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罪证,指向风月-《我靠做饭在后宫躺赢了》

  礼部尚书,周大人家的,二公子。

  这个名字,像一颗,没炒熟的豆子,硬邦邦地,硌在我心头。

  我认识他。

  或者说,我听过他。

  京城里,有名的,纨绔子弟。

  据说,除了吃喝玩乐,正经事,一件不干。

  提笼架鸟,掷骰听曲,是他的日常。

  我以前,还偷偷羡慕过。

  觉得,这才叫,人生。

  可现在,这个名字,从裴容嘴里吐出来。

  跟“谋逆”、“伪造”、“边关”这些词,混在一起。

  我只觉得,荒唐。

  还有,一股,说不出的,寒意。

  “他?”

  我看着裴容,声音里,都是我自己没察觉的,不确定。

  “他会……做这种事?”

  裴容,没有回答我。

  他只是,用一种,很平静的语气,陈述着事实。

  “王柬之,查了那家纸行,所有的账目。”

  “那笔竹纸的交易,数量不小,是单独存放的。”

  “买家,留了周府的地址,提货的,是周二公子的贴身小厮。”

  他说得,很清楚。

  每一个字,都像一颗钉子,把这件事,钉得死死的。

  我,却更糊涂了。

  我的脑子,有点转不过来。

  我看着灶膛里,快要熄灭的火。

  心里想的是。

  这么一个,只知道享乐的人。

  他为什么要,冒着诛九族的风险,去害昭儿?

  他图什么?

  “皇上。”

  我忍不住,又问。

  “他跟昭儿,有仇吗?”

  裴容,终于,又看了我一眼。

  那眼神,很深。

  好像,在看我,又好像,透过我,在看别的什么。

  他摇了摇头。

  “他们,素未谋面。”

  素未谋面。

  这四个字,让我的心,沉得更厉害了。

  没有仇,却下此毒手。

  那只能说明。

  他背后,还有人。

  裴容,站了起来。

  他没再说什么。

  他只是,走到我身边,抬起手,在我头上,轻轻,放了一下。

  然后,就走了。

  留下我一个人,对着一锅,已经凉透的莲子羹。

  还有,一脑子的,浆糊。

  接下来的两天。

  承恩殿,仿佛成了一个,信息的漩涡中心。

  所有,真真假假的消息,都朝着我这里,涌过来。

  小翠,就是我最灵通的,耳朵。

  她每天,都顶着一双,兴奋又紧张的眼睛,跟我汇报着,外面的最新进展。

  “娘娘!您听说了吗!”

  “刑部的人,今天凌晨,直接,把周府给围了!”

  “听说,是王柬之王大人,亲自带的队!那场面,啧啧!”

  她一边说,一边,夸张地比划着。

  “周尚书,当场,就瘫在了门口!被下人,给抬回去的!”

  “周夫人,哭得,跟个泪人似的!”

  “那个周二公子,被抓走的时候,腿都软了!是被两个官差,架着拖上囚车的!”

  我听着这些,心里,却一点,幸灾乐祸的感觉都没有。

  我只是,觉得,很烦躁。

  周家,怎么样了,我不在乎。

  我只想知道,昭儿,什么时候,能出来。

  “娘娘,您别急。”

  小翠看出了我的心思,赶紧安慰我。

  “宫里都说,只要这个周二公子一招,三皇子殿下,就能沉冤得雪了!”

  是吗?

  我一点,也不觉得乐观。

  这件事,透着一股,说不出的,诡异。

  太顺利了。

  顺利得,好像,有人在后面,推着一样。

  果然。

  到了傍晚,小翠又一阵风似的,冲了进来。

  这一次,她的脸上,不再是兴奋。

  而是,一种,极度的,困惑和茫然。

  “娘娘……”

  她欲言又止。

  “怎么了?”我心头一紧。

  “那个……那个周二公子,他……他招了。”

  “招了就好!”我松了口气。

  “可是……”小翠的表情,更古怪了。

  “他承认,那批竹纸,是他买的。”

  “但是,他说……他买那些纸,不是为了,写什么信。”

  “那是为了什么?”我追问。

  小翠的脸,腾地,红了。

  她支支吾吾半天,才从牙缝里,挤出几个字。

  “他说……他是为了,印一本诗集。”

  诗集?

