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冬的朝阳,挣扎着穿透平城上空尚未散尽的硝烟与尘埃,将苍白而缺乏温度的光芒洒向满目疮痍的大地。这一日,是选定告祭天地、宣告功成的吉日。
地点,并非刚刚经历血火、仍弥漫着不祥气息的皇宫正殿,也非临时处理政务的中书省偏殿,而是选择了原北魏太庙之前那片广阔的白石广场。
太庙本身经过紧急的清理和修缮,昨夜那场弑君与忠诚的最后血战痕迹已被尽力抹去,但空气中似乎仍隐约漂浮着一丝洗刷不净的铁锈味。广场四周,玄甲黑盔的北秦精锐持戟肃立,如同黑色的森林,沉默而威严。更外围,则是无数翘首观望的平城百姓,他们的脸上混杂着恐惧、麻木、好奇,以及一丝劫后余生的茫然。
辰时正,号角长鸣,钟鼓齐奏。
陈衍身着十二章纹玄色冕服,头戴垂旒冠,缓步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。他身后,文武百官依序排列,崔浩、独孤信、李渊、王硕、其格等功勋卓着者皆在前列,人人身着朝服,神情肃穆。
祭祀的牺牲——整牛、整羊、整猪早已备好,香烟缭绕。
仪官高声唱诵祭文,声音洪亮,穿透寒冷的空气:
“……伪魏拓跋,窃据北疆,僭称帝号,虐用其民……朕承天命,恭行天罚,将士用命,百姓壶浆……今元凶既毙,平城克复,北境荡平……特此昭告皇天后土,神鬼明灵……”
祭文历数北魏之罪,宣扬北秦之师出有名,歌颂将士之功,最终宣告北魏的灭亡与北方的基本统一。
随着祭文诵毕,陈衍亲手将酒爵中的醴酒洒于祭坛之前,以示敬告天地。随后,两名力士将那一面从城头扯下、残破不堪的北魏龙旗抬上,掷于坛前火盆之中。烈焰腾起,吞噬了那曾经象征着拓跋氏百年统治的图腾。
“万岁!万岁!万岁!”
台下数万北秦将士齐声高呼,声浪如雷,震动天地,将所有的压抑、所有的牺牲、所有的荣耀,尽数融于这震天的呐喊之中。许多身经百战的老兵,此刻也禁不住热泪盈眶。
平城的百姓们在这浩荡天威之下,纷纷跪伏在地。
祭祀礼成。接下来,便是封赏。
陈衍立于高台之上,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,声音沉稳而清晰,透过特设的传声装置,让尽可能多的人听见。
“镇东将军独孤信!”
“臣在!”独孤信踏前一步,甲叶铿锵。
“尔率东路军,横扫河北,连克重镇,牵制强敌,功勋卓着!加封为幽州牧,爵封燕国公,食邑万户!”
“征北将军李渊!”
李渊出列,单膝跪地:“臣在!”
“尔以孤军深入漠南,千里转战,拖疲虏酋主力,功在全局!加封为并州牧,爵封代国公,赐丹书铁券,食邑九千户!暂领漠南诸军事,抚绥新附!”
“骁骑将军王硕、高车部首其格……”
一个个名字被念出,一份份厚重的封赏被颁下。金银绢帛、田宅奴仆、官职爵位……陈衍毫不吝啬,依据战功大小,次第封赏。每念到一个名字,都会引来台下一片羡慕与敬服的目光。得到封赏的将领无不激动谢恩,感激涕零。
封赏持续了近一个时辰。最后,陈朗声道:“所有阵亡将士,抚恤加倍,其家眷免赋十年!伤残者,国家荣养!此战所有将士,皆赏钱帛,普天同庆!”
