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日出东方,将中路与东线战场的血腥与喧嚣照得无所遁形时,在帝国版图的西北边陲,一支规模不大却极其精悍的队伍,正如同悄然渗入沙地的水流,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茫茫的戈壁与草原交界处。
这里没有震天的战鼓,没有如林的旌旗,只有呼啸的漠风卷起砂砾,打在铠甲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。年轻的将领李渊,身披一件沾染了风尘的暗色皮甲,目光锐利如鹰,勒马立于一处沙丘之上,最后一次回望东南方向——那里是烽火连天的中原主战场。
他麾下的这支军队,仅有精骑一万五千,却是从北秦各军之中遴选出的最骁勇善战、最耐苦寒、最熟悉漠北地理的佼佼者。他们一人双马甚至三马,配备了最强的弓弩、最利的马刀,以及足够支撑长途奔袭的肉干、乳酪和清水。他们没有携带任何笨重的辎重,速度与隐蔽,是他们唯一的护身符。
他们的任务,并非去参与那决定国运的中原大战,而是要执行一项更大胆、更冒险、近乎孤注一掷的战略奇袭——绕过漫长的黄河防线,穿越敌人意想不到的漠南草原,千里奔袭,直捣北魏的旧都、也是其重要后方基地:平城!
“都尉,各部已集结完毕,补给清点无误,可以出发了。”副将催马过来,低声禀报,声音因紧张和兴奋而微微有些发颤。
李渊点了点头,脸上看不出丝毫年轻人的稚嫩,只有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冷峻。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沙土和草根气息的干燥空气,沉声道:“传令下去,此行非同小可。沿途需绝对隐蔽,遇小股敌人,尽速 silent 解决,不留活口;遇大股敌军,能避则避,避不开则雷霆击溃,绝不纠缠!一切以抵达平城为第一要务!”
“诺!”
命令被悄无声息地传递下去。这支精锐的骑兵没有发出任何喧哗,只是默默地整理了一下马具,检查了一下弓弦刀鞘,然后随着李渊一挥手,如同决堤的洪流,却又诡异地控制着蹄声,向着北方那未知而危险的地域,开始了漫长的潜行。
最初的数日,他们沿着河西走廊的北部边缘快速移动。这里尚在北秦的控制范围内,但人烟已然稀少。他们昼伏夜出,尽量避开城镇和驿站,如同幽灵般在荒野中穿梭。斥候前出二十里,如同敏锐的触角,侦查着一切可能的威胁。
很快,他们便越过了长城故垒,真正进入了胡汉杂处、势力交错的地带。地图在这里变得模糊而不可靠,更多的是依靠向导的经验和星辰辨别方向。
根据战前制定的策略,李渊派出了能言善辩的使者,携带重礼和皇帝的亲笔信,先行前往漠北,联络与拓跋焘有宿怨的高车诸部。
在一处水草丰美的小绿洲,李渊终于见到了高车部族的一位重要酋长——阿伏至罗。他身材高大魁梧,面容粗犷,眼神中带着草原民族特有的警惕和桀骜不驯。他的部落长期受到北魏和柔然的双重挤压,对拓跋焘早已心怀怨恨。
“秦人的将军,”阿伏至罗打量着年轻的李渊,语气并不客气,“你们汉人的皇帝,真的愿意帮助我们对付拓跋焘那头狼?”
李渊不卑不亢,行了一个草原的礼节:“尊敬的阿伏至罗酋长,我皇陛下胸怀四海,言出必践。拓跋焘倒行逆施,不仅是我大秦之敌,亦是草原各部的公敌。陛下有言,若酋长能助我一臂之力,袭扰平城,事后,河套肥美草场,乃至更多被北魏侵占之地,皆可归还于像您这样英勇的草原朋友。此外,还有盐铁、布帛、粮食作为酬谢。”
他示意手下抬上来几口沉重的箱子,打开一看,里面是耀眼的金银器和精美的丝绸。草原勇士们的呼吸顿时粗重了几分。
阿伏至罗的目光在礼物和李渊坚毅的脸上来回移动,沉吟良久。与强大的北魏直接开战风险巨大,但秦人给出的条件实在诱人,而且拓跋焘主力南征,后方确实空虚…
“好!”阿伏至罗猛地一拍大腿,“拓跋焘抢我们的草场,杀我们的兄弟,这笔账早就该算了!我可以派我的儿子拔略,率领两千最英勇的部落战士,跟随你们行动!为你们带路,提供马匹补给。但你们要记住你们的承诺!”
