咆哮与誓言在山谷中回荡一夜,天明时分,这支自号“北府遗孤”的残军,眼中已不再是纯粹的绝望,而是被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厉所取代。饥饿和伤痛依旧,但一股凝聚的杀气,正悄然生成。
陈衍、慕容月与老魏等几个还能站着的军官迅速议定:必须找到一个据点,否则在这荒山野岭,无需敌人围攻,严寒和饥饿就能将他们吞噬。
“往西,百里外,是安定城。”慕容月用树枝在雪地上划出简陋的地图,她的声音冷静,“旧朝边陲小城,城墙低矮,守军不多,且并非北魏精锐,多是些降兵和郡国兵。更重要的是,城中有粮仓,虽不丰裕,但足以解我等燃眉之急。”
“安定…”陈衍沉吟,目光锐利,“好名字!我们现在最需要的,就是‘安定’!就拿它做我等立足之地!”
目标既定,剩下的便是执行。八百残兵,能战者不足五百,且装备残缺。陈衍下令,将所有能用的皮甲、铁片集中起来,优先装备给还有力气冲锋的老兵。粮草尽数分发,饱餐一顿——或许是最后一顿饱饭。
行军路上,沉默而迅速。伤重无法行动者,自愿留下,藏匿于山洞,眼中没有抱怨,只有一丝托付和决绝。陈衍与他们一一对视,重重颔首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两日后傍晚,残阳如血,映照着一座灰扑扑的土城。安定城城墙不过两丈余,墙体斑驳,护城河早已干涸。城头旗帜懒洋洋地飘着,几个守军抱着长矛,缩在垛口后躲避寒风,毫无警觉。
“果然防备松懈。”陈衍伏在远处土坡后,仔细观察。
“如何打?”老魏舔了舔干裂的嘴唇,眼中凶光毕露,“弟兄们憋着一口气,可直接冲杀过去!”
“硬冲损失太大,我们损失不起任何一个人。”陈衍摇头,目光转向慕容月,“月儿,你之前说,城中守将有谁?”
“守将名唤秃发斤,河西鲜卑别部,降魏不久,不得重用才被派来守此小城。此人贪杯好利,麾下军纪涣散。”慕容月低声道,“我可带三五精锐,扮作行商,趁夜赚门。听闻他近日正为军饷不足而烦恼,或可利诱。”
“太险!”陈衍立刻否决。
“这是最快、伤亡最小的办法。”慕容月眼神坚定,“夫君,此刻非优柔之时。我对胡人习性熟悉,可行。”
陈衍看着她,深知其能,最终咬牙:“好!老魏,你挑五个最机敏悍勇的好手,随夫人行动。我带人在外埋伏,若城头有变,立刻强攻!”
夜幕降临,寒风更厉。慕容月褪去戎装,换上一身略显华贵却沾满风尘的胡服,用炭灰略微遮掩姣好面容,带着五名同样扮作伙计、暗藏利刃的精锐,赶着两辆驮着少许布匹和空木箱的骡车,走向安定城门。
“城下何人?止步!”城头上响起懒洋洋的喝问。
“来自河西的商人,天寒地冻,求军爷行个方便,入城投宿,这些薄礼还请军爷笑纳。”慕容月用熟练的胡语回应,示意“伙计”将一小袋钱币和一小坛酒用篮子吊上去。
守军见了钱酒,语气顿时缓和不少。犹豫片刻,还是放下了吊桥,打开了侧门。
就在城门开启一半的瞬间,慕容月眼中寒光一闪!她袖中短刃滑落,猛地刺入最近守军的咽喉!身后五名“伙计”同时暴起,刀光闪动,瞬间将门口几个守军解决!
“夺门!发信号!”慕容月低喝,一把抢过火把,奋力向城外黑暗中划着圈子。
“敌袭!!”城内终于响起惊惶的喊声。
“杀——!”早已埋伏在外的陈衍,看到火光信号,如同受伤的猛虎,第一个跃起,拖着伤躯,持刀冲向洞开的城门!身后,数百残兵发出压抑已久的怒吼,如同决堤洪流,汹涌而入!
