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沈府后,沈微澜处理完谢云峥的伤口,沉思片刻,心中已有计较。此时,长公主府送来了诗会请柬,她想到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事情发展,于是略一思忖,便应下了这邀约。
暮色微沉,细雪初霁。
沈微澜披着一件素青羽缎披风,缓步走进谢府后园的“兰亭诗会”。春棠提着锦盒走在她身侧,夏蝉与秋蘅一左一右守在十步之外,冬珞则悄然隐入人群之中。四婢各司其职,默契如常。
这是一场由贵女们自发组织的雅集,名义上是吟诗作赋、赏梅听琴,实则暗流涌动,皆知柳若蘅早已在此设下局,专等沈微澜踏入。
她自是明白,却依旧从容赴约。
毕竟,这一局棋,她已布了太久。
步入庭院时,众人目光齐刷刷投来。有人掩嘴低语,有人故作淡然,更有几人眼神中藏着讥讽。沈微澜淡笑着,不卑不亢地落座于最末席位,仿佛从未离开过京城那般自然。
柳若蘅坐在主位,一身月白绣蝶裙,眉眼温婉,正执扇轻摇,似是在等人入场。见沈微澜到来,她轻轻一笑,眼中却无半分暖意。
“沈姐姐总算来了。”她声音柔婉,“我们正等着你呢。”
沈微澜淡笑回应:“让妹妹久候了。”
话音刚落,一阵清越的琴声响起,诗会正式开始。
第一轮以“梅”为题,众女纷纷吟诵,或咏其傲雪凌霜,或叹其孤芳自赏。沈微澜只静静听着,未发一言。
待众人尽兴,柳若蘅才缓缓起身,手中折扇轻展,露出一面工笔梅花图,唇角含笑,道:
“妾身新得一首《咏梅》,愿与众姐妹共赏。”
她清了清嗓子,吟道:
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谁怜冷香独自开? 本应枝头争艳色,偏随风去落尘埃。”
诗句一出,众人皆露笑意,显然听出了其中讽刺之意——前两句借林逋名句点出梅花孤高,后两句却转而嘲讽其不合群芳、终被风尘所染,分明是暗指沈微澜昔日和离之耻。
有几位贵女忍不住轻笑出声,更有甚者低声议论:“到底不是原配夫人,终究失了体面。”
沈微澜面色沉稳,只是将手中的绢帕轻轻叠放在膝上。那帕子上绣着一朵素白兰花,幽静淡雅,一如她此刻心境。
冬珞悄悄靠近,在她耳边低声道:“她在试探你的底线。”
沈微澜眸光渐深,神色不变。
第二轮诗题尚未公布,柳若蘅便又笑道:“今日天寒雪重,不如以‘雪’为题,如何?”
众人附和,唯独沈微澜忽然起身,朗声道:“我有一诗,愿献诸位。”
此言一出,满庭寂静。
柳若蘅微微蹙眉,旋即恢复笑意:“哦?沈姐姐也要作诗?”
沈微澜缓步走向庭中,衣袂翻飞,如雪中青竹。
她抬眸望向众人,语气清冷:
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 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
诗成之际,全场哗然。
这是《石灰吟》!于谦之作,字字铿锵,句句如刀。
沈微澜立于庭中,目光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柳若蘅脸上,一字一句道:“有些人,以为我沈微澜不过是随风而去的尘埃,殊不知,我便是那烈火焚身亦不改其志的石灰,纵粉身碎骨,也只为留一个清白。”
柳若蘅脸色微变,手中折扇几乎握不住。
春棠适时上前,捧起茶盏,恭敬递上:“小姐请用茶。”
沈微澜接过,轻啜一口,神情泰然如初。
片刻沉默后,忽听得屏风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叹息。
那是谢云峥。
他并未现身,只是站在屏风之后,透过雕花缝隙凝视着庭中女子。那身影单薄却坚定,一如当年他在书房外听见她背诵兵书时的模样。那时她不过十五六岁,却已能将《孙子兵法》倒背如流,谈吐间透着超脱闺阁的锋芒。
