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新城民-《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》

  送走了韦家和马家的家仆管事,马应四人也要开始自己来带团队干活了。

  把这一千六百多人都安排去洗漱、接种疫苗后,还要来给这么多人分组做登记。

  登记有韦单给他的表格和笔,毛笔写字太难干了,他不得不用硬笔。

  等到疫苗都打好了,就是给人分粮,再带着他们一起去神火广场听课。

  新人难得这样洗上一个热水澡,还换上了柔软干净的新衣,好在圣火周围温度较高,让他们在冬日不至于受寒冷侵袭。

  来了新人,小白便只是又和大家强调一下洛阳城的十六条守则,细细说来这都是什么意思。

  他盘腿坐于高台之上,神火之前,看向下方诸人,面带笑意。

  “看啊,这些弟兄姊妹用洛水洗净了尘灰,换上了新衣。从今日起,他们便与我们一样,都是洛阳城的人了。”

  来了洛阳也就三个月的老人们看向那些新人。

  这些人穿的还都是单衣,和他们之前领的一样,都是染色均匀的灰衣灰裤,只是比起老人们现在的精神面貌,他们神情还较为畏缩,眼神也不敢直视人,偶尔抬起的的目光却也不是那么死气沉沉,多了一丝对未来生活的期许。

  “既为洛阳人,便守洛阳的约。” 小白声音大了些许,“在这里没有贵贱之别,唯有分工之异。不论是耕田的、筑城的、还是执戈的,都是这城中不可或缺的兄弟姐妹。”

  这一点都是现在的三千百姓早已熟知的,但新来者们也是大家的一份子的印象必须加深。

  新来者们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外人,他们不是换个地方做奴仆的。

  “你们这些早已在此扎根的三千人,你们便是新来者的兄长阿姊。当以慈心相待,以表率相示。要彼此搀扶,彼此担待,让这洛阳城成为我们共有的家园。”

  谁也不比谁高贵,大家一起守望相助,互相友爱。

  小白目光看向洛新,这小子立刻起身,面瘫着脸大声道:“来了洛阳,就都是洛阳人了,大家一起干活,一起吃饭,勤学习,讲卫生!”

  小白:不错,反应很快,不愧是他养过一段时间的崽,就是洛新的面瘫是有点太严重了,都是以前又饿又穷给冻的,要不给他找个时间针灸治疗一下吧。

  被他抢先一步的韦单也朗声道:“没错,以后我们就都是一家人了,你们不会的,我会教你们,不要太拘谨,遇上事尽管找我们开口问。”

  虽然这小子来洛阳过得很潇洒,但干活也还是很用心的。

  马应紧接着也道:“你们是新来的,我们也是新来的,若我有什么不懂的,我也会去问先生和他人。 从今以后,大家都是先生管辖的洛阳人了。”

  老人们也都是上了这么久学的人了,对当众说话也不怎么恐惧,不少人也都起身表示态度。

  一个颇得韦单重用的六组组长道:“先生仁德!今日起,咱们洛阳又添新丁,老伙计们,媳妇小子们,都把咱们过日子的本事拿出来,教他们怎么修洛阳的房,怎么写洛阳字,怎么挣工分安置下来!。”

  也有人道:“这么大一个城,只有我们几千人,想把先生要的新洛阳建设起来不知道要何年何月。现在好了,来了新的兄弟们,干起活来也更快了!”

  柳云抱着孩子,和丈夫一起起身表态。

  “大家以前都是苦日子过过来的,在这里别的不提,只要肯卖力干活,先生就不会少我们一口饭吃!以后有什么不懂的、难处的,尽管来问,咱们都是洛阳一家人!”

  越来越多的洛阳老人起身发言表态,看向新人们的目光也减少了打量,多了热情真挚。

  新人们把这些看在眼里。

  有人拉着孩子道:“我们什么都愿意学,什么活都愿意干,只求孩子们能平安长大,报答先生的恩情!”

  呜咽声也响起,眼尖的小白看见还有人要跪下,制止道:“不要跪!”

  “洛阳的规矩,你们的膝盖,跪天、跪地、跪祖先和神明都可以。在城里,对人有对人的礼仪。”

  “明天开始,你们白天跟着他们一起做活,晚上开始学习。

  老人里头,选出学的比较好的,给新人扫盲,教他们洛阳的礼仪规矩,认自己的名字,教导的额外工作也会算作工分记录。”

  一听有工分,不少人都是眼睛一亮。

  有老人问道:“先生,可以自己推举自己吗?”

  小白:“你们可以自己推荐,最后由你们的组长定下名单。只是得教好,若有谁不会教,带的学生学习进度最差,七天一检查,进度太差就换人。”

  又安抚了一番新来的人,让他们知道学习也是新洛阳人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和未来劳动息息相关后,小白再带着他们诵读一遍洛阳守则,就散了场。

  马应他们带着新人去分配帐篷。

  他还得告诉他们,大家刚来这里的时候,都是睡帐篷,裹这一条薄薄的保温毯,都是后来他们自己干活,挣到了工分,给自己买上的新衣,租上的房子。

  等到帐篷扎完,大家裹着保温毯一起缩在帐篷里,都还觉得这一天过得很不真实。

  五岁的阿牛睡在自己父母中间,小声道:“阿爹,阿娘,我们真的来洛阳了吗?”

