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冬瓜再宴,伪君子二次现形-《厨神觉醒:从摆烂到美食巅峰》

  十二点四十一分,油锅里的春卷炸得金黄,滋滋作响。陈砚舟正用漏勺轻轻翻动,面皮在热油里鼓起又塌下。他抬眼望向柜台,那个穿灰风衣的男人刚合上菜单,声音不高不低:“来一份慈悲冬瓜盅。”

  服务员小张愣了一下,“先生,这道菜今天限量,需要登记一下信息。”

  乔振海眉毛微动,没作声,接过笔在登记本上写下“林博”两个字。笔尖在纸上顿了顿,像是临时改了主意。

  陈砚舟看着那个名字,手指无意识地在腕上的银勺边缘划了一圈。他记得上次这人吃完冬瓜盅后脸色发青,手抖得拿不住汤匙——那是苦瓜汁和降压药起了反应。现在又来了,还装模作样签个假名。

  “知道了。”陈砚舟对小张点点头,“灶台给我留着,我亲自做。”

  他走进厨房,从冰箱里取出一只新鲜冬瓜,表皮还挂着水珠。刀起刀落,瓜肉整齐地码进炖盅。接着打开调料柜,取出一小瓶芥末油,滴了三滴进去。又从密封罐里舀出一点花生蛋白粉,混进高汤底料。

  这些东西旁人看不出来,也闻不到。但只要吃下去,身体会立刻给出反应。

  “老板,真要这么做?”小张站在门口,压低声音,“万一他过敏出事……”

  “他不是第一次来。”陈砚舟盖上盅盖,放进蒸箱,“上次他就该记住,别碰寒性食材。这次是他自己找上门。”

  蒸箱亮起绿灯,时间设定四十分钟。陈砚舟没急着离开,就站在灶前盯着计时器,看着数字一秒一秒跳动。

  十三点零七分,冬瓜盅端上了桌。

  乔振海坐在靠窗的位置,手机架在杯垫上,屏幕亮着直播界面。标题写着:“探访网红小店,品尝传说中的慈悲冬瓜盅”。

  他拿起勺子,对着镜头微笑:“大家看,这盅汤清亮透彻,冬瓜软而不烂,光是看着就让人心静。”

  他舀了一勺送入口中,慢慢咀嚼。“入口清甜,回味带甘,确实有股安抚情绪的力量。难怪有人说,吃了这里的菜,心里的结都能解开。”

  弹幕开始刷屏:“看着就好喝”“我也想尝一口”“博主吃得这么享受,肯定没问题”。

  乔振海继续吃着,第二勺、第三勺,动作越来越自然。他甚至对着镜头说:“有时候,一家小店能守住的不只是味道,更是人心。”

  十三点十分。

  他的眼角突然抽了一下。

  鼻腔一阵刺痛,像是被辣椒呛到。他眨了眨眼,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来。紧接着,一个喷嚏猛地打出来,筷子啪嗒掉在桌上。

  “哎呀……可能是香料太冲了。”他强撑着笑,“这滋味感人至深,我都快哭了。”

  可话音未落,脸颊开始泛红,额头冒出细汗。手背上的皮肤微微隆起,像起了疹子。他低头看自己的手,呼吸变得急促。

  直播间画面晃了一下,有人打出问号:“他是不是不舒服?”

  “不会是过敏吧?”

  “主播你还好吗?”

  乔振海抬手擦泪,结果越擦眼泪越多,鼻子堵得说不出完整句子。他抓起水杯猛喝一口,刚放下,又打了个喷嚏,整张脸涨得通红。

  这时,陈砚舟走了过来,手里端着一杯清水。

  “您还好吗?”他语气平静,“要不要停下休息?”

  乔振海瞪着他,“你……你在里面加了什么?”

  “就是冬瓜、高汤、一点点调味。”陈砚舟把水杯放在桌上,“不过我记得,有些人不能吃花生类制品。您要是不舒服,建议尽快就医。”

  “胡扯!”乔振海猛地站起身,椅子被带倒,发出刺耳声响,“你们这是蓄意伤害!我要报警!”

  他抓起手机就要走,直播画面剧烈晃动,最后定格在他通红的脸和肿胀的手背上。

  十三点十四分,餐馆玻璃门被推开。

  沈君瑶穿着便装走进来,身后跟着两名警员。她径直走到乔振海面前,出示证件。

  “乔先生,我们接到举报,怀疑有人故意诱导食物过敏源摄入。根据医院记录,您有三级花生过敏史,IgE抗体数值超标八倍。”

  乔振海僵住,“你们……怎么知道?”

  “您的笔迹暴露了。”沈君瑶拿出一张纸,“‘林博’这两个字,第三笔都有习惯性顿挫,和您名下多家公司的签字样本一致。”

  她转向围观的食客,“这位不是美食博主,是‘味耕堂’现任老板乔振海。过去三个月,他曾六次伪装身份来这家店探查经营情况,还试图窃取配方。”

  人群一片哗然。

  “原来是他?”

  “上次冬瓜盅出事也是他?”

  “难怪吃得那么奇怪。”

  乔振海脸色铁青,一手捂着脸,一手握紧手机。他想说什么,却被接连不断的喷嚏打断。

  “我……我没有恶意……我只是来吃饭……”

  “吃饭可以。”沈君瑶声音冷静,“但隐瞒病史、故意引发公共事件,涉嫌扰乱市场秩序。我们现在依法传唤您配合调查。”

  乔振海往后退了一步,脚步踉跄。他想夺门而逃,却被一名警员拦住去路。

  直播信号断了。

  手机摔在地上,屏幕裂开一道缝。

  陈砚舟站在厨房门口,看着这一幕,没说话。他转身回到灶台前,打开蒸箱,取出另一个炖盅。

  “小张,下一单是什么?”

  “一碗安神粥,外带。”

  “好。”他把粥盛进保温盒,贴上标签,“放前台等取。”

  店里渐渐恢复安静。刚才围观看热闹的客人重新坐下,有人低声议论,有人拍照发朋友圈。

  一位老太太端着碗站起来,对旁边年轻人说:“你看,做人不能虚伪。人家厨师不做假,他偏要装。”

  年轻人点头,“是啊,吃相不对,连汤都会反噬。”

  陈砚舟在洗锅。水流冲刷着锅底残留的油脂,泡沫顺着排水口流走。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,一点二十三分。

  午后的阳光正好斜斜地照进厨房,在他手边的银勺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