如今,她回来了,带着更锋利的智慧,更坚韧的心性。
他忽然觉得胸口有些发闷,像是被什么压住了一般。
再看柳若蘅,她已强自镇定,勉强笑道:“沈姐姐果然好气魄。”
沈微澜却不接话,只是轻轻拂袖归座,仿佛刚才那一番对峙不过是寻常寒暄。
第三轮诗题公布:春风。
众人各自构思,唯有柳若蘅迟迟未曾动笔。她心绪不宁,几次提笔又放下,最终只得草草应对。
而沈微澜却在纸上挥毫泼墨,写下一首七绝:
“陌上花开缓缓归,东风吹柳绿参差。 莫道旧梦难回首,自有清风拂鬓时。”
这首诗化用了吴越王钱镠的典故,以“陌上花开”起兴,暗喻过往虽苦,但风过处,自有新生。
她将诗笺递给主持诗会的长公主府三小姐,对方读罢,连连赞叹:“意境深远,辞藻清丽,沈姑娘当真才情出众。”
柳若蘅听得此言,心中更是烦闷,却碍于场合,只能强颜欢笑。
第四轮结束,诗会临近尾声。
众人散去时,沈微澜走出庭门,忽觉身后有人快步追来。
她回头一看,竟是谢云峥。
他一身玄色长衫,神情复杂地看着她,轻声道:“你……变了。”
沈微澜微微一笑:“侯爷才该问,是你变了,还是我从未变过。”
谢云峥一时语塞。
远处,夕阳西下,晚霞映照着她的侧脸,恍若一幅水墨丹青。
她转身离去,脚步坚定,背影挺直,仿佛从不曾低过头。
夜色渐浓,灯火阑珊。
而一场更大的风波,正在悄然酝酿。
沈微澜回到沈府,刚踏入书房,便见冬珞已在等候,手中捧着一封密信。
“小姐,幽州那边传来的消息。”
沈微澜接过信笺,展开一看,眉头渐渐拧紧。
信中写道:“北狄商队提前撤离,疑似察觉异常。另据线报,谢老夫人近日频繁出入柳家,似在筹划某事。”
她沉思片刻,抬头看向冬珞:“明日我要进宫一趟。”
冬珞点头:“是否通知谢侯爷?”
沈微澜摇头:“不必。他若想知道,自会找上门来。”
窗外风雪又起,檐角铁马叮咚作响。
她走到案前,提起朱砂笔,在一张宣纸上写下几个字——
“棋局将启,胜负未分。”
笔锋一顿,纸张轻颤。
夜色更深,烛火微明。
暮色微沉,细雪初霁。
沈微澜披着一件素青羽缎披风,缓步走进谢府后园的“兰亭诗会”。春棠提着锦盒走在她身侧,夏蝉与秋蘅一左一右守在十步之外,冬珞则悄然隐入人群之中。四婢各司其职,默契如常。
这是一场由贵女们自发组织的雅集,名义上是吟诗作赋、赏梅听琴,实则暗流涌动,皆知柳若蘅早已在此设下局,专等沈微澜踏入。
她自是明白,却依旧从容赴约。
毕竟,这一局棋,她已布了太久。
步入庭院时,众人目光齐刷刷投来。有人掩嘴低语,有人故作淡然,更有几人眼神中藏着讥讽。沈微澜淡笑着,不卑不亢地落座于最末席位,仿佛从未离开过京城那般自然。
柳若蘅坐在主位,一身月白绣蝶裙,眉眼温婉,正执扇轻摇,似是在等人入场。见沈微澜到来,她轻轻一笑,眼中却无半分暖意。
“沈姐姐总算来了。”她声音柔婉,“我们正等着你呢。”
沈微澜淡笑回应:“让妹妹久候了。”
话音刚落,一阵清越的琴声响起,诗会正式开始。
第一轮以“梅”为题,众女纷纷吟诵,或咏其傲雪凌霜,或叹其孤芳自赏。沈微澜只静静听着,未发一言。
待众人尽兴,柳若蘅才缓缓起身,手中折扇轻展,露出一面工笔梅花图,唇角含笑,道:
“妾身新得一首《咏梅》,愿与众姐妹共赏。”
她清了清嗓子,吟道:
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谁怜冷香独自开? 本应枝头争艳色,偏随风去落尘埃。”
诗句一出,众人皆露笑意,显然听出了其中讽刺之意——前两句借林逋名句点出梅花孤高,后两句却转而嘲讽其不合群芳、终被风尘所染,分明是暗指沈微澜昔日和离之耻。
有几位贵女忍不住轻笑出声,更有甚者低声议论:“到底不是原配夫人,终究失了体面。”
沈微澜面色沉稳,只是将手中的绢帕轻轻叠放在膝上。那帕子上绣着一朵素白兰花,幽静淡雅,一如她此刻心境。
冬珞悄悄靠近,在她耳边低声道:“她在试探你的底线。”
沈微澜眸光渐深,神色不变。
第二轮诗题尚未公布,柳若蘅便又笑道:“今日天寒雪重,不如以‘雪’为题,如何?”
