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屋内,冰冷的汗水,沿着吴思远的脊梁骨缓缓滑落,浸湿了内衬的衣衫。
他身处一间绝对隔音、经过反窃听设备反复扫描的安全屋,空气中弥漫着电子设备特有的微弱臭氧味和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。
耳机紧贴耳廓,里面只有规律的、仿佛来自虚空深处的电流嘶嘶声,如同毒蛇吐信。
面前的屏幕上,一个单调的音频波形图正在枯燥地跳动,等待着一个决定命运的声音。
格林威治时间20:00整,一秒不差。
一个经过精密处理、非男非女、剥离了所有人性温度的电子合成音,突兀地刺破了寂静:
“‘独行者’,你的声音比我想象中更年轻。”
声音平稳,不带丝毫感情,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。
吴思远的心脏猛地一缩,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。
他强迫自己吸入一口冰冷的空气,将声带调整到预先设计好的状态——略带沙哑,压抑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和不耐。
“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年龄,‘导师’。
直接开始吧,我对你上次提到的‘优先级反转’问题,有了新的思路。”
他摒弃所有客套,直奔技术核心,将一个急于证明自己、厌恶繁文缛节的“天才”形象瞬间立了起来。
他阐述的思路,巧妙地借鉴了“星河二号”分布式调度协议中一些非核心的边缘思想,但故意在其中掺杂了几个他自己精心设计的、看似高明实则存在微妙逻辑缺陷的“私货”。
这些缺陷隐藏极深,非顶尖专家难以立刻识破,却能引导对方的研究走入歧途。
耳机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,只有极其轻微的、或许是伪装出来的呼吸声传来。
这沉默带着巨大的压力,仿佛能透过耳机,挤压吴思远的神经。
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太阳穴血管搏动的声音。
“很有趣的切入点……” “导师”终于再次开口,声音依旧平稳,“但你的第三步推导,引入的随机因子,
是否会破坏系统的确定性?在核心控制逻辑中,不确定性是灾难性的。”
果然上钩了!吴思远心中冷笑,面上却语气陡然变得强硬,甚至带着一丝被质疑的愠怒:“在高度并发的混沌环境下,追求绝对的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伪命题!
我的模型追求的是统计意义上的全局最优,而非局部的、僵化的稳定!你们的思路,还停留在冯·诺依曼的古典时代吗?”
他刻意引用了一个稍显过时的计算机架构概念,来强化自己“理论野路子”的印象。
“古典意味着稳定,意味着可预测。”
对方的声音似乎带上了一丝极难察觉的玩味,“但你的‘暴论’……确实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你对国内科研环境的看法呢?
那里能容纳这种‘不确定性’吗?”
吴思远心头一凛,知道真正的试探来了。
他故意停顿了一下,仿佛在压抑情绪,然后用一种混合着不甘和愤懑的语气说:
“容纳?他们只关心论文数量和项目经费!论资排辈,思想僵化,核心项目,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年轻人连边都摸不到!
真正的探索?在他们眼里就是异想天开!”
这番话,七分真,三分演,将他精心塑造的人设与真实的不公巧妙结合,听起来无比真实。
通话在第二十七分钟时戛然而止。
“导师”做出了评价:“你的天赋和独立思考能力,在你目前的环境中,确实被严重浪费了,这令人遗憾。”
短暂的停顿后,对方抛出了真正的鱼饵:“为了更有效、更深入的交流,或许你需要一些……更实际的帮助。
接受这个文件。”
屏幕上跳出一个经过加密的文件传输请求窗口。
吴思远没有立刻点击,而是按照预案,故作警惕地沉默了几秒,指尖在鼠标上方微微颤抖,才仿佛下定决心般,操作接收。
文件传输的进度条开始缓慢移动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。
当“传输完成”的提示框终于跳出时,吴思远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经完全被冷汗浸透,一阵虚脱感袭来。
他谨慎地打开文件。
里面并非预想中的高深技术资料,而是一份设计极其专业、问题刁钻的“心理与能力评估问卷”,其目的昭然若揭——深度剖析他的性格弱点、价值观和潜在诉求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问卷后面附带的简短信息——一个位于某个以中立和银行业着称的第三国城市的地址,以及一份打印精美的邀请函副本:
“‘亚太前瞻计算论坛’,这里有真正理解你价值、能与你进行灵魂对话的同行。
我们期待你的光芒,不应被尘埃掩埋。
路费与手续,无需担心。”
线下接触!
