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0章 收购劳斯莱斯遇阻?-《港片:78年,我先赚它一亿!》

  威廉·马克汉斯毕业于牛津大学,主修经济与管理,拥有博士学位。他曾做过股市交易员、基金投资经理,也负责过银行部门,履历丰富,实战经验十足。

  秦迪设置的重重考验,他轻松应对,表现不俗。他的视野横跨国际,具备战略思维,人脉资源深厚,这一切都让他在秦迪眼中极具价值。

  最关键的是,通过“洞察眼”能力,秦迪发现这位威廉先生竟是一位双S级金融人才!

  这才是秦迪最终决定招募他的核心原因。

  秦迪并不知道,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,这位威廉·马克汉斯日后将成为八克莱银行的董事长,坐上阴国金融圈的巅峰位置。

  未来的他能攀上这样的高度,现在当然只是尚未完全展露光芒的宝藏级人物。

  尽管秦迪不了解这些,但仅凭“双S级人才”这一标签,他就绝不会轻易放过。

  洞察眼使用至今,他只发现过一个双S级人才,那就是沈粥。可惜对方根本无意加入他的公司。

  眼前这位威廉年纪轻轻,潜力巨大,正是尚待发掘的金子,自然要牢牢抓住。

  在正式聘请威廉·马克汉斯担任总经理后,秦迪安排他共同负责基金公司的筹建工作。同时,也希望他动用自身资源,开始招揽更多金融高手。

  这几年阴国整体经济低迷,金融行业尤其艰难。

  秦迪清楚,一旦撒尔切上台,推行一系列改革,局势将很快好转。

  阴国终将走出低谷,金融市场也将再度活跃,薪资水平随之上涨。

  因此,他提前让威廉·马克汉斯以高薪挖人,这个策略极为合适。毕竟,威廉本人就是被高薪吸引来的。

  此外,秦迪还给他布置了一些任务和挑战。

  比如收购劳斯莱斯与宾利两个汽车品牌的核心技术及股份。由于这些技术牵涉阴国国防安全,收购过程并不简单。

  即便维克斯集团有意出售,也必须通过多道审批程序。

  目前正值阴国大选期间,几天后首席大臣人选将揭晓,内阁也将重组。

  威廉建议秦迪暂缓推进,等大选尘埃落定,再通过新内阁中的人脉关系推动此事。

  或许就能顺利解决难题。

  秦迪采纳了他的建议。

  根据他所知,撒尔切夫人上台后,确实推行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。

  其中一项,就是推动阴国大规模国企私有化。大量原本属于国家的企业,最终落入私人资本之手。

  是不是有点耳熟?

  很像东国在90年代末期经历的企业改制浪潮。

  这类话题不宜深入探讨。

  在那样的背景下,劳斯莱斯与宾利这两个豪车品牌,以及它们的技术,并不会成为阻碍改革的绊脚石。

  即便出售,也难以引起外界关注。

  而且,买方并不是真正的外国资本。

  现在的港岛虽远在英伦,但秦迪早已将其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。

  拿下劳斯莱斯与宾利这两个豪华汽车品牌,希望不小。

  秦迪还特别叮嘱威廉,要留意阴国的传媒资源,尤其是报纸与电视台。

  作为全球传媒强国,bbc这家以“阴间滤镜”闻名的电视台,就出自这里。

  交代完任务后,秦迪也没闲着,继续他在伦敦的社交布局。

  人一忙起来,时间就像被按下快进键。

  转眼间,已是4月29日。

  清晨的伦敦刚经历一场大雨,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雾气。

  第二天,秦迪走进位于伦敦金融城的欧罗八基金有限公司。

  公司上下忙碌有序,已经初具规模。

  在员工恭敬的问候声中,秦迪找到了威廉·马克汉斯。

  这位双S级人才能力出众,短短几天,便搭建起公司各个部门的基本架构,部分部门已经开始正常运作。

  “老板,您来了,请坐。”

  威廉·马克汉斯微躬身,语气恭敬。

  “你也坐。”

  秦迪示意他坐下后,开口问道:“让你收集的商业情报,进展如何?”

  比起汽车品牌,秦迪更急于获取的是传媒行业的信息。

  劳斯莱斯与宾利的资料需要时间,他先让威廉优先整理传媒领域的资料。

  “老板,大型报纸的情报已经整理完毕,小型报纸还在收集中。劳斯莱斯涉及国防,情报获取难度较大,目前仍在跟进。”

  威廉·马克汉斯眼神微动,缓缓汇报。

  秦迪点点头,说道:“行,先把大型报纸的资料给我。”

  “好的,请稍等。”

  威廉·马克汉斯起身离开,约一分钟后再回来,手中拿着一沓文件。

  “老板,这是整理好的情报。”

  秦迪接过文件,开始认真翻阅。

  阴国报业历史悠久,最早的报纸可追溯至几百年前。

  多年积淀,使看报成为阴国人的日常习惯,这里也因此被称为“世界传媒王国”。

  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,多数国家的报业严重萎缩,阴国报业虽受冲击,却仍能维持运营。

  大型报纸众多,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诞生于1785年元旦的《泰晤士报》。

  它是阴国主流报纸的代表,被称作“记录社会的镜子”,对全球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都有深远影响。

  这份报纸的读者多为政界人士与社会精英,当然,也深受普通民众喜爱。

  1981年,鲁伯特·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出资2200万英镑,买下了《泰晤士报》。

  《泰晤士报》之外,还有立场偏向自由派的《卫报》。它的读者多为年轻人,在欧洲知识界有广泛影响力,也受到中产阶级欢迎。《卫报》的风格是关注生活,推崇和平。

  《独立报》是当时唯一没有明确支持任何政党的报纸。

  《金融时报》是阴国最高端的媒体之一,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拥有强大发言权。它是财经新闻领域的佼佼者。

  《每日电讯报》曾是阴国报业的领头羊。日发行量约一百六十万份,读者群体是广大中产阶级。它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。

  《每日邮报》走严肃路线,读者是中产阶级,尤其吸引女性,女性读者占比最高。

  《每日快报》文章简短,语言通俗易懂,适合普通民众和小知识分子阅读。它的读者群是社会中坚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