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章 人生第一课-《大唐,开局向李二退婚》

  长安医学院礼堂。

  杜河和孙思邈商议后,决定把学生分为八个班,每个班五十人,基础医学由他负责,药理学等等,则由甄权的徒弟带着研究。

  今日是第一天上课,所有人都聚在礼堂内。

  长宽各一丈的白布,从顶上垂下。

  上面是杜河根据记忆,画下人体各器官位置。

  “各位。”

  杜河拍拍桌子,下面安静下来,他举起手掌,“你们看我的手上,有什么东西。”

 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。

  “有细菌,肉眼看不到的细菌,诸位都读过书,应当知道佛家有芥子一说,意思是极小,需要通过特殊工具,才能观察到它们。”

  “很多疾病,都是由细菌引起,比如痈疽,就是毛孔堵塞,细菌进入体内繁殖,引起肿胀。”

  “你们每个人身上,都携带大量细菌。”

  “所以不洗澡,就会引发皮肤病,进入呼吸道,就会引发咳嗽。”

  下方学生毛骨悚然,只觉浑身不自在。

  孙思邈道:“是不是病从口入的道理。”

  “正是。”

  杜河拍拍手,两个部曲抬着一个玻璃箱子,箱子里是一具狗的尸体,被浸泡在高度酒精里,五脏六腑,清晰可见。

  狗的眼睛如同死鱼,瞪着台下学生。

  “呕。”

  不少女孩,几欲呕吐。

  “不同细菌,会有不同后果,比如大肠杆菌,进入胃部和肠道,会引起呕吐,肚子痛等症状。”

  杜河把手伸进去,指着狗尸胃部和肠道。

  一股熟悉的感觉,让他语气兴奋,“可惜,这只是狗的遗体,将来你们有机会见到真的人体。”

  嘎——

  礼堂内鸦雀无声,所有人惊恐的看着他。

  真的遗体?

  妈妈我要回家。

  这超前的理念,震得众人七荤八素,孙思邈道:“那怎么分辨细菌的种类呢。”他见多了,心态倒很稳定。

  “这个……需要显微镜,我正在研究中,你们需要先有概念!”

  杜河抓着头发,当然,用另一只手。

  技术条件不够,这也太难教了。

  “前段时间,长安瘴疟,也是细菌引起的吗?”

  台下一个黑衣少年发问,竟然是长乐公主。

  “不——”杜河摇头道:“那是原虫,和细菌组织结构不同,原虫在蚊子体内,蚊子吸血,原虫进入人体,在体内繁殖后,人就会生病,这是瘴疟的原因。”

  长乐公主似懂非懂坐下。

  “根据生物结构不同,细菌也分有益和有害,同一种细菌,对狗可能有益,对人就有害,因此,还需要分类。”

  随着杜河将人体部位指出,又将狗尸当比喻、

  一上午时间很快就过去,学生们忍着恶心,将他所说都记下。

  “图书馆有相关书籍,各位同学可以去查阅,如果有疑问,可以整理出来,我会一一给你们解答。”

  “至于药理学,你们可以向各自老师。”

  ……

  杜河哑着嗓子离开礼堂,里面学生老师都炸开锅,围着人体解剖图,不断讨论。

  “真是奇妙,原来人体里是这样。”

  说话的是甄权。

  “校长不会让我们解剖尸体吧。”

  这是胆小的女生。

  “听他语气,就是这样。”

  一个男生说道。

  “我有点后悔了。”

  “那你回宫挑大粪去。”

  那人连连摇头,对比宫中,这里是仙境,摸个尸体算什么。

  下午时分,校园里充满讨论的气氛。

  杜河连喝五杯水,才算缓过神,他叫人找来徐墨。

  “按照图纸,把礼堂改造一下。”

  只能上物理喇叭了,不然要老命。

  他声音沙哑,徐墨吓一跳,问道:“伯爷这是怎么了。”

  “你早点改造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“学生们怎么样。”

  徐墨一拱手,“都很守规矩,就是不知为何,今天食堂的饭菜没什么人吃,属下明天换个厨子。”

  “别。”

  杜河连忙拉住,上个课咱还给厨师干失业了。

  这一轮细菌和尸体下来,他们能有胃口才怪。

  “不关厨子的事,以后你会经常看到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他坐在石凳上休息,路过学生纷纷露出敬畏目光。

  “云阳伯。”

  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,长乐公主穿着男装,在他身后,杜河拱手道:“殿下,可有什么事情。”

  “你嗓子还好么。”

  “无妨。”

  长乐问道:“我们也要解剖人体吗。”

  杜河愕然道:“当然,不了解人体,怎么能治病。”

  长乐颇为震惊,“这……人体关天,这般解剖,是否不妥。”

  她熟读儒家书籍,对这种事有点难接受。

  杜河看她一眼,笑道:“殿下,人因魂而存,魂没了,就算身份贵为公主,也不过是件皮囊。”

  “公主千金之躯,可以不必参与。”

  杜河断定她会放弃,语气带着调侃。

  长乐眼睛弯起,表情微怒。

  “臣还有事,失陪了。”

  杜河才觉失言,溜之大吉。

  杜河决定,给他们来点震撼,打马来到司刑寺,这是负责处决人犯的部门,司刑寺主官迎上来。

  “云阳伯,下官张建,有失远迎。”

  张建一脸疑惑,京中权贵,都嫌他这晦气,杜河怎么来了。

  “牢中可有死刑犯,本伯想去看看。”

  他这要求不过分,张建命人带他去监狱。

  牢中关着七八个案犯,狱卒低声道:“伯爷,这几个都是要处刑的犯人。”

  “有劳。”

  杜河扔出几两碎银,狱卒眉开眼笑走了,他转头看向牢中,大声道,“你们几个,谁有家室。”

  “小人有。”

  “小人也有。”

  “大人开恩啊。”

  有求饶的,有喊冤的,杜河吵得脑仁疼。

  “住嘴!”

  场中安静下来。

  “救是救不了你们了,想和你们做个交易,你们死后,如果将尸体捐赠给我,本伯可以给你们家人一百贯。”

  一百贯相当后世四十万,已经是巨额了,但几人脸色仍然犹豫。

  没办法,古人思想传统。

  “你是何人,说出来算数么。”

  杜河笑道:“我是当朝云阳伯,莱国公府中二公子,你说,我能骗你么。”

  听到莱国公名号,几人这才相信。

  一个汉子咬牙道:“兄弟们,咱们打劫多年,都不够一百贯,左右是死,捐个尸体,还能保媳妇孩子无忧。”

  “只是以后没人祭奠啊。”

  杜河拱手道:“不瞒诸位,我要你们遗体,是做医术研究,会在校内设大义堂,每年香火祭奠,不会少了各位。”

  “是崇义坊学院么。”

  “正是。”

  “好,那某捐了。”

  “某也捐。”

  在监狱转角,一个狱卒快速离去,他是张亮族人,鄅国公有吩咐,凡是听到杜河消息,都向他汇报。

  深夜,张亮收到消息,大笑不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