真正的考验,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一角!
吴思远缓缓靠向椅背,摘下眼镜,用力揉着发胀的眉心。安全屋内绝对的寂静此刻显得格外压抑。
成功了,他成功地取信了对方,拿到了关键的情报,甚至获得了更进一步的“机会”。
但这份成功,却像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心口。
他知道,迈出这一步,就意味着真正踏入了一个看不见硝烟,却可能更加凶险的战场。
那个名为“论坛”的陷阱,散发着诱人的光芒,也弥漫着致命的毒气。
他独自在寂静中坐了很久,让剧烈的心跳慢慢平复,让纷乱的思绪逐渐沉淀。
最终,他重新坐直身体,戴上眼镜,眼神恢复了冷静与坚定。
他按照既定程序,清理掉所有临时缓存数据,然后通过内部绝密线路,将通话录音、接收到的文件以及自己的初步分析,一字不落地传回了“星火”指挥中心。
几乎就在他传出所有数据的下一分钟,内部线路的专属提示音便轻声响起。
一条经过层层加密的简短指令,出现在屏幕上:
“‘星火’确认接收。‘独行者’,任务状态更新:第一阶段‘接触与取信’完成。
原地待命,等待后续指令。注意安全。”
“终于告一段落了”吴思远长吁了一口气。
吴思远关闭了安全屋的主电源,最后检查了一遍,确保没有留下任何个人痕迹,然后如同来时一样,悄无声息地融入外面的夜色之中。
他身处一间绝对隔音、经过反窃听设备反复扫描的安全屋,空气中弥漫着电子设备特有的微弱臭氧味和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。
耳机紧贴耳廓,里面只有规律的、仿佛来自虚空深处的电流嘶嘶声,如同毒蛇吐信。
面前的屏幕上,一个单调的音频波形图正在枯燥地跳动,等待着一个决定命运的声音。
格林威治时间20:00整,一秒不差。
一个经过精密处理、非男非女、剥离了所有人性温度的电子合成音,突兀地刺破了寂静:
“‘独行者’,你的声音比我想象中更年轻。”
声音平稳,不带丝毫感情,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。
吴思远的心脏猛地一缩,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。
他强迫自己吸入一口冰冷的空气,将声带调整到预先设计好的状态——略带沙哑,压抑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和不耐。
“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年龄,‘导师’。
直接开始吧,我对你上次提到的‘优先级反转’问题,有了新的思路。”
他摒弃所有客套,直奔技术核心,将一个急于证明自己、厌恶繁文缛节的“天才”形象瞬间立了起来。
他阐述的思路,巧妙地借鉴了“星河二号”分布式调度协议中一些非核心的边缘思想,但故意在其中掺杂了几个他自己精心设计的、看似高明实则存在微妙逻辑缺陷的“私货”。
这些缺陷隐藏极深,非顶尖专家难以立刻识破,却能引导对方的研究走入歧途。
耳机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,只有极其轻微的、或许是伪装出来的呼吸声传来。
这沉默带着巨大的压力,仿佛能透过耳机,挤压吴思远的神经。
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太阳穴血管搏动的声音。
“很有趣的切入点……” “导师”终于再次开口,声音依旧平稳,“但你的第三步推导,引入的随机因子,
是否会破坏系统的确定性?在核心控制逻辑中,不确定性是灾难性的。”
果然上钩了!吴思远心中冷笑,面上却语气陡然变得强硬,甚至带着一丝被质疑的愠怒:“在高度并发的混沌环境下,追求绝对的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伪命题!