“大秦一诺,重逾千金!”李渊郑重承诺。
有了高车部落的加入,这支孤军的境况改善了许多。拔略王子对漠南的地形、水源、部落分布了如指掌,提供了极其关键的引导。他们避开了几处北魏的边防军镇和大型部落,专门选择荒僻难行的小路快速推进。
旅途的艰苦超乎想象。他们经历过狂暴的沙尘暴,人马几乎被活埋;也曾数日找不到水源,只能依靠马血和收集的露水维生;夜晚的严寒足以冻毙体弱者,白日的烈日又能将人烤脱一层皮。
但李渊治军极严,与士卒同甘共苦,又得益于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准备,部队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士气和战斗力。他们像一群沉默的饿狼,在荒原上坚韧地前行。
偶尔,他们也会遇到小股的北魏巡逻队或是漠南的小部落。
“前方发现北魏运粮队,护卫约三百人。”斥候飞马来报。
李渊眼神一冷:“全军隐蔽。派一队人,速战速决,不留活口,物资能带走的带走,带不走的烧掉!”
战斗短暂而血腥,北秦精骑以绝对优势迅速解决了对手,补充了少许物资,也获得了些许情报。
他们就像一柄淬毒的匕首,在广袤的漠南悄然滑行,尽量不惊动任何人,但所有偶然发现他们踪迹的,都被彻底抹去。
距离平城,越来越近。
李渊摊开已然磨损的地图,手指点向那个代表着最终目标的地点。他的目光越过千山万水,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北方重镇的轮廓。
“传令下去,加快速度!我们就要到了!”他的声音中,终于透出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凛冽的杀意。
这支肩负着搅动整个战局的奇兵,如同射出的致命暗箭,正无声无息地,逼近北魏最意想不到的后心。
这里没有震天的战鼓,没有如林的旌旗,只有呼啸的漠风卷起砂砾,打在铠甲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。年轻的将领李渊,身披一件沾染了风尘的暗色皮甲,目光锐利如鹰,勒马立于一处沙丘之上,最后一次回望东南方向——那里是烽火连天的中原主战场。
他麾下的这支军队,仅有精骑一万五千,却是从北秦各军之中遴选出的最骁勇善战、最耐苦寒、最熟悉漠北地理的佼佼者。他们一人双马甚至三马,配备了最强的弓弩、最利的马刀,以及足够支撑长途奔袭的肉干、乳酪和清水。他们没有携带任何笨重的辎重,速度与隐蔽,是他们唯一的护身符。
他们的任务,并非去参与那决定国运的中原大战,而是要执行一项更大胆、更冒险、近乎孤注一掷的战略奇袭——绕过漫长的黄河防线,穿越敌人意想不到的漠南草原,千里奔袭,直捣北魏的旧都、也是其重要后方基地:平城!
“都尉,各部已集结完毕,补给清点无误,可以出发了。”副将催马过来,低声禀报,声音因紧张和兴奋而微微有些发颤。
李渊点了点头,脸上看不出丝毫年轻人的稚嫩,只有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冷峻。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沙土和草根气息的干燥空气,沉声道:“传令下去,此行非同小可。沿途需绝对隐蔽,遇小股敌人,尽速 silent 解决,不留活口;遇大股敌军,能避则避,避不开则雷霆击溃,绝不纠缠!一切以抵达平城为第一要务!”
“诺!”
