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晓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这个细微的动作给了他零点几秒的缓冲时间。
他飞快地回忆着今天午宴上沈毅的一举一动。
那个年轻人,面对市里两个主要领导的压力,不卑不亢,应对得滴水不漏,最后甚至拿到了直接向厉常委汇报的“尚方宝剑”。
有能力吗?绝对有。
是人才吗?肯定是。
但是,领导想听的是这个吗?
姜晓立的目光扫过厉羽昆那双波澜不惊的眼睛。
他瞬间明白了。领导想听的,绝不是对沈毅的赞美。
一个不受掌控的天才,对于上位者而言,有时候比一个平庸的蠢材更麻烦。
厉常委真的欣赏沈毅吗?
不,他欣赏的是“红缨”这个项目带来的政绩。
至于谁来做,对他来说,也许并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,做的人必须——听话。
沈毅听话吗?
他连市委书记何敬德的面子都敢当场驳回去,他会听话?
一个词瞬间跳进姜晓立的脑海。
沈毅嘛……”他斟酌着用词,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尽量客观,“之前有在新闻上看过他的事迹,今天也是第一次与他本人接触。”
他先把自己摘出来,表明自己的评价是基于“第一印象”,而非私人恩怨。
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,肯定是有的,能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厂子盘活,不简单。”他先扬后抑,这是说话的艺术,“但是,怎么说呢,感觉有点傲气,或者说,太有自己的主见了。在一些事情上,可能不太会……变通。”
“傲气”、“太有主见”、“不变通”。
这三个词,在商场上或许是褒义,但在官场里,却是致命的标签。
它们指向同一个意思:不服管,太个性,不好用。
姜晓立小心翼翼地抛出这几个词,像在雷区里试探性地伸出脚尖。
车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。
厉羽昆久久没有说话,他只是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,发出轻微的“叩、叩”声,每一声都敲在姜晓立的心上。
就在姜晓立手心开始冒汗的时候,厉羽昆开口了,声音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事实。
“无论国企还是私企,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作风,对企业的前景影响很大。我们扶持一个项目,是希望它能健康、稳定地发展壮大,最怕的,就是一副好牌,被一个不合适的人给耽误了。”
话音落下,姜晓立悬着的心,也落了地。
赌对了!
“不合适的人”。
这五个字,已经给沈毅定了性。
“确实,您说的是。”姜晓立立刻附和,语气里充满了认同,“高瞻远瞩,我们看问题还是太片面了。”
他的脑海里,像有一道闪电划过,一个模糊的设想开始变得清晰。
既然沈毅“不合适”,那么,谁“合适”?这个“合适”的人,能不能由我来推荐?
如果我能在这件事里扮演关键角色,那我在厉书记心中的分量,将截然不同!
这不仅仅是红缨厂一个项目的事,这是一张通往更高层级的投名状!
就在姜晓立心思百转千回之际,厉羽昆突然又说了一句。
“晓立啊,等下我们先不急着回省城。”他的语气轻松起来,“我带你去见一个朋友。”
“好的,好的,一切听您安排。”姜晓立连忙应道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见朋友?这个时候,这个节骨眼上,见的会是什么“朋友”?
答案呼之欲出。
红旗车在靠近高速公路入口的一个岔路口缓缓停下。在它身后,庞大的车队也随之安静地停驻。
秘书从前排副驾下车,快步走到后车门旁,微微躬身。
厉羽昆摇下车窗,车外的风带着一丝燥热涌入。他对秘书低声交代了几句。
很快,秘书回到了自己的车上。
片刻之后,除了厉羽昆乘坐的这辆红旗车,后面的整个车队,重新启动,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,井然有序地驶上了返回省城的高速。
路口,只剩下一辆孤零零的黑色红旗。
司机得到指示,娴熟地打着方向盘,车头调转,朝着与高速相反的方向——江市市区,疾驰而去。
车辆穿过江市的繁华街道,最终没有停在任何政府机关或高档酒店门口,而是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巷子,停在了一间日式料理店前。
店门是古朴的木质结构,门口挂着蓝色的暖帘,上面用书法写着两个字:“松月”。
没有招牌,没有霓虹,低调得像一户普通人家。
然而,姜晓立知道,越是这种地方,背后隐藏的能量就越大。
车刚停稳,料理店的木门就被从里面拉开,三个男人快步走了出来。
正是李家三兄弟:李国定、李国河、李国山。
他们看到厉羽昆下车,脸上立刻堆起了热情的笑容,但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恭敬。
“厉常委,老朋友,您可算来了!一路辛苦!”为首的李国定快步上前,伸出双手。
“国定兄,跟你说过多少次了,私下里,叫我羽昆就行。”厉羽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,跟他握了握手。
“那哪儿行,规矩不能乱。”李国定嘿嘿一笑,目光随即转向了跟在厉羽昆身后的姜晓立,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。
这个年轻人是谁?