我的模型追求的是统计意义上的全局最优,而非局部的、僵化的稳定!你们的思路,还停留在冯·诺依曼的古典时代吗?”
他刻意引用了一个稍显过时的计算机架构概念,来强化自己“理论野路子”的印象。
“古典意味着稳定,意味着可预测。”
对方的声音似乎带上了一丝极难察觉的玩味,“但你的‘暴论’……确实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你对国内科研环境的看法呢?
那里能容纳这种‘不确定性’吗?”
吴思远心头一凛,知道真正的试探来了。
他故意停顿了一下,仿佛在压抑情绪,然后用一种混合着不甘和愤懑的语气说:
“容纳?他们只关心论文数量和项目经费!论资排辈,思想僵化,核心项目,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年轻人连边都摸不到!
真正的探索?在他们眼里就是异想天开!”
这番话,七分真,三分演,将他精心塑造的人设与真实的不公巧妙结合,听起来无比真实。
通话在第二十七分钟时戛然而止。
“导师”做出了评价:“你的天赋和独立思考能力,在你目前的环境中,确实被严重浪费了,这令人遗憾。”
短暂的停顿后,对方抛出了真正的鱼饵:“为了更有效、更深入的交流,或许你需要一些……更实际的帮助。
接受这个文件。”
屏幕上跳出一个经过加密的文件传输请求窗口。
吴思远没有立刻点击,而是按照预案,故作警惕地沉默了几秒,指尖在鼠标上方微微颤抖,才仿佛下定决心般,操作接收。
文件传输的进度条开始缓慢移动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。
当“传输完成”的提示框终于跳出时,吴思远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经完全被冷汗浸透,一阵虚脱感袭来。
他谨慎地打开文件。
里面并非预想中的高深技术资料,而是一份设计极其专业、问题刁钻的“心理与能力评估问卷”,其目的昭然若揭——深度剖析他的性格弱点、价值观和潜在诉求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问卷后面附带的简短信息——一个位于某个以中立和银行业着称的第三国城市的地址,以及一份打印精美的邀请函副本:
“‘亚太前瞻计算论坛’,这里有真正理解你价值、能与你进行灵魂对话的同行。
我们期待你的光芒,不应被尘埃掩埋。
路费与手续,无需担心。”
线下接触!
真正的考验,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一角!
吴思远缓缓靠向椅背,摘下眼镜,用力揉着发胀的眉心。安全屋内绝对的寂静此刻显得格外压抑。
成功了,他成功地取信了对方,拿到了关键的情报,甚至获得了更进一步的“机会”。
但这份成功,却像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心口。
他知道,迈出这一步,就意味着真正踏入了一个看不见硝烟,却可能更加凶险的战场。
那个名为“论坛”的陷阱,散发着诱人的光芒,也弥漫着致命的毒气。
他独自在寂静中坐了很久,让剧烈的心跳慢慢平复,让纷乱的思绪逐渐沉淀。
最终,他重新坐直身体,戴上眼镜,眼神恢复了冷静与坚定。
他按照既定程序,清理掉所有临时缓存数据,然后通过内部绝密线路,将通话录音、接收到的文件以及自己的初步分析,一字不落地传回了“星火”指挥中心。
几乎就在他传出所有数据的下一分钟,内部线路的专属提示音便轻声响起。
一条经过层层加密的简短指令,出现在屏幕上:
“‘星火’确认接收。‘独行者’,任务状态更新:第一阶段‘接触与取信’完成。
原地待命,等待后续指令。注意安全。”
“终于告一段落了”吴思远长吁了一口气。
吴思远关闭了安全屋的主电源,最后检查了一遍,确保没有留下任何个人痕迹,然后如同来时一样,悄无声息地融入外面的夜色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