明带上一个巅峰,但对整个中华文明的贡献来说,秦汉的基础确实是最重要的。
11楼:果然还得是刘小白吧,直接把国家资本主义、垄断资本主义还有农业治国带上一个巅峰。
从他开始,明确把皇帝与朝廷财政分开,各级部门权责细化,官吏考核竞争制度确立,太学考试就是科举制度的前身。
大力发展手工业,全国不同地方打造特色地域产品,啥啥都国家主导。
他之前,皇帝和春秋战国的国君都重视农桑,但都没有和他一样,直接发展农学,朝廷垄断种子 。
从他开始,历朝历代虽然都不敢做的和汉朝一样过分,但是中央、地方的实验基地和农学班底都沿袭中兴的设定,只是不敢再由朝廷分配全国种子了。
12楼:哪儿还敢啊,西京汉末年那些种子基因污染的事值得各个王朝警觉。
13楼:我也赞同是刘小白,但我的立场不是农业治国和国家垄断资本,而是他重新给中华确立了一套新的权责、晋升体系。
在中兴之前,东汉、西汉、秦、春秋战国,那都是毫无疑问的贵族政治,再落魄的士,也是贵族的最底层。
虽然大家选贤举能,但是能人贤人只会在贵族里选。
而在东汉,士族林立,这会就是看门第来,《中兴演义》里,袁绍袁术这俩货天天我们袁家四世三公,这不是开玩笑的。
太学以前在汉武时候也是需要稍微考一考才能进,不过这个考约等于没有,东汉更是看家世或者举孝廉出身。
而在中兴年间,刘小白大力破除旧儒观念,引入实用科学,尤其是数学、医学、机械理工,这些学科都是很重要的,但更重要的意义,是这些东西没法传承。
儒家五经,法家文法,文科的东西难有个高低一二之分,智商再低,从小看到大,那也能说能写两句。
但是智商不够,学二十年说不定都解不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,这方面的智商没有就是没有。
这也是后面那些考学世家,多为儒法,农、数、医这样的人才哪怕呈现颓势,也被后面封建王朝重视的原因,因为这都是毫无疑问真人才。
刘小白引入实用科学,对旧势力残党的打击是最大的,开始真正让朝廷的人才选举,从贵族,下放到平民里。
这里是真的有真正的平民,因为配套的还有基层扫盲教育制度和基层天才选拔制度。
是个数学天才,大汉基础教育覆盖到的地方,就不能让你默默无闻。后面有实力的王朝都这样,大明也是,不然大航海玩不了。
尤其是他还明确了考试制度,真正做到了以才选人,无视出身。
全新考试、全新的考题,这才是打破贵族选拔体制的重要一锤,直接改变选拔机制。
除了选拔机制,晋升、监察机制,也是刘小白政策的重要配合。
官员如何确定干的好坏,一般如何晋升,犯错如何惩罚,如何监督官员,如何监督系统……这都是朝廷运行的重要环节。
是他,明确了我们官员是要干实事的,至少地方官要看粮食生产、经济发展、百姓受教育程度。
每次看到外面官员干外交但不会说外语,卫生部长但学经济毕业,犯了什么错鞠个躬就没事,我都深深感谢刘小白。
14楼:但是有一说一,我们习以为常,认为官员就该做到的事,也没想到外面完全不这样。
15楼:这就又是那个话题了,文明太先进,和这个落后的世界格格不入。
16楼:论制度、组织和架构,我们古代王朝确实都很会玩。
17楼:当国外宗教萌芽发展初期,我们早都已经把活祭都解决掉了,它们拼了命想往中原这块圣土挤,刘小白打个哈切,一手扔出传教条例,一手给宗教定法规法律上税,还一脚把自己看不上的诸教圣物都踢到白马寺去。
18楼:他就是膈应白马寺的,不然他怎么不踢他紫霄宫去。
19楼:做皇帝那会儿,人还没建紫霄宫呢。
20楼:为啥膈应白马寺啊?
