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未停,脚印已被新落的白盖住。沈微澜三人踏入破庙不过半炷香,便又折返,将那自称“谢家旧识”的男子留在风里。
她袖中铃铛未放,指节微僵——不是冷,是血迹干了,黏住金簪尾端。方才那一滴血,不止试出蛊母,也试出了人心深处的裂痕。
回程路上无人说话。谢云峥几次欲言又止,目光总往她袖口瞟。夏蝉走在最前,剑不出鞘,却每一步都踏得极稳,像在丈量生死之间的距离。
抵达青梧堂旧宅时天刚亮,残雪压枝,檐下冰棱垂如利齿。
“老者尸身未动。”秋蘅迎出来,声音不高,却如针落地,“枕下有异物。”
沈微澜点头,径直入内室。老者仍卧原位,面色灰败,唇角却凝着一丝古怪笑意。她不动声色,只道:“取我昨日染血的帕子来。”
春棠递上一方素绢,上面还沾着昨夜试蛊时指尖渗出的血。秋蘅接过,以药水化开,轻轻涂在枕芯纤维上。片刻后,淡青纹路浮现,如蛇行草间,蜿蜒至枕套夹层缝合处。
拆线时,沈微澜用金簪挑开,动作轻巧如绣娘穿针。一张染血家书滑落掌心,字迹模糊似被水浸,唯有末尾一行小字清晰可辨:“癸未年冬,赐谢氏女饮此蛊。”
空气骤然沉了几分。
秋蘅取出特制药水,逐行显影。纸上墨色渐浓,竟浮出先帝御笔诏书残页!内容简短却惊心:
“玉青蛊非毒,乃谢氏世代供奉之物,用以辨血脉纯正。若断代,则蛊反噬。”
沈微澜眸光一凛,未惊呼,亦未皱眉,只是将纸摊在案上,执笔圈注“供奉”二字,笔锋如刀。
窗外忽传铃音。
不是人为摇动,而是地下传来闷响,似有暗流涌过石隙。她袖中铃铛应声轻震,与那声音共振,嗡鸣不止。
谢云峥皱眉:“又是它?”
沈微澜不答,反将铃铛置于诏书之上。震动频率竟让纸背浮出隐形印章——正是侯府徽记变体,边缘细刻“奉敕密存”四字,字体细如发丝,非目力难辨。
“这不是普通仆役能有的东西。”她低声道,嗓音平静得像湖面未起风,“他是皇陵旧档守护者。”
话音未落,床上老者忽然睁眼!
双目浑浊,却直勾勾盯着谢云峥,嘴唇微动,吐出一句:“少主……该清醒了。”
语毕,头一歪,鲜血自嘴角溢出——竟是咬舌自尽!
夏蝉剑未出鞘,人已掠至床前,一把扣住其喉结,试图止血。秋蘅紧随其后,银针封穴,动作快如蝶影。
沈微澜未哭未怒,只以蘅芜香囊轻拂老者七窍,香气入鼻,血流暂缓。她俯身,金簪点其百会穴延缓气血溃散,同时另一手探入其袖口——撕裂处露出侯府徽记内侧,刻着一个极小的“贞”字。
谢老夫人闺名含“贞”。
她不动声色,将徽记收入袖中,目光落在老者指甲缝里一抹蓝色粉末上。熟悉的味道让她心头一跳——与第121章蜜蜡毒粉同源,正是谢云峥随身虎符所沾之物!
“他死前接触过你的东西。”她抬头看向谢云峥,语气无波,“虎符。”
谢云峥脸色微变,下意识摸向腰间。那枚蜜蜡虎符昨夜掷出击退刺客,今晨收回时未曾细查。
“不是我动的手。”他说。
沈微澜没应,只低头看老者最后的眼神——不是看她,而是看谢云峥。仿佛认定“少主”只能是他,而非她这个曾嫁入侯府的沈家嫡女。
秋蘅低声:“小姐,这粉末……若真是虎符所留,说明谢府内部早有分裂。”
沈微澜颔首,将老者袖中徽记与诏书并排置于案上。两处侯府印记,一处明一处暗,如同谢家百年来的明暗两面。
“先帝赐蛊,说是供奉,实为枷锁。”她执笔在诏书空白处写下,“谢氏血脉若不合规矩,蛊便反噬。这不是恩典,是驯兽之术。”
谢云峥站在窗边,脸色晦暗不明。他想说什么,却被沈微澜一句截断:
“你不必解释。”
她声音很轻,却像冰锥坠地,“我现在只想知道,你母亲当年,是否也饮过此蛊?”
谢云峥喉结滚动,终是沉默。
这时,门外脚步声急促而来。冬珞进来,神色凝重:“小姐,我在老者床底发现一块松动的地砖,下面藏着半块残玉——与柳家图腾一致。”
沈微澜接过残玉,触手微凉。边缘磨损严重,显然被人长期佩戴。她将其贴于诏书背面印章旁,竟严丝合缝!
原来铃铛、徽记、残玉,皆为一套密钥。
“柳若蘅早知此事。”她缓缓道,“她不是模仿我,是在借我的身份,试探谢家底细。”
谢云峥终于开口:“你打算如何?”
沈微澜起身,走到窗前。雪还在下,落在枯枝上,像一幅未完成的墨画。她没回头,只道:
“去一趟侯府祠堂。”
谢云峥一怔:“你要做什么?”
