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不能装乌龟的贾诩-《三国:大汉第一毒》

  “轰——!”

  贾诩的脑子里,仿佛响起惊雷。

  他整个人都有些僵住,脸上第一次露出无法掩饰的表情。

  装的?

  他几十年来,小心翼翼,如履薄冰,用平庸和低调,为自己打造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壳。

  这层壳,骗过了董卓,骗过了西凉诸将,骗过了满朝文武。

  除了那个同样心思深沉的李儒,隐约看出些端倪,再无第二个人能看穿他。

  可今天。

  在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面前,他感觉自己被扒光衣服样,所有的伪装,所有的城府,都被一眼看透。

  看着贾诩震惊的表情,沈潇心里暗爽。

  “我靠,看来历史书没白读,这第一印象,必须给他整到位!”

  他笑得更加灿烂。

  “文和先生,别在门口站着。”

  “晚宴已经备好,咱们……进去慢慢聊?”

  密室之内,炭火无声,暖意融融。

  贾诩看着眼前的两个年轻人。

  眼神在沈潇和郭嘉之间来回逡巡。

  两个年轻人,一个看似玩世不恭,一个温文尔雅,却都透着能把他看穿的智慧,都不是简单的人物。

  尤其是这个自来熟的沈潇,直接就戳破他几十年的伪装。

  “我靠,装逼的感觉真爽,希望别装过头了。”

  沈潇在心里嘀咕,脸上却是一副“我看穿你”的得意表情。

  郭嘉轻咳一声,打破宴会上的安静。

  他伸手为贾诩斟满一杯热酒。

  “文和先生,莫要见怪。”

  “我家先生,性情直率,不善伪饰。”

  贾诩端起酒杯,掩饰心中被看穿的不适,然后缓缓开口。

  “沈先生,郭先生,请诩前来,不知有何见教?”

  沈潇嘿嘿一笑,大咧咧的说道。

  “见教谈不上。”

  “我们就想和文和先生,聊聊这天下。”

  郭嘉在一旁抚须微笑,补充道:“我与先生都久仰文和先生大才,今日有幸一见,想听听先生对这天下大势的高见。”

  贾诩心中冷笑。

  想考我?还是想试探我?

  沈潇见状,也不在意,自顾自地开了口。

  “那就我先抛砖引玉?”

  他放下酒杯,筷子在桌上一顿。

  “先说北边吧,幽州。”

  “袁绍那家伙,本来想学人家玩驱虎吞狼,在公孙瓒和刘虞背后拱火。”

  贾诩眼皮微微一抬。

  这件事,长安城里也只有少数高层知道,他也是从西凉军的渠道里听说的。

  沈潇继续说道:“可惜啊,他火候没掌握好,玩脱了。”

  “刘虞那个人,是个老好人,可惜是个糊涂的老好人。”

  “他对那些天天在边境烧杀抢掠的乌桓人,比对幽州的汉人百姓还好。”

  “汉人被欺负了,他就和稀泥,让百姓忍着。”

  “我靠,这叫什么事?老百姓心里能没杆秤吗?”

  “所以啊,刘虞大军去打公孙瓒的时候,他自己手底下的人,都看不下去,直接把军事情报卖给公孙瓒。”

  “结果,刘虞大败,现在整个幽州都是公孙瓒的了。”

  “实力大涨的公孙瓒,现在正跟袁绍在界桥那边顶牛呢,有好戏看了。”

  沈潇说得轻松。

  可贾诩的内心,却掀起惊涛骇浪。

  情报如此详尽!

  连刘虞部下叛变这种内幕都知道得一清二楚!

  甚至连失败的根源——不得民心——都分析得如此透彻!

  这人恐怖如斯啊!

  郭嘉适时地接话:“先生所言极是,袁本初想捡便宜,又不想出大力,刘虞则又妇人之仁。幽州之变,实乃必然。”

  “最后袁本初和公孙赞不得不对峙。”

  沈潇又接着说,他看向南方。

  “再说南边,荆州那位刘景升,最近也干了件大事。”

  “江东猛虎孙坚,死了。”

  沈潇叹了口气,带着几分惋惜。

  “我听说,刘表不知道从哪里知道,孙坚得了传国玉玺,派手下大将黄祖去抢。”

  “结果黄祖打不过,一路败逃。”

  “孙坚也是个猛人,追着不放,结果在岘山中了埋伏,被乱箭射死。”

  “可惜一代英雄。”

  郭嘉也感叹道:“孙文台骁勇冠世,可惜性子太急,此番殒命,江东必将陷入动荡。”

  贾诩叹了口气。

  “猛虎虽死,虎子尚在。”

  “刘景升看似得了便宜,实则为荆州埋下了祸根。”

  “孙氏一门,皆是烈性之人,此仇不报,誓不罢休。荆州,从此多事矣。”

  “至于那传国玉玺……”贾诩摇了摇头,“是宝物,也是催命符。谁拿到,谁就是众矢之的。”

  沈潇拍了拍大腿。

  “没错!就是个烫手的山芋!”

  “我估计孙策那小子,过不了多久就得拿玉玺去跟袁术换兵,不然他脱离不了袁术的控制。”

  贾一听,心里又是一惊。

  拿玉玺换兵?

  这个想法,他从未有过,但仔细一想,却又觉得是孙策唯一的破局之法!

  “说完南北,再聊聊中间。”沈潇再次接到说。

  “兖州的刘岱,前阵子跟青州黄巾军干仗,也死了。”

  “东郡的曹操有了发展的机会。”

  “曹孟德这个人,了不得,是真真正正的枭雄。”

  “趁着这个机会,他已经拿下了陈留、济阴好几个郡,势力涨得非常快。”

  这些事贾诩也知道,但接下来沈潇说的话,却让他再次感到不解。

  沈潇像是想起什么,随口说道:“对了,之前在曹操那里的一个叫司马懿的,我听说,最近跑了,投奔袁绍去了。”

  “司马懿?”

  贾诩在脑海里疯狂搜索这个名字。

  闻所未闻。

  一个无名小卒的动向,也值得沈潇如此郑重其事地提起?

  贾诩敏锐地感觉到,这绝对不对劲!

  沈潇看着贾诩的反应,心里暗笑。

  让你个老狐狸也尝尝信息不对称的降维打击。

  他将天下的棋局,一块一块地摆在贾诩面前。

  袁术在扬州称王称霸,以控制整个扬州,势大增。

  益州的刘焉想要有大抱负,可是已经太老了。

  汉中的张鲁,因为刘焉害了其母亲,在汉中也独立出来了。

  西凉的马腾、韩遂,相爱相杀,互相提防。

  徐州的陶谦,辽东的公孙度······

  一番话说完,整个天下的局势,在沈潇的口中,变得清晰无比,仿佛一幅摊开的地图。

  密室里,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
  良久,沈潇才重新端起酒杯,笑眯眯地看着贾诩。

  “文和先生。”

  “说了这么多别人,也该说说我们自己了。”

  “长安这个火药桶,马上就要炸了。”

  “董太师,怕是活不了多久了。”

  “我想问问先生。”

  沈潇的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灼灼。

  “这长安,即将大乱。”

  “以先生之大才,可曾为自己想好了出路?”

  “这长安,可有文和先生认为的明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