21楼:因为当时竺释玄在白马寺带着僧人重新翻译经文来着。这竺释玄也是个天才,不过能来大汉传教的这些人,都是外国王公贵族,有受过教育,还能选择来大汉传教,一个个都是能吃苦的狠人。
22楼:毕竟刘小白是修道的,道士看不惯和尚,这不很正常,他甚至是还给了佛教生存土壤,这已经很仁慈了。
23楼:可惜,终南山的莲花藏寺还是紫霄宫,都已经没有了。
24楼:生存土壤是给了,但是完全不说让他们怎么生存是吧。
25楼:有的活就不错了,还要个溜溜球啊。
26楼:就要就要,溜溜球快给我。
27楼:我也站刘小白,但我的点不太一样。
政治制度、人才选拔,农学发展,教育体系,这些是对后世王朝影响很大,但我认为最大的,是他这个人本人。
在位六十年,不贪权,不贪功,克己复礼,励精图治。
汉文帝“躬行节俭,衣不曳地”,刘小白也节俭,节俭的更狠,宫廷花销让前朝看了掉眼泪,花在宫廷人员上的钱都比花在皇帝身上钱多。
明德惟馨、怀德自重,这样的词放在别人身上,那是期盼,放在刘小白身上,那是陈述,再没见过比他欲望还低的皇帝了。
你看秦始皇,人家就爱玩奇观,要修这个修那个,地下地上都要大耗丝。
汉武帝,奇观要搞,生活要好,还要跟着秦始皇寻仙求长生。
别的皇帝也都要让自己过得爽,李世民算是最能听得进臣子话的,人该享受也要享受。
再看看刘小白,物欲极低,除了发展大汉就是去田里培育良种,去太学上上课,自己修修道、练练剑,玩点艺术。
而且他玩就是自己玩,最多就是带动大汉时尚和经济发展,一旦发现自己的爱好会成为臣子们钻空子上位的机会,立马严打掐灭。
以小见大,他在克制欲望上真的太牛了,做几十年皇帝权欲也能说放就放,退休地干脆利落。
我们现在一些干部退休都受不了人走茶凉,更别说古代的皇帝了,其他皇帝只是年纪大一点,或者生个病,都恨不得弄死自己儿子,但是刘小白就一直都很平和,比卡皮巴拉都情绪稳定。
别的皇帝看到诸葛亮在地方那么得民心,那不得忌惮地半夜都睡不着,刘小白不,他与有荣焉,还会继续把诸葛亮这样人才派往大汉各州,自己也过去视察,君臣一起检阅天下。
就这份不轻易猜忌别人的心,皇帝里已经是独一份的了,开国皇帝豁达如刘邦都做不到。
难怪他能得道成仙呐。
克制欲望,守住本心,是他做皇帝的优点之一。
另一个我认为最大的优点,是他真的爱民如子,并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。
那些一点都不贪功冒进,老老实实做好规划的水利、交通工程,足以看见他对民力的爱惜。
历朝历代,也就他的中兴年间,盐是最便宜的,农民起义最少。
如果起义只是吃不饱饭或者地方势力鱼肉百姓,朝廷不止不追究,还能给人好好分地,让他们安定下来。
这政策在史书里,历朝史官都忍不住赞叹夸耀,感叹刘小白的人性光辉。
汉朝儒家喜欢把皇帝叫君父,百姓称之为子民,但真正没有压榨百姓,把百姓当子民看了的,在皇帝里找不到几个。
就是因为刘小白个人品德是真高尚仁慈,个人能力也匹配得上他的高尚仁慈,他才会是后面历朝都争相学习的明君。
28楼:笑死,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,周郎单衣袍服,大冬天去给天子弹琴,引得长安人人抱琴而走的事,于是皇帝下场打击的事是吧。
这确实,一旦发现有这种不对劲的苗头,刘小白绝不姑息。
29楼:学刘小白的皇帝太多了,最着名的,当属差点就能成为隋天子的杨广了吧。
30楼:别,他连低配刘小白都够不到。
31楼:低配还是能够一够的吧。人家也素有贤名,能文能武能医,在扬州为百姓义诊看病,施药施粥,后宫只有一个萧皇后,不瞎搞男女关系,对百姓仁善。
32楼:屁!能文承认能医也承认,但是武……南边诸国他就一过去蹭军功的皇子,武要厉害,能打高句丽打成那个鬼德性?