  母亲赵菜女凑在他耳边说:“阿牛,咱们到洛阳了。你看,我们已经洗了澡,打了针,换上了新衣,晚上也吃到了那么厚的白面饼子。等到明天,早上我们还能领粮食,也能自己干活挣工分了。”

  他爹张茬头摸摸他的头,说:“我们真的到洛阳了。爹有力气,能搬砖砌墙,挣了工分,给你先买身厚衣裳穿!”

  边上也没睡着的人感叹:“跟梦一样。”

  “是啊,跟梦一样,我现在想想拿着那皂洗热水澡,都后悔没多搓搓。”

  “我把皂弄掉了,那皂又滑,捡香皂都花了不少时间,都没洗多久就到时间出来了。”

  “听管事说了,以后所有人,冬天最少一个月也得洗个两次澡,咱们还能去洗,就是皂得自己去店里花工分买。”

  “那算了,我的皂没用完,我下次还能接着用。”

  “那盆和布巾,还有咱身上的衣裳,都是这么好的东西,就这么给我们了?”

  “是啊,真的给我们了……”

  各个帐篷的讨论声逐渐变小,巡视到这里的韦和与守在这里的马家兄弟对视一眼,各自错开视线。

  马家兄弟打了个哈欠,没钱租房子的四人暂时也还睡帐篷,今晚轮流值守观察。

  第二天天一亮,两边的人就一起起来。

  老人们也还有住在帐篷的,住平房和住帐篷的一起出来,大家都麻溜的拿起自己的牙杯水盆,到排水沟渠边上洗漱,完了把水泼在指定地点,接着熟练地去自己的队伍排队领饭。

  新人们张大眼睛,很震惊地看着他们那一个小玩意儿在嘴里戳来戳去,口中满是白沫,跟中毒似的。

  “不难受吗?”

  “这、这是干嘛?”

  “婶子,你们这是?”

  刷牙的婶子吐出白沫,漱了漱口,笑了笑:“我们这刷牙呢,早晚刷牙各一次,不然以后虫子会钻进牙齿,和人说话也都是满嘴臭气。”

  新人们很震惊:“每个人都要刷吗,这不难受吗?”

  婶子一脸严肃道:“牙刷都是软的,不难受,重要的是,我们每个队都有卫生评比标准,每天算分,一个月下来,卫生做的最好的那个队,每人能加五工分!”

  一个杯子一根牙刷一支牙膏,买起来也花不到五工分,能用上两个月还多,是个很有收益的集体活动。

  尽管不是很明白,但大家已经有了个模糊的概念:把自己弄得干净,能挣工分。

  等到了领早饭的时候,到手的食物又是让新人们狠狠震惊了一波。

  他们昨天来,每个人也没干什么活,用的是老人们修的厕所和澡堂,傍晚时候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小块饼子。

  饼子两指厚,半个手掌大,还是白面的,已经分量不小了。

  而早上的时候,饼子有一个手掌张开那么大,每人还有一碗稀粥,一小份咸菜。

  到手的大饼和昨天的一样好吃,满口都是粮食的香气;米粥热腾腾的,白净不拉嗓子的米粒也不少,一口下肚,冬天也不那么冷了;咸菜更不用说,味道很咸,还不臭,闻着吃着都是少见的好东西。

  吃完早饭,老人们都麻利地干活挣工分去了,马应也带着新人,组队拆分,配合老人们干活。

  他们都初来乍到,不能耽误现在的工程进度,因此都是去干搬东西、挖沟渠这样简单的活,更细致的活以后再看人资质来分配。

  干活歇下来的时候,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唠唠嗑,也方便新人们了解更多信息。

  “牛叔,这一天下来,您能挣多少工分啊?”

  “我老了,一天只能挣个二十八,你再加把劲,把身体好好养养,说不定以后一天三十都能挣。”

  “我看那些带刀巡视的也不干活,他们一天挣多少啊?”

  “他们是不干活,但是早晚要跑操,还得扎马步训练,每天不间断巡视,一天下来也累个半死,能挣个三十。”

  “这么累?”

  “是啊,别看人家不干活就觉得轻松了。还有那医疗帐篷的,一天虽说不干什么重活也能算分,但每天都要看书,晚上先生那可都是要考他们的。”

  “给我们打针的?他们不用干重活?”

  牛叔看向这些新人,笑了笑:“觉得是个好工作是吧?可以啊,每天晚上老师给扫盲的时候得努力学,学的又快又好,被先生都觉得你聪明,就能把你调出去,要么学医,要么画图去,不用干重活了。”

  不少新人们真被他说的心动了,有老人笑骂道:“你又撺掇别人。学会认几个字已经很不容易了,不是天生聪明的,哪那么快能学会啊!”

  “大牛哄新人呢。就是调走了,那每天不干重活,也要看书学习。那些书我看了一眼,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,看都看不懂!”

  督造下水道工程,每天也跟着老人学徒一起看书画图的韦松高声道:“只要有上进心,肯努力,人人都能学。你们不要听他们乱说,想干什么就自己努力去干,新洛阳支持所有人学习知识!”

  到了晚上的扫盲学习,认真学的新人不少,让管理新人马应狠狠松了口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