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清热,解毒-《我靠做饭在后宫躺赢了》

  裴昭走了。

  他清瘦的背影,消失在承恩殿的月亮门外。

  可他最后那句话,却留了下来。

  “清热,解毒。”

  四个字,像四颗钉子,钉穿了我的耳膜,深深扎进了我的脑子里。

  他懂了。

  他全都懂了。

 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我投喂和保护的怨种儿子了。

  他升级了。

  他现在是皇帝陛下的首席翻译官。

  专门负责,把我的废话,翻译成治国方略。

  我的最后一条退路,被他亲手堵死了。

  我绝望地瘫在椅子上,看着桌上那只空掉的盘子。

  盘底,还残留着一点点五颜六色的汤汁。

  绿的,红的,黄的。

  在我眼里,它们组成了一个巨大的、嘲讽的笑脸。

  “娘娘!娘娘您听到了吗!”

  锦书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,脸上是压抑不住的狂喜。

  她手里还拿着一块抹布,显然是从哪个角落里直接跑过来的。

  “外面,外面全都传疯了!”

  我不想听。

  我一个字都不想听。

  我的神经,已经绷到了极限。

  再来一根稻草,我就会当场裂开。

  “钱德顺完了!那个老东西,自己跑到大理寺门口去自首了!”

  “还有那些卖毒香囊的黑心铺子,全都被京兆尹带人给封了!”

  “听说铺子里的东西,被那些孩子的家属,给砸了个稀巴烂!解气!真是太解气了!”

  锦书说得手舞足蹈,好像她自己亲自去砸的一样。

  “还有还有!”她喘了口气,眼睛亮得吓人,“现在全城都在夸您呢!”

  “说您是活菩萨下凡,不仅智计无双,还心怀百姓!”

  “城南张寡妇她们,逢人就说,是您给了她们活路!说要给您立长生牌位呢!”

  长生牌位?

  我眼前一黑。

  我仿佛看到,我的牌位上,刻着一行字:大裴王朝首席厨娘兼被迫营业战略总顾问林氏素言之位。

  我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
  一个只会做饭的草包,窃取了军师的功劳。

  “娘娘,您怎么了?您不高兴吗?”

  锦书终于察觉到了我的不对劲。

  我看着她,扯了扯嘴角,想笑,却比哭还难看。

  “高兴。”

  我说。

  “去,把我的小厨房看好。今天,我要挑战一下佛跳墙。”

  我需要做点什么。

  做点世界上最复杂,最耗时,最麻烦的菜。

  把我的脑子,全部占满。

  我不想思考。

  承恩殿的小厨房,成了我最后的避难所。

  我泡发着花胶、鱼翅,处理着海参、鲍鱼。

  浓郁的,鲜美的,食材本身的气味,暂时隔绝了外界的纷纷扰扰。

  我告诉自己,我只是个厨子。

  对,我只是个厨子。

  “娘娘,德妃娘娘来了。”

  锦书的声音,在门口响起。

  我的心,漏跳了一拍。

  手里正在处理的一只鲍鱼,差点滑了出去。

  苏婉仪?

  她来干什么?

  这位德妃,是宫里出了名的“人淡如菊”,从不轻易站队,也从不掺和任何是非。

  上次五皇子的事后,她对我态度亲近了许多,但也仅限于年节送些不痛不痒的赏赐。

  她今天亲自上门,绝对不是来找我喝茶的。

  新的麻烦,来了。

  我洗干净手,在偏殿见到了她。

  苏婉仪还是那副温婉娴静的样子,穿着一身淡雅的湖蓝色宫装,不施粉黛,却自有一股我见犹怜的气质。

  她一见到我,就行了个大礼。

  “妹妹给姐姐请安了。”

  “姐姐近来,真是让妹妹大开眼界,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

  我头皮发麻。

  又来了。

  又是这种眼神。

  那种混合了崇拜、敬畏、还有一丝探究的眼神。

  跟裴容和裴昭,一模一样。

  “德妃妹妹客气了。”我让她坐下,“我不过是……瞎猫碰上死耗子。”

  “姐姐又谦虚了。”苏婉仪浅浅一笑,那笑容里,带着笃定。

  “满朝文武,甚至陛下,都对姐姐的‘釜底抽薪’之计,赞不绝口。妹妹这点浅见,又算得了什么。”

  她捧得越高,我摔得越惨。

  我不想跟她绕圈子了。

  “妹妹今天来,可是有什么事?”