还有仁爱百姓,真仁爱就不会打好几次没把握的仗,用百姓的命去填。
别以为减个税就是爱民了,历朝历代什么时候不减税,要看下面如何执行减税。事实就是杨广口头减税,底下照捞不误,打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还打输了,他爱个屁的民,你告诉我哪里仁善?
33楼:杨广粉又来了,就一天天发洗脑包,说隋炀帝都是李唐恶谥,他们广哥不巧碰上背刺他的考学世家,隋天子半路夭折是中华历史的遗憾。
事实上,就是菜!
刘小白接手的那是一个风雨飘摇,天灾不断,中央没威信,黄巾之乱官民离心,皇帝都能被董卓这种外臣废立的大汉。
杨广接手的,是一个刚统一全国,谷粮满仓,能臣众多,大家还很万众一心的大隋,不然他也拿不下西域。
天崩开局,刘小白给了一个完美结局;幸福开局,杨广给玩崩了,这种菜逼别碰瓷我们小白了。
34楼:杨广吹见一个喷一个。
35楼:隋炀帝的称呼一点没黑他,他是被后方背叛没错,但是好大喜功、劳民伤财,穷兵黩武,没一点冤枉他。
36楼:杨广那水平,做大夫做文学家都可以,做皇帝,确实菜。
37楼:不过杨坚也是没有选择了,长子作为太子也确实不是这块料,挺暴虐的,其他儿子一个赛一个的也都看着不尽如人意,就杨广看着还有点明君之相,肯定只能选他了。
38楼:比起别的皇帝,杨广至少还真能看着像个人,品德真的还是很好的。
39楼:废话,他以刘小白作为学习目标对着抄,为此分明家里信佛,他小名都是佛教名,他也偶尔去道观转转。
品德好,不是看他虐杀宫女,穷兵黩武送大隋百姓去死,这品德又好到哪里去?
40楼:看,这就是上面说刘小白皇帝道德楷模对后世的影响了。
道德楷模在这儿,所有人做皇帝,至少最高目标都是他,知道满分答案什么样,怎么样都会顾忌一二。
学刘小白简朴,爱民,时刻关注国家经济、民生,不乱搞一人以上的关系,体恤臣子、宫女、太监,心怀天下百姓,修大工程要计划要,不能让百姓用命填……
美好的品德太多了,再差的皇帝也能挑出一个来好好发扬光大。
41楼:无仁宗之名,有仁宗之实的刘小白啊。
42楼:别,叫仁宗的那几个档次太低,攀不上我们刘小白。做皇帝品德好有个鬼用,国家好百姓好才是最重要的,他们只要来了自己的名声,别的那是一点没有啊。
43楼:要不说刘小白是道祖呢,豁达得很,也不为名声所累,谥号庙号一个都不要。
一样的行为,秦始皇,我认为那是傲慢到不允许后人评论他;刘小白,我认为他是功过是非自与后人说。
44楼:虽然咱不是旧社会了,但在做皇帝这件事上,刘小白就是这样一款完美多边形皇帝!
45楼:有品啊楼上!
46楼:等等,公认的多边形战士不是我们李二吗?
47楼:李二长于小白的,可能是大唐国土面积和军事能力。
但唐朝的国土都新打下来,并没有彻底消化,而军事能力,刘小白虽然不自己带兵打仗,但是他手底下的兵一个个贼能打啊!
文治武功,刘小白都是不输的。
而盐价和粮税这一最基本的民生,你千百年都找不出来刘小白这样的仁慈皇帝。
48楼:主要他搞阶梯式收税,田少就少收,田多就多收,这考验的是王朝对地方基层掌控能力。
人口、田数,这东西放现在普查都不能年年搞,你更别说古代了,难度大的很。
能把税收这一块玩明白的刘小白,难怪他脑子能好到在太学教课。
49楼:这足以看见他对朝堂,对大汉的掌控力,是真的厉害啊。
50楼:话说,我们这不是讨论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皇帝吗,怎么开始讨论起刘小白来了?