“陛下圣恩!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欢呼声再次达到高潮,军心士气昂扬到了极致。
隆重的仪式直至午后才结束。
人群渐渐散去,将领们各自怀着激动与喜悦前去接管新的使命或整顿部队。陈衍褪下繁重的冕服,换回常服,再次回到了那间作为临时行在的中书省偏殿。
几位核心重臣——崔浩、独孤信、李渊——被单独召见。
殿内炭火噼啪,气氛却与方才的喧天热闹不同,变得沉静而深邃。
“北方初定,然百废待兴。”陈衍开口,目光落在舆图上那广阔的、刚刚纳入版图的区域,“幽、并、朔、凉……诸州治理,边塞防务,胡汉杂处,千头万绪。二位爱卿,肩上的担子不轻。”
“臣等必竭尽全力,抚定地方,为陛下守好北门!”独孤信和李渊齐声应道。
陈衍点点头,目光缓缓南移,越过了黄河,落在了舆图下半部那大片标注着“宋”字的疆域。
他的手指,轻轻点在了建康的位置。
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所有人都知道,北方的统一,并非终点。
“拓跋焘授首,首级可曾处理妥当?”陈衍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。
崔浩立刻回应:“已按陛下吩咐,以石灰存之,装入锦盒。”
“嗯。”陈衍淡淡应了一声,目光依旧看着南方,“派一队精干使者,带上这份‘礼物’,渡江南下,去见见我们的老朋友,宋主刘义隆。”
他抬起眼,看向三位重臣,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、意味深长的弧度:
“告诉他,北方的风雪已歇。朕,不日将遣使南下,与他……共论江淮风物。”
话语平静,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!
共论江淮风物?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和战书!意思再明白不过:北方已定,下一个,就是你的江南!
独孤信眼中瞬间燃起战意,李渊目光锐利如刀,连老成持重的崔浩,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几分。
南北对峙了百余年,难道真的要在他这一代,见个分晓了吗?
“陛下圣虑深远。”崔浩深吸一口气,躬身道,“臣即刻去安排使者事宜。”
陈衍挥了挥手,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。
众人行礼告退。殿内只剩下陈衍一人。
他再次走到舆图前,负手而立。目光在北方的山河与南方的水网之间流转。
北境初定,只是一个开始。真正的挑战,或许才刚刚来临。那隔江而治的刘宋,那位同样雄才大略的对手,将会如何应对他这份带着血腥气的“礼物”呢?
窗外,阳光正好,但所有人都知道,一场席卷整个天下的更大风暴,正在这平静的阳光之下,悄然酝酿。
北秦的龙旗,已然插遍了北方的城头。而它的影子,正不可避免地,投向那片烟雨朦胧的江南。
地点,并非刚刚经历血火、仍弥漫着不祥气息的皇宫正殿,也非临时处理政务的中书省偏殿,而是选择了原北魏太庙之前那片广阔的白石广场。
太庙本身经过紧急的清理和修缮,昨夜那场弑君与忠诚的最后血战痕迹已被尽力抹去,但空气中似乎仍隐约漂浮着一丝洗刷不净的铁锈味。广场四周,玄甲黑盔的北秦精锐持戟肃立,如同黑色的森林,沉默而威严。更外围,则是无数翘首观望的平城百姓,他们的脸上混杂着恐惧、麻木、好奇,以及一丝劫后余生的茫然。
辰时正,号角长鸣,钟鼓齐奏。
陈衍身着十二章纹玄色冕服,头戴垂旒冠,缓步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。他身后,文武百官依序排列,崔浩、独孤信、李渊、王硕、其格等功勋卓着者皆在前列,人人身着朝服,神情肃穆。
祭祀的牺牲——整牛、整羊、整猪早已备好,香烟缭绕。
仪官高声唱诵祭文,声音洪亮,穿透寒冷的空气:
“……伪魏拓跋,窃据北疆,僭称帝号,虐用其民……朕承天命,恭行天罚,将士用命,百姓壶浆……今元凶既毙,平城克复,北境荡平……特此昭告皇天后土,神鬼明灵……”
祭文历数北魏之罪,宣扬北秦之师出有名,歌颂将士之功,最终宣告北魏的灭亡与北方的基本统一。
随着祭文诵毕,陈衍亲手将酒爵中的醴酒洒于祭坛之前,以示敬告天地。随后,两名力士将那一面从城头扯下、残破不堪的北魏龙旗抬上,掷于坛前火盆之中。烈焰腾起,吞噬了那曾经象征着拓跋氏百年统治的图腾。
“万岁!万岁!万岁!”
