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-《港片:78年,我先赚它一亿!》

  陆家人和贺家人也是两种家庭。

  陆鸿璇性格温婉,外在柔弱,内心坚定,很能包容。

  贺朝琼则比较强势,外表刚强,内在也不软,只有在秦迪面前才会偶尔露出柔软一面。

  陆家做的生意清清白白,虽还没做太大,但也算是正经人家。

  贺家就不一样了。

  他们能独占赌牌四十多年,背后自然不简单。

  所以秦迪在和陆鸿璇发生关系之后,第二天就登门拜访,算是给出一个交代。

  但换了贺朝琼……

  哪怕刚刚亲过她。

  秦迪也没打算跑去澳门找贺赌王。

  不是他不敢。

  而是面对那种人,有时候主动反而显得没分量。

  原本贺胖胖年后是要去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大学读书的。

  可因为秦迪的出现。

  她现在决定改去港岛,明年进入港岛中文大学商业管理系就读。

  这些手续,贺赌王没反对,还亲自安排妥当。

  这代表什么?秦迪自己也说不上来。

  但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。

  事情已经发生了,那就只能面对。

  坏了就坏了,还能补得回来吗?

  在陆鸿璇不在的这段时间里,他打算让贺胖胖一边在中文大学读书,一边兼任自己的助理,帮忙处理一些个人事务。

  等这些私事告一段落,他又把注意力转回到事业上。

  第二天,早上。

  秦迪刚走进自己的私人办公室不久,门就被敲响了。

  他应了一声,门被推开。

  韦建邦走了进来,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。

  他是秦迪亲自挑中的,未来传媒集团的核心负责人。

  他手里捧着一本刚印出来的《秦迪》杂志样板,小心翼翼地递到秦迪面前。

  “老板,第一期《秦迪》杂志的样刊出来了,请您过目。”

  “拿来我看看!”

  秦迪接过这本刚出炉的刊物,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封面。

  封面照片是他自己。

  没错,第一期《秦迪》财经杂志的封面人物,正是秦迪本人。

  杂志用的是自己的名字,创意也是自己出的,内容也是自己主导的,为什么不能用自己当封面?

  再说,他现在在港岛也算是一号人物了,上封面绰绰有余。

  《经济导报》不也请他当过两次封面人物吗?

  “这张照片拍得很好!”他满意地点点头。

  主要是够精神。

  照片里的他神情庄重,尽管只是一张静态照,但那种气场已经出来了。

  看来摄影师的水平不错,角度也选得好。秦迪已经在心里决定,以后杂志的拍摄任务,就交给这个人了。

  他翻开了杂志,一页一页地看下去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。

  内容完全达到了他的标准,有些地方甚至比他预期的还要好。

  这说明韦建邦和经济研究室请来的那批专家,确实是有真本事的。

  为了这份杂志能成为港岛最专业的财经刊物,他投入了不少资金。

  为此,他还专门组建了经济研究室,成员至少是中文大学博士出身,教授级别的不在少数。

  甚至还有几位是剑桥、牛津,以及哈佛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。

  花了这么多钱,又加上秦迪的思路点拨,这本杂志就算放眼全球不敢说,但在港岛,绝对无人能敌。

  就算放在整个亚洲来看,在这个时间点,也可以说是登顶之作。

  就连之前贺胖胖推荐的那个《经济导报》的作者,也被秦迪请了过来。

  那位写的内容,挺合他的口味。

  他打算今后凡是涉及自己或旗下企业的稿件,都交由这个人来操刀。

  华·夏星传媒专门为这本杂志成立的经济研究室,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资源来打磨内容。

  内容质量可以说非常出色。

  在外观方面,尤其是用料上也毫不含糊。

  这本杂志使用的纸张是市面上最高档的那一类。整本刊物全彩印刷,装帧考究,明显定位高端路线。

  虽然这样制作成本会大幅上升,但秦迪的受众群体是中高端人群。

  目标是增强在这一人群中的影响力。他们并不缺钱,只要内容够分量,自然愿意买单。

  一本志在成为世界级刊物的杂志,如果连设计和用纸都跟不上,又如何与同行竞争?

  “这本杂志已经完全达到了出版标准!”

  翻完最后一张纸,秦迪满意地合上杂志,笑着对韦建邦说道。

  听到老板给予如此高的评价,韦建邦也露出笑容。

  这段时间他日夜盯进度,投入了大量精力,总算没有辜负老板的期望!

  不过他这次来,除了汇报杂志的情况,还有其他事要报告。

  “老板,我接下来要汇报的是《天天日报》和《漫威日报》在东南亚的发行情况。”

  秦迪点头示意。

  这件事韦建邦之前提过,那就是华·夏星传媒开始向海外拓展,在东南亚建立影响力的计划。

  上个月。

  华·夏星已经在东南亚陆续收购了几家印刷厂,并设立了分部。

  随后对内容和版式进行了语言和本地化的调整,已经在多个国家正式发行这两份报纸。

  今天韦建邦要汇报的,应该就是这些内容。

  他示意继续。

  韦建邦立刻开口:

  “根据您的指示,在其他地区发行的报纸,我们都采用了前10期免费的策略。”

  “这种做法在东南亚各国效果显着,短时间内销量迅速冲进当地前列。”

  “不过这种免费提供报纸的方式,只在东南亚地区执行,在港岛仍是正常发行。”

  “截至目前,华·夏星的这两份报纸已在东南亚各国共发行了18期。”

  “前10期属于免费推广期,从第11期开始进入正式收费阶段,目前已发行8期。”

  “《天天日报》平均每期总销量维持在四十万份,与港岛地区的平均水平持平。”

  “而《漫威日报》的表现更为亮眼!东南亚各国对港岛明星和电影兴趣浓厚,娱乐新闻特别受欢迎。”

  “这份报纸在港岛,日均销量基本维持在十三万到十六万之间。”

  “但我们在东南亚各国发行的《漫威日报》,每期平均销量都在四十万份上下。”

  “我做过一次统计,把东南亚、弯弯省和港岛本地销量加在一起,最高的一天平均下来竟然突破了百万份!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星岛集团在整个亚洲十几份报纸的总销量!”

  “老板!华·夏星传媒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华人纸媒集团了!”

 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