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微澜蹲下身,探了探他的鼻息。还有气,但脸色发青,中了毒一般。
“不是自尽。”秋蘅也跪下来,翻开少年眼皮看了看,“是被人提前动了手脚,发作得快,收得也快。”
“谁干的?”夏蝉盯着那扇虚掩的门,“他要是奸细,干嘛还说‘别信穿灰袍的’?”
“也许他只能说到这儿。”冬珞站在角落,手里捏着一片从少年袖口扯下的布角,“这料子……不像府里用的。”
春棠眉头紧锁,提出疑问:“如今该怎么办?是追查他的来历,还是先审问一番?”可众人皆沉默不语。
沈微澜站起身,扫了一圈议事厅。炭笔还在地图上画着南岭的圈,那张写着“岚非人”的纸压在砚台底下,油灯烧得噼啪响。
可刚才还齐心协力的人,现在眼神都散了。
“继续研究?”有人低声说,“外面压力这么大,再出事谁担得起?”
“停也不能真停。”另一个声音反驳,“我们耗了半年心血,就这么扔了?”
“可那个使者说得明白——三日之内封存技术,不然就是‘自然之敌’!咱们顶得住苍岚,顶得住朝廷吗?”
“那就等死?”
“谁说要等死!”夏蝉一掌拍在桌上,“怕什么?我剑还在!”
“你有剑,他们有律。”春棠冷冷看她,“祖训压人,比刀还利。你砍得完天下人的嘴?”
“够了。”沈微澜开口。
声音不大,可整个屋子一下子静了。
她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脸。春棠眼下发青,夏蝉指节泛白,秋蘅抿着唇不语,冬珞低头翻册子,像要把字啃进去。
她忽然轻声问道:“你们有多久没好好睡一觉了?上一次一起吃饭,又是什么时候?”然而,无人应答。
“我知道你们在怕。”她说,“怕错,怕死,怕背骂名。我也怕。但我更怕——有一天回头,发现你们都不在我身边了。”
她顿了顿,把笔搁下。
“从明天起,停工三天。”
“什么?”夏蝉猛地抬头。
“研发暂停。”沈微澜重复一遍,“所有记录封存,设备停运,只留两人轮值看护少年。”
“可外面……”
“外面的事,等里面稳了再说。”她看着她们,“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证据,是心气。再这么绷下去,不用别人动手,我们自己就散了。”
春棠咬了咬唇:“你是说……我们要逃?”
“不是逃。”沈微澜摇头,“是回去。”
“回哪儿?”
“清溪谷。”她说,“咱们第一次试成功的地方。去那儿走一走,说说话。不想办法,不谈任务,就当——散个心。”
屋里安静了很久。
夏蝉冷笑一声:“这时候还搞这些虚的?敌人可不会等我们疗伤。”
“敌人的确不会等。”沈微澜看着她,“但他们也不会料到,我们敢在这个时候往外走。越紧,越要松一松弦。”
冬珞合上册子:“我去安排路线。走小道,避开驿站。”
秋蘅点头:“我准备些应急药丸,以防有人水土不服。”
春棠没说话,只是默默收拾桌上的账本。
第二天清晨,天刚亮。
马车停在后院门口。行李不多,每人一个包袱。
沈微澜最后看了一眼驻地。院墙高,屋檐密,像一座困住人的笼子。
她转身上了车。
车队出了城,沿着山道往西行。
风渐渐大了起来,吹得帘子乱晃。
春棠坐在车里,抱着账本不放:“真的什么都不带?连数据图都没抄一份?”
“带了。”沈微澜从袖子里抽出一张折好的纸,展开一角——是那幅“守静归真”与“借术还灵”的对比图。
“只带这个?”
