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俺不识字-《大唐,开局向李二退婚》

  杜河招招手,一个士兵走上前。

  “听得懂吗?”

  “俺不识字,都督,老头在吹牛比吗。”

  杜河呵呵笑道:“差不多,说他祖宗多牛多牛。”他环视一众士兵,又道:“杀了他,赏酒五坛。”

  刚才说话的士兵忙道:“我去我去。”

  士兵顿时哗然起来,他们都是边军,隔着几千里,谁管你祖宗是谁。这天气喝酒,才是件美事啊。

  “都督,俺只要三坛。”

  “俺只要两坛。”

  杜河一瞪眼,内卷毛病唐朝就有了?

  “尔敢!”

  崔正气得胡子发抖,他身份何等尊贵,几坛酒就买走命了,简直是奇耻大辱。

  “五坛酒,你去。”

  杜河也不理他,那士兵喜滋滋答应一声,提刀冲过去。崔正还没反应,就被拎起来,一刀捅进胸口。

  边军常年杀人,刀法又准又快。老头双腿直瞪,很快没有声息。

  “爹!”

  “爷爷……”

  崔氏顿时哭喊一片,士兵把人扔在地上,咧嘴笑道:“大总管,俺办得不错吧,五坛酒记得给啊。”

  “放心。”

  杜河微微一笑,崔正的血染红绸缎,尸体躺在地上。

  那边士兵回去已经开始吹嘘,“老头果然在吹牛,什么八百年世家大族,一刀进去照样流血。”

  众人一片恭喜声,丝毫没有感觉到。崔家大房的掌权人,天下第一的阀主,刚刚倒在自己脚下。

  “你这畜生!”

  一个少年大骂,握拳冲向杜河。然而他还没接近,就被两把刀刺穿。人群爆出一声吾儿,顿时大哭一片。

  杜河没有丝毫波动,享福者担罪。

  “崔氏勾结夏军,犯谋逆大罪。又聚众对抗朝廷,造成边军损失。十五岁以上男子,皆斩!”

  “其余人等,押往长安!”

  “诺。”

  李知拱手应下,一队队士兵押着人走出。寨内顿时哭爹喊娘,但士兵高举长刀,无情夺走生命。

  杜河负手而立,心中念头急转。

  此事过后,清河崔氏大小房全灭,属于他们的利益,会重新被瓜分。清河崔氏,再也爬不起来了。

  他不得不杀,若是回到长安,各方影响下,余孽必能逃生。给自己留敌人的事,他不会做。

  若不是李二仁慈,他甚至想全屠。

  直到下午,寨子的事才解决。

  崔氏妇孺幼子,被囚车押往清河。出这么大事,附近的州没有反应,他们既不帮崔氏,也不帮杜河。

  大军在任县休整,县令见到崔氏族人。吓得魂飞魄散,连忙安排劳军肉食。

  “你不要慌,明早就走了。”

  “是是是,大总管辛苦。”

  杜河见他跑得很快,忍不住摇头失笑。崔氏一等豪门,在河北有无敌威望,被自己一通砍,周围官员怕吓坏了。

  “张寒。”

  杜河沉吟片刻,道:“这信去长安,越快越好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夜色沉沉,杜河陷入深思。这结果传到长安,恐怕会引起地震,不过有证据在手,他根本不怕。

  我只负责抓反贼,有什么话跟皇帝说去吧。

  第三日下午,大军赶到清河县。清河还是一片平静,这让杜河松口气,李会这小子,果然很稳重嘛。

  “天哪!”

  “是崔小姐!”

  “啊,崔夫人也在。”

  随着囚车进城,百姓响起一片惊呼。在他们记忆中,崔氏是清河的土皇帝。从孙子当到爷爷,这事从未改变。

  如今,这个不变神话沦为阶下囚。

  “都督。”

  李会迎上来,满脸都是兴奋。

  “清河没出事吧。”

  “有,一帮子人说要罢市,俺带人砍杀一番,他们就老实了。”这莽夫得意洋洋,说不出炫耀。

  身后李知眉头一皱,“你没杀刺史吧。”

  李会牛眼一翻。

  “哥哥说得哪里话,俺又不傻。”

  杜河哈哈大笑,他倒是不傻。这也是他留李会的原因,真换成其他人,未必敢杀闹事的,毕竟,他们名义上是百姓。

  众人进入军营,囚犯也被集中看管。

  李会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一遍,杜河心中就有数了。李书裹挟民意,想让他离开清河,为崔氏赢得时间。

  但他绝对想不到,崔氏引以为傲的山寨,一个上午就被破了。

  “都督,营州会不会出问题。”

  李知表达了担忧,贝州、冀州、赵州府兵,中下层充斥大量崔氏族人。一旦得到消息,边疆就会震动。

  “想死就让他们动。”

  杜河冷笑连连,上层将领还关在幽州。崔氏资敌证据明确,中下层将领,未必有这胆子谋反。

  就算真叛乱,苏烈也能压得住。

  “也是,营州有一万多人。”

  这时,营门外传来喧哗声。杜河眉头微皱,营州军在城中独立,哪个不怕死的,敢来冲他大营。

  一个部曲匆匆进来。

  “侯爷,李刺史喊着要见您。”

  “带他进来。”

  杜河心中了然,李书是赵州人,赵郡李和清河崔是联姻关系。自己破了寨门,这位刺史只怕火烧眉毛了吧。

  “大总管,为何行此暴戾之事。”

  李书人没进屋,斥责声就传进来。帐中诸将一脸不爽,什么破刺史,也敢在营中大呼小叫,但都被杜河拦下。

  “哦,崔氏殊死抵抗,有误伤啦。”

  李书满脸焦急,怒斥道:“什么误伤,分明是有意。大总管,你纵然手下屠戮百姓,又杀伤崔氏,本官定要弹劾你。”

  杜河淡淡道:“什么百姓,那些人是你请的吧。”

  李书脸色一僵,拱手道:“此事揭过不提,崔家夫人是本官表姐,还请大总管网开一面,把她们放出来。”

  “不放。”

  李书苦苦劝道:“崔家老幼,都是娇贵之躯。那囚车寒冷简陋,若是生病了,可怎么是好啊。”

  “吹点风算什么,北方死的不少人。”

  眼见杜河好赖不听,李书勃然大怒,大声道:“大总管这般做,分明是不把两家放在眼里,赵郡李氏定要讨个公道。”

  杜河笑吟吟看着他,余下将领也一脸看戏。

  李书拔腿就走,又被杜河喊住,他冷冷道:“崔氏资敌谋反,证据确凿。赵郡李想进来,本帅求之不得。”

  李书浑身一震,大步离开。

  入夜时分,一个瘦弱人影进入帅帐。

  “侯爷,我们查明了,城中七十一家商贾联合,想在今晚闹事。刺史府六曹、司马,都参与其中。”

  杜河点点头,不搞事才不正常。

  “带他们去抓人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随着他命令发出,整个军营都动起来。士兵们五十人一组,奔向城中各处。李会亲率五百人,看守刺史府。

  杜河全身着甲,在中军坐镇。

  忽而一个骑兵快速进来,“报总管——城北方向,有大批敌军靠近。看人数,至少有一千人。”

  “赵郡李,真不怕死啊。”

  杜河冷笑一声,北方只有赵州,那里还留有一千守城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