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7章 铁骑纵横-《寒旌映长安: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》

  北邙坂化作了真正的血肉磨盘。北魏铁骑的冲锋并未因初次撞击的惨重损失而停歇,反而在拓跋焘疯狂的催逼和救援洛阳的执念驱动下,如同拍击礁石的狂涛,一浪高过一浪,持续不断地猛撞在北秦军坚如磐石的“却月阵”上!

  战场上的空气炽热而粘稠,充满了血腥味、汗臭味和硝烟味。震耳欲聋的喊杀声、兵刃撞击声、战马嘶鸣声、垂死者的哀嚎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曲令人头皮发麻的死亡交响。

  拓跋焘已然杀红了眼。他亲眼看着自己麾下最忠诚勇猛的战士成片倒下,尸体和死马在秦军阵前堆积成令人绝望的矮墙,但这反而更加激起了他的凶性。

  “不要停!给朕冲!他们的枪会断!他们的力气会耗尽!冲垮他们!”他声嘶力竭地咆哮,金色的盔甲上沾满了血污和泥泞,挥舞着战刀,不断驱赶着部队向前。

  北魏骑兵展现出了他们天下闻名的坚韧和悍勇。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,他们改变了冲击方式。不再追求整体的阵型,而是以百人队、甚至十人队为单位,如同狼群般,从各个方向,寻找着北秦军阵线的任何一丝缝隙和薄弱点。

  一波骑兵刚刚被长槊林刺穿,用尸体稍稍压弯了几根槊尖,另一波便紧接着从侧翼猛冲而来,试图利用那短暂的间隙突入!

  “左翼三阵!槊尖放平!刺!”北秦军官的吼声已经沙哑,但命令依旧精准果断。

  长槊兵机械地执行命令,奋力突刺。但连续不断的冲击和杀戮,让他们体力飞速消耗。手臂酸麻,虎口崩裂,每一次刺击都变得无比沉重。阵线开始微微晃动,不再像最初那般纹丝不动。

  一次,一支北魏百人队以极其惨烈的代价,几乎全部战死,终于用尸体和疯狂冲击,将一小段阵线的长槊兵压迫得后退了半步,出现了短暂的混乱!

  “缺口!那里!”一名北魏骁骑校尉眼睛血红,发现了这转瞬即逝的机会!他立刻率领身边仅存的几十骑,如同尖刀般直插那处微微凹陷的阵线!

  “挡住他们!”北秦校尉惊怒交加,亲自带着刀盾手扑上去堵漏!

  双方在这狭窄的缺口处展开了极其惨烈的肉搏!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!北秦军的阵型在这里产生了涟漪般的波动,险象环生!

  高处的陈衍目光一凝。他立刻对身旁的传令兵道:“命令右翼轻骑,出击!掠袭其侧后,扰其阵脚!”

  “诺!”

  号角声变。一直蓄势待发的北秦右翼轻骑兵如同离弦之箭,迅速掠出,并不与北魏主力硬碰,而是利用机动性,绕到正在猛攻的北魏骑兵侧翼,用弓箭进行精准而恶毒的抛射,专门射击马匹和骑兵的薄弱处。

  这一招起到了效果。正在全力攻阵的北魏骑兵不得不分心应对侧翼的骚扰,攻势为之一缓。那处险些被突破的缺口,被北秦军奋力重新堵上,阵线再次恢复稳定。

  拓跋焘见状,气得几乎吐血。他也立刻派出骑兵与北秦轻骑纠缠,同时更加疯狂地督促主力攻阵。

  战斗陷入了残酷的消耗拉锯。北魏骑兵仗着马快,一次次冲击,一次次被击退,留下满地尸骸,又一次次重新集结,再次冲来。他们如同不知疲倦的潮水,而北秦军阵则如同沉默的礁石,不断被冲刷,看似摇摇欲坠,却始终屹立不倒。

  北秦军的伤亡也在持续增加。长槊折断了一批又一批,后排的士兵不断上前补充位置。弩箭的消耗更是巨大,箭矢如同流水般泼洒出去。士兵们的体力逼近极限,全凭着一股铁血的纪律和保卫皇帝的意志在支撑。

  最危险的时刻发生在一个多时辰后。拓跋焘亲自集结了最后的核心精锐——“豹跃军”残部和自己的金帐亲卫,共约两千骑,发起了最为决死的一次冲锋!他不再寻求多点突破,而是将全部力量集中一点,如同一柄重锤,狠狠砸向“却月阵”新月弧顶的中央!

  “为了大魏!为了陛下!杀!”拓跋焘一马当先,金色的身影如同燃烧的流星!

  这一次的冲击力量前所未有的集中和猛烈!前排的北秦长槊兵瞬间被撞得人仰马翻,槊杆断裂声不绝于耳!巨大的冲击力甚至让整个弧顶阵线都向内凹陷了一大块!

  “顶住!死也要顶住!”王镇恶不知何时已冲到了第一线,战刀狂舞,连劈数名冲入阵内的北魏骑兵,声嘶力竭地大吼!

  阵线危如累卵!一旦被撕开,后果不堪设想!

  关键时刻,陈衍再次展现了他冷静的指挥。他没有调动两翼,而是直接命令中军最后的预备队——一支重甲步兵和一支装备着陌刀的精锐——顶了上去!

  这些生力军的加入,瞬间稳定了摇摇欲坠的阵线。尤其是那些陌刀手,他们手中的长柄大刀挥舞起来,如同死亡的旋风,专门砍杀马腿!一时间,人腿马腿齐飞,鲜血喷溅,硬生生将北魏这波最猛烈的冲锋给挡了回去!

  拓跋焘本人也被亲卫拼死护着,从乱军中杀了回来,他坐骑被砍伤,金色的盔甲上又多添了几道深刻的刀痕。

  望着前方那虽然布满伤痕、摇摇晃晃,却依旧顽强地组合在一起,如同浑身尖刺的钢铁刺猬般的北秦军阵,再看看身后已然稀疏、人人带伤、气喘吁吁的骑兵,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冰寒的绝望,终于彻底淹没了这位北魏皇帝。

  他的铁骑纵横无敌,冲垮过无数敌人,但今天,却在这座沉默的钢铁森林前,撞得头破血流,筋疲力尽。

  北秦军的阵线,在经历了多次险象环生之后,终究还是稳住了。而北魏铁骑的锋芒,却已在反复的冲阵中,消耗殆尽。战场上的主动权,正在悄然易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