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腾了好一会儿,大家总算把洗手的、搬东西的、画招牌的事安排好,开始正式筹备茶馆。哪吒负责搭茶馆的竹架,他用火尖枪劈木头,这次总算控制好了力度,劈出来的木头长短正好,还在木头上烤了些小图案,有辣椒、玉米,还有云雾的形状,虽然烤得有点歪,却很可爱。
可他搭竹架时,总把竹架搭得歪歪扭扭,搭到一半就会往一边倒,像个 “歪脖子稻草人”。二郎神只好在旁边帮忙扶着,教他怎么对齐:“先把竹架的四个角固定好,再往上搭横梁,别着急,慢慢来。” 哪吒跟着学,总算搭好了一个竹架,他得意地拍了拍手,火尖枪的粉光还没退,在阳光下闪闪烁烁:“看!搭好啦!比之前搭的樟香茶馆还结实!”
孙悟空则负责用金箍棒变桌椅。他喊了声 “变”,金箍棒瞬间变成十几张竹制桌椅,桌腿上刻着辣椒和玉米的图案,看着很有上饶的特色。可他没控制好数量,多变出了五张桌子、八把椅子,堆在旁边像座小山;有的椅子腿还是歪的,坐上去会晃,像个 “摇摇椅”。
“俺老孙再变!” 孙悟空赶紧调整,这次总算把桌椅变对了数量,还在每张桌子上放了片新鲜的玉米叶当 “杯垫”,又在椅子上垫了用玉米皮编的小垫子,坐上去软乎乎的,特别舒服。他刚想喊大家来看,就见一只小松鼠从玉米堆里跑出来,跳上桌子,叼起玉米叶就跑,孙悟空赶紧追:“你这小松鼠!敢偷俺老孙的‘杯垫’!俺老孙抓住你,把你关在灯笼里!”
小松鼠跑得飞快,孙悟空追着它跑了半天,最后小松鼠钻进了晒秋的辣椒堆里,孙悟空没看清,一头扎了进去,等他爬出来时,浑身都沾着辣椒籽,像个 “红毛猴”,连胡子上都挂着辣椒丝。灯笼仙看得直笑,灯面的辣椒图案亮得刺眼:“孙大圣变成‘辣椒猴’啦!比灯灯画的辣椒还红!”
孙悟空气得直跺脚,可刚一跺脚,就觉得脚底火辣辣的,原来他的鞋底沾了辣椒碎,辣得他蹦着脚喊:“辣!辣死俺了!这辣椒连鞋底都不放过!俺老孙再也不追松鼠了!” 唐笙赶紧递过一块湿布,孙悟空 “呼哧呼哧” 擦着脚,嘴里还念叨:“这上饶的辣椒太狠了!比俺老孙在火焰山遇到的红孩儿还狠!”
另一边,云雾灵总算开始搭雾桥了。它鼓着雾团脑袋,把云雾往三清山的方向聚,慢慢凝成一条白色的雾桥,雾桥的边缘缀着小雾珠,像挂了串水晶,在阳光下闪闪烁烁,看起来特别好看。可它搭到一半,突然被一阵风吹得晃了晃,手一抖,雾桥的另一端 “啪” 地搭在了旁边村民的屋顶上,正好落在晒秋的玉米堆里,玉米 “哗啦啦” 掉下来,洒了雾桥一地。
村民在屋顶上晒玉米,看到雾桥搭过来,笑着喊:“雾雾!你这雾桥搭得好啊!正好帮俺把玉米送到地上,省得俺搬了!” 云雾灵却嘴硬:“雾雾这是故意的!这是‘玉米近路’!客人走雾桥,还能顺便拿个玉米吃,多好!” 可它话刚说完,就见一只小鸡跑过来,啄着雾桥上的玉米,还啄了口雾桥,把云雾灵吓得赶紧把雾桥往回收:“别啄!雾桥会破的!”
大家正笑着,就见老灯笼仙领着几个村民走过来,手里拿着竹匾、布帘,还有刚编好的竹筐:“老婆子和村民们帮你们准备了布帘,挂在茶馆周围,能挡太阳;竹匾可以放小吃,竹筐能装雾露茶的茶罐,都是俺们村里常用的,结实得很!”