命令被悄无声息地传递下去。这支精锐的骑兵没有发出任何喧哗,只是默默地整理了一下马具,检查了一下弓弦刀鞘,然后随着李渊一挥手,如同决堤的洪流,却又诡异地控制着蹄声,向着北方那未知而危险的地域,开始了漫长的潜行。
最初的数日,他们沿着河西走廊的北部边缘快速移动。这里尚在北秦的控制范围内,但人烟已然稀少。他们昼伏夜出,尽量避开城镇和驿站,如同幽灵般在荒野中穿梭。斥候前出二十里,如同敏锐的触角,侦查着一切可能的威胁。
很快,他们便越过了长城故垒,真正进入了胡汉杂处、势力交错的地带。地图在这里变得模糊而不可靠,更多的是依靠向导的经验和星辰辨别方向。
根据战前制定的策略,李渊派出了能言善辩的使者,携带重礼和皇帝的亲笔信,先行前往漠北,联络与拓跋焘有宿怨的高车诸部。
在一处水草丰美的小绿洲,李渊终于见到了高车部族的一位重要酋长——阿伏至罗。他身材高大魁梧,面容粗犷,眼神中带着草原民族特有的警惕和桀骜不驯。他的部落长期受到北魏和柔然的双重挤压,对拓跋焘早已心怀怨恨。
“秦人的将军,”阿伏至罗打量着年轻的李渊,语气并不客气,“你们汉人的皇帝,真的愿意帮助我们对付拓跋焘那头狼?”
李渊不卑不亢,行了一个草原的礼节:“尊敬的阿伏至罗酋长,我皇陛下胸怀四海,言出必践。拓跋焘倒行逆施,不仅是我大秦之敌,亦是草原各部的公敌。陛下有言,若酋长能助我一臂之力,袭扰平城,事后,河套肥美草场,乃至更多被北魏侵占之地,皆可归还于像您这样英勇的草原朋友。此外,还有盐铁、布帛、粮食作为酬谢。”
他示意手下抬上来几口沉重的箱子,打开一看,里面是耀眼的金银器和精美的丝绸。草原勇士们的呼吸顿时粗重了几分。
阿伏至罗的目光在礼物和李渊坚毅的脸上来回移动,沉吟良久。与强大的北魏直接开战风险巨大,但秦人给出的条件实在诱人,而且拓跋焘主力南征,后方确实空虚…
“好!”阿伏至罗猛地一拍大腿,“拓跋焘抢我们的草场,杀我们的兄弟,这笔账早就该算了!我可以派我的儿子拔略,率领两千最英勇的部落战士,跟随你们行动!为你们带路,提供马匹补给。但你们要记住你们的承诺!”
“大秦一诺,重逾千金!”李渊郑重承诺。
有了高车部落的加入,这支孤军的境况改善了许多。拔略王子对漠南的地形、水源、部落分布了如指掌,提供了极其关键的引导。他们避开了几处北魏的边防军镇和大型部落,专门选择荒僻难行的小路快速推进。
旅途的艰苦超乎想象。他们经历过狂暴的沙尘暴,人马几乎被活埋;也曾数日找不到水源,只能依靠马血和收集的露水维生;夜晚的严寒足以冻毙体弱者,白日的烈日又能将人烤脱一层皮。
但李渊治军极严,与士卒同甘共苦,又得益于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准备,部队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士气和战斗力。他们像一群沉默的饿狼,在荒原上坚韧地前行。
偶尔,他们也会遇到小股的北魏巡逻队或是漠南的小部落。
“前方发现北魏运粮队,护卫约三百人。”斥候飞马来报。
李渊眼神一冷:“全军隐蔽。派一队人,速战速决,不留活口,物资能带走的带走,带不走的烧掉!”
战斗短暂而血腥,北秦精骑以绝对优势迅速解决了对手,补充了少许物资,也获得了些许情报。
他们就像一柄淬毒的匕首,在广袤的漠南悄然滑行,尽量不惊动任何人,但所有偶然发现他们踪迹的,都被彻底抹去。
距离平城,越来越近。
李渊摊开已然磨损的地图,手指点向那个代表着最终目标的地点。他的目光越过千山万水,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北方重镇的轮廓。
“传令下去,加快速度!我们就要到了!”他的声音中,终于透出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凛冽的杀意。
这支肩负着搅动整个战局的奇兵,如同射出的致命暗箭,正无声无息地,逼近北魏最意想不到的后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