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真会挑时机-《港片:78年,我先赚它一亿!》

  怡和置地在秦迪的猛攻下无暇顾及九龙仓,这才让包玉港抓住了机会。

  包玉港对秦迪心存感激。

  “没什么。”秦迪冷笑一声,“那位连自己祖宗都忘了的刘女士,不让我进门。”

  “她还以为现在是百年前,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年代。”

  包玉港一听,脸色顿时沉了下来,目光扫向门口的刘连如与几位洋人。

  刘连如已经慌了神。

  她哪里料得到秦迪如此强硬。

  早知如此,她绝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去招惹他。

  刚才拦住秦迪的洋人,此刻已快步走来,用流利的粤语喊道:

  “秦生,这是误会,只是误会。刘女士不是那个意思,请您留步。”

  这人粤语说得字正腔圆,若不看脸,没人会想到这是个洋人。

  “律政司副司长梁彼得,刘连如男友的亲信。”包玉港低声向秦迪介绍。

  “我不觉得这是误会。”秦迪语气依旧冰冷,“上一次酒会上,刘女士也曾这样羞辱我。”

  “那次的事,许多人都知道。可没多久,她在港督府门口又故技重施。先生,这不是误会能解释的。第一次可以算误会,第二次就是有意为之。”

  秦迪摇了摇头,转头朝远处的严军比了个手势。

  梁彼得一脸无奈,语气软了下来:

  “这两位女士,当然可以和您一起进去。这样可以了吗?”

  他现在只想平息风波,让秦迪带着凯拉和贺朝琼赶紧入内。

  他已经开始后悔。

  刚才实在不该让刘连如出面拦门。

  可他也没办法,刘连如是他上司的女友,深受港督宠爱,还是港督夫人的密友。

  如今刘连如彻底乱了阵脚。

  他只能硬着头皮出来救场。

  “我现在真没心情进去。因为我情绪有点低。”秦迪摆了摆头。

  “他们误会我也没关系,反正我没针对gong主和港督的意思。”

  “原来是这样。”对方轻声回应。

  “但我对刘连如这个人是有看法的。她的做法让我很难接受。”

  “你说的……我明白了。”

  “还有,我也对推荐她来的人有点看法。这个人显然没看清她的为人。”

  梁彼得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刘连如,心里一阵烦腻。要不是她是上司的女人,他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,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。

  他问:“那你打算怎么办?”

  “我没打算怎么办。怎么做,找谁做,那是港督该操心的事。我只管做生意,这些我不参与。”

  说完这些,秦迪转向包玉港:

  “包生,你去吧。我今天就不进去了。”

  他说这话时,

  远处,严军已经开车赶了过来。

  包玉港略微一想,便转头对梁彼得说:

  “彼得副司长,麻烦你替我向港督解释一下。就说包某人年纪大了,今晚身体不太舒服,就不勉强参加了。”

  “走吧,秦生。我也不进去了。我们找个地方坐坐,喝口茶。”船王又回头对秦迪笑了笑,脸上一点看不出不舒服的样子。

  梁彼得一时语塞,不知该说什么。

  后面的刘连如听闻连包玉港也因这事缺席今晚的宴会,

  心中顿时一沉。

  秦迪在港岛有点名气,可能在伦敦也有一点影响力。

  但包玉港不同,他是港岛的象征人物!

  全球七大船王之一,商业版图横跨全球,和各国领导人的合照多到能贴满一面墙!

  一旦传出,他因不满自己行为而缺席如此重要的宴会,

  那她就彻底完了!

  巨大的压力涌上心头,刘连如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。

  可惜,已经来不及了!

  严军驾驶着劳斯莱斯银影,已经停在秦迪面前。

  秦迪看了包玉港一眼,对方朝他轻轻一笑。

  秦迪点头:“好,我们找个地方喝茶。”

  他带着两位女伴,上了后座。

  正巧这时,刘连如快步走来,看到秦迪已坐在车里,

  她几乎要哭出声来,声音颤抖地对包玉港说:

  “包爵士,秦生……他对我有误会,我……”

  她还没说完,

  包玉港抬起手,打断了她的话:

  “你和秦生之间有没有误会我不清楚。但我今晚不参加宴会,是因为身体原因,不是因为你。刘女士,有人来了,你去接待吧。”

  说完,包玉港干脆利落地转过身,没再给她说话的机会。

  他竟直接钻进了秦迪的劳斯莱斯银影——后座已经挤了三个人,他干脆坐进了前排副驾。

  劳斯莱斯银影缓缓驶离港督府门口,无视了刘连如充满绝望的目光。

  一切都太快了。

  从秦迪进门被围堵,到包玉港下车交谈,再到两人一同离开。

  不过四五分钟。

  不只是刘连如没缓过神来,连门口围观热闹的其他洋人也愣在原地。

  就在刚才,包玉港的车刚到,郭锝胜下车还不到三分钟,刚搞清楚状况,也愣住了。

  在港岛这片地方。

  凡是大型酒会或者上流聚会,只要郭锝胜出现,基本都能看到另外两人——李兆吉、冯金僖。

  他们三人被称作“三剑客”,既是老友,也是生意上的老搭档。

  1958年,郭锝胜与冯金僖、李兆吉合伙成立“永业企业”,靠收购旧楼翻新,杀入地产市场。

  五年时间,永业已在地产界站稳脚跟。

  1963年,三人将公司重组,成立“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”,注册资本五百万,实际三人各投一百万。

  郭锝胜年纪最大,地位也最高,被推为董事长。

  后来三人各自发展,但关系依旧密切,至今“三剑客”的名号仍在港岛传颂。

  刚刚那一幕,秦迪和包玉港离开、刘连如手足无措的样子,三人全都看在眼里。

  其中和秦迪最不熟的冯金僖,看了眼郭锝胜和李兆吉,两人没有一点动作的意思。

  “这个秦生,脾气真够硬的。”他说。

  郭锝胜正想开口。

  旁边李兆吉忽然开口:

  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,呵呵。胜哥,阿僖,我也有点不舒服,不参加了!我去找秦生和包生喝茶去。”

  说完,李兆吉转身就走,朝不远处自己的司机招手。

  郭锝胜愣了一下。

  然后他想明白了,苦笑摇头。

  这个李兆吉!

  真会挑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