城内的抵抗微弱得可怜。秃发斤果然正在饮酒,闻变惊起,刚冲出府衙,就被老魏带人堵个正着。一场短暂而血腥的混战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。北府残兵积压的愤怒和求生欲在此刻彻底爆发,尽管疲惫伤残,却凶狠异常。那些毫无战意的守军和郡国兵顷刻间崩溃,或降或逃。
战斗在天明前彻底结束。陈衍站在县衙大堂,听着各部汇报。
“报将军!四门已控!”
“报!府库已占,得粮粟约八百石,草料若干,兵甲少许!”
“俘获守军一百三十人,如何处置?”
“我军…战死二十七人,伤四十余人。”
陈衍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还弥漫着血腥味,但这座小城,终于暂时属于他们了。
“降兵分开看管,愿降者收编,不愿者关押,不得虐待。阵亡兄弟,好生收敛。老魏,立刻派人加固城防,多备滚木礌石!慕容月,带人清点库府,统筹粮草,定量分发!”
一道道命令发出,残破的机器开始艰难却有序地运转起来。
他走出县衙,踏上低矮的城墙。东方既白,晨光洒在这座刚刚经历血火的小城上。城外原野空旷,寒风依旧,但城内,他的士兵们终于可以靠在墙根下,喝上一口热粥,获得片刻喘息。
陈衍抚摸着冰冷粗糙的墙砖,心中没有喜悦,只有沉重的压力。
安定,只是起点。夺取它相对容易,但如何守住它?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北魏反扑?
他知道,拓跋嗣和赫连勃勃,绝不会允许眼皮底下出现这样一根钉子。
“传令下去,”他对身后的传令兵道,“全军休整一日。明日开始,操练不改,城防加固一刻不停!告诉兄弟们——”
他的声音穿透晨雾,清晰而冷峻:
“我们夺得的不是安乐窝,而是下一个战场!喘口气,然后准备迎接更狠的厮杀!”
安定城头,那面玄色旌旗缓缓升起,迎着北地凛冽的寒风,倔强地飘扬起来。
陈衍、慕容月与老魏等几个还能站着的军官迅速议定:必须找到一个据点,否则在这荒山野岭,无需敌人围攻,严寒和饥饿就能将他们吞噬。
“往西,百里外,是安定城。”慕容月用树枝在雪地上划出简陋的地图,她的声音冷静,“旧朝边陲小城,城墙低矮,守军不多,且并非北魏精锐,多是些降兵和郡国兵。更重要的是,城中有粮仓,虽不丰裕,但足以解我等燃眉之急。”
“安定…”陈衍沉吟,目光锐利,“好名字!我们现在最需要的,就是‘安定’!就拿它做我等立足之地!”
目标既定,剩下的便是执行。八百残兵,能战者不足五百,且装备残缺。陈衍下令,将所有能用的皮甲、铁片集中起来,优先装备给还有力气冲锋的老兵。粮草尽数分发,饱餐一顿——或许是最后一顿饱饭。
行军路上,沉默而迅速。伤重无法行动者,自愿留下,藏匿于山洞,眼中没有抱怨,只有一丝托付和决绝。陈衍与他们一一对视,重重颔首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两日后傍晚,残阳如血,映照着一座灰扑扑的土城。安定城城墙不过两丈余,墙体斑驳,护城河早已干涸。城头旗帜懒洋洋地飘着,几个守军抱着长矛,缩在垛口后躲避寒风,毫无警觉。
“果然防备松懈。”陈衍伏在远处土坡后,仔细观察。
“如何打?”老魏舔了舔干裂的嘴唇,眼中凶光毕露,“弟兄们憋着一口气,可直接冲杀过去!”
“硬冲损失太大,我们损失不起任何一个人。”陈衍摇头,目光转向慕容月,“月儿,你之前说,城中守将有谁?”