她终于回头,目光清冽如冬日初阳:“找一本族谱——上面应该写着,谁才是真正的‘谢氏女’。”
话音未落,老者尸身突然抽搐一下,一只手指微微抬起,指向窗外皇陵方向。
紧接着,那根手指缓缓弯曲,指甲缝里的蓝色粉末簌簌落下,正巧滴在诏书“赐谢氏女饮此蛊”那行字上。
墨迹晕开,竟显出新的字形——
“非自愿。”
她袖中铃铛未放,指节微僵——不是冷,是血迹干了,黏住金簪尾端。方才那一滴血,不止试出蛊母,也试出了人心深处的裂痕。
回程路上无人说话。谢云峥几次欲言又止,目光总往她袖口瞟。夏蝉走在最前,剑不出鞘,却每一步都踏得极稳,像在丈量生死之间的距离。
抵达青梧堂旧宅时天刚亮,残雪压枝,檐下冰棱垂如利齿。
“老者尸身未动。”秋蘅迎出来,声音不高,却如针落地,“枕下有异物。”
沈微澜点头,径直入内室。老者仍卧原位,面色灰败,唇角却凝着一丝古怪笑意。她不动声色,只道:“取我昨日染血的帕子来。”
春棠递上一方素绢,上面还沾着昨夜试蛊时指尖渗出的血。秋蘅接过,以药水化开,轻轻涂在枕芯纤维上。片刻后,淡青纹路浮现,如蛇行草间,蜿蜒至枕套夹层缝合处。
拆线时,沈微澜用金簪挑开,动作轻巧如绣娘穿针。一张染血家书滑落掌心,字迹模糊似被水浸,唯有末尾一行小字清晰可辨:“癸未年冬,赐谢氏女饮此蛊。”
空气骤然沉了几分。
秋蘅取出特制药水,逐行显影。纸上墨色渐浓,竟浮出先帝御笔诏书残页!内容简短却惊心:
“玉青蛊非毒,乃谢氏世代供奉之物,用以辨血脉纯正。若断代,则蛊反噬。”
沈微澜眸光一凛,未惊呼,亦未皱眉,只是将纸摊在案上,执笔圈注“供奉”二字,笔锋如刀。
窗外忽传铃音。
不是人为摇动,而是地下传来闷响,似有暗流涌过石隙。她袖中铃铛应声轻震,与那声音共振,嗡鸣不止。
谢云峥皱眉:“又是它?”
沈微澜不答,反将铃铛置于诏书之上。震动频率竟让纸背浮出隐形印章——正是侯府徽记变体,边缘细刻“奉敕密存”四字,字体细如发丝,非目力难辨。
“这不是普通仆役能有的东西。”她低声道,嗓音平静得像湖面未起风,“他是皇陵旧档守护者。”
话音未落,床上老者忽然睁眼!
双目浑浊,却直勾勾盯着谢云峥,嘴唇微动,吐出一句:“少主……该清醒了。”
语毕,头一歪,鲜血自嘴角溢出——竟是咬舌自尽!
夏蝉剑未出鞘,人已掠至床前,一把扣住其喉结,试图止血。秋蘅紧随其后,银针封穴,动作快如蝶影。
沈微澜未哭未怒,只以蘅芜香囊轻拂老者七窍,香气入鼻,血流暂缓。她俯身,金簪点其百会穴延缓气血溃散,同时另一手探入其袖口——撕裂处露出侯府徽记内侧,刻着一个极小的“贞”字。
谢老夫人闺名含“贞”。
她不动声色,将徽记收入袖中,目光落在老者指甲缝里一抹蓝色粉末上。熟悉的味道让她心头一跳——与第121章蜜蜡毒粉同源,正是谢云峥随身虎符所沾之物!
“他死前接触过你的东西。”她抬头看向谢云峥,语气无波,“虎符。”
谢云峥脸色微变,下意识摸向腰间。那枚蜜蜡虎符昨夜掷出击退刺客,今晨收回时未曾细查。
“不是我动的手。”他说。
沈微澜没应,只低头看老者最后的眼神——不是看她,而是看谢云峥。仿佛认定“少主”只能是他,而非她这个曾嫁入侯府的沈家嫡女。
秋蘅低声:“小姐,这粉末……若真是虎符所留,说明谢府内部早有分裂。”
沈微澜颔首,将老者袖中徽记与诏书并排置于案上。两处侯府印记,一处明一处暗,如同谢家百年来的明暗两面。
“先帝赐蛊,说是供奉,实为枷锁。”她执笔在诏书空白处写下,“谢氏血脉若不合规矩,蛊便反噬。这不是恩典,是驯兽之术。”
谢云峥站在窗边,脸色晦暗不明。他想说什么,却被沈微澜一句截断:
“你不必解释。”
她声音很轻,却像冰锥坠地,“我现在只想知道,你母亲当年,是否也饮过此蛊?”
谢云峥喉结滚动,终是沉默。
这时,门外脚步声急促而来。冬珞进来,神色凝重:“小姐,我在老者床底发现一块松动的地砖,下面藏着半块残玉——与柳家图腾一致。”
沈微澜接过残玉,触手微凉。边缘磨损严重,显然被人长期佩戴。她将其贴于诏书背面印章旁,竟严丝合缝!
原来铃铛、徽记、残玉,皆为一套密钥。
“柳若蘅早知此事。”她缓缓道,“她不是模仿我,是在借我的身份,试探谢家底细。”
谢云峥终于开口:“你打算如何?”
沈微澜起身,走到窗前。雪还在下,落在枯枝上,像一幅未完成的墨画。她没回头,只道:
“去一趟侯府祠堂。”
谢云峥一怔:“你要做什么?”
她终于回头,目光清冽如冬日初阳:“找一本族谱——上面应该写着,谁才是真正的‘谢氏女’。”
话音未落,老者尸身突然抽搐一下,一只手指微微抬起,指向窗外皇陵方向。
紧接着,那根手指缓缓弯曲,指甲缝里的蓝色粉末簌簌落下,正巧滴在诏书“赐谢氏女饮此蛊”那行字上。
墨迹晕开,竟显出新的字形——
“非自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