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 铁路-《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》

  位高权重之辈,远比外人想的还要贪生怕死。

  毕竟他们拥有的实在太多了,天天都觉得自己还没有享受够,才不愿意就这么去死。

  纵使刘曜从大家的同族野望讲到未来财产安排,也没几个胡人贵族愿意跟着刘曜冲锋陷阵。

  洛阳那是什么地方,名副其实的地上神国,神仙立的城池,咱们又不是没有对洛阳动手过,结果什么样,大家可都记着呢。

  别说去他的洛阳了,洛阳在外的人员和根据地,有个一点闪失,那也是我们直接没命。

  这些年,为了对抗洛阳,武力值打不够后,大家也都慢慢迷上了求神拜佛,结果是他们自己拜天拜地,拜任何神明,都没有个什么作用。

  见过洛阳那样的神迹,也没人会被小魔术给哄到,民间术士的生意急剧减少,还在起步阶段的各大道观寺庙更是发展惨遭腰斩。

  都什么年代了,还拜这些,要拜,去拜洛阳的圣王啊!

  最大祭祀权归皇帝的中原文明,尚且还敬天法祖,对上洛阳不敢吭声,本就有自己自然信仰的域外胡人们,看见洛阳,那更是激动的不得了。

  这些年,没有大面积的底层胡人和贵族胡人投奔洛阳,全靠石勒和刘曜都在不断对下面灌输一个概念:洛阳的神,是汉人的神。

  也因此,在石虎干一些屠城之类的事情时候,石勒没有问罪于他,就是为了让全体胡人都被他们绑架,彻底和汉人对立,没有投敌的可能。

  少数一些胡人投过去,那也是摒弃自己的胡人身份和过去,作为汉人混进去的。

  几个胡人可以如此,你们这么多的胡人,也想大规模过去?

  当洛新带着洛阳的建筑队和巨量材料,一步一步往西边的长安铺设轨道时,原本危险的场景一个没有,真实情景,比所有人想的都要离谱和复杂。

  因刘曜的重心放在了凉州上,因此靠近洛阳的汉赵军队,精锐少,补给也少,大部分上面将军都是和洛阳周边城池的家族合作,一起做倒爷来挣钱的。

  后来这些家族都归附洛阳了,但是洛阳还有对外贸易的商会,里头还是熟人,他们还能更低成本拿货了。

  反正也打不过,因此这些上层军官,安心换了路线,靠着和洛阳的贸易,往长安卖货,也能挣得舒舒服服,因此他们压根就没有和洛阳动手的想法。

  底层士兵们,敬畏甚至私底下信仰着洛阳圣王,一贯待遇差的他们,也靠着在洛阳周边做点零工或者黑活,能混个温饱。

  比如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帮洛阳人放牧,卖力气帮洛阳人拔草锄地,能混到一块饼子。

  而放牧、耕作的工作,雇佣外人的洛阳人也完成了,虽然因为不是自己亲自干,工分只有一半,但把这活交给洛阳人干,工分就全是洛阳同伴的,活给外面人干,自己还能有个一半工分。

  因此,如果是有些什么别的事情,需要人代班的时候,他们都更倾向于找外面人。

  因此当洛阳的铁轨铺出了洛阳势力范围,到了函谷关时,函谷关虽然城门紧闭,但是守城将领和士兵们都没什么战斗意志。

  如此险关,他们很轻易地就攻下了。

  也不是没有胡人抵抗,将军下令后,还是有一部分中层士兵积极抵抗的,但是上面就只让抵抗,不给战术方针,下面人又浑水摸鱼,真干了起来,就他们是冲在最前面的,也死的最多的。

  那城池都攻下来了,就按洛阳的规矩来办。汉人好说,胡人是个麻烦。

  出门之前,大家也在洛阳开了会,想的是洛新修铁路过程中,如果出现直接和胡人对抗上的情况,到时候直接把军队灭掉大半,剩下的军事贵族直接消灭,留下一小部分胡人,要么驱逐,要么收编。

