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寒梅映雪待春归-《夫人和离后,四大丫鬟跪迎回归》

  沈微澜站在女子学堂的讲台前,手中握着一卷《诗经》,目光却落在窗外那株寒梅上。

  昨夜风雪初停,枝头覆雪未消,梅花却已悄然绽放。花瓣映着残雪,白里透红,像是谁在素绢上点染了胭脂。她望着这景,心头浮起几分冷意,又夹杂一丝暖意。

  教书的日子,倒也清净。

  “小姐。”春棠轻声唤道,“今日有新来的先生,说是太后特批来授课的。”

  沈微澜眉梢微挑,将《诗经》搁在案上:“什么先生?”

  “姓谢,说是通晓兵法、史策,还懂些诗词格律。”

  她闻言顿住,指尖不自觉收紧。

  谢云峥?

  她心知他不会就此罢休,只是没想到他竟会混进女子学堂。

  正思索间,外头传来脚步声,紧接着,一个身着青衫的身影步入堂中。

  果然是他。

  他换了布衣,束发简素,少了侯府的威严气派,反倒多了几分清俊之色。可那一双眸子依旧深沉,像冬日里的潭水,静而不波,却藏得极深。

  他朝她微微颔首,语气平静:“见过沈姑娘。”

  沈微澜没有应声,只淡淡扫了他一眼,便转身坐下。

  “既是先生,自当授业解惑。你若能令学子信服,我自然不会阻拦。”

  话音落下,满堂女学生皆低声议论起来。

  “这位先生好生俊朗。”

  “是啊,听说还会写诗呢。”

  谢云峥落座于侧席,从袖中取出一本笔记,翻开时纸页沙沙作响。他抬头望向沈微澜,目光穿过众人的低语,落在她垂下的睫毛上。

  “今日讲《关雎》,不知沈姑娘可愿与我共讲?”

  沈微澜抬眼看他,神色淡然:“谢先生请便。”

  他便起身,走到讲台前,声音清润如泉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

  他念得极慢,一字一顿,仿佛每个字都另有深意。

  “这诗讲的是君子求偶之道,亦可喻为人臣择主而事。”他说着,忽然看向沈微澜,“沈姑娘以为如何?”

  她轻轻一笑:“谢先生说得好,不过,‘君子’二字,未必只指男子。”

  “不错。”他点头,“女子也可为君子,譬如沈姑娘。”

  这话一出,满堂哗然。

  有人羞红了脸,有人掩嘴偷笑。

  沈微澜面色未改,只道:“谢先生既然懂得这些道理,何须多言?”

  他却未答,反而取出一页纸,展开后递至她面前。

  纸上写着一首诗,正是他们婚书中暗藏的藏头诗:

  沈园旧梦几回闻,

  微雨轻烟绕画门。

  澜翻玉佩声犹在,

  一纸良缘定此生。

  沈微澜瞳孔微缩,指尖触到纸页的一瞬,似被烫了一下,迅速收手。

  “你还留着这个?”她声音轻了些。

  “我一直记得。”他看着她,“也一直想告诉你,当初不是不信你,而是……来不及。”

  “来不及?”她冷笑一声,“那你现在来做什么?”

  他沉默片刻,才缓缓开口:“我想重新开始。”

  满堂寂静无声。

  几个女学生偷偷看她,又悄悄望向谢云峥,似乎等着她的回应。

  沈微澜站起身,拂了拂衣袖,神情淡漠:“谢先生,这里是学堂,不是说情的地方。”

  “我不是来说情的。”他看着她,眼神坚定,“我是来告诉你,我没有放弃过你。”

  她终于忍不住抬眸,直视着他:“那你可知,我早已放下。”

  他不语,只静静站着,任由她的话语如针一般刺入心底。

  就在这时,外头传来一阵喧哗。

  一名宫人快步走入,手持金盘,上面放着一支金簪——双凤衔珠,雕工精美,贵重非凡。

  “太后娘娘赐下金簪,赠予沈姑娘。”宫人恭敬道。

  沈微澜接过金簪,指尖抚过凤凰的眼眸,心中忽生疑虑。

  这支金簪,她曾在侯府密室中见过一次,那时它被藏在一处暗格之中,旁边还有一张地契。

  她不动声色地将金簪收入袖中,向宫人颔首致谢。

  谢云峥也在这一刻收回目光,转而看向那支金簪,眉头微蹙。

  他知道,这是太后的意思。

  也是她的暗示。

  但他更清楚,沈微澜的心,不是一道圣旨就能挽回的。

  “沈姑娘。”他再次开口,“我知道你不信我,但我会用行动证明。”

  沈微澜没有再说话,只是低头看着手中的《诗经》,目光落在“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”那句上。

  她想起从前,也曾幻想过这样的日子。

  可如今,她已不再是那个容易动心的少女。

  “谢先生,若无他事,请专心授课吧。”

  她语气平淡,却不容置疑。

  谢云峥深深看了她一眼,终是退回席位,不再多言。

  一堂课下来,众人听得入神,连平日调皮的学生也安静下来。

  临散学时,谢云峥走到门口,忽然停下脚步。

  “沈姑娘。”他回头,“这支金簪,或许藏着你想要的答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