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都太守府,如今已成了大秦东路军的中枢。昔日北魏官员的印信文书被清理一空,取而代之的是悬挂在正壁上的巨幅河北舆图,以及厅堂中央那座更为精细的沙盘。空气中似乎还隐约残留着围城时期的紧张与绝望,但已被一种新的、带着疲惫与克制的胜利气息所取代。
独孤信端坐于主位,身侧炭火噼啪,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。连日来的殚精竭虑与风霜雨雪,在他眉宇间刻下了更深的痕迹,但那双眼睛,依旧锐利如鹰,不见半分懈怠。
各路军报、文书如同流水般呈送上来,由幕僚高声诵读或简要汇报。
“报!大将军,李渊将军已平定清河郡全境,收降卒八百,俘获豪强田氏余孽三十七人,已悉数押往邺城候审。清河郡已委任临时官吏,张贴安民告示,局势渐稳。”
“报!西线李繁将军急报:曲梁城守军见信都已失,内部分化,已开城投降!我军兵不血刃,收复曲梁!滏口陉要道已在我掌控之中!”
“报!襄国、邯郸及周边诸县,均已委派官员,清点户口,秩序初步恢复。”
“报!邺城贺拔胜将军来书,言后方流民渐次归乡,春耕所需粮种农具已开始分发…”
“报!统计司初步核算,信都府库缴获粮秣…”
一条条消息,如同拼图般,逐渐勾勒出东路军浴血奋战数月后的巨大成果。独孤信静默地听着,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,心中已然有了一幅清晰的图景。
待所有急报暂歇,他缓缓起身,走向那巨大的沙盘。诸将及幕僚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其上。
沙盘之上,代表大秦控制的黑色小旗,已密密麻麻地插满了大片区域。南起邺城,北至信都、襄国,西倚巍巍太行山脉,东面则已触及广袤的华北平原边缘。这意味着,河北最富庶、最核心的腹心地带,已尽数落入东路军掌控之中。
“诸君,”独孤信开口,声音沉稳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,但更多的是一种掌控全局的冷静,“赖陛下天威,将士用命,我东路军,已底定河北大半壁江山。”
帐内众人脸上皆露出振奋与自豪之色。这是实实在在的功绩,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土地。
然而,独孤信的话锋随即一转,他的手指移向沙盘北部:“然,天下未定,幽燕未平。”他的指尖点过几个关键节点,“中山、博陵,此二城乃河北北部重镇,犹如信都之双翼,虽暂陷孤立,然城坚兵众,不可小觑。据探报,其守军正加紧布防,吸纳溃兵,恐不会轻易归顺。”
他的手指继续上移,越过纵横交错的河流与平原,最终落在遥远的北方:“而更北之处,幽州!此地乃北魏经营多年之边陲重镇,控扼燕山,连接塞外,胡汉杂处,兵强马壮。其守将必非庸才,恐已得平城指令,正集结兵力,加固城防,以待我军。”
接着,他的手指又划向东部沿海区域:“还有这广袤的东部滨海之地,河网纵横,情况复杂,亦有地方豪强或北魏残余势力割据,虽暂不成气候,若我军主力北上,其或成肘腋之患。”
他环视帐内诸将,看到一些人脸上跃跃欲试的求战表情,沉声道:“我知尔等之意,携大胜之威,一鼓作气,北上扫平幽燕,完成河北一统,立不世之功!然——”
他加重了语气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不可不察。我军自出邺城以来,连续征战,数月未得休整。将士虽勇,亦显疲态;军械虽利,亦有损耗;战马虽骏,需歇马力。此为其一。”
“其二,我军虽攻城略地,然所占之区,广袤千里,百废待兴。新政未行,民心未附,流寇溃兵未清,后勤粮道漫长而脆弱。若此时贸然北上,深入敌境,一旦后方有变,或粮道被断,则我军顷刻间便成孤军,后果不堪设想!”
“其三,幽燕之地,不同于河北平原。其地更北,气候更寒,地形更杂,民风更悍。我军多为关西、中原子弟,恐难迅速适应。且敌军以逸待劳,据险而守,若急切攻之,恐重蹈信都覆辙,伤亡必巨。”
他的分析冷静而透彻,如同一盆冷水,浇熄了部分将领的急躁之火。帐内陷入沉思。
“故而,”独孤信最终做出决断,声音斩钉截铁,“现阶段,我军首要之务,非继续北上攻坚,而是:巩固根本,消化所得,积蓄力量!”
他回到案前,开始下达一系列命令:
“一、各军即日起,以信都、邺城、襄国为核心,进行轮替休整。补充兵员,维修器械,喂养战马,抚恤伤亡。令军医营全力救治伤员,令后勤司保障粮秣被服供应,令工匠营加紧打造箭矢兵甲。”
“二、派遣得力部队,分区域清剿占领区内所有残余的北魏溃兵、土匪流寇,以及冥顽不灵的地方豪强武装!务必确保我控制区内道路畅通,城乡安宁。反抗者,坚决剿灭;归顺者,予以安置。”
“三、委任官员,推行新政!”他看向一旁的司马林等文官,“即刻从军中、幕府及投诚士人中,遴选干才,派往各州郡县,接管政务。首要之务,乃是核查户口,整顿治安,并择地试行陛下颁布之《均田令》、《租调制》,分发无主荒地与流民,鼓励春耕,恢复生产!要让河北百姓,尽快看到归顺我大秦之实利!”
