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论坛体:中兴文坛上-《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》

  《一起聊聊中兴文坛,随意聊》

  楼主:闲着无聊,我们古代文化爱好者一起来瞎聊天,欢迎自来水们进来窥屏,就一条,不看史书只看电视的谨慎发言。

  1楼:支持楼主,隔壁历史版块的老铁们也是容忍度够高的了,一些只看电视小说的上来发言,他们居然还能理性翻书给人家补课。

  2楼:这也没办法啊,电影、电视传媒兴起,平时忙碌工作的普通人,看个电视就是最大的放松了,不少老人和小孩真以为能上电视的都是真东西。

  现在手机网络这么发达,一堆历史营销号更过分,成天就发那几个洗脑包。

  3楼:文化圈最广为流传的洗脑包,大概就是三曹里,曹丕曹植兄弟不和了吧,一天天说曹操爱小儿子,所以曹丕嫉妒,写诗嘲讽,两兄弟做官都是一个天南,一个地北。

  4楼:汗流浃背,今早还看见地铁老大爷外放这些,听得我好尴尬。

  5楼:这真是广为流传洗脑包之一了。

  事实上曹操最爱大儿子曹昂,老大虽然低调名气不大,但在史书上的记载,可是上林苑负责人,管着全大汉重要农业技术和人才的。

  第二爱的,是曹冲,因为孩子打小就聪明长脸,五岁能背张衡算下来的圆周率,十岁就又把圆周率往后算了不少,是个刘小白亲口说的天才。

  前两个刘小白说的天才,那还是杨修、诸葛亮呢,足以见得曹冲这个少年数学家的含金量。

  6楼:笑死,你以为曹操爱曹植不爱曹丕,事实上曹操两个孩子都不爱,爱老大和家里最聪明的。

  7楼:毕竟论文学,曹操的作品,早期因为汉家倾颓而慷慨悲凉,后期因为大汉起来了,更是气象广阔,言质朴刚健、不事雕琢,看一眼都觉得牛。

  曹丕写诗那都是走的情感细腻挂,语言通俗工练,情感含蓄克制,多哀怨之音,这和曹操的风格千差万别。

  曹植那就更是一个爱炫技的,虽然学老爹,早期风格也挺豪迈激昂,但是辞采华茂,情感非常外放,诗文结构严谨,和曹操、曹丕都不一样。

  光文学风格都截然不同的三父子,你说曹操能喜欢他们俩哪个啊?

  8楼:有一说一,曹植写东西是真的炫技,就那几篇让所有妹子都脑补一个绝世大帅哥的文章,居然是写给自己老板的,老师说了之后,课堂上所有学生都是齐齐震惊。

  9楼:毕竟一般史书也就记载皇帝身材高大,长得周正帅气,不会和曹植一样,夸老板长得帅夸出好几个千古名篇。

  10楼:洗脑包最搞笑的是说丕植兄弟不和,我笑死了,你们家兄弟不和还会年年写诗互赠啊,这不和的兄弟要么打出脑浆了,要么早互相不搭理了好吗。

  还有曹丕心眼小,经常写诗内涵曹植和曹操,更是无稽之谈。他前期那些哀怨的情感诗,那是自己追女神没追上,女神去未央宫做女官了,后期那是跟着杨修一起找个好机会光明正大吐槽皇帝呢。

  11楼:哈哈哈哈,想想就想笑,这位一直不搭理曹丕那些追求诗的甄小姐,目标明确直奔未央宫而去,若干年后,死了老婆的曹丕又去追郭小姐,疯狂写诗,郭小姐也目标明确直奔未央宫而去。

  12楼:妹子们目标很明确,就是爱最有权还最帅的那一个。

  13楼:圈外人,文学圈居然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,瓜子已经拿好,大哥们多讲讲。

  14楼:两个妹子都是难得还活着的落魄士族出身,但都长得很漂亮,漂亮到曹丕疯狂写诗夸赞追求。但是曹丕实在长得不好看,刘小白又是出了名的长得好看,妹子们的选择大家都能理解。

  15楼:后来呢后来呢,我要听后续!