唐笙赶紧道谢,和二郎神一起接过布帘,布帘是用粗布做的,上面还印着晒秋的图案,有辣椒、玉米、南瓜,颜色鲜艳,看着特别有生活气息。哪吒和灯笼仙负责挂布帘,哪吒用火尖枪把布帘的绳子挑起来,灯笼仙用竹条小手把绳子固定在竹架上,可灯笼仙力气太小,固定到一半,绳子就松了,布帘 “哗啦” 掉下来,正好盖在哪吒身上,把哪吒裹成了 “布团”。
“灯灯!你怎么不抓紧啊!” 哪吒从布帘里钻出来,头发上还沾着布丝,像个 “小疯魔”。灯笼仙赶紧道歉:“灯灯不是故意的!灯灯的竹条手没力气,抓不住嘛!” 老灯笼仙笑着走过来,教灯笼仙用竹夹子把绳子固定住:“用这个竹夹子,夹在绳子上,就不会松了,老婆子教你,慢慢来。” 灯笼仙跟着学,总算把布帘挂好,布帘在风里晃来晃去,印着的晒秋图案也跟着动,像活的一样。
到了下午,茶馆的框架总算搭得差不多了:雾灵们合力搭的雾棚悬在半空,薄而透亮,边缘的雾珠在阳光下闪闪烁烁;周围挂着印着晒秋图案的布帘,风一吹,布帘轻轻晃动;竹制的桌椅整齐地摆在中间,每张桌子上都放着玉米叶杯垫和小竹筐;角落放着村民送的茶罐,里面装着雾露茶,还飘着淡淡的松针清香;门口的位置,灯笼仙挂了一排红灯笼,灯面上画着 “吃瓜茶馆” 的招牌,虽然 “瓜” 是辣椒,“茶” 是玉米,却格外有特色。
云雾灵还在门口搭了个小小的雾桥,连接着茶馆和村里的小路,雾桥的边缘缀着小雾珠,走在上面,凉丝丝的,特别舒服。它得意地晃着雾团脑袋:“雾雾这次搭对了!这雾桥走起来可舒服了,客人肯定
可他搭竹架时,总把竹架搭得歪歪扭扭,搭到一半就会往一边倒,像个 “歪脖子稻草人”。二郎神只好在旁边帮忙扶着,教他怎么对齐:“先把竹架的四个角固定好,再往上搭横梁,别着急,慢慢来。” 哪吒跟着学,总算搭好了一个竹架,他得意地拍了拍手,火尖枪的粉光还没退,在阳光下闪闪烁烁:“看!搭好啦!比之前搭的樟香茶馆还结实!”
孙悟空则负责用金箍棒变桌椅。他喊了声 “变”,金箍棒瞬间变成十几张竹制桌椅,桌腿上刻着辣椒和玉米的图案,看着很有上饶的特色。可他没控制好数量,多变出了五张桌子、八把椅子,堆在旁边像座小山;有的椅子腿还是歪的,坐上去会晃,像个 “摇摇椅”。
“俺老孙再变!” 孙悟空赶紧调整,这次总算把桌椅变对了数量,还在每张桌子上放了片新鲜的玉米叶当 “杯垫”,又在椅子上垫了用玉米皮编的小垫子,坐上去软乎乎的,特别舒服。他刚想喊大家来看,就见一只小松鼠从玉米堆里跑出来,跳上桌子,叼起玉米叶就跑,孙悟空赶紧追:“你这小松鼠!敢偷俺老孙的‘杯垫’!俺老孙抓住你,把你关在灯笼里!”
小松鼠跑得飞快,孙悟空追着它跑了半天,最后小松鼠钻进了晒秋的辣椒堆里,孙悟空没看清,一头扎了进去,等他爬出来时,浑身都沾着辣椒籽,像个 “红毛猴”,连胡子上都挂着辣椒丝。灯笼仙看得直笑,灯面的辣椒图案亮得刺眼:“孙大圣变成‘辣椒猴’啦!比灯灯画的辣椒还红!”