“四、向北派遣大量游骑斥候!”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北方,“不仅要侦察中山、博陵敌情,更要远派精干,深入幽州地界,探查其兵力部署、城防虚实、粮草囤积乃至守将性情!我要对幽燕之地了如指掌!同时,游骑活动本身,亦是对北地魏军的一种持续威慑,令其不敢轻易南下!”
命令一条条清晰明确,从军事到政治,从休整到侦查,涵盖方方面面。这并非保守怯战,而是一种更具远见和掌控力的战略布局。
“末将等遵命!”诸将心悦诚服,齐声领命。
会议结束后,独孤信独留片刻。他走到窗边,推开窗棂,一股凛冽的寒风顿时涌入,带着北方特有的干燥与寒意。他极目远眺,视线越过信都的街市屋檐,投向那遥远而苍茫的北方天际。那里,是幽燕,是更广阔的天地,也是更艰难的挑战。
他知道,脚下的信都并非终点,而是一个新的起点。休息,是为了更远的征途。
他回到案前,铺开绢帛,研墨提笔。他要以最正式的方式,向远在中路或可能已接近平城的皇帝陛下,汇报东路军的辉煌战果,以及他下一步“巩固河北,暂缓北进”的战略构想。
笔尖落在绢上,他的神情庄重而肃穆:
“臣独孤信顿首谨奏陛下:托陛下洪福,赖将士效死,我军已于本月丙戌日克复河北重镇信都,逆酋拓跋秃髡伏诛,慕容苟授首…至此,南起邺城,北抵信襄,西依太行,东望渤海,河北膏腴之地,已大半为王土…然士卒疲敝,新附需抚,幽燕犹存强虏…臣窃以为,当此之时,宜暂歇兵锋,内修政理,外慑强敌…待根基稳固,粮秣充盈,再挥师北指,以雷霆之势,尽收幽燕,永绝北患…谨此奏闻,伏乞圣裁…”
书信的末尾,他郑重盖上了东路军统帅的印信。这封奏报,将随着快马,一路向北,送往陛下驾前。
北望幽燕,路漫且长。但独孤信的目光,已穿越眼前的休整与巩固,看到了那必将到来的、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。
独孤信端坐于主位,身侧炭火噼啪,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。连日来的殚精竭虑与风霜雨雪,在他眉宇间刻下了更深的痕迹,但那双眼睛,依旧锐利如鹰,不见半分懈怠。
各路军报、文书如同流水般呈送上来,由幕僚高声诵读或简要汇报。
“报!大将军,李渊将军已平定清河郡全境,收降卒八百,俘获豪强田氏余孽三十七人,已悉数押往邺城候审。清河郡已委任临时官吏,张贴安民告示,局势渐稳。”
“报!西线李繁将军急报:曲梁城守军见信都已失,内部分化,已开城投降!我军兵不血刃,收复曲梁!滏口陉要道已在我掌控之中!”
“报!襄国、邯郸及周边诸县,均已委派官员,清点户口,秩序初步恢复。”
“报!邺城贺拔胜将军来书,言后方流民渐次归乡,春耕所需粮种农具已开始分发…”
“报!统计司初步核算,信都府库缴获粮秣…”
一条条消息,如同拼图般,逐渐勾勒出东路军浴血奋战数月后的巨大成果。独孤信静默地听着,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,心中已然有了一幅清晰的图景。
待所有急报暂歇,他缓缓起身,走向那巨大的沙盘。诸将及幕僚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其上。
沙盘之上,代表大秦控制的黑色小旗,已密密麻麻地插满了大片区域。南起邺城,北至信都、襄国,西倚巍巍太行山脉,东面则已触及广袤的华北平原边缘。这意味着,河北最富庶、最核心的腹心地带,已尽数落入东路军掌控之中。
“诸君,”独孤信开口,声音沉稳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,但更多的是一种掌控全局的冷静,“赖陛下天威,将士用命,我东路军,已底定河北大半壁江山。”
帐内众人脸上皆露出振奋与自豪之色。这是实实在在的功绩,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土地。
然而,独孤信的话锋随即一转,他的手指移向沙盘北部:“然,天下未定,幽燕未平。”他的指尖点过几个关键节点,“中山、博陵,此二城乃河北北部重镇,犹如信都之双翼,虽暂陷孤立,然城坚兵众,不可小觑。据探报,其守军正加紧布防,吸纳溃兵,恐不会轻易归顺。”
他的手指继续上移,越过纵横交错的河流与平原,最终落在遥远的北方:“而更北之处,幽州!此地乃北魏经营多年之边陲重镇,控扼燕山,连接塞外,胡汉杂处,兵强马壮。其守将必非庸才,恐已得平城指令,正集结兵力,加固城防,以待我军。”
接着,他的手指又划向东部沿海区域:“还有这广袤的东部滨海之地,河网纵横,情况复杂,亦有地方豪强或北魏残余势力割据,虽暂不成气候,若我军主力北上,其或成肘腋之患。”
他环视帐内诸将,看到一些人脸上跃跃欲试的求战表情,沉声道:“我知尔等之意,携大胜之威,一鼓作气,北上扫平幽燕,完成河北一统,立不世之功!然——”
他加重了语气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不可不察。我军自出邺城以来,连续征战,数月未得休整。将士虽勇,亦显疲态;军械虽利,亦有损耗;战马虽骏,需歇马力。此为其一。”
“其二,我军虽攻城略地,然所占之区,广袤千里,百废待兴。新政未行,民心未附,流寇溃兵未清,后勤粮道漫长而脆弱。若此时贸然北上,深入敌境,一旦后方有变,或粮道被断,则我军顷刻间便成孤军,后果不堪设想!”
