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 张强五万存款打底-《港片:78年,我先赚它一亿!》

  可今年,哪怕没怎么省,他也存下了快三万。

  老妈已经说了,等攒够八万,就托人给他介绍对象。

  张强心想,好日子离自己已经不远了。

  他把钱存在老板新开的“新丰银行”账户里,现在已经有五万八千多港币。其中两万八是前几年慢慢攒下的,三万是今年挣的。

  按这个节奏,他相信到了明年年底,就能和老妈还有老婆一起过年了。

  生活有了盼头,干活也更有劲,做什么都觉得高兴。

  因为收入不高,张强一家住在九龙西的深水埗,这片区域十几年前就人口密集。

  这里离中环、铜锣湾这些繁华地段远,租金相对便宜。

  是许多普通甚至贫困港人的聚集地,相比起市中心,这里多了烟火气。

  来到熟悉的猪肉摊前,张强看着案板上挂着的一条大猪腿,问:“老板,这猪腿多少钱一斤?”

  老板是个胖子,笑着回答:“今年过年,别人卖十一块一斤,你是我老客户了,还是十块一斤。”

  张强的母亲立刻说:“这么贵?平时都是九块的。”

  卖肉老板摊了摊手说:“阿婶,今天过节,我们进货价也涨了。”

  “没事。老板,你帮我称一下,这个猪腿我要了。”

  张强以前买肉很节省,隔几天才买一次,一次也就一斤。那时猪肉八九块一斤,他总得算着花。

  如今他换了生活节奏。

  他在《天天日报》市场部上班,每天负责把报纸和杂志送到各个报刊亭。

  月薪2000港币,外加每天10块的餐补,一个月还有200块交通补贴。

  听说等天热了,还能拿300块高温补贴。

  不算年底红包和奖金,他现在每月收入已经有2500港币。

  比去年港府公布的市民人均收入中位数1600港币,高出近900块。

  如果再算上年底的奖金和红包,差距就更明显了。

  现在再买十块钱一斤的猪肉,他真不心疼。

  “买一整根?太多了!我们又没冰箱,吃不了,放着就坏了。老板,砍两斤就行了!”

  这根猪腿少说也有十几斤,得花一百三四十块。张强妈妈有点紧张,赶紧拦着。

  “没冰箱没关系,老妈你会做腊肉。做成腊肉不就存得久了吗?才一百多块,吃了这么久没吃这么多了,买吧买吧。”

  张强一家十几年前从内地移民过来,做腊肉的手艺也跟着一起过来了。

  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,母亲没改嫁,一个人辛苦把他拉扯大。他对母亲一直很孝顺。

  母亲最爱吃猪腿,以前手头紧,几个月都不一定能吃上一次。

  现在他能负担得起,当然不会吝啬。

  “但真的太多啦。”老妈也知道,这猪腿不光她爱吃,儿子也爱吃……

  “不用担心。上个月元旦,老板给每个人多发了两个月工资当奖金。年前又发了一个月红包。这一个多月,我总共拿了6000多块奖金。吃个猪腿算什么。”

  他对肉摊老板说:“老板,帮我砍一下,这个猪腿我要了。”

  “好嘞!”老板手脚麻利,很快就把猪肉砍好称好,“一共131块五,你是熟客,五毛钱抹了,收131块就行。”

  “给130吧,过年了,图个吉利,别留尾数。”张强妈妈急忙说。

  老板:“……”

  130有什么吉利的?

  不过也就一块钱的事,他也不计较了。

  “那就130吧。阿婶,强仔现在在秦大亨那边做事,收入那么稳,你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省了。”

  “不行不行,强仔还没成家呢。得攒点钱,准备点老婆本。”

  641号摊位前,卖猪肉的老陈叹了口气。

  “你家孩子年终一个月拿了六千奖金,加上工资总共九千多,我三个月都赚不到这个数,你还为这点小钱犯愁?”

  “但情况不一样……”

  话没说完,又有几位街坊过来买肉,都是熟面孔。

  “老板,谁说谁年终拿了九千港币?这也太离谱了吧!中环写字楼里那些白领都不一定能拿到这么多!”

  “对啊,太夸张了。李四根家的女儿刚进小学当老师,实习才两千块,转正能拿两千五已经算不错了。你这九千,真的假的?”

  老陈赶紧解释:“这是年底奖金加红包算进去的。”

  “骗人。”最先开口的妇人撇嘴,“工资能准时发就不错了,哪还有发奖金的公司?”

  “你们真是不晓得外面的事。”老陈一指张强,“强仔就在这样的公司做事。”

  那妇人看向张强,一脸怀疑:“张强?我记得你不是在送报纸吗?送报纸也能拿这么高工资?”

  张强一时语塞,不知道怎么回答。

  他心里有点慌,因为李红刚好也在后面听到了这段话。

  李红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当老师的姑娘,在街坊眼里特别有出息。

  她和张强从小一起长大,算是青梅竹马。但人家李红读书厉害,家里条件也还行,能读得起书,最后成了老师,这是港岛人心目中数一数二的好工作。

  张强呢?没读几年书,只能在《天天日报》送报。

  “嗯,我在《天天日报》送报纸。”张强挠挠头,说话有点结巴,毕竟在女神面前,心里难免紧张。

  珍嫂还是不信:“什么天天日报晚晚日报的,听都没听过。要是送报纸都能拿两千,谁还去做别的工?”

  也不能怪她不知道这份报纸。那时候港岛识字的人还不多,像她这种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,没读过书很常见。

  这时李红已经走到摊位前,正好听见珍嫂刚才说的话。

  她个子不高,戴着一副眼镜,模样清秀。

  “珍嫂,你别不信,强哥真没骗你。我听他说过,他确实在《天天日报》送报纸。”

  “别的报社可能没这么高收入,但《天天日报》不一样,那是我们这边最有钱的老板开的。”

  “秦老板特别讲义气,不但发了年终奖,过年还发了红包。强哥,我说得没错吧?”

  李红也是来买肉的。

  毕竟到了春节。

  面对心仪的女生,一向老实的张强也忍不住想露一手。他笑了笑说:

  “对啊,上个月1号,元旦那天。老板下令旗下所有公司都得发年终奖。最少一个月工资,多的两个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