能被厉书记单独带来,绝非等闲之辈。
“给你们介绍一下。”厉羽昆侧过身,手掌引向姜晓立,“这位是姜晓立科长,省市监局的。这位是李国定泽,江市检察院的副院长。”
“李院,您好。”姜晓立连忙伸出手,姿态放得很正。
“哎哟,姜主任太客气了!您可是省里来的贵客,快请进,快请进!”李国定热情地握住姜晓立的手,力道十足。
他身后的两个弟弟也纷纷上前向厉羽昆两人问好。
厉羽昆拍了拍李国定的肩膀,显得十分亲近。两人一起走进店里。
店内装修雅致,一步一景,流水潺潺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。
一个穿着和服的女侍者跪在地上,拉开一扇障子门,露出了里面早已准备好的包厢。
包厢内,一张巨大的桧木餐桌旁,只设了五个位置。
厉羽昆当仁不让地在主位坐下。李国定紧挨着他坐下,李家老二和老三则坐在对面。
而姜晓立就坐在厉羽昆的另一边,李国定的正对面。
女侍者安静地为每人斟上顶级的玉露茶,然后躬身退下,轻轻合上了门。
包厢内,只剩下他们五人。
茶香袅袅升起,气氛却在瞬间变得安静。
“国定兄,我记得你家里是四兄弟的,令堂起名字有文化,叫什么?”
“平定河山!”李国定马上回答。
“对,平定河山,李老爷子心怀国家大义啊。”厉羽昆感慨地说,“对了,你家李大哥呢?十几年前在省城见过一面,很久没见了。”
“羽昆兄,我大哥,我大哥一年前,走了。”李国定的声音,有点动容。
“啊?发生了什么事啊?这么年轻……”厉羽昆满怀遗憾。
“这个,说来话长,是脑溢血走的。”
“二哥!分明就是沈毅那小子害死咱大哥!李国山憋不住了,嘴一张就蹦出这话。
沈毅?
姜晓立的脑子嗡一声,差点没把茶杯捏碎。
他下意识去看厉羽昆,正好撞上对方投来的视线。
俩人的表情都是一个样,大写的懵和惊讶。
他飞快地回忆着今天午宴上沈毅的一举一动。
那个年轻人,面对市里两个主要领导的压力,不卑不亢,应对得滴水不漏,最后甚至拿到了直接向厉常委汇报的“尚方宝剑”。
有能力吗?绝对有。
是人才吗?肯定是。
但是,领导想听的是这个吗?
姜晓立的目光扫过厉羽昆那双波澜不惊的眼睛。
他瞬间明白了。领导想听的,绝不是对沈毅的赞美。
一个不受掌控的天才,对于上位者而言,有时候比一个平庸的蠢材更麻烦。
厉常委真的欣赏沈毅吗?
不,他欣赏的是“红缨”这个项目带来的政绩。
至于谁来做,对他来说,也许并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,做的人必须——听话。
沈毅听话吗?
他连市委书记何敬德的面子都敢当场驳回去,他会听话?
一个词瞬间跳进姜晓立的脑海。
沈毅嘛……”他斟酌着用词,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尽量客观,“之前有在新闻上看过他的事迹,今天也是第一次与他本人接触。”
他先把自己摘出来,表明自己的评价是基于“第一印象”,而非私人恩怨。
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,肯定是有的,能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厂子盘活,不简单。”他先扬后抑,这是说话的艺术,“但是,怎么说呢,感觉有点傲气,或者说,太有自己的主见了。在一些事情上,可能不太会……变通。”
“傲气”、“太有主见”、“不变通”。
这三个词,在商场上或许是褒义,但在官场里,却是致命的标签。
它们指向同一个意思:不服管,太个性,不好用。
姜晓立小心翼翼地抛出这几个词,像在雷区里试探性地伸出脚尖。
车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。
厉羽昆久久没有说话,他只是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,发出轻微的“叩、叩”声,每一声都敲在姜晓立的心上。
就在姜晓立手心开始冒汗的时候,厉羽昆开口了,声音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事实。
“无论国企还是私企,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作风,对企业的前景影响很大。我们扶持一个项目,是希望它能健康、稳定地发展壮大,最怕的,就是一副好牌,被一个不合适的人给耽误了。”
话音落下,姜晓立悬着的心,也落了地。
赌对了!
