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宸殿的巨幅地图上,代表着大秦的朱红色标识稳固地占据着关中与河西,但其东西两侧,北魏的玄黑与南朝宋的青紫色,依旧构成巨大的压迫。帝国的战略既定于“固本培元”,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动挨打。在直面两大强敌的同时,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西方与北方,寻找可能分散敌人力量、甚至成为助力的“潜在盟友”,便被提上了议程。这一次的御前小范围会议,气氛更为隐秘和专注。
陈衍的手指并未在黄河或长江停留,而是向西,滑过敦煌,越过那片标注着沙碛与绿洲的广阔区域——西域;继而向北,指向了漠北草原深处,那片代表着柔然王庭及其敌对部落的空白地带。
“诸卿,”陈衍的声音在安静的侧殿中回荡,“与北魏、刘宋的较量,是正面战场的角力,是国力的对拼。然,兵法之道,奇正相合。正面固守的同时,能否在敌人的后方,或其侧翼,埋下几颗钉子?甚至找到能与我们遥相呼应的朋友?”
他的目光首先投向新任河西大都护:“西域情形如何?自收复凉州,打通丝路以来,诸国对我朝态度可有变化?”
河西大都护显然有备而来,他上前一步,恭敬而清晰地回道:“陛下圣明。自天兵平定凉州,丝路复通,西域诸国确乎震动。高昌、焉耆、龟兹、于阗等绿洲城邦,乃至更远的粟特商团,遣使朝贡者络绎不绝,言辞恭顺,皆欲重开商旅,获取丝绸、瓷器、茶叶。”
他话锋一转,略带谨慎:“然,此等恭顺,多源于商贸之利,惧我兵威,而非真心依附。西域诸国小国寡民,向来首鼠两端,畏强凌弱。其北受柔然胁迫,西有嚈哒人威胁,东南又惧吐蕃崛起,生存之道便是在各大势力间周旋求存。目前,北魏势力虽暂未直接延伸至西域,然其与柔然关系若即若离,对我西域亦非毫无野心。”
“嚈哒人?”陈衍捕捉到这个陌生的名字。
“是,陛下。”大都护解释道,“乃近年来崛起于葱岭以西的一股强大游牧势力,凶猛好战,不断东侵,已与波斯萨珊王朝多次交锋,亦威胁到西域南道诸国。其与柔然、北魏关系皆不睦。”
崔浩眼中精光一闪,接口道:“陛下,此乃可利用之机。西域诸国惧柔然、怵嚈哒,又恐北魏。我朝新立,兵锋正盛,且据有河西走廊,实为其天然屏障。我可遣能言善辩、熟知西域情势之使臣,持陛下国书、厚礼,远赴诸国,并非要求其出兵助战,而是与之签订友好盟约,重开并保护商路。”
他进一步阐述:“约定可包括:我朝为其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承诺,打击丝路马贼,威慑柔然游骑;彼等则需优先与我朝贸易,提供良马、玉石、香料等物,并可…默许甚至协助我朝细作,经其国境,向北魏后方渗透,或打探柔然、嚈哒情报。以商路之利,结安全之盟,潜移默化,将其纳入我之影响范围。即便不能成为盟友,亦要使其保持善意中立,而非倒向敌方。”
陈衍颔首,此策稳妥,以经济利益和安全保障为纽带,符合目前以积蓄实力为主的战略。“善。此事由中书省与河西大都护府协同办理,遴选使臣,尽快成行。礼物资费,户部优先拨付。”
接着,陈衍的目光转向北方那片广袤而混乱的区域:“那么,漠北呢?柔然汗国,铁板一块?”
一直沉默的独孤信此时开口,声如金铁:“回陛下,绝非铁板一块!柔然汗国看似强大,实则内部部落林立,汗庭对其并非如臂使指。尤其是一些被其征服的高车部落、匈奴余部,对柔然可汗郁久闾吴提的统治心怀怨恨,只是迫于其兵威,敢怒不敢言。”
他走到地图前,手指点向漠北偏东的一片区域:“据末将所获零散情报,此处有一支号‘阿至罗’的高车部落,首领名叫阿伏至罗,骁勇善战,其部众因不愿西迁与嚈哒人血拼,屡遭吴提打压,矛盾极深。此外,还有一些零散的匈奴独孤部、贺兰部残众,散居漠南漠北,亦受柔然盘剥。”
兵部尚书王镇恶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:“陛下,此乃天赐良机!正所谓敌人的敌人,便是朋友。即便不能成为朋友,亦可成为搅乱敌人后院的利器!”