  16楼:能有啥后续啊,刘小白出了名的无欲无求,女的不爱男的也不搞,是老刘家一朵奇葩。

  人要主动进宫那就按照未央宫的培训来,过去给他干活。未央宫着名女官先是蔡琰,后是吴祝,再是甄文君、郭女王。

  除了蔡琰,后面三个都是奔着想做大汉皇后来的,吴祝还是刘小白舅舅家的表姐呢,这都铩羽而归。

  17楼:他要那么好搞定,长安城上下早给他操持大婚典礼了。

  18楼:都成老板了,蔡姐的工作记录都会抱怨皇帝给的活太多时间紧,也不妨碍几个大家私底下夸他好看,可见是真好看。

  19楼:曹植这种才华满身的傲气货能给他写那么多夸夸诗赋,足以证明人颜值含金量,真当曹子建是无脑舔皇帝的佞臣啊。

  20楼:不信曹植也得信杨修啊,中兴儒学革新的领导人杨彪的独子,十几岁就能两篇文章名扬天下的天才,中兴文学领头人,天下皆知的恃才傲物。

  他都能给皇帝写那么多夸夸诗,可见皇帝除身份以外,自身外貌和品德的含金量。

  21楼:我不信,谁快发明个时空机器,穿越一下,让我看看到底刘小白能好看成什么样!

  22楼:我也不信,现在急需一个时光机来为这些中兴文人正名。

  23楼:帅是肯定的,能有多帅不清楚,但是品德是毫无疑问的top1,这点我想应该无人反对吧。

  24楼:无法反对。

  25楼:这还真无人反驳,道德水平别说在皇帝里了,在贤人里都是顶级的。

  26楼:话说回来,为啥中兴文学领头人是杨修啊,感觉三曹每一个的文采都不差呀?

  27楼:因为他是杨修。

  28楼:楼上谜语人,诅咒你泡方便面没有调料包。

  29楼:好吧好吧,给你们说点人话。

  杨修,中兴五年之前的天子身边第一近臣,名震天下的大汉天才,四世三公弘农杨氏的出身,杨彪的儿子,三台之一御史台的长官,从刘皓继位开始就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坚定支持者。

  论文采,杨修也不差,文章最绝,简练的语言,就能把学术和政治问题都扒得清清楚楚,家里教育是真有货。诗赋比较平和,除了吹皇帝,就是写他一帆风顺的顺利人生,但是一点都不小家子气。

  最重要的,是他成名早,成名之后就一直跟着天子,替他笼络寒门士人,太学未央宫来回跑,大汉未来中坚力量都是他熟人和他爹的学生。

  这个资历,他不是中兴文坛领军人,谁是?

  当然,最主要的还是他真的领导过一场闺怨诗的流行运动,在杨修的带头下,曹丕曹植纷纷响应,写了不少闺怨诗来附和他,足以见得杨修在知识分子中的崇高地位。

  30楼:看吧,就说出名要趁早。

  31楼:出名要早,也得要有货啊,他名震大汉那会儿,写的东西可都是真有学术内容和政治干货的。

  32楼:看明白了,杨修就是政治地位带动了文化地位。

  33楼:楼上要这么理解,也没错。

  34楼:以前看一些杨修的诗,连隋唐和元明的古人,都认为可能不少诗是牵强附会,因为没人会相信杨修这么个恃才傲物的家伙,会对天子夸成那样。

  后来看了未央宫地下资料库和蔡琰墓的考古,才知道杨修的傲慢,只对皇帝以外的人。

  他真的是能写出“臣心万里系宸阙”,和“九州共尧舜”这种诗,一边慷慨激昂夸皇帝,一边提醒皇帝他时刻想念长安的人。

  35楼:破了,滤镜都破了。

  36楼:杨修历史上就有点恃才傲物,中兴演义里更是把他写的眼睛长在头顶上,这种人写这种舔老板舔到肉麻的诗,那是个人都不能相信

  结果一考古,好家伙,都是真的。

  37楼:一想到《中兴四十年诗集》和《杨修文集》里,不少杨修自己写的内容,都被历朝学者们认为是后人给杨修乱添加的,我都想笑。

  38楼:杨修:老子认真夸皇帝呢,你们倒是认真听啊。

  39楼:对杨修来说,舔老板是日常,是生活,是他做臣子的艺术。

  40楼:自信点,对大汉中兴年间的臣子来说,大家都是这样的。想想周瑜,外戚集团一员,天子表哥,为了初见面给老板一个好印象,又是换衣服又是弹琴的。

  41楼:大汉家族企业新任董事长刘小白是个冷酷无情的霸道总裁,走后门的亲戚他一向严厉打击,这种搞吹拉弹唱求offer的一般他都不理的,还得是简历过关他才看两眼。

  42楼:救命啊,你们要笑死我吗,我们公瑾可是西域知名操盘手,怎么就被你们说成是个走后门的亲戚了!

  43楼:自信点,在大汉,裙带关系是很值得骄傲的事,不是走关系,孙坚就算有从龙之功,那个家世也没法带着孙家在大汉混的这么好。

  44楼:也是心疼周瑜,分明人只是正常的东汉士族男青年,穿衣礼仪和弹琴都是君子守则里的,长得帅才艺多也不是他的错,结果莫名就有了个格外注重形象的洗脑包,至今为止人设越传越歪,变成个自恋狂美男子。

  45楼:周瑜粉的苦恼谁懂啊!

