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晋阳公主-《大唐,开局向李二退婚》

  李二顾不上这群后辈,带着卫队匆匆往回赶,李承乾、李泰,听闻母后生产,也跟着卫队进宫。

  “小郎君,陛下让你也进宫。”

  太监跑来传话。

  杜河一脸雾水,生孩子喊我干啥。

  “你去吧,我送李娘子回去。”

  秦怀道连忙说。

  ……

  立政殿里,宫女们穿梭不停。

  李二在门口不停踱步,他性格复杂,对长孙皇后所生皇子、公主,都非常宠爱,其他嫔妃,能露个脸都算不错。

  可谓深情又绝情。

  “三个混账,若是皇后出问题,朕饶不了你们。”

  皇后本在养胎,听到东宫带人去魏王府,惊慌之下,羊水破裂。

  东宫一直是皇后重点关注的,李二怪不得杨思勖,只好把怒气撒向三个罪魁祸首。

  李承乾一缩脖子,满脸担忧,“杜河,母后不会真出什么事吧。”他是长孙皇后带大,因此感情深厚。

  杜河笑道:“殿下放心,公主没事。”

  “你怎么知道是公主。”

  糟了,说漏嘴了。

  杜河心里一惊,“害,你忘了我是神医。”见他还要再问,又道,“殿下希望是公主还是皇子。”

  “当然是公主,长乐城阳,都与我关系好,若是皇子,将来难免离心。”李承乾脸色忧郁。

  看来玄武门继承制,让这小子压力不轻。

  杜河想了想,又问他,“要是你上位,怎么处置魏王。”

  李承乾环视四周,低声道:“他要是不争皇位,我可让他做闲散王爷,但是很明显,不可能——”

  两人对视一眼,都读懂彼此意思。

  反正杜河不可能和李泰共存的,不仅仅因为李锦绣,他自穿越以来,只在李泰身上,感受到这么强烈的威胁。

  经过此次事件,他对李承乾大有改观。

  “太子哥哥……”

  城阳公主蹦蹦跳跳扑过来,李承乾一把将她抱起,“城阳妹妹,又变漂亮啦。”他语中带着溺爱。

  “太子哥哥。”

  七岁的李治举止有礼。

  李承乾抱着城阳,朝他点头。

  “杜河,母后生孩子,你过来干什么。”城阳略带不爽看着他,杜河上次捏她脸,让她痛半天。

  杜河一摊手,“问你父皇去!”

  “父皇正着急,你们去陪陪他!”李承乾放下城阳,李治拉着她手,去找李二去了。

  “城阳长大了,定是个美人。”

  杜河一阵无语,大舅子搁这儿敲打他呢,他不禁问道:“你们皇室,多少岁嫁公主?”

  “十二三岁吧,你这么急啊。”

  杜河给他一个肘击,太离谱了,十二三岁啊,娶回家教初中课本吗?他又不是禽兽,更喜欢李锦绣那种成熟御姐范。

  “你说,我能不能不娶城阳。”

  “可以!”

  杜河脸上一喜,“真的?”

  李承乾悠悠道:“得等到我做皇帝。”

  这小子,说话还大喘气。

  杜河又是肘击,李承乾痛得咧嘴,“我劝你打消这个念头,父皇这心啊,敏感着呢,除非你打算回老家。”

  杜河默然,算了,人生在世,不光是为儿女情长所活。

  李承乾安慰他,“你好歹见过城阳,我连太子妃长什么样都不知道。”他过几日就要娶妻,太子妃出身京兆武功苏氏,连面都没见过。

  “恭喜恭喜……”

  杜河反讽他,两人嘻嘻哈哈,李泰见了,冷哼一声。

  此时,一个老年妇女端着东西,匆匆走过。

  “站住!”

  杜河大喊一声。

  稳婆吓了一跳,转头看见李承乾,“殿下,这位是……”

  李承乾也一头雾水,杜河拿起盘中剪刀,只见上面布满锈迹,他道:“怎么不换把干净剪刀。”

  稳婆不敢得罪,“这位郎君,宫中接生,都用此剪刀,锈迹越多,剪刀越是灵验。”

  杜河一拍额头,封建迷信害死人啊,用这玩意剪脐带,不感染才怪,难怪古代婴儿夭折率那么高。

  “磨蹭什么!”

  李二听到动静,大步走过来。

  杜河赶紧道:“陛下,让他们换干净剪刀,还要用酒精泡,这东西上有病毒,别感染了皇后。”

  酒精曾治好秦琼,也控制宫中瘟疫。

  李二对此深信不疑。

  “按他说的做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稳婆离去后,杜河道:“朝中最好出个政策,剪刀锈迹上,携带大量病毒,会导致婴儿夭折。”

  李二点头:“朕知道了!”

  此时,屋内一声响亮的啼哭。

  “陛下,娘娘诞下公主……”

  李二急匆匆往里进。

  两人跟上,李承乾边走边道:“神了啊,真是公主,我愿称你妇科圣手。”

  杜河懒得理他。

  殿内,长孙皇后虚弱躺在床上,见到子女,露出笑容,“承乾,你去青雀府上做什么了,兄弟之间,要友爱。”

  李承乾道:“母后放心,我与青雀,只是误会。”

  “是啊,母后安心养好身体。”

  李泰也很配合。

  李二抱着婴儿给皇后看,皱巴巴的婴儿正在沉睡,几个皇子都围过去,“你看这孩子,长得多漂亮。”

  屋中响起笑声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
  杜河眼观鼻,鼻观心,神游物外。

  长孙皇后道:“陛下,你给公主起个名字吧。”

  “早就想好了,就叫——”李二忽然停住,他看着三个皇子,“承乾、青雀、雉奴,父皇考考你们,你们各想一个名字。”

  长孙皇后也含笑看着他们。

  “雉奴,你先来……”

  李治道:“我取映月二字。”

  “明月象征高雅纯洁,也富有诗意,帝女作月,不错不错,雉奴学问不小呀。”李二对李治很满意,虽然取字不够大气,但毕竟才七岁。

  “青雀呢。”

  李泰上前一步,“父皇、母后,儿臣取宁国二字。”

  “嗯,不错不错,宁宁如意,国泰民安,帝女当得起此字。”

  李二也连连夸赞,其实他早有主意,出这个考验,也只是家庭小游戏,增进和子女间的感情。

  “承乾,你想好没有。”

  李承乾踏步道:“儿臣取明达二字。”

  “哦?作何解释。”李二浑身一震。

  “佛家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是为明,苦、集、灭、道是为达,明理通达,是我对妹妹的期盼。”

  李承乾缓缓道来。

  “乳名呢,也一并取来。”李二神情淡然。

  李承乾沉吟道:“即是佛家,佛家有护法为兕,体质强健,守正驱邪,不如乳名,叫兕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