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宴指中原-《寒旌映长安: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》

  广固宫阙,历经战火洗礼,虽经简单修葺,依旧难掩疮痍,然而其宏大规模与昔日荣光,仍可作为权力交接的最佳见证。这一日,宫中张灯结彩,一扫往日阴霾,盛大的庆功宴于此举行。北府军文武重臣、新附的青州士族豪强代表、乃至部分表现恭顺的南燕旧吏,济济一堂,觥筹交错,气氛热烈而喧嚣。

  刘裕高踞主位,身着常服,而非甲胄,但眉宇间的威严与杀伐之气,却比任何华服都更能震慑全场。他接受了群臣一波又一波的敬酒与颂扬,面带笑容,却目光沉静,仿佛这巨大的胜利早已在他预料之中。

  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宴会的气氛达到高潮。刘裕缓缓举起手中的金樽,殿内瞬间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。

  “诸位!”刘裕的声音洪亮,穿透大殿,“今日我等欢聚于此,非为贪图享乐,实为祭奠我北伐途中捐躯之英烈,庆贺我大晋王师光复青州之伟业!此一杯,敬所有为国捐躯、血染沙场的将士英魂!”他神色肃穆,将杯中酒缓缓洒于地上。

  殿内众人无不肃然,纷纷效仿,气氛一时庄重。

  随即,侍者重新斟满美酒。刘裕再次举杯,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宫殿的穹顶,投向了遥远的西北和正北方向。

  “然!”他声调陡然拔高,带着一股席卷天下的豪迈之气,“青州之克,非我辈征途之终点!中原故土,犹在胡尘之中!两京陵寝,尚待扫洒!神州陆沉之痛,岂能忘怀?!”

  他手臂猛地一挥,金樽遥指远方,如同出鞘的利剑:“此一杯,朕遥敬那长安城中的姚兴(后秦皇帝),平城殿内的拓跋嗣(北魏皇帝)!”

  此言一出,满殿皆惊!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紧张!众人屏息凝神,不知刘裕此言何意。

  刘裕脸上露出一丝睥睨天下的冷笑:“朕谢他们!替朕‘看守’中原之地已久!然,我汉家山河,岂容胡虏久踞?!朕不日便将亲提王师,西征关中,北伐河洛,取回我故土山河!届时,再与他二人,把酒言欢于长安未央宫、洛阳太极殿!”

  铿锵的话语,如同战鼓擂响在每个人的心头!这不是庆功宴,这是北伐中原的誓师大会!刘裕的野心,毫不掩饰地昭告天下!

  “大将军威武!”

  “北伐中原!克复神州!”

  殿内短暂的寂静后,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!北府军将领们热血沸腾,激动得脸色通红,纷纷举杯狂呼!他们渴望更大的功业,渴望光复故都的荣耀!

  那些新附的青州士族和燕国旧吏,则心情复杂。一方面为刘裕的霸气所慑,另一方面也隐隐看到了一丝在新的权力格局下获取功名的机会。

  陈衍坐在席中,同样举杯,心中却比旁人更多了几分思量。刘裕此举,一是激励士气,二是震慑新附之人,三是向整个天下宣示北伐到底的决心,警告后秦和北魏莫要轻举妄动,同时也试探他们的反应。

  果然,刘裕话锋一转,目光变得深沉:“然,北伐大业,非一蹴而就。后秦据有关陇,带甲数十万;北魏雄踞代北,铁骑纵横。皆非南燕可比。欲克强敌,需上下一心,粮秣充足,甲兵犀锐!”

 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青州士族和旧吏:“青州新定,乃我军北伐之跳板与粮仓。望诸位能助朕安定地方,恢复生产,输送粮草,则功莫大焉!”

  他又看向麾下诸将,尤其是陈衍:“将士们亦需勤加操练,革新战具,厉兵秣马!朕要的是一支能征惯战、无坚不摧的虎狼之师!”

  最后,他再次举杯,声音如同雷霆,响彻大殿:“今日之言,天地共鉴!凡我晋臣,当同心戮力,共赴国难!不破胡虏,誓不还师!干!”

  “干!”

  “不破胡虏,誓不还师!”

  殿内气氛狂热到了极点,众人纷纷将杯中酒一饮而尽,仿佛饮下的不是酒,而是即将到来的、更加波澜壮阔的战争的号角。

  陈衍饮尽杯中酒,感受着那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,目光却格外清醒。刘裕的雄心他早已深知,但如此公开而激烈地宣告,意味着北伐的节奏将大大加快。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——新式军械的研发、量产,后勤的保障,乃至可能来自北魏铁骑的强大压力,都需要他和技术团队去应对。

 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殿角。慕容月作为“技术顾问”,并无资格参与这等宴会,但陈衍知道,宴会上的一切,很快就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遍全城,自然也瞒不过她。听到刘裕如此直指慕容鲜卑的世仇——北魏拓跋氏,以及国力更强的后秦姚氏,她心中又会作何感想?是感到复仇的快意,还是对未来的更深忧虑?

  宴会持续到深夜,宾主尽“欢”。但每个人都明白,这场盛宴之后,将是更加紧张和残酷的备战。广固城,不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北府军的刀锋,在饱饮南燕之血后,已经磨得更加锋利,即将指向更为广阔、也更为强大的敌人。

  中原的天空,风雷已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