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“教授”的阴影!-《七零空间大佬:家属院搞科技强国》

  老货栈的行动结束后,战场被打扫得一干二净,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。受伤的歹徒被秘密送往军方医院,在严密的看守下接受治疗和审讯。

  周晓辉则在老李和小王的护送下,与家人一同被暂时安置进了一个安全屋,一方面保护其安全,防止“猫头鹰”可能的报复,另一方面也需要他配合后续的细节梳理和可能的对质。

  指挥中心内,气氛并未因行动成功而放松,反而因为“教授”这个新出现的代号而更加凝重。

  “‘教授’……”秦念反复咀嚼着这个称呼,站在地图前,目光锐利,

  “这不像一个行动代号,更像一个称谓,或者一个身份。

  赵清泉是学者,这个‘教授’,会不会也是学术界的某人?甚至是比赵清泉隐藏更深、地位更高的人?”

  郑文渊的声音从加密线路中传来,带着深沉的忧虑:“不排除这个可能。‘归燕计划’的核心,就是利用学术交流、人才引进作为掩护,行技术窃取和渗透破坏之实。

  赵清泉是摆在明面上的棋子,而这个‘教授’,很可能是更深层的策划者,甚至可能是‘猫头鹰’的上级。

  鸭舌帽在最后关头喊出这个名字,既有可能是泄愤,也有可能是想用这个名头震慑我们,或者……是一种变相的报信。”

  “审讯有进展吗?”秦念问。

  陆野刚刚从临时审讯室回来,脸上带着一丝疲惫,但眼神依旧清醒:“鸭舌帽,真名刘老五,是个惯犯,有盗窃和前科,但这次咬得很死,只承认是被人用重金雇佣,负责接头和取货,其他一概不知。

  他说联系他的人始终通过不同的公共电话下达指令,没见过面,钱也是放在指定地点自取。‘教授’这个名字,他也是第一次从上线那里听到,只知道是个‘大人物’,具体是谁,一无所知。”

  “另外两个小喽啰知道得更少。”

  陆野补充道,“负责接应的两个人,一个重伤不治,另一个吓破了胆,只知道听令行事,对核心计划毫不知情。

  线索到刘老五这里,似乎又断了。”

  这是典型的切割策略,用不知情的底层执行者来保护核心人物。

  秦念没有感到意外,如果“教授”这么容易就被挖出来,反而显得不正常。

  她走到黑板前,拿起粉笔,在上面写下了几个关键节点:

  【赵清泉(明) -> “猫头鹰”王师傅(已清除) -> 刘老五(新触手,被捕) -> “教授”(新代号,未知)】

  【“归燕计划” -> 技术窃取(星河架构) -> 舆论污蔑 -> 绑架核心(秦念) -> 策反外围(周晓辉)】

  “对方的行动模式在升级,也在变得更多样化。

  ”秦念分析道,“从最初的技术窃听,到舆论攻击,再到直接的物理清除和绑架,现在又开始利用社会弱点策反外围人员。

  这说明,一方面他们急于获得我们的技术进展,另一方面,他们也意识到直接针对核心的难度太大,开始采取更迂回、更卑劣的手段。

  这个‘教授’,很可能就是这种策略转变的推动者。”

  “我们必须做出回应。”郑文渊沉声道,“不能总是被动防御。

  这次虽然抓住了刘老五,粉碎了他们的又一次行动,但‘教授’还在暗处,‘归燕计划’并未伤筋动骨。”

  “我同意。”

  秦念眼神冰冷,“我们需要一次主动的、无声的警告。

  让他们知道,我们不仅能防守,也能反击,而且我们的反击,会打在他们的痛处。”

  “你打算怎么做?”陆野看向妻子,他知道秦念一旦露出这种表情,就意味着有了某种超越常规的计划。

  秦念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看向了那份从刘老五手中缴获的、装有假技术文档的牛皮纸袋。“

  他们不是想要‘星河一号’的技术吗?我们就给他们一点‘甜头’。”

  接下来的两天,秦念动用了【虚境实验室】的一次机会,结合吴思远和李文军的协助,精心炮制了一份新的“技术文档”。

  这份文档表面上是对“星河一号”散热系统的“深度优化方案”,其中巧妙地嵌入了几段经过伪装的、看似能极大提升散热效率的“核心算法”和“材料配方”。

  然而,这些算法和配方是秦念基于后世知识设计的“逻辑陷阱”。

  一旦对方信以为真,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和仿制,不仅会在关键步骤上遭遇无法逾越的理论障碍,耗尽人力物力,更严重的是,

  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组合,甚至可能引发稳定性问题,导致实验设备受损。

  这是一个精心包装的“技术毒丸”。

  与此同时,郑文渊动用了最高级别的海外情报渠道,确保这份“毒丸”文档,通过一个看似偶然、实则必然的“泄露”途径,辗转落入了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有密切往来的某个海外研究机构手中。

  整个过程天衣无缝,仿佛只是一个心怀不满的低级人员为了牟利而进行的私下交易。

  这是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无声警告。

  目的在于不是造成多大的直接破坏,而是传递一个清晰的信息:你们的手段我们一清二楚,并且我们有能力将计就计,让你们偷鸡不成蚀把米。

  就在“毒丸”文档送出后的第四十八小时,郑文渊再次传来密电。

  “秦念,警告似乎起效了。

  我们监测到,‘猫头鹰’沉寂的另一个备用联络频道有微弱激活,传递了一份最高优先级的情报更新。内容经过多重加密,我们的破译专家花了很大力气才解读出核心意思。”

  “是什么?”

  “只有四个字——‘警惕毒饵’。”

  秦念的嘴角,终于勾起了一抹冷冽的弧度。

  对方收到了警告,并且读懂了。

  这意味着,“教授”及其背后的势力,已经意识到了“星火”和它背后的守护者,并非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。这场无声的较量,进入了一个新的、更加危险的阶段——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和能力。

  然而,就在秦念准备将精力转回“星河二号”的研发时,一个来自材料实验室的意外消息,让她再次停下了脚步。张海洋带着一脸怒气和不解找到了她。

  “秦工!邪了门了!咱们按b方案搞出来的那批过渡陶瓷基板,封装测试明明好好的,可这两天准备小批量再生产的时候,出来的样品性能突然就掉了一大截!

  热导率连之前的一半都不到了!俺和老伙计们查遍了工艺,火候、原料、处理步骤,都没问题啊!这……这材料难道还认生不成?!”

  材料性能突然衰减?还是在工艺不变的情况下?

  秦念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。

  这不像是一般的工艺波动,更像是某种……未被认知的因素在起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