“守将名唤秃发斤,河西鲜卑别部,降魏不久,不得重用才被派来守此小城。此人贪杯好利,麾下军纪涣散。”慕容月低声道,“我可带三五精锐,扮作行商,趁夜赚门。听闻他近日正为军饷不足而烦恼,或可利诱。”
“太险!”陈衍立刻否决。
“这是最快、伤亡最小的办法。”慕容月眼神坚定,“夫君,此刻非优柔之时。我对胡人习性熟悉,可行。”
陈衍看着她,深知其能,最终咬牙:“好!老魏,你挑五个最机敏悍勇的好手,随夫人行动。我带人在外埋伏,若城头有变,立刻强攻!”
夜幕降临,寒风更厉。慕容月褪去戎装,换上一身略显华贵却沾满风尘的胡服,用炭灰略微遮掩姣好面容,带着五名同样扮作伙计、暗藏利刃的精锐,赶着两辆驮着少许布匹和空木箱的骡车,走向安定城门。
“城下何人?止步!”城头上响起懒洋洋的喝问。
“来自河西的商人,天寒地冻,求军爷行个方便,入城投宿,这些薄礼还请军爷笑纳。”慕容月用熟练的胡语回应,示意“伙计”将一小袋钱币和一小坛酒用篮子吊上去。
守军见了钱酒,语气顿时缓和不少。犹豫片刻,还是放下了吊桥,打开了侧门。
就在城门开启一半的瞬间,慕容月眼中寒光一闪!她袖中短刃滑落,猛地刺入最近守军的咽喉!身后五名“伙计”同时暴起,刀光闪动,瞬间将门口几个守军解决!
“夺门!发信号!”慕容月低喝,一把抢过火把,奋力向城外黑暗中划着圈子。
“敌袭!!”城内终于响起惊惶的喊声。
“杀——!”早已埋伏在外的陈衍,看到火光信号,如同受伤的猛虎,第一个跃起,拖着伤躯,持刀冲向洞开的城门!身后,数百残兵发出压抑已久的怒吼,如同决堤洪流,汹涌而入!
城内的抵抗微弱得可怜。秃发斤果然正在饮酒,闻变惊起,刚冲出府衙,就被老魏带人堵个正着。一场短暂而血腥的混战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。北府残兵积压的愤怒和求生欲在此刻彻底爆发,尽管疲惫伤残,却凶狠异常。那些毫无战意的守军和郡国兵顷刻间崩溃,或降或逃。
战斗在天明前彻底结束。陈衍站在县衙大堂,听着各部汇报。
“报将军!四门已控!”
“报!府库已占,得粮粟约八百石,草料若干,兵甲少许!”
“俘获守军一百三十人,如何处置?”
“我军…战死二十七人,伤四十余人。”
陈衍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还弥漫着血腥味,但这座小城,终于暂时属于他们了。
“降兵分开看管,愿降者收编,不愿者关押,不得虐待。阵亡兄弟,好生收敛。老魏,立刻派人加固城防,多备滚木礌石!慕容月,带人清点库府,统筹粮草,定量分发!”
一道道命令发出,残破的机器开始艰难却有序地运转起来。
他走出县衙,踏上低矮的城墙。东方既白,晨光洒在这座刚刚经历血火的小城上。城外原野空旷,寒风依旧,但城内,他的士兵们终于可以靠在墙根下,喝上一口热粥,获得片刻喘息。
陈衍抚摸着冰冷粗糙的墙砖,心中没有喜悦,只有沉重的压力。
安定,只是起点。夺取它相对容易,但如何守住它?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北魏反扑?
他知道,拓跋嗣和赫连勃勃,绝不会允许眼皮底下出现这样一根钉子。
“传令下去,”他对身后的传令兵道,“全军休整一日。明日开始,操练不改,城防加固一刻不停!告诉兄弟们——”
他的声音穿透晨雾,清晰而冷峻:
“我们夺得的不是安乐窝,而是下一个战场!喘口气,然后准备迎接更狠的厮杀!”
安定城头,那面玄色旌旗缓缓升起,迎着北地凛冽的寒风,倔强地飘扬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