“其三,幽燕之地,不同于河北平原。其地更北,气候更寒,地形更杂,民风更悍。我军多为关西、中原子弟,恐难迅速适应。且敌军以逸待劳,据险而守,若急切攻之,恐重蹈信都覆辙,伤亡必巨。”
他的分析冷静而透彻,如同一盆冷水,浇熄了部分将领的急躁之火。帐内陷入沉思。
“故而,”独孤信最终做出决断,声音斩钉截铁,“现阶段,我军首要之务,非继续北上攻坚,而是:巩固根本,消化所得,积蓄力量!”
他回到案前,开始下达一系列命令:
“一、各军即日起,以信都、邺城、襄国为核心,进行轮替休整。补充兵员,维修器械,喂养战马,抚恤伤亡。令军医营全力救治伤员,令后勤司保障粮秣被服供应,令工匠营加紧打造箭矢兵甲。”
“二、派遣得力部队,分区域清剿占领区内所有残余的北魏溃兵、土匪流寇,以及冥顽不灵的地方豪强武装!务必确保我控制区内道路畅通,城乡安宁。反抗者,坚决剿灭;归顺者,予以安置。”
“三、委任官员,推行新政!”他看向一旁的司马林等文官,“即刻从军中、幕府及投诚士人中,遴选干才,派往各州郡县,接管政务。首要之务,乃是核查户口,整顿治安,并择地试行陛下颁布之《均田令》、《租调制》,分发无主荒地与流民,鼓励春耕,恢复生产!要让河北百姓,尽快看到归顺我大秦之实利!”
“四、向北派遣大量游骑斥候!”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北方,“不仅要侦察中山、博陵敌情,更要远派精干,深入幽州地界,探查其兵力部署、城防虚实、粮草囤积乃至守将性情!我要对幽燕之地了如指掌!同时,游骑活动本身,亦是对北地魏军的一种持续威慑,令其不敢轻易南下!”
命令一条条清晰明确,从军事到政治,从休整到侦查,涵盖方方面面。这并非保守怯战,而是一种更具远见和掌控力的战略布局。
“末将等遵命!”诸将心悦诚服,齐声领命。
会议结束后,独孤信独留片刻。他走到窗边,推开窗棂,一股凛冽的寒风顿时涌入,带着北方特有的干燥与寒意。他极目远眺,视线越过信都的街市屋檐,投向那遥远而苍茫的北方天际。那里,是幽燕,是更广阔的天地,也是更艰难的挑战。
他知道,脚下的信都并非终点,而是一个新的起点。休息,是为了更远的征途。
他回到案前,铺开绢帛,研墨提笔。他要以最正式的方式,向远在中路或可能已接近平城的皇帝陛下,汇报东路军的辉煌战果,以及他下一步“巩固河北,暂缓北进”的战略构想。
笔尖落在绢上,他的神情庄重而肃穆:
“臣独孤信顿首谨奏陛下:托陛下洪福,赖将士效死,我军已于本月丙戌日克复河北重镇信都,逆酋拓跋秃髡伏诛,慕容苟授首…至此,南起邺城,北抵信襄,西依太行,东望渤海,河北膏腴之地,已大半为王土…然士卒疲敝,新附需抚,幽燕犹存强虏…臣窃以为,当此之时,宜暂歇兵锋,内修政理,外慑强敌…待根基稳固,粮秣充盈,再挥师北指,以雷霆之势,尽收幽燕,永绝北患…谨此奏闻,伏乞圣裁…”
书信的末尾,他郑重盖上了东路军统帅的印信。这封奏报,将随着快马,一路向北,送往陛下驾前。
北望幽燕,路漫且长。但独孤信的目光,已穿越眼前的休整与巩固,看到了那必将到来的、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