“够了。”她说,“别的都是枝叶,这才是根。”
山路颠簸,话少了很多。
夏蝉一直握着剑柄,时不时回头看一眼。
“有人跟?”沈微澜问。
“不确定。”她说,“刚才岔路口,有车辙印,方向和我们一样。”
“走另一条。”冬珞立刻道,“翻老鹰坡,那边窄,不好埋伏。”
“可那边路险。”秋蘅提醒,“雨后石滑,马容易失蹄。”
“那就步行。”沈微澜掀开车帘,“反正也不赶时间。”
队伍调头,转入一条荒草掩映的小径。
太阳升到头顶时,终于望见清溪谷的入口。
两面青山夹着一道窄谷,溪水在石缝间淌着,清得能看见底下的卵石。
空气一下子变了味儿,湿漉漉的,带着草木香。
沈微澜下了车,站定。
远处林子里,一只鸟叫了一声,短促,清亮。
她深吸一口气:“到了。”
众人陆续下车。
春棠活动了下手腕:“接下来呢?总不能真在这儿晒太阳吧?”
“先扎营。”沈微澜说,“搭两个帐篷,生火做饭。晚上轮流守夜,明早再往里走。”
“你还打算住下?”夏蝉皱眉。
“不然呢?”她反问,“你以为三天是跑一圈就回去?”
“可……”夏蝉还想说什么,被冬珞拦住了。
“让她说。”冬珞低声道,“她带我们来,肯定不止为了看风景。”
沈微澜走到溪边,蹲下,用手撩了撩水。
凉得刺骨。
她忽然说:“还记得咱们第一个净化点吗?就在这下游三百步。那时候连装置都拼不齐,靠手摇发电机撑了七天。”
“记得。”秋蘅轻声接话,“那天暴雨,泥石流冲垮了桥,村民被困。我们半夜抢修线路,你摔进沟里,膝盖划破了也不吭声。”
“你给我缝针的时候,手都在抖。”沈微澜笑了一下,“我说没事,你说——‘主子流的血,比我命还金贵’。”
秋蘅垂眸:“我说过这话?”
“说过。”春棠也笑了,“你还偷偷把自己的药省下来给她补身子,自己却晕倒在药房。”
“胡说。”秋蘅脸微红,“我没那么傻。”
“你不傻。”夏蝉突然插嘴,“你最清醒。每次我们都冲前面,只有你知道什么时候该退。”
沈微澜没说话,只是望着溪水。
阳光照在水面,碎成一片片银光。
她缓缓道:“可我现在觉得,我们退得太久了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冬珞问。
“苍岚说我们亵渎自然。”她转过头,目光扫过她们每一个人,“可我们明明是在救它。我们比谁都清楚,哪些材料能分解,哪些能量会残留,哪些地方已经烂到根里——可没人听。”
“所以呢?”春棠问。
“所以我不想再解释了。”她说,“我要让他们亲眼看到——这片土地,因为我们的手,重新活过来。”
她站起身,拍了拍裙摆上的尘土。
“但这事,不能靠一个人扛。我需要你们都在。”
没人说话。
风吹过树林,哗啦啦响。
良久,冬珞开口:“营地搭在东岸吧。背靠山,面朝水,视野好。”
“我去捡柴。”夏蝉解下剑,“顺便看看有没有野菜。”
“我检查水源。”秋蘅背起药箱,“煮饭前得确认能不能喝。”
春棠看着沈微澜:“那你呢?”
“我去找找老地方。”她笑了笑,“看看那棵刻了名字的树,还在不在。”
四人各自散开。
沈微澜独自沿溪而上。
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,她在一块青石旁停下。
石头后面,一棵老槐树静静立着。树皮斑驳,枝干歪斜,可依然活着。
她伸手摸上去。
树干上,一道深深的刻痕还在。
“沈微澜”三个字,歪歪扭扭,是她亲手刻的。
旁边还有四个小字:此心不改。
她指尖抚过那道痕,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。
回头一看,是冬珞。
“你没去搭帐篷?”
“回来了。”冬珞走近,“刚才在溪边,我发现一件事。”
“什么?”
“那串车辙印……又出现了。”她声音很轻,“就在南坡转弯处。同一辆车,同一个轮距。”
沈微澜眼神一沉。
“而且。”冬珞盯着她,“这次轮子上缠着藤蔓——是清溪谷特有的绞杀藤。外人不会知道那条路能通进来。”
沈微澜沉默片刻,问:“你觉得是谁?”
