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 烟火耀长空,传奇始奠基-《厨神觉醒:从摆烂到美食巅峰》

  凌晨四点,街灯还亮着昏黄的光。陈砚舟蹲在后门台阶上,指间夹着半支烟。烟头在夜色里明明灭灭,像昨夜厨房里那盏忘了关的灯。他刚洗完最后一摞碗,手指缝里还残留着米浆的黏腻感。

  门一声被推开,唐绾拎着相机包走进来,鞋跟轻轻磕在门槛上:又在这儿抽烟?沈姐昨天守了一夜,你今早还不睡?

  睡了三个钟头。他弹了弹烟灰,够了。

  唐绾翻了个白眼,把背包往操作台上一放,抽出一沓纸:我熬了个通宵,整理了九十七个食客的故事。有个老爷子靠你那碗青菜豆腐汤戒了酒,还有个姑娘说吃了忆苦羹当天就辞掉了那个pUA上司的工作——你这哪是做饭,简直是心理疗愈。

  陈砚舟没有接话,目光落在柜台上。那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卡片,有花花绿绿的便利贴、皱巴巴的作业纸,甚至还有一张撕下来的日历背面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:谢谢您的一碗饭。

  最上面那张是他熟悉的笔迹。

  沈君瑶执勤记录的复印件,裁成巴掌大小,背面写着:这碗饭,让我重新相信正义。

  他轻轻把它夹进账本最前面,起身开始淘米。

  锅刚坐上灶,余昭昭带着三个助理风风火火地冲进来,手里举着荧光粉的灯牌阵:老板!我们设计了心味百日应援方案,主打温情路线,可以直播带货......

  不直播。陈砚舟搅着粥,也不带货。

  可粉丝都想看啊!

  他们想看的是饭菜,不是我。他掀开锅盖,热气扑面而来,真想支持,就来吃一碗。

  余昭昭撇撇嘴,还是乖乖把灯牌收起来,转身指挥人去挂装饰。

  宋小满和许铮一前一后走进来,抬着长桌。二十张桌子拼成U形,摆在店门口的空地上。许铮袖口卷着,露出机械义肢的接口,拧螺丝时发出轻微的咔哒声。

  桌子稳吗?陈砚舟问。

  比那些混混的脑袋稳。许铮拧紧最后一颗螺丝,你要炸他们,随时能当盾牌用。

  宋小满站在梯子上绑横幅,旗绳缠绕在手腕上。她踮起脚尖拉直布面,重建美食江湖秩序几个字在晨风中轻轻晃动。

  刀呢?陈砚舟问。

  她拍拍腰间:二十四把都在,少一把我当场切土豆丝给你看。

  别切了,今天不吃素。

  天刚亮透,街口就开始有人排队。老人提着保温桶,外卖员换了便装,连隔壁修车铺的老王都端着搪瓷缸子来了。

  沈君瑶穿着制服出现,身后跟着四名警员。她没说话,先解下围裙——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布——递给陈砚舟:借你用用。

  你穿着挺好看。他接过,干嘛还回来?

  今天不是你一个人的事。她走向路口,是大家的事。

  她熟练地指挥着人流,手势干净利落。一个小孩差点撞上桌角,她顺手扶了一把,动作轻柔得不像个警察。

  红绸牌匾被抬出来时,六个人围在U形桌中央。木头沉甸甸的,漆面泛着旧时代的光泽。

  陈砚舟突然松了手。

  等等。他说。

  众人停住动作。

  厨神再世他摇头,我不是。

  没人说话。

  他看向沈君瑶:是你查出地沟油链条,让老百姓敢放心吃饭。

  她愣了一下:那是我的本职工作。

  可你坚持下来了。他转向唐绾,是你把真相拍下来,哪怕被人威胁删稿。

  唐绾摸了摸相机带:我也只是写了我该写的。

  他又看向余昭昭:是你让这个味道传遍网络,而不是烂在小巷里。

  余昭昭眨眨眼:我经纪人说我很傻,免费打广告。

  可你做了。他最后看向宋小满、许铮、阿阮,你们留下来,不是为了钱,是因为这里有你们想守护的东西。

  阿阮一直低着头,双马尾垂在胸前。她小声说:我只是......不想它改变。

  这就对了。陈砚舟伸出手,来,一起掀。

  六双手搭上红绸。

  绸布滑落,厨神再世四个烫金大字赫然显现。可底下还有一行小字,墨色清秀:

  凡以心入味者,皆为神。

  人群安静了几秒,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有位老太太抹着眼角嘟囔:可不是嘛,我家那口子喝了三次安神粥,十年的失眠都好了。

  陈砚舟从灶台取出那把祖传的银勺,磨得发亮。他走到阿阮面前。

  她往后缩了半步:我......我还小,也没做过几道菜......

  你八岁就尝得出菜里的童年味道。他不由分说,将银勺别在她衣领上,那天你说餐馆必须保持现在的样子,比所有合同都重要。

  银勺轻轻颤动了一下,像是被风吹动。

  没有人注意到,但它确实亮了一下。

  烟火是余昭昭偷偷安排的。她说:一百天,总得有点动静。

  倒数到零时,第一簇火光蹿上夜空。

  就在这个瞬间,横幅一角被风猛地掀起,绳子松脱,眼看就要塌下来。

  没有人慌乱。

  陈砚舟站在台阶中央,声音不高,却压过了喧闹:这一百天,我们没打赢所有官司,也没抓完所有坏人。但我们证明了一件事——人心,是可以被一道菜唤醒的。

  话音落下。

  沈君瑶解下围裙,甩上旗杆,布料展开,像一面战旗。

  唐绾摘下相机,挂在横幅正中,镜头朝外,仿佛要定格整个城市。

  余昭昭按下遥控器,三百个灯牌同时亮起,拼成二字,照亮了半条街。

  宋小满抽出柳叶刀,插进地面作为支点,刀身稳稳托住飘摇的布角。

  许铮揉了团饺子皮,甩出去缠住绳索,地一声粘牢。

  阿阮抬起手,铜铃轻摇,叮——

  烟火正盛,一朵金色菊花在头顶绽放。

  六样东西同时泛起微光:围裙的碎花边、相机的金属外壳、灯牌的荧光线、柳叶刀的刃口、饺子皮的褶皱、银勺的弧面。

  光芒映在横幅上,重建美食江湖秩序六个字清晰如昼。

  满街的人都仰着头。

  有个孩子指着天空喊:妈妈!那个勺子在发光!

  他母亲没有回答,只是紧紧攥着手里那张写着谢谢您的一碗饭的纸条。

  陈砚舟站在最前方,背后是沸腾的人群,面前是漫天烟火。他一动不动,沉默着。

  手轻轻搭在灶台边缘。

  锅还温着。

  火未熄。

  粥在微微冒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