“如何操作?”陈衍问道,他知道与这些彪悍难测的游牧部落打交道,远比与西域城邦复杂和危险。
独孤信显然深思熟虑过:“陛下,此事需极其隐秘,且非一蹴而就。臣建议,可派数支精干小队,伪装成商队或逃亡者,携带少量精良武器、食盐、丝绸乃至茶叶,深入漠北,尝试接触这些对柔然不满的部落。”
“初步目的,非结盟,而是示好,表达我朝愿与其贸易的意愿。可用这些紧俏物资,换取他们的马匹、皮毛,更重要的是,换取他们的情报——关于柔然王庭的动向、兵力部署、内部矛盾等。”
他语气加重:“若时机成熟,对方确有反意且值得扶持,或可承诺提供更多军事援助,甚至约定时机,怂恿其起兵反叛,或不断袭击柔然的后方部落、粮道,迫使吴提无法全力南下配合北魏。即便其不成事,也能让柔然汗庭疲于奔命,无力他顾。”
崔浩补充道:“此策虽妙,然行险无比。需选派胆大心细、通晓胡语、熟悉草原风俗的死士前往。且必须单线联系,绝不可暴露与我朝之关联,否则徒引战火。给予他们的支持,也需控制在‘流亡商人’或‘敌对部落私下交易’的层面,留有转圜余地。”
陈衍沉吟片刻,决断道:“可行。但须慎之又慎。独孤信,此事由你亲自负责,从军中或边境归附胡人中遴选绝对可靠之人执行。初始规模要小,目的在于建立联系和情报渠道,而非立刻掀起波澜。一切以牵制柔然、减轻我方北部压力为要。”
他环视众臣,总结道:“西域以商路、安全结好,漠北以利诱、情报搅局。此二策,如同伸出两只触角,一明一暗,一西一北。目的非是即刻求得强援,而是要让我大秦的敌人——尤其是拓跋焘和郁久闾吴提,无法安稳地集中全部力量对付我们。为我们‘固本培元’,争取最关键的时间和发展空间。”
“诸卿,”陈衍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些遥远的、标注模糊的区域,“天下之大,绝非只有中原。欲成大事,眼光须放得更远。这些潜在的盟友,或许弱小,或许摇摆,但运用得当,亦能在未来的棋局中,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。”
一场超越传统疆域界限的战略博弈,悄然展开。帝国的使者与密使,即将带着长安的意志,走向风沙漫天的西域和苍茫辽阔的漠北,去播撒友谊或混乱的种子。未来的局势,因此而增添了更多的变数。
陈衍的手指并未在黄河或长江停留,而是向西,滑过敦煌,越过那片标注着沙碛与绿洲的广阔区域——西域;继而向北,指向了漠北草原深处,那片代表着柔然王庭及其敌对部落的空白地带。
“诸卿,”陈衍的声音在安静的侧殿中回荡,“与北魏、刘宋的较量,是正面战场的角力,是国力的对拼。然,兵法之道,奇正相合。正面固守的同时,能否在敌人的后方,或其侧翼,埋下几颗钉子?甚至找到能与我们遥相呼应的朋友?”
他的目光首先投向新任河西大都护:“西域情形如何?自收复凉州,打通丝路以来,诸国对我朝态度可有变化?”
河西大都护显然有备而来,他上前一步,恭敬而清晰地回道:“陛下圣明。自天兵平定凉州,丝路复通,西域诸国确乎震动。高昌、焉耆、龟兹、于阗等绿洲城邦,乃至更远的粟特商团,遣使朝贡者络绎不绝,言辞恭顺,皆欲重开商旅,获取丝绸、瓷器、茶叶。”
他话锋一转,略带谨慎:“然,此等恭顺,多源于商贸之利,惧我兵威,而非真心依附。西域诸国小国寡民,向来首鼠两端,畏强凌弱。其北受柔然胁迫,西有嚈哒人威胁,东南又惧吐蕃崛起,生存之道便是在各大势力间周旋求存。目前,北魏势力虽暂未直接延伸至西域,然其与柔然关系若即若离,对我西域亦非毫无野心。”
“嚈哒人?”陈衍捕捉到这个陌生的名字。
“是,陛下。”大都护解释道,“乃近年来崛起于葱岭以西的一股强大游牧势力,凶猛好战,不断东侵,已与波斯萨珊王朝多次交锋,亦威胁到西域南道诸国。其与柔然、北魏关系皆不睦。”
崔浩眼中精光一闪,接口道:“陛下,此乃可利用之机。西域诸国惧柔然、怵嚈哒,又恐北魏。我朝新立,兵锋正盛,且据有河西走廊,实为其天然屏障。我可遣能言善辩、熟知西域情势之使臣,持陛下国书、厚礼,远赴诸国,并非要求其出兵助战,而是与之签订友好盟约,重开并保护商路。”
他进一步阐述:“约定可包括:我朝为其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承诺,打击丝路马贼,威慑柔然游骑;彼等则需优先与我朝贸易,提供良马、玉石、香料等物,并可…默许甚至协助我朝细作,经其国境,向北魏后方渗透,或打探柔然、嚈哒情报。以商路之利,结安全之盟,潜移默化,将其纳入我之影响范围。即便不能成为盟友,亦要使其保持善意中立,而非倒向敌方。”
陈衍颔首,此策稳妥,以经济利益和安全保障为纽带,符合目前以积蓄实力为主的战略。“善。此事由中书省与河西大都护府协同办理,遴选使臣,尽快成行。礼物资费,户部优先拨付。”
接着,陈衍的目光转向北方那片广袤而混乱的区域:“那么,漠北呢?柔然汗国,铁板一块?”