冬珞没回答,只低声说:
“穿灰袍的,不一定只有一个。”
“不是自尽。”秋蘅也跪下来,翻开少年眼皮看了看,“是被人提前动了手脚,发作得快,收得也快。”
“谁干的?”夏蝉盯着那扇虚掩的门,“他要是奸细,干嘛还说‘别信穿灰袍的’?”
“也许他只能说到这儿。”冬珞站在角落,手里捏着一片从少年袖口扯下的布角,“这料子……不像府里用的。”
春棠眉头紧锁,提出疑问:“如今该怎么办?是追查他的来历,还是先审问一番?”可众人皆沉默不语。
沈微澜站起身,扫了一圈议事厅。炭笔还在地图上画着南岭的圈,那张写着“岚非人”的纸压在砚台底下,油灯烧得噼啪响。
可刚才还齐心协力的人,现在眼神都散了。
“继续研究?”有人低声说,“外面压力这么大,再出事谁担得起?”
“停也不能真停。”另一个声音反驳,“我们耗了半年心血,就这么扔了?”
“可那个使者说得明白——三日之内封存技术,不然就是‘自然之敌’!咱们顶得住苍岚,顶得住朝廷吗?”
“那就等死?”
“谁说要等死!”夏蝉一掌拍在桌上,“怕什么?我剑还在!”
“你有剑,他们有律。”春棠冷冷看她,“祖训压人,比刀还利。你砍得完天下人的嘴?”
“够了。”沈微澜开口。
声音不大,可整个屋子一下子静了。
她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脸。春棠眼下发青,夏蝉指节泛白,秋蘅抿着唇不语,冬珞低头翻册子,像要把字啃进去。
她忽然轻声问道:“你们有多久没好好睡一觉了?上一次一起吃饭,又是什么时候?”然而,无人应答。
“我知道你们在怕。”她说,“怕错,怕死,怕背骂名。我也怕。但我更怕——有一天回头,发现你们都不在我身边了。”
她顿了顿,把笔搁下。
“从明天起,停工三天。”
“什么?”夏蝉猛地抬头。
“研发暂停。”沈微澜重复一遍,“所有记录封存,设备停运,只留两人轮值看护少年。”
“可外面……”
“外面的事,等里面稳了再说。”她看着她们,“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证据,是心气。再这么绷下去,不用别人动手,我们自己就散了。”
春棠咬了咬唇:“你是说……我们要逃?”
“不是逃。”沈微澜摇头,“是回去。”
“回哪儿?”
“清溪谷。”她说,“咱们第一次试成功的地方。去那儿走一走,说说话。不想办法,不谈任务,就当——散个心。”
屋里安静了很久。
夏蝉冷笑一声:“这时候还搞这些虚的?敌人可不会等我们疗伤。”
“敌人的确不会等。”沈微澜看着她,“但他们也不会料到,我们敢在这个时候往外走。越紧,越要松一松弦。”
冬珞合上册子:“我去安排路线。走小道,避开驿站。”
秋蘅点头:“我准备些应急药丸,以防有人水土不服。”
春棠没说话,只是默默收拾桌上的账本。
第二天清晨,天刚亮。
马车停在后院门口。行李不多,每人一个包袱。
沈微澜最后看了一眼驻地。院墙高,屋檐密,像一座困住人的笼子。
她转身上了车。
车队出了城,沿着山道往西行。
风渐渐大了起来,吹得帘子乱晃。
春棠坐在车里,抱着账本不放:“真的什么都不带?连数据图都没抄一份?”
“带了。”沈微澜从袖子里抽出一张折好的纸,展开一角——是那幅“守静归真”与“借术还灵”的对比图。
“只带这个?”