  46楼:懂的,杨修懂的,他是真的爱戴皇帝啊,真情实感写几首诗,后人都认为绝对不可能是他写的。

  47楼:提到中兴文坛就是杨修、三曹,周瑜、张飞,还有一些作品不多的老熟人,话说为啥别人作品那么少啊?

  48楼:因为大家都是大汉官员啊,很忙的。

  中兴年间虽然文坛兴盛,但是大家的工作目标都是郡县粮食、经济作物产量,手工业发展、教育水平,大汉外贸交易额……这些。

  文章什么的,很多都是在太学读书时候写的,做官了大家就没时间搞文化了。

  49楼:那为什么杨修和三曹作品那么多?

  50楼:因为有的人,在外面也不忘记勾搭皇帝,时刻记得给奏折里夹带自己的小纸条作品,传回长安给皇帝看。

  有的人则是精力充沛的时间管理大师,以及天才,区区创作,信手拈来。

  还有的人,可能确实是不忙。

  51楼:曹子桓曹子建,这两个人是怎么做到天南地北做官,还能天天搞创作的!

  52楼:说到这个天南地北做官,笑死,亲兄弟当然不能让他们做官做太近了,这都是朝廷的安排,有些洗脑包不知道为什么就洗成了他俩兄弟感情不和,我实在是无语。

  53楼:你们市长和隔壁市长是亲兄弟,告诉我,你什么想法?这当然要让两兄弟分开点做官了!

  54楼:大家漫谈了这么多,居然又扯回了他们兄弟,也是了不起。

  55楼:我就觉得挺好玩的,也就中兴年间有这么多夸老板的文章,还能引起潮流了,放后面朝代,这种文人那都是要被盖章没风骨,被戳脊梁骨的。

  56楼:那他们自己的皇帝不争气,能怪前辈舔老板吗?

  57楼:中兴文人对皇帝的追捧,看“圣碑体”就知道了。

  只是皇帝给臣子写的碑文,就在臣子里头引起追捧,写的碑文内容和文字都会被大家争相抄录传扬。

  有一说一,字是真的好看,正气凛然和洒脱飞扬融于一体,“中兴体”也因此而来。

  碑文虽然不差,但没什么炫技和辞藻堆砌,就是作为老板回忆一下死去老员工对大汉集团的贡献,就这,愣是让大家感动到不行,到处自发宣扬。

  能让皇帝给你写碑文,你对大汉的贡献就是第一档位的存在。

  后面的皇帝也想学刘小白,给臣子写碑文,不过无人在意。

  58楼:写这个给臣子,皇帝真不能太low。

  你看,刘皓给盖勋写,感动了多少前朝老臣,换了刘宏,他写了,卢植都不想要。

  59楼:哈哈哈哈,毕竟是真有仇,又得含恨做君臣,死了要是还沾这个,双方都觉得晦气。

  60楼:给臣子写碑文,也算是让刘小白成为中兴文坛的一员了。

  61楼:说得好像刘小白多稀罕一样,人家是农学家,农学普及推广人,实用科学领头人,儒学剔骨运动重要推手,应试教育祖师爷,双边关税贸易大师,粮食卡脖子第一人。

  62楼:还和张飞同为大汉艺术先锋。

  63楼:不只有粮食哦,还有盐、铁。外面文明都没有的地方,自己冶铁的能力都没有,吃盐全看老天赏饭,大汉都能用领先的科技卡脖子。

  64楼:我们一直以来都很有商业头脑的,民间会做生意,官方会收税,外面以前一直说我们富饶,也是祖上真的挣得多。

  65楼:中兴年间的圆形方孔铜钱、银钱、金钱能一直用到大唐,甚至偏远地方村寨,还能找到这些古钱。

  你以为是古代交通不发达,物资交流不频繁,所以小地方封闭?

  不,这完全就是早年间中兴时代大汉有钱,内外贸易频繁,金银铜货币都能大量流通的表现。

  66楼:学法的,学经济的,学税的,是必须要搞懂中兴年间的法律改革与内外税收贸易的。

  67楼:等等,我们这不是个文学交流帖吗,怎么变成中兴交流贴了?

  68楼:中兴文坛,聊中兴不是自然而然吗。

  69楼:也是哦。

  70楼:不是!我还要听文坛大佬的们的八卦!

  71楼:别听了,快去看新闻!

  72楼:咋啦?

  73楼:长安,快去看热搜词条,总之又是罗本被拖出来疯狂研究的一天!

  74楼:不好的预感,我去看看,速速就回。

  75楼:我也去看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