一直沉默的独孤信此时开口,声如金铁:“回陛下,绝非铁板一块!柔然汗国看似强大,实则内部部落林立,汗庭对其并非如臂使指。尤其是一些被其征服的高车部落、匈奴余部,对柔然可汗郁久闾吴提的统治心怀怨恨,只是迫于其兵威,敢怒不敢言。”
他走到地图前,手指点向漠北偏东的一片区域:“据末将所获零散情报,此处有一支号‘阿至罗’的高车部落,首领名叫阿伏至罗,骁勇善战,其部众因不愿西迁与嚈哒人血拼,屡遭吴提打压,矛盾极深。此外,还有一些零散的匈奴独孤部、贺兰部残众,散居漠南漠北,亦受柔然盘剥。”
兵部尚书王镇恶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:“陛下,此乃天赐良机!正所谓敌人的敌人,便是朋友。即便不能成为朋友,亦可成为搅乱敌人后院的利器!”
“如何操作?”陈衍问道,他知道与这些彪悍难测的游牧部落打交道,远比与西域城邦复杂和危险。
独孤信显然深思熟虑过:“陛下,此事需极其隐秘,且非一蹴而就。臣建议,可派数支精干小队,伪装成商队或逃亡者,携带少量精良武器、食盐、丝绸乃至茶叶,深入漠北,尝试接触这些对柔然不满的部落。”
“初步目的,非结盟,而是示好,表达我朝愿与其贸易的意愿。可用这些紧俏物资,换取他们的马匹、皮毛,更重要的是,换取他们的情报——关于柔然王庭的动向、兵力部署、内部矛盾等。”
他语气加重:“若时机成熟,对方确有反意且值得扶持,或可承诺提供更多军事援助,甚至约定时机,怂恿其起兵反叛,或不断袭击柔然的后方部落、粮道,迫使吴提无法全力南下配合北魏。即便其不成事,也能让柔然汗庭疲于奔命,无力他顾。”
崔浩补充道:“此策虽妙,然行险无比。需选派胆大心细、通晓胡语、熟悉草原风俗的死士前往。且必须单线联系,绝不可暴露与我朝之关联,否则徒引战火。给予他们的支持,也需控制在‘流亡商人’或‘敌对部落私下交易’的层面,留有转圜余地。”
陈衍沉吟片刻,决断道:“可行。但须慎之又慎。独孤信,此事由你亲自负责,从军中或边境归附胡人中遴选绝对可靠之人执行。初始规模要小,目的在于建立联系和情报渠道,而非立刻掀起波澜。一切以牵制柔然、减轻我方北部压力为要。”
他环视众臣,总结道:“西域以商路、安全结好,漠北以利诱、情报搅局。此二策,如同伸出两只触角,一明一暗,一西一北。目的非是即刻求得强援,而是要让我大秦的敌人——尤其是拓跋焘和郁久闾吴提,无法安稳地集中全部力量对付我们。为我们‘固本培元’,争取最关键的时间和发展空间。”
“诸卿,”陈衍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些遥远的、标注模糊的区域,“天下之大,绝非只有中原。欲成大事,眼光须放得更远。这些潜在的盟友,或许弱小,或许摇摆,但运用得当,亦能在未来的棋局中,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。”
一场超越传统疆域界限的战略博弈,悄然展开。帝国的使者与密使,即将带着长安的意志,走向风沙漫天的西域和苍茫辽阔的漠北,去播撒友谊或混乱的种子。未来的局势,因此而增添了更多的变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