孙悟空气得直跺脚,可刚一跺脚,就觉得脚底火辣辣的,原来他的鞋底沾了辣椒碎,辣得他蹦着脚喊:“辣!辣死俺了!这辣椒连鞋底都不放过!俺老孙再也不追松鼠了!” 唐笙赶紧递过一块湿布,孙悟空 “呼哧呼哧” 擦着脚,嘴里还念叨:“这上饶的辣椒太狠了!比俺老孙在火焰山遇到的红孩儿还狠!”
另一边,云雾灵总算开始搭雾桥了。它鼓着雾团脑袋,把云雾往三清山的方向聚,慢慢凝成一条白色的雾桥,雾桥的边缘缀着小雾珠,像挂了串水晶,在阳光下闪闪烁烁,看起来特别好看。可它搭到一半,突然被一阵风吹得晃了晃,手一抖,雾桥的另一端 “啪” 地搭在了旁边村民的屋顶上,正好落在晒秋的玉米堆里,玉米 “哗啦啦” 掉下来,洒了雾桥一地。
村民在屋顶上晒玉米,看到雾桥搭过来,笑着喊:“雾雾!你这雾桥搭得好啊!正好帮俺把玉米送到地上,省得俺搬了!” 云雾灵却嘴硬:“雾雾这是故意的!这是‘玉米近路’!客人走雾桥,还能顺便拿个玉米吃,多好!” 可它话刚说完,就见一只小鸡跑过来,啄着雾桥上的玉米,还啄了口雾桥,把云雾灵吓得赶紧把雾桥往回收:“别啄!雾桥会破的!”
大家正笑着,就见老灯笼仙领着几个村民走过来,手里拿着竹匾、布帘,还有刚编好的竹筐:“老婆子和村民们帮你们准备了布帘,挂在茶馆周围,能挡太阳;竹匾可以放小吃,竹筐能装雾露茶的茶罐,都是俺们村里常用的,结实得很!”
唐笙赶紧道谢,和二郎神一起接过布帘,布帘是用粗布做的,上面还印着晒秋的图案,有辣椒、玉米、南瓜,颜色鲜艳,看着特别有生活气息。哪吒和灯笼仙负责挂布帘,哪吒用火尖枪把布帘的绳子挑起来,灯笼仙用竹条小手把绳子固定在竹架上,可灯笼仙力气太小,固定到一半,绳子就松了,布帘 “哗啦” 掉下来,正好盖在哪吒身上,把哪吒裹成了 “布团”。
“灯灯!你怎么不抓紧啊!” 哪吒从布帘里钻出来,头发上还沾着布丝,像个 “小疯魔”。灯笼仙赶紧道歉:“灯灯不是故意的!灯灯的竹条手没力气,抓不住嘛!” 老灯笼仙笑着走过来,教灯笼仙用竹夹子把绳子固定住:“用这个竹夹子,夹在绳子上,就不会松了,老婆子教你,慢慢来。” 灯笼仙跟着学,总算把布帘挂好,布帘在风里晃来晃去,印着的晒秋图案也跟着动,像活的一样。
到了下午,茶馆的框架总算搭得差不多了:雾灵们合力搭的雾棚悬在半空,薄而透亮,边缘的雾珠在阳光下闪闪烁烁;周围挂着印着晒秋图案的布帘,风一吹,布帘轻轻晃动;竹制的桌椅整齐地摆在中间,每张桌子上都放着玉米叶杯垫和小竹筐;角落放着村民送的茶罐,里面装着雾露茶,还飘着淡淡的松针清香;门口的位置,灯笼仙挂了一排红灯笼,灯面上画着 “吃瓜茶馆” 的招牌,虽然 “瓜” 是辣椒,“茶” 是玉米,却格外有特色。
云雾灵还在门口搭了个小小的雾桥,连接着茶馆和村里的小路,雾桥的边缘缀着小雾珠,走在上面,凉丝丝的,特别舒服。它得意地晃着雾团脑袋:“雾雾这次搭对了!这雾桥走起来可舒服了,客人肯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