51楼:毕竟中兴之后所有皇帝标准模板,难免讨论到他。
52楼:正好,我顺便补充一个选刘小白的理由——宗教。
把所有外来宗教本土化、世俗化,刘小白的政策功不可没。
宗教人员不能太多,遁入空门可以,做大师得考试,宗教土地也要交税,于此同时,外面世界宗教还在收百姓的税呢。
就冲着能收寺庙和道观的税,我国宗教也注定无法左右政治。
53楼:我是知道宗教组织自动获得免税资格,但是不知道还有教会税,还是政府收了转交给教会。
54楼:等等,如果不是信徒呢,无神论者也要交吗?
55楼:不清楚诶,又不是当地人。
楼主:没错,这就是个吵架贴,但是希望各位文化人文明吵架。
场地给大家放好了,我自己坐下开始嗑瓜子。
1楼:没事在网上发这种引战帖,大爷先来吵你。
2楼:啊,居然这么快就先骂起来了,那我不得不关注了。
3楼:那我正个楼,要说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皇帝,我说秦始皇谁敢反对?
统一六国,书同文,车同轨,统一度量衡,结束春秋战国分封割据创建大一统国家模版,奠定了两千多年土地私有官僚主义的社会运行机制。
南征百越、北击匈奴,初步划定 “中国”版图轮廓,给后面的王朝创建加载了基础硬件系统。
要说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皇帝,非他莫属。
4楼:不否认秦始皇的功绩,但在对文明影响最大这块,我认为是汉武帝。
刘邦创建了大汉,刘恒刘启默默发展,一直到刘彻,正式塑造了汉民族精神与对外格局。
张骞通西域,开启 丝绸之路,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,卫青、霍去病击匈奴,夺取河西走廊,奠定 “汉地十八省” 基础,盐铁官营、均输平准,建立 国家资本主义雏形。
刘彻才是那个让“汉”从朝代名升华为民族名的人,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多民族国家,主体民族和主体文化从未改变,汉武才是中华文明 “外向扩张” 的标杆。
没有他凝聚汉人民族意识,怎么会有后面的东汉与西京汉?
综上所述,我认为,最符合标题的人选,应该是刘彻。
5楼:阿巴阿巴,说的都很有道理,本老爷无法判决。
6楼:皇帝的事,老爷你还判上了?你判得准吗,快下来!
7楼:我也觉得是刘彻,就是他让“汉”这个字成为了我们的民族共识,所以后面王莽篡汉,董卓乱汉,都还有人出来为“汉”站台。
8楼:不认可哈。
9楼:我觉得应该是朱棣,给中华文明从陆权大国变为海陆强国,让我们在大航海时代和海上丝路也一直是坐庄的。
10楼:说的是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,朱棣虽然把大明带上一个巅峰,但对整个中华文明的贡献来说,秦汉的基础确实是最重要的。
11楼:果然还得是刘小白吧,直接把国家资本主义、垄断资本主义还有农业治国带上一个巅峰。
从他开始,明确把皇帝与朝廷财政分开,各级部门权责细化,官吏考核竞争制度确立,太学考试就是科举制度的前身。
