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 技术救急-《寒旌映长安: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》

  绝望之中,求生的本能压倒了麻木。陈衍那个“独立支撑”的疯狂念头,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,驱使着他行动起来。坐以待毙绝非他的风格,他必须利用手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,为这座垂死的城市续命,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。

  陈衍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长安城本身。这座千年帝都,纵然历经战火洗劫,其残存的躯体依然蕴藏着巨大的资源。

  他带着匠作营的人,如同拾荒者一般,系统地搜索全城:

  拆屋取木: 那些已被战火焚毁或无人居住的坊市民居,成了现成的木材来源。粗大的梁柱被运回匠作营,不是用于生火取暖,而是经过精心加工,用于制造和修复炮车、弩臂、以及加固城防。甚至一些富户豪宅精美的雕花门窗,也被拆下,改为制作箭杆和守城用的滚木。

  刮地取土: 组织老弱妇孺,刮取城内空地上的硝土。陈衍记得简单的土法提硝技术,通过溶解、过滤、蒸发结晶,可以得到少量但珍贵的硝石。这不仅可用于制作少量火药,更重要的是与硫磺、木炭混合,成为消毒防疫的宝贵原料。

  废物利用: 破损的铠甲、断折的兵器、甚至敌军射入城内的箭矢,都被一一回收。铁匠铺的炉火重新点燃,将这些废铁回炉重铸,打造成新的箭镞、枪头,或是修补破损的甲叶。每一片铁都被视为珍宝。

  面对城外敌军持续的骚扰和即将可能到来的总攻,守城器械的效能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。陈衍在现有条件下,进行了近乎极限的改良:

  炮车的“节俭”运用: 大型石炮发射巨石消耗惊人,且石弹难以补充。陈衍设计了一种“集束弹”——用网兜将大量拳头大小的碎砖烂瓦甚至坚硬冻土块包裹起来发射。虽然射程和精度下降,但覆盖面更广,对无甲目标的杀伤效果不俗,且“弹药”来源广泛。对于重型床弩,则大量制造前端带倒钩的粗壮弩箭,专射敌军攻城器械和密集队形,发射后甚至能尝试回收。

  “自动化”守城装置: 在部分城墙段,陈衍设计了简易的杠杆抛石装置,利用重物下坠的力量,将预先放置的滚木礌石弹射出去,节省人力,且能同时触发多组。

  信号与通讯优化: 改进了烽火和旗语系统,使其更加简洁高效,确保在混乱的战场上指令能快速传达。甚至尝试用不同频率的鼓点来传递简单信息,以应对夜间或视线不佳的情况。

  这些改进无法改变敌我力量对比,但却在最大限度地榨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分潜力,延缓着末日到来的脚步。

  然而,所有努力在致命的粮食危机面前都显得苍白。饿死,是比战死更迫近的威胁。陈衍被迫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寻找“代粮”——在艰难条件下替代食物的方案上。

  这注定是一条更加艰难甚至危险的道路。

  “营养糊”的尝试: 陈衍召集了城内尚存的郎中和略懂药性的妇人,辨认一切可能无毒、且含有一定淀粉或蛋白质的植物。包括但不限于:

  各类树皮: 尤其是榆树皮,晒干磨粉后,混合少量霉米或豆渣,煮成粘稠的糊状物,虽难以下咽,但能勉强果腹。

  草根与观叶植物: 大量挖掘茅草根、芦苇根,清洗捣碎取浆。采集各类野菜、甚至某些树叶,煮熟后食用。

  不可思议的来源: 甚至尝试将库存的皮革、皮甲切成细条,与植物混合烹煮,称之为“革羹”。其味道令人作呕,且难以消化,但确是绝望下的选择。

  “捕猎”与“采集”的制度化: 组织尚有体力的人员,在相对安全的城墙区域和城内废弃园林中, systetically 地设置陷阱,捕捉一切可以找到的活物:老鼠、麻雀、甚至昆虫。挖掘蚯蚓,捞取护城河里可能存在的鱼虾蛙类。任何一点蛋白质来源都极其珍贵。

  慕容月的贡献: 慕容月凭借其草原生活的经验和草药知识,识别出几种关中地区也可找到的、能够食用的野生植物块茎和耐寒野菜,并指导人们如何去除其苦涩和毒性。她还坚决反对食用某些可能引发集体中毒的植物,避免了一场潜在的灾难。

  这些“技术救急”的措施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最极端的生存压力。那碗碗散发着古怪气味的“营养糊”和“革羹”,虽然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,但至少让许多人没有立刻倒下,维系着最低限度的体力。

  城防器械的改良,也使得守军在应对敌军骚扰时更加高效,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。

  匠作营和陈衍的威望,在这个过程中悄然提升。人们看到,在朝廷抛弃他们的时候,是这个人还在想方设法让大家活下去。一种基于实用主义和生存需求的、新的凝聚力,开始在绝望的深渊中慢慢滋生。

  然而,风险也无处不在。

  食用代粮导致腹泻、浮肿甚至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
  拆毁房屋获取木材,引发了新的财产纠纷和怨言。

  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,成为了新的矛盾焦点。

  陈衍深知,这一切都只是杯水车薪,是在延缓而非解决问题。他就像一个竭尽全力堵住千疮百孔堤坝的工匠,不知道下一个巨浪会在何时袭来,将一切努力冲垮。

  但他没有停下。每一次成功回收一枚箭镞,每一次熬出一锅能让人活命的糊糊,都让他那份“独立支撑”的信念更加坚定一分。技术,成了他在这个黑暗时代里,唯一能够握住的、冰冷而坚实的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