众人附和,唯独沈微澜忽然起身,朗声道:“我有一诗,愿献诸位。”
此言一出,满庭寂静。
柳若蘅微微蹙眉,旋即恢复笑意:“哦?沈姐姐也要作诗?”
沈微澜缓步走向庭中,衣袂翻飞,如雪中青竹。
她抬眸望向众人,语气清冷:
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 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
诗成之际,全场哗然。
这是《石灰吟》!于谦之作,字字铿锵,句句如刀。
沈微澜立于庭中,目光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柳若蘅脸上,一字一句道:“有些人,以为我沈微澜不过是随风而去的尘埃,殊不知,我便是那烈火焚身亦不改其志的石灰,纵粉身碎骨,也只为留一个清白。”
柳若蘅脸色微变,手中折扇几乎握不住。
春棠适时上前,捧起茶盏,恭敬递上:“小姐请用茶。”
沈微澜接过,轻啜一口,神情泰然如初。
片刻沉默后,忽听得屏风后传来一声轻微的叹息。
那是谢云峥。
他并未现身,只是站在屏风之后,透过雕花缝隙凝视着庭中女子。那身影单薄却坚定,一如当年他在书房外听见她背诵兵书时的模样。那时她不过十五六岁,却已能将《孙子兵法》倒背如流,谈吐间透着超脱闺阁的锋芒。
如今,她回来了,带着更锋利的智慧,更坚韧的心性。
他忽然觉得胸口有些发闷,像是被什么压住了一般。
再看柳若蘅,她已强自镇定,勉强笑道:“沈姐姐果然好气魄。”
沈微澜却不接话,只是轻轻拂袖归座,仿佛刚才那一番对峙不过是寻常寒暄。
第三轮诗题公布:春风。
众人各自构思,唯有柳若蘅迟迟未曾动笔。她心绪不宁,几次提笔又放下,最终只得草草应对。
而沈微澜却在纸上挥毫泼墨,写下一首七绝:
“陌上花开缓缓归,东风吹柳绿参差。 莫道旧梦难回首,自有清风拂鬓时。”
这首诗化用了吴越王钱镠的典故,以“陌上花开”起兴,暗喻过往虽苦,但风过处,自有新生。
她将诗笺递给主持诗会的长公主府三小姐,对方读罢,连连赞叹:“意境深远,辞藻清丽,沈姑娘当真才情出众。”
柳若蘅听得此言,心中更是烦闷,却碍于场合,只能强颜欢笑。
第四轮结束,诗会临近尾声。
众人散去时,沈微澜走出庭门,忽觉身后有人快步追来。
她回头一看,竟是谢云峥。
他一身玄色长衫,神情复杂地看着她,轻声道:“你……变了。”
沈微澜微微一笑:“侯爷才该问,是你变了,还是我从未变过。”
谢云峥一时语塞。
远处,夕阳西下,晚霞映照着她的侧脸,恍若一幅水墨丹青。
她转身离去,脚步坚定,背影挺直,仿佛从不曾低过头。
夜色渐浓,灯火阑珊。
而一场更大的风波,正在悄然酝酿。
沈微澜回到沈府,刚踏入书房,便见冬珞已在等候,手中捧着一封密信。
“小姐,幽州那边传来的消息。”
沈微澜接过信笺,展开一看,眉头渐渐拧紧。
信中写道:“北狄商队提前撤离,疑似察觉异常。另据线报,谢老夫人近日频繁出入柳家,似在筹划某事。”
她沉思片刻,抬头看向冬珞:“明日我要进宫一趟。”
冬珞点头:“是否通知谢侯爷?”
沈微澜摇头:“不必。他若想知道,自会找上门来。”
窗外风雪又起,檐角铁马叮咚作响。
她走到案前,提起朱砂笔,在一张宣纸上写下几个字——
“棋局将启,胜负未分。”
笔锋一顿,纸张轻颤。
夜色更深,烛火微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