“不合适的人”。
这五个字,已经给沈毅定了性。
“确实,您说的是。”姜晓立立刻附和,语气里充满了认同,“高瞻远瞩,我们看问题还是太片面了。”
他的脑海里,像有一道闪电划过,一个模糊的设想开始变得清晰。
既然沈毅“不合适”,那么,谁“合适”?这个“合适”的人,能不能由我来推荐?
如果我能在这件事里扮演关键角色,那我在厉书记心中的分量,将截然不同!
这不仅仅是红缨厂一个项目的事,这是一张通往更高层级的投名状!
就在姜晓立心思百转千回之际,厉羽昆突然又说了一句。
“晓立啊,等下我们先不急着回省城。”他的语气轻松起来,“我带你去见一个朋友。”
“好的,好的,一切听您安排。”姜晓立连忙应道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见朋友?这个时候,这个节骨眼上,见的会是什么“朋友”?
答案呼之欲出。
红旗车在靠近高速公路入口的一个岔路口缓缓停下。在它身后,庞大的车队也随之安静地停驻。
秘书从前排副驾下车,快步走到后车门旁,微微躬身。
厉羽昆摇下车窗,车外的风带着一丝燥热涌入。他对秘书低声交代了几句。
很快,秘书回到了自己的车上。
片刻之后,除了厉羽昆乘坐的这辆红旗车,后面的整个车队,重新启动,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,井然有序地驶上了返回省城的高速。
路口,只剩下一辆孤零零的黑色红旗。
司机得到指示,娴熟地打着方向盘,车头调转,朝着与高速相反的方向——江市市区,疾驰而去。
车辆穿过江市的繁华街道,最终没有停在任何政府机关或高档酒店门口,而是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巷子,停在了一间日式料理店前。
店门是古朴的木质结构,门口挂着蓝色的暖帘,上面用书法写着两个字:“松月”。
没有招牌,没有霓虹,低调得像一户普通人家。
然而,姜晓立知道,越是这种地方,背后隐藏的能量就越大。
车刚停稳,料理店的木门就被从里面拉开,三个男人快步走了出来。
正是李家三兄弟:李国定、李国河、李国山。
他们看到厉羽昆下车,脸上立刻堆起了热情的笑容,但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恭敬。
“厉常委,老朋友,您可算来了!一路辛苦!”为首的李国定快步上前,伸出双手。
“国定兄,跟你说过多少次了,私下里,叫我羽昆就行。”厉羽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,跟他握了握手。
“那哪儿行,规矩不能乱。”李国定嘿嘿一笑,目光随即转向了跟在厉羽昆身后的姜晓立,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。
这个年轻人是谁?
能被厉书记单独带来,绝非等闲之辈。
“给你们介绍一下。”厉羽昆侧过身,手掌引向姜晓立,“这位是姜晓立科长,省市监局的。这位是李国定泽,江市检察院的副院长。”
“李院,您好。”姜晓立连忙伸出手,姿态放得很正。
“哎哟,姜主任太客气了!您可是省里来的贵客,快请进,快请进!”李国定热情地握住姜晓立的手,力道十足。
他身后的两个弟弟也纷纷上前向厉羽昆两人问好。
厉羽昆拍了拍李国定的肩膀,显得十分亲近。两人一起走进店里。
店内装修雅致,一步一景,流水潺潺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。
一个穿着和服的女侍者跪在地上,拉开一扇障子门,露出了里面早已准备好的包厢。
包厢内,一张巨大的桧木餐桌旁,只设了五个位置。
厉羽昆当仁不让地在主位坐下。李国定紧挨着他坐下,李家老二和老三则坐在对面。
而姜晓立就坐在厉羽昆的另一边,李国定的正对面。
女侍者安静地为每人斟上顶级的玉露茶,然后躬身退下,轻轻合上了门。
包厢内,只剩下他们五人。
茶香袅袅升起,气氛却在瞬间变得安静。
“国定兄,我记得你家里是四兄弟的,令堂起名字有文化,叫什么?”
“平定河山!”李国定马上回答。
“对,平定河山,李老爷子心怀国家大义啊。”厉羽昆感慨地说,“对了,你家李大哥呢?十几年前在省城见过一面,很久没见了。”
“羽昆兄,我大哥,我大哥一年前,走了。”李国定的声音,有点动容。
“啊?发生了什么事啊?这么年轻……”厉羽昆满怀遗憾。
“这个,说来话长,是脑溢血走的。”
“二哥!分明就是沈毅那小子害死咱大哥!李国山憋不住了,嘴一张就蹦出这话。
沈毅?
姜晓立的脑子嗡一声,差点没把茶杯捏碎。
他下意识去看厉羽昆,正好撞上对方投来的视线。
俩人的表情都是一个样,大写的懵和惊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