大力发展手工业,全国不同地方打造特色地域产品,啥啥都国家主导。
他之前,皇帝和春秋战国的国君都重视农桑,但都没有和他一样,直接发展农学,朝廷垄断种子 。
从他开始,历朝历代虽然都不敢做的和汉朝一样过分,但是中央、地方的实验基地和农学班底都沿袭中兴的设定,只是不敢再由朝廷分配全国种子了。
12楼:哪儿还敢啊,西京汉末年那些种子基因污染的事值得各个王朝警觉。
13楼:我也赞同是刘小白,但我的立场不是农业治国和国家垄断资本,而是他重新给中华确立了一套新的权责、晋升体系。
在中兴之前,东汉、西汉、秦、春秋战国,那都是毫无疑问的贵族政治,再落魄的士,也是贵族的最底层。
虽然大家选贤举能,但是能人贤人只会在贵族里选。
而在东汉,士族林立,这会就是看门第来,《中兴演义》里,袁绍袁术这俩货天天我们袁家四世三公,这不是开玩笑的。
太学以前在汉武时候也是需要稍微考一考才能进,不过这个考约等于没有,东汉更是看家世或者举孝廉出身。
而在中兴年间,刘小白大力破除旧儒观念,引入实用科学,尤其是数学、医学、机械理工,这些学科都是很重要的,但更重要的意义,是这些东西没法传承。
儒家五经,法家文法,文科的东西难有个高低一二之分,智商再低,从小看到大,那也能说能写两句。
但是智商不够,学二十年说不定都解不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,这方面的智商没有就是没有。
这也是后面那些考学世家,多为儒法,农、数、医这样的人才哪怕呈现颓势,也被后面封建王朝重视的原因,因为这都是毫无疑问真人才。
刘小白引入实用科学,对旧势力残党的打击是最大的,开始真正让朝廷的人才选举,从贵族,下放到平民里。
这里是真的有真正的平民,因为配套的还有基层扫盲教育制度和基层天才选拔制度。
是个数学天才,大汉基础教育覆盖到的地方,就不能让你默默无闻。后面有实力的王朝都这样,大明也是,不然大航海玩不了。
尤其是他还明确了考试制度,真正做到了以才选人,无视出身。
全新考试、全新的考题,这才是打破贵族选拔体制的重要一锤,直接改变选拔机制。
除了选拔机制,晋升、监察机制,也是刘小白政策的重要配合。
官员如何确定干的好坏,一般如何晋升,犯错如何惩罚,如何监督官员,如何监督系统……这都是朝廷运行的重要环节。
是他,明确了我们官员是要干实事的,至少地方官要看粮食生产、经济发展、百姓受教育程度。
每次看到外面官员干外交但不会说外语,卫生部长但学经济毕业,犯了什么错鞠个躬就没事,我都深深感谢刘小白。
14楼:但是有一说一,我们习以为常,认为官员就该做到的事,也没想到外面完全不这样。
15楼:这就又是那个话题了,文明太先进,和这个落后的世界格格不入。
16楼:论制度、组织和架构,我们古代王朝确实都很会玩。
17楼:当国外宗教萌芽发展初期,我们早都已经把活祭都解决掉了,它们拼了命想往中原这块圣土挤,刘小白打个哈切,一手扔出传教条例,一手给宗教定法规法律上税,还一脚把自己看不上的诸教圣物都踢到白马寺去。
18楼:他就是膈应白马寺的,不然他怎么不踢他紫霄宫去。
19楼:做皇帝那会儿,人还没建紫霄宫呢。
20楼:为啥膈应白马寺啊?