  但没想到,一出门,洛新碰上的是抱大腿行为,他和洛阳是对面想抱的那条大腿。

  在赶紧发公文去洛阳后,洛阳那边也紧急开会,最后商讨出决议。

  收编。

  直接在函谷关广播公示,地已经攻下来了,那就不退还了,至于人,自己选择要不要加入洛阳。

  介于他们的胡人身份,洛阳这边会考察他们。在前头的五年,他们一样可以用劳动换取温饱,但除了日常的食物,他们所获得的工分,只有洛阳百姓的一半。

  这五年里,他们也需要学习,学习洛阳守则、汉话汉字,抛弃过去的信仰。

  五年之后,能从扫盲班毕业,并且在这期间都老实劳动,没有任何犯罪记录者,便正式转为洛阳人,享受洛阳同等待遇。

  愿意的胡人,那就听从安排,打散放进函谷关到洛阳周边所有城池的牧场、农田里。

  不愿意的胡人,逐出城去。

  以上是针对底层胡人的,上层消极对抗胡人军事贵族,愿意走的就走,不愿意走的,想加入洛阳,可以选择把所有财产换成洛阳币,去神都市场附近生活。

  洛阳不强迫他们劳动,但是他们自己的钱用完了,洛阳不会兜底,在洛阳犯了法,也要安洛阳法律来处理。

  所有贵族都要去洛新新开的政治班接受教育,十岁以下的孩子,都必须在洛阳接受教育,有能力者,亦可以在洛阳干活。

  函谷关大投票,底层胡人和上层胡人,八成以上都选择加入洛阳,没死完的中层胡人里,基本都不愿加入,

  投票结果一处,全新的《洛阳铁路报》第一期内容,这就有了内容。

  比军报都要快的铁路报纸送到长安,刘曜震惊。

  伴随着报纸送来的,还有洛新写给刘曜的公文,大概内容是这样的:他,洛新,是管铁路修建的,不是来攻城略地的,希望刘曜能够眼光放长远点,和他们洛阳好好合作,别关城门了,给两边都造成不小的麻烦,很麻烦的。

  刘曜在看到铁路报纸后,火就一直憋着,看见洛新的文书,第一反应就是气到发笑。

  啪的一声把纸拍在案上,刘曜气急。

  “不是来攻城的,那你倒是说说,谁家修路带这么多武器?没有武器,就算前线军心涣散,你也攻不下函谷关!”

  气急之后,理智回来,他不得不承认,洛新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
  洛阳不就是要修路吗,就让他们修吧。

  修这路,虽然是骑在他们身上作威作福,但对他的损失也有限。可闭了城门,不让修路,那就是要和洛阳对立上,洛阳就直接攻城了。

  洛阳要是军纪差点,也烧杀抢掠倒还好说,关键是现在洛阳有口皆碑的人品好,连胡人都聚众投!

  刘曜也怕死的。

  那一年,悬在长安顶上的巨剑,一样让他记忆犹新。

  怕自己晚上睡得好好的,下面人招惹了洛阳,他梦中就被无知无觉的送走,现在刘曜已经是时常夜不能寐。

  直接紧闭城门,不让洛阳修铁路,那洛阳就会攻城掠地,把禁止修铁路的土地变为洛阳的土地,再来修,期间双方交战,胡人内部想投的还不少。

  函谷关就是例子。

  也没办法了,那就开城门吧。

  已经看不到自己一统天下,建立伟业后,刘曜就顺滑的转变了的思路,只想过得舒服点。

  只要洛阳没想来打他就行,打长安就行,他要修路就随它去吧。

  洛阳那边需要充足的人口和时间来慢慢消化投降的胡人,因此嘱咐洛新,在外和平点。

  洛新发誓,他是真的只想好好修路,没想攻城的,毕竟攻下来的城池,里头的人也还需要他们洛阳来处理,这花的钱也海了去了,他没想给小白搞这么多麻烦。

  但是没办法,和平修铁路的文书都递到长安了,刘曜也破罐子破摔,下令让前面的城池不得阻拦洛阳修路,允许打开城门方便洛阳人活动,可前面城池的人不愿意啊。

  有的是城里的人都不想跟着刘曜过了,就想去洛阳,为此,他们以“拒绝修路”为名,强行关门,甚至人家没过城,他们也要出来骚扰,就为了诱洛新去攻城。

  洛新也只能忍,赶紧先把路修过去。

  刘曜知道这事之后,干脆把底层士兵都调去凉州了,洛阳要修路的地方也不留百姓,就剩汉人士族和胡人中上层。

  他不怕洛阳动手,洛阳接收那么多中上层胡人也是有风险的,而且胡人想投,一些汉人士族可都不想呢。

  就这样,在刘曜捏着鼻子强忍之下,全天下的人都通过《洛阳铁路报》,开始一起跟进洛阳的铁路进度。

  铁路报纸也是月刊,和洛阳月报,一个月头出,一个月中出,充分保证内容的高质量和稳定性。

  有些人通过铁路报,看到了洛阳的无所顾忌。

  都把路从洛阳修到长安了,刘曜还不敢反抗,这和直接拿下长安的唯一区别,也就是洛阳不收税,不用管长安人的吃喝。

  洛阳人在外人手不够,甚至还会雇长安人呢!

  都有这样的本事了,都借着修铁路的借口开始扩张了,他们到底是为什么还一副自己死守洛阳的姿态?

  有些则是看报纸,看到了天下大势。

  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洛阳的了,别挣扎了,还是早点投了吧。

  还有些人,则是在看着报纸,痛骂刘曜软骨头。

  并州、辽东和石勒那边,月月追铁路报,就等着刘曜忍不了搞点动静,给他们打个样吗,好让大家知道,和洛阳开战没有代价。

  可等来等去,刘曜居然躺平了。

  拿出你以前锐意进取的心来啊,离亡国也不剩什么了,你倒是支棱支棱,动手看看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