  我愣住了。

  这是什么,风马牛不相及的,理由。

  “什么诗集,需要用那么特殊的纸?”

  “他……他说,那本诗集,是要送人的。”

  小翠的声音,越来越小。

  “送给……送给一个,青-楼的女子。”

  “一个叫,凝香的。”

  青-楼女子。

  凝香。

  这两个词,在我的脑子里,盘旋。

  我感觉,我好像,掉进了一个,用做的,陷阱里。

  软绵绵的,不致命。

  但是,让你,动弹不得,越陷越深。

  我简直,不敢相信我的耳朵。

  一个,关系到皇子性命,朝堂动荡的大案。

  查到最后,竟然,拐进了一座,烟花之地。

  那个周二公子,是疯了吗?

  还是说,审问他的人,都疯了?

  用诬陷皇子的罪证,去讨好一个风尘女子?

  这是什么,惊世骇俗的,爱情故事?

  我气得,差点笑了出来。

  “就为了这个?”

  我问小翠。

  “王大人,信了?”

  小翠摇了摇头,一脸的迷茫。

  “奴婢不知。只听说,王大人,从周二公子的书房里,真的,搜出了那本诗集的雕版,还有,他写给那个凝香姑娘的,好多情诗……”

  “证据,确凿。”

  证据确凿。

  好一个,证据确凿。

  我坐在椅子上,半天,没说出话来。

  我感觉,有一张,看不见的网。

  把我们所有人都,罩在了里面。

  我们以为,抓住了线头。

  拼命地,往前扯。

  结果,扯出来的,不是真相。

  而是,一个,更大的,笑话。

  这天晚上,我彻底,失眠了。

  小厨房的灶火,燃了一夜。

  我不知道自己,想做什么。

  只是,机械地,切菜,和面,揉搓。

  似乎,只有,食物的触感和香气,才能让我觉得,自己,还真实地,活着。

  就在天快亮的时候。

  李德,悄无声息地,来了。

  他站在厨房门口,没进来。

  只是,远远地,对我,躬了躬身。

  “娘娘,陛下口谕。”

  我停下手里的动作,看着他。

  “说。”

  李德的脸上,没有表情。

  声音,也平得,像一条直线。

  “王大人,连夜,去了那个凝香姑娘的住处。”

  我的心,又提了起来。

  “人,没抓到。”

  “跑了?”

  “不是。”李德说,“凝香姑娘,三天前,就坠湖,死了。”

  我手里的面团,啪嗒一声,掉在了案板上。

  死了?

  线索,就这么,断了?

  我看着李德,等着他,接下来的话。

  果然。

  他顿了顿,又补充了一句。

  “不过,王大人,在她的住处,发现了一些东西。”

  “一些,东宫的令牌,和太子殿下,赏赐的物件。”

  东宫。

  太子。

  这两个词,终于,还是,浮出了水面。

 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。

  所有的证据,最终,还是,指向了那个,最开始的,嫌疑人。

  可是。

  我心里,没有半分,水落石出的,轻松。

  反而,像是被一块,更重的石头,压住了。

  太干净了。

  也,太刻意了。

  这个叫凝香的姑娘,死得,太巧了。

  她留下的东西,也太,直白了。

  就像是,有人,精心布置好了一个舞台。

  然后,把一具,贴着“太子”标签的尸体,推到了台中央。

  生怕我们,看不见。

  “娘娘。”

  李德的声音,打断了我的思绪。

  “陛下说,您辛苦了。”

  “让您,好好休息。”

  “剩下的事,交给他。”

  他说完,又躬了躬身,悄无声-息地,退走了。

  我一个人,站在冰冷的小厨房里。

  看着窗外,一点点,泛起鱼肚白的天空。

  我忽然觉得。

  这场大戏,或许,才刚刚,拉开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