“够了。”她说,“别的都是枝叶,这才是根。”
山路颠簸,话少了很多。
夏蝉一直握着剑柄,时不时回头看一眼。
“有人跟?”沈微澜问。
“不确定。”她说,“刚才岔路口,有车辙印,方向和我们一样。”
“走另一条。”冬珞立刻道,“翻老鹰坡,那边窄,不好埋伏。”
“可那边路险。”秋蘅提醒,“雨后石滑,马容易失蹄。”
“那就步行。”沈微澜掀开车帘,“反正也不赶时间。”
队伍调头,转入一条荒草掩映的小径。
太阳升到头顶时,终于望见清溪谷的入口。
两面青山夹着一道窄谷,溪水在石缝间淌着,清得能看见底下的卵石。
空气一下子变了味儿,湿漉漉的,带着草木香。
沈微澜下了车,站定。
远处林子里,一只鸟叫了一声,短促,清亮。
她深吸一口气:“到了。”
众人陆续下车。
春棠活动了下手腕:“接下来呢?总不能真在这儿晒太阳吧?”
“先扎营。”沈微澜说,“搭两个帐篷,生火做饭。晚上轮流守夜,明早再往里走。”
“你还打算住下?”夏蝉皱眉。
“不然呢?”她反问,“你以为三天是跑一圈就回去?”
“可……”夏蝉还想说什么,被冬珞拦住了。
“让她说。”冬珞低声道,“她带我们来,肯定不止为了看风景。”
沈微澜走到溪边,蹲下,用手撩了撩水。
凉得刺骨。
她忽然说:“还记得咱们第一个净化点吗?就在这下游三百步。那时候连装置都拼不齐,靠手摇发电机撑了七天。”
“记得。”秋蘅轻声接话,“那天暴雨,泥石流冲垮了桥,村民被困。我们半夜抢修线路,你摔进沟里,膝盖划破了也不吭声。”
“你给我缝针的时候,手都在抖。”沈微澜笑了一下,“我说没事,你说——‘主子流的血,比我命还金贵’。”
秋蘅垂眸:“我说过这话?”
“说过。”春棠也笑了,“你还偷偷把自己的药省下来给她补身子,自己却晕倒在药房。”
“胡说。”秋蘅脸微红,“我没那么傻。”
“你不傻。”夏蝉突然插嘴,“你最清醒。每次我们都冲前面,只有你知道什么时候该退。”
沈微澜没说话,只是望着溪水。
阳光照在水面,碎成一片片银光。
她缓缓道:“可我现在觉得,我们退得太久了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冬珞问。
“苍岚说我们亵渎自然。”她转过头,目光扫过她们每一个人,“可我们明明是在救它。我们比谁都清楚,哪些材料能分解,哪些能量会残留,哪些地方已经烂到根里——可没人听。”
“所以呢?”春棠问。
“所以我不想再解释了。”她说,“我要让他们亲眼看到——这片土地,因为我们的手,重新活过来。”
她站起身,拍了拍裙摆上的尘土。
“但这事,不能靠一个人扛。我需要你们都在。”
没人说话。
风吹过树林,哗啦啦响。
良久,冬珞开口:“营地搭在东岸吧。背靠山,面朝水,视野好。”
“我去捡柴。”夏蝉解下剑,“顺便看看有没有野菜。”
“我检查水源。”秋蘅背起药箱,“煮饭前得确认能不能喝。”
春棠看着沈微澜:“那你呢?”
“我去找找老地方。”她笑了笑,“看看那棵刻了名字的树,还在不在。”
四人各自散开。
沈微澜独自沿溪而上。
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,她在一块青石旁停下。
石头后面,一棵老槐树静静立着。树皮斑驳,枝干歪斜,可依然活着。
她伸手摸上去。
树干上,一道深深的刻痕还在。
“沈微澜”三个字,歪歪扭扭,是她亲手刻的。
旁边还有四个小字:此心不改。
她指尖抚过那道痕,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。
回头一看,是冬珞。
“你没去搭帐篷?”
“回来了。”冬珞走近,“刚才在溪边,我发现一件事。”
“什么?”
“那串车辙印……又出现了。”她声音很轻,“就在南坡转弯处。同一辆车,同一个轮距。”
沈微澜眼神一沉。
“而且。”冬珞盯着她,“这次轮子上缠着藤蔓——是清溪谷特有的绞杀藤。外人不会知道那条路能通进来。”
沈微澜沉默片刻,问:“你觉得是谁?”
冬珞没回答,只低声说:
“穿灰袍的,不一定只有一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