21楼:因为当时竺释玄在白马寺带着僧人重新翻译经文来着。这竺释玄也是个天才,不过能来大汉传教的这些人,都是外国王公贵族,有受过教育,还能选择来大汉传教,一个个都是能吃苦的狠人。
22楼:毕竟刘小白是修道的,道士看不惯和尚,这不很正常,他甚至是还给了佛教生存土壤,这已经很仁慈了。
23楼:可惜,终南山的莲花藏寺还是紫霄宫,都已经没有了。
24楼:生存土壤是给了,但是完全不说让他们怎么生存是吧。
25楼:有的活就不错了,还要个溜溜球啊。
26楼:就要就要,溜溜球快给我。
27楼:我也站刘小白,但我的点不太一样。
政治制度、人才选拔,农学发展,教育体系,这些是对后世王朝影响很大,但我认为最大的,是他这个人本人。
在位六十年,不贪权,不贪功,克己复礼,励精图治。
汉文帝“躬行节俭,衣不曳地”,刘小白也节俭,节俭的更狠,宫廷花销让前朝看了掉眼泪,花在宫廷人员上的钱都比花在皇帝身上钱多。
明德惟馨、怀德自重,这样的词放在别人身上,那是期盼,放在刘小白身上,那是陈述,再没见过比他欲望还低的皇帝了。
你看秦始皇,人家就爱玩奇观,要修这个修那个,地下地上都要大耗丝。
汉武帝,奇观要搞,生活要好,还要跟着秦始皇寻仙求长生。
别的皇帝也都要让自己过得爽,李世民算是最能听得进臣子话的,人该享受也要享受。
再看看刘小白,物欲极低,除了发展大汉就是去田里培育良种,去太学上上课,自己修修道、练练剑,玩点艺术。
而且他玩就是自己玩,最多就是带动大汉时尚和经济发展,一旦发现自己的爱好会成为臣子们钻空子上位的机会,立马严打掐灭。
以小见大,他在克制欲望上真的太牛了,做几十年皇帝权欲也能说放就放,退休地干脆利落。
我们现在一些干部退休都受不了人走茶凉,更别说古代的皇帝了,其他皇帝只是年纪大一点,或者生个病,都恨不得弄死自己儿子,但是刘小白就一直都很平和,比卡皮巴拉都情绪稳定。
别的皇帝看到诸葛亮在地方那么得民心,那不得忌惮地半夜都睡不着,刘小白不,他与有荣焉,还会继续把诸葛亮这样人才派往大汉各州,自己也过去视察,君臣一起检阅天下。
就这份不轻易猜忌别人的心,皇帝里已经是独一份的了,开国皇帝豁达如刘邦都做不到。
难怪他能得道成仙呐。
克制欲望,守住本心,是他做皇帝的优点之一。
另一个我认为最大的优点,是他真的爱民如子,并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。
那些一点都不贪功冒进,老老实实做好规划的水利、交通工程,足以看见他对民力的爱惜。
历朝历代,也就他的中兴年间,盐是最便宜的,农民起义最少。
如果起义只是吃不饱饭或者地方势力鱼肉百姓,朝廷不止不追究,还能给人好好分地,让他们安定下来。
这政策在史书里,历朝史官都忍不住赞叹夸耀,感叹刘小白的人性光辉。
汉朝儒家喜欢把皇帝叫君父,百姓称之为子民,但真正没有压榨百姓,把百姓当子民看了的,在皇帝里找不到几个。
就是因为刘小白个人品德是真高尚仁慈,个人能力也匹配得上他的高尚仁慈,他才会是后面历朝都争相学习的明君。
28楼:笑死,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,周郎单衣袍服,大冬天去给天子弹琴,引得长安人人抱琴而走的事,于是皇帝下场打击的事是吧。
这确实,一旦发现有这种不对劲的苗头,刘小白绝不姑息。
29楼:学刘小白的皇帝太多了,最着名的,当属差点就能成为隋天子的杨广了吧。
30楼:别,他连低配刘小白都够不到。
31楼:低配还是能够一够的吧。人家也素有贤名,能文能武能医,在扬州为百姓义诊看病,施药施粥,后宫只有一个萧皇后,不瞎搞男女关系,对百姓仁善。
32楼:屁!能文承认能医也承认,但是武……南边诸国他就一过去蹭军功的皇子,武要厉害,能打高句丽打成那个鬼德性?
还有仁爱百姓,真仁爱就不会打好几次没把握的仗,用百姓的命去填。
别以为减个税就是爱民了,历朝历代什么时候不减税,要看下面如何执行减税。事实就是杨广口头减税,底下照捞不误,打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还打输了,他爱个屁的民,你告诉我哪里仁善?
33楼:杨广粉又来了,就一天天发洗脑包,说隋炀帝都是李唐恶谥,他们广哥不巧碰上背刺他的考学世家,隋天子半路夭折是中华历史的遗憾。
事实上,就是菜!