台下数万北秦将士齐声高呼,声浪如雷,震动天地,将所有的压抑、所有的牺牲、所有的荣耀,尽数融于这震天的呐喊之中。许多身经百战的老兵,此刻也禁不住热泪盈眶。
平城的百姓们在这浩荡天威之下,纷纷跪伏在地。
祭祀礼成。接下来,便是封赏。
陈衍立于高台之上,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,声音沉稳而清晰,透过特设的传声装置,让尽可能多的人听见。
“镇东将军独孤信!”
“臣在!”独孤信踏前一步,甲叶铿锵。
“尔率东路军,横扫河北,连克重镇,牵制强敌,功勋卓着!加封为幽州牧,爵封燕国公,食邑万户!”
“征北将军李渊!”
李渊出列,单膝跪地:“臣在!”
“尔以孤军深入漠南,千里转战,拖疲虏酋主力,功在全局!加封为并州牧,爵封代国公,赐丹书铁券,食邑九千户!暂领漠南诸军事,抚绥新附!”
“骁骑将军王硕、高车部首其格……”
一个个名字被念出,一份份厚重的封赏被颁下。金银绢帛、田宅奴仆、官职爵位……陈衍毫不吝啬,依据战功大小,次第封赏。每念到一个名字,都会引来台下一片羡慕与敬服的目光。得到封赏的将领无不激动谢恩,感激涕零。
封赏持续了近一个时辰。最后,陈朗声道:“所有阵亡将士,抚恤加倍,其家眷免赋十年!伤残者,国家荣养!此战所有将士,皆赏钱帛,普天同庆!”
“陛下圣恩!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欢呼声再次达到高潮,军心士气昂扬到了极致。
隆重的仪式直至午后才结束。
人群渐渐散去,将领们各自怀着激动与喜悦前去接管新的使命或整顿部队。陈衍褪下繁重的冕服,换回常服,再次回到了那间作为临时行在的中书省偏殿。
几位核心重臣——崔浩、独孤信、李渊——被单独召见。
殿内炭火噼啪,气氛却与方才的喧天热闹不同,变得沉静而深邃。
“北方初定,然百废待兴。”陈衍开口,目光落在舆图上那广阔的、刚刚纳入版图的区域,“幽、并、朔、凉……诸州治理,边塞防务,胡汉杂处,千头万绪。二位爱卿,肩上的担子不轻。”
“臣等必竭尽全力,抚定地方,为陛下守好北门!”独孤信和李渊齐声应道。
陈衍点点头,目光缓缓南移,越过了黄河,落在了舆图下半部那大片标注着“宋”字的疆域。
他的手指,轻轻点在了建康的位置。
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所有人都知道,北方的统一,并非终点。
“拓跋焘授首,首级可曾处理妥当?”陈衍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。
崔浩立刻回应:“已按陛下吩咐,以石灰存之,装入锦盒。”
“嗯。”陈衍淡淡应了一声,目光依旧看着南方,“派一队精干使者,带上这份‘礼物’,渡江南下,去见见我们的老朋友,宋主刘义隆。”
他抬起眼,看向三位重臣,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、意味深长的弧度:
“告诉他,北方的风雪已歇。朕,不日将遣使南下,与他……共论江淮风物。”
话语平静,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!
共论江淮风物?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和战书!意思再明白不过:北方已定,下一个,就是你的江南!
独孤信眼中瞬间燃起战意,李渊目光锐利如刀,连老成持重的崔浩,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几分。
南北对峙了百余年,难道真的要在他这一代,见个分晓了吗?
“陛下圣虑深远。”崔浩深吸一口气,躬身道,“臣即刻去安排使者事宜。”
陈衍挥了挥手,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。
众人行礼告退。殿内只剩下陈衍一人。
他再次走到舆图前,负手而立。目光在北方的山河与南方的水网之间流转。
北境初定,只是一个开始。真正的挑战,或许才刚刚来临。那隔江而治的刘宋,那位同样雄才大略的对手,将会如何应对他这份带着血腥气的“礼物”呢?
窗外,阳光正好,但所有人都知道,一场席卷整个天下的更大风暴,正在这平静的阳光之下,悄然酝酿。
北秦的龙旗,已然插遍了北方的城头。而它的影子,正不可避免地,投向那片烟雨朦胧的江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