  苏婉仪脸上的笑容,收敛了一些,添了几分郑重。

  “不瞒姐姐,妹妹今天来,是有一事相求。”

  她顿了顿,似乎在组织语言。

  “姐姐的‘天然染料’之策,利国利民,妹妹拜服。陛下龙心大悦,下旨设立‘皇家染料工坊’,由工部督办。”

  “只是……这法子是姐姐您想出来的,工部那些大人,空有章程,却不知细务该如何落实。这不,都快吵翻天了。”

  我的心,沉了下去。

  果然。

  “他们吵什么?”我问。

  “吵这工坊,该由谁来管。吵这菜蔬瓜果,该从何处收。吵这染料制出,又该如何定价,卖给谁。”

  苏-婉-仪看着我,目光灼灼。

  “说到底,他们是怕。怕辜负了姐姐您的妙计,也怕……办砸了,担不起陛下的雷霆之怒。”

  “所以妹妹斗胆,想来向姐姐讨个主意。这后续的章法,究竟该如何?”

  她说完,整个偏殿,安静得可怕。

  我能听见窗外蝉鸣。

  一声一声,都在催我的命。

  我懂了。

  他们把我的“饺子皮计划”,当成了治国的第一步。

  现在,他们等着我,走出第二步,第三步。

  可我连第一步是怎么迈出去的都不知道!

  我脑子里,一片空白。

  我能有什么主意?

  我看着苏婉仪那张写满“求知”的脸,急得满头是汗。

  不行,我不能露怯。

  我现在说我不知道,她会怎么想?

  她会觉得,我在藏私。

  觉得我不肯把真正的核心机密,告诉她这个“盟友”。

  那我好不容易才拉来的一个盟友,就这么没了。

  怎么办?怎么办?

  我的脑子,飞速运转。

  工坊,收购,定价,销售……

  这些词,对我来说,太陌生了。

  我唯一熟悉的,只有我的小厨房。

  对了,厨房。

  如果把这个工坊,当成一个……超大的厨房后厨呢?

  我清了清嗓子,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,像个深思熟虑过的军师。

  “其实,不难。”

  我开口了。

  我自己都惊讶,我的声音居然这么平静。

  “这事,得分成几块。”

  “第一,是源头。也就是收购。不能只靠工部自己去收,乱。也容易出纰漏。”

  “得给那些农户,定个标准。什么样的菜,什么样的瓜,才符合咱们的要求。让他们自己送上门来。”

  “工坊只管验收,合格的,就给钱。不合格的,退回去。”

  苏婉仪的眼睛,亮了一下,她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,等着我继续。

  “第二,是管理。”

  “工坊内部,得有人管着。但这人,不能是工部的官。”

  我想到那些御膳房管事太监的油水。

  “官”字,就意味着腐败和低效。

  “得从民间,找那些有经验的,懂经营的商户。让他们来管生产,管人。朝廷只派人,监督账目。这样,权责分明,谁也别想在里面动手脚。”

  “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,是市场。”

  我说到这里,想到了我梦想中的连锁小饭馆。

  “这染料做出来,不能只卖给一家。更不能由皇家自己垄断。”

  “得放开。让所有想做丝绸生意的商人,都能来买。价钱,就定一个基础价。谁的丝绸做得好,谁就能挣钱。谁偷工减料,百姓不买他的账,他自己就倒了。”

  “这叫……优胜劣汰。”

  我说完了。

  我把我脑子里,所有关于“如何经营一家饭馆”的知识,全都套了进去。

  什么供应商管理,什么店长负责制,什么开放市场自由竞争。

  我觉得我说的,狗屁不通。

  哪有把国家工坊,当成饭馆来管的。

  苏婉仪,却听得入了迷。

  她看着我,眼神从最初的探究,变成了震惊,最后,是完完全全的崇拜。

  她站起身,对着我,深深地,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
  “姐姐。”

  她的声音,带着一丝颤抖。

  “你不是在教我如何管一个工坊。”

  “你是在教我,如何……经世济民。”

  她抬起头,眼眶是红的。

  “源头把控,权责分离,市场放开,优胜劣汰……”

  “此十六字,字字珠玑,可为万世法!”

  “婉仪,受教了!”

  她说完,又拜了拜,然后,转身就走。

  步履匆匆,像是要去办一件天大的事。

  我一个人,愣在原地。

  经世济民?

  万世法?

  我看着桌上那杯已经凉透的茶水。

  我刚刚……是不是又干了什么不得了的事?

  我只是想告诉她,一个厨房后厨,是怎么运作的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