刘小白接手的那是一个风雨飘摇,天灾不断,中央没威信,黄巾之乱官民离心,皇帝都能被董卓这种外臣废立的大汉。
杨广接手的,是一个刚统一全国,谷粮满仓,能臣众多,大家还很万众一心的大隋,不然他也拿不下西域。
天崩开局,刘小白给了一个完美结局;幸福开局,杨广给玩崩了,这种菜逼别碰瓷我们小白了。
34楼:杨广吹见一个喷一个。
35楼:隋炀帝的称呼一点没黑他,他是被后方背叛没错,但是好大喜功、劳民伤财,穷兵黩武,没一点冤枉他。
36楼:杨广那水平,做大夫做文学家都可以,做皇帝,确实菜。
37楼:不过杨坚也是没有选择了,长子作为太子也确实不是这块料,挺暴虐的,其他儿子一个赛一个的也都看着不尽如人意,就杨广看着还有点明君之相,肯定只能选他了。
38楼:比起别的皇帝,杨广至少还真能看着像个人,品德真的还是很好的。
39楼:废话,他以刘小白作为学习目标对着抄,为此分明家里信佛,他小名都是佛教名,他也偶尔去道观转转。
品德好,不是看他虐杀宫女,穷兵黩武送大隋百姓去死,这品德又好到哪里去?
40楼:看,这就是上面说刘小白皇帝道德楷模对后世的影响了。
道德楷模在这儿,所有人做皇帝,至少最高目标都是他,知道满分答案什么样,怎么样都会顾忌一二。
学刘小白简朴,爱民,时刻关注国家经济、民生,不乱搞一人以上的关系,体恤臣子、宫女、太监,心怀天下百姓,修大工程要计划要,不能让百姓用命填……
美好的品德太多了,再差的皇帝也能挑出一个来好好发扬光大。
41楼:无仁宗之名,有仁宗之实的刘小白啊。
42楼:别,叫仁宗的那几个档次太低,攀不上我们刘小白。做皇帝品德好有个鬼用,国家好百姓好才是最重要的,他们只要来了自己的名声,别的那是一点没有啊。
43楼:要不说刘小白是道祖呢,豁达得很,也不为名声所累,谥号庙号一个都不要。
一样的行为,秦始皇,我认为那是傲慢到不允许后人评论他;刘小白,我认为他是功过是非自与后人说。
44楼:虽然咱不是旧社会了,但在做皇帝这件事上,刘小白就是这样一款完美多边形皇帝!
45楼:有品啊楼上!
46楼:等等,公认的多边形战士不是我们李二吗?
47楼:李二长于小白的,可能是大唐国土面积和军事能力。
但唐朝的国土都新打下来,并没有彻底消化,而军事能力,刘小白虽然不自己带兵打仗,但是他手底下的兵一个个贼能打啊!
文治武功,刘小白都是不输的。
而盐价和粮税这一最基本的民生,你千百年都找不出来刘小白这样的仁慈皇帝。
48楼:主要他搞阶梯式收税,田少就少收,田多就多收,这考验的是王朝对地方基层掌控能力。
人口、田数,这东西放现在普查都不能年年搞,你更别说古代了,难度大的很。
能把税收这一块玩明白的刘小白,难怪他脑子能好到在太学教课。
49楼:这足以看见他对朝堂,对大汉的掌控力,是真的厉害啊。
50楼:话说,我们这不是讨论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皇帝吗,怎么开始讨论起刘小白来了?
51楼:毕竟中兴之后所有皇帝标准模板,难免讨论到他。
52楼:正好,我顺便补充一个选刘小白的理由——宗教。
把所有外来宗教本土化、世俗化,刘小白的政策功不可没。
宗教人员不能太多,遁入空门可以,做大师得考试,宗教土地也要交税,于此同时,外面世界宗教还在收百姓的税呢。
就冲着能收寺庙和道观的税,我国宗教也注定无法左右政治。
53楼:我是知道宗教组织自动获得免税资格,但是不知道还有教会税,还是政府收了转交给教会。
54楼:等等,如果不是信徒呢,无神论者也要交吗?
55楼:不清楚诶,又不是当地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