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9章 狼来了-《名义:我京海恶少,望爹成龙》

  京海市府担保的贷款,很快下来了。

  不过这种事。

  为了低调。

  也并没有进行宣传。

  外面的人知道的不多。

  就算是在高三集团内部,也只有少部分人知道。

  其他人只知道。

  老板动用了一笔钱。

  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扩张了,而且这次还是全面开花,京州拿下来的那块工业工地,已经开始开发。

  第一期,就投入了1.5个亿的资金,建设配送中心。

  另外。

  在京州。

  陈书婷也是火力全开。

  在京州拿下了店面之后,立即开始装修。

  而且这一次,不是想进入吕州那样一开始只拿下一个店面,等第一家店开张之后,才开始布局后面的超市门店。

  这次进入京州。

  一开始,在高灿山安排下。

  第一批就是二十家门店,而且其中还有八家是超过三千名的大型超市。

  这番举动。

  在京州引起巨大轰动。

  毕竟京州和京海于吕州都不一样,这是汉东的省会城市,已经有很多的超市入驻,不光有本土的老牌零售巨头,像是苏宁。

  另外还有其他的大型超市。

  时代超市,广润发,沃尔玛。

  可以说。

  这些人都是竞争对手。

  在高山超市开会时装修的时候,这些竞争对手就在盯着。

  京州的市场就这么大。

  有人来抢占。

  那别人分的就少一些。

  这可是你死我活的较量。

  高山超市一来,就要开设这么多家的门店,肯定会对其他零售品牌造成冲击。

  让这些竞争对手直呼:狼来了!

  是的。

  高山公司这波操作。

  给人的压迫感实在太强了。

  之前就有传闻,说高山公司要进入京州。

  很多人也研究过高山超市的发展史,还有高山集团的老板高灿山。

  大家都知道。

  高灿山这人年轻,而是做事风格凌厉。

  但也没想到竟然这么猛。

  可以说。

  他的竞争对手们都被吓一跳。

  不过。

  都是商海混迹多年的。

  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,而且知道高山公司进军京州之后,他们还主动吹起了进攻的号角。

  陈书婷知道高灿山拿到了十个亿贷款,可以说现在兵强马壮。

  进军京州。

  也是底气十足。

  不过。

  才没几天。

  就传来一些让人糟心的消息:

  也不知道是谁传来来的留言,说高山集团现在其实已经没什么,进军京州的这些资金,是使用的供应商的货款。

  毕竟。

  虽然高山集团发展迅猛。

  但主要价值。

  都是在超市门店,和手中的几块地皮上。

  但现在。

  高山集团投资多少了。

  现在有投资了一亿五千万在配送中心上,另外地产公司的几块地也在开发。

  高山集团哪来的钱?

  现在看着高山集团势头很猛,但其实那是外强中干。

  一旦出现一点问题。

  高山集团整个系统都会崩溃。

  到时候,高山集团的支柱行业——超市,可能机会迎来灭顶之灾。

  很显然,这些留言,是高山集团竞争对手放出来的阴招。

  不过这话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。

  至少。

  之前就有过这种传闻。

  只是之前议论的人少,而且高山集团也一直在迅速发展,速度太快了,不少人忽略了这个事情。

  但现在,一些有心人在后面推动。

  事情就闹大了。

  现在。

  已经有一部分供应商,提~出要提前结款。

  就算是违-约也不管不顾了。

  理由也都差不多。

  有的。

  说是公司财务出现问题,需要这笔资金来救命。

  也有的人用其他理由。

  总之。

  就是想要货款。

  不过,压款这种事是写在合作条款里面的,想要提前要货款,需要支付一定的违约金。

  也不知道。

  这些供应商是真怕高山超市顶不住。

  还是因为有人在后面拱火。

  给高山超市拆台。

  而一些确实存在资金问题的供应商,知道情况,此时陷入两难境地。

  赔付违约金,虽然可能损失一部分金钱,但也总比高山公司破产之后,来个血本无归的好吧!

  现在外面。

  一些急速扩张。

  因此而倒闭的公司也不再少数。

  现在高山集团扩展的这么快,不少人也怕高山集团和那些公司一样,也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
  特别是一些小厂。

  本来。

  自己就有些困难。

  要是高山超市真的出问题,将他们的货款给积压了。

  说不定这些厂会就此破产也不是不可能。

  压力给到陈书婷。

  现在。

  她是高山超市总经理。

  现在这件事外面闹的沸沸扬扬。

  虽然公司这边拿到了十亿的贷款,但高灿山没有公布这消息的打算,显然是有什么大动作。

  京海。

  山水庄园。

  现在山水庄园已经成为京州很有名气的俱乐部。

  不少人都会在这里交换信息。

  赵小惠是主人。

  此时。

  她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聚会。

  这种聚会,隔三差五的都会来上一会,不少人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