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康城外那场以血火为祭的断矢盟誓,仿佛就在昨日。陈衍左肩的箭伤在军医的精心治疗和自身强韧的意志下,终于开始结痂愈合,留下一个狰狞的疤痕,如同他心中那道被乱世刻下的印记。他不再是秽营什长,刘钟已将他调至军械司核心,名义上协助王铁头,实则直接向刘钟负责,专司新式甲胄与军械的督造。“寒门义卒”的名声和瓮城、别苑两战之功,让他这只“寒刃”,终于在北府军中拥有了一个不算耀眼却足够稳固的位置。然而,那袋消失的私盐和南洋粮袋的阴影,如同附骨之疽,始终萦绕心头,提醒着他这乱世阳光下的无边黑暗。
此刻,他正奉命在中军大帐外候见。帐帘紧闭,里面隐约传出压抑而激烈的争论声,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。守卫的亲兵个个甲胄鲜明,手按刀柄,眼神锐利如鹰,比往日更加戒备森严。
突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撕裂了军营的沉闷!一名风尘仆仆、背插三根赤羽(代表最高紧急军情)的信使,滚鞍下马,几乎是扑倒在帐前,嘶声高喊:“急报——!建康急报——!”
帐帘猛地被掀开,刘裕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,玄色常服,面色沉静如水,但眼神深处却仿佛有雷霆在酝酿。刘钟、何无忌紧随其后,两人脸上也笼罩着浓重的阴云。
信使双手颤抖着捧上一卷明黄色的帛书,声音带着极度的惊惶和难以置信:“将军!桓…桓玄…他…他于元兴元年十二月丙辰(公元404年1月1日),在…在建康太极殿…篡位称帝了!国号‘楚’,改元‘永始’!此乃…此乃其僭越称帝、号令天下的伪诏抄本!”
“什么?!”
“贼子安敢!”
帐外守卫的亲兵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呼,脸上充满了震惊和愤怒。
刘裕一把抓过那卷明黄帛书,展开的速度不快,却带着千钧之力。他的目光扫过上面刺眼的文字:“…晋室气数已尽,神器更易…天命在玄…即皇帝位,改元永始,国号大楚…” 落款处,赫然盖着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的传国玉玺印记(伪刻)!
“咔嚓!”刘裕脚下坚硬的地砖,竟被他生生踏裂!他握着伪诏的手,指节因极度用力而泛白,青筋如同虬龙般暴起!一股无形的、足以令天地色变的杀伐之气,如同实质般从他身上爆发出来!帐内外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,连烛火都为之摇曳!
“好!好一个桓灵宝(桓玄字)!好一个‘永始’!”刘裕的声音低沉到了极点,却蕴含着足以焚毁一切的怒火,“囚君弑忠(指软禁晋安帝司马德宗,杀害北府旧将),窃据神器!此獠不诛,天理难容!” 他猛地将伪诏掷于地上,如同丢弃一件肮脏的秽物。
“将军!请即刻传檄天下,起兵讨逆!”何无忌须发皆张,第一个按捺不住,单膝跪地,抱拳怒吼,眼中是刻骨的仇恨。他等这一天太久了。
“末将附议!请将军号令!我等愿为前驱,踏平建康,诛此国贼!”刘毅(刘裕重要部将)也紧随其后,慷慨激昂。
“建康门阀多已屈膝,然天下忠义之士必不齿桓玄所为!此时举旗,正当其时!”刘钟冷静分析,但眼中同样燃烧着火焰。
刘裕的目光缓缓扫过跪在面前的几位心腹干将,又掠过帐外肃立的亲兵和远处军营中隐约可见的操练身影。他眼中的怒火渐渐沉淀,化为一种深不见底的、如同寒潭般的冷静与决断。
“起来。”刘裕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,却带着千钧之力,“传令:中军帐戒严!五十步内,擅入者,斩!”
“诺!”亲兵统领轰然应命,立刻带人清场警戒。
刘裕转身步入帐内,刘钟、何无忌、刘毅等人立刻跟进。厚重的帐帘落下,隔绝了内外。里面很快响起了低沉、急促而机密的商议声,如同暗流在深渊之下汹涌奔腾。讨逆的檄文措辞?起兵的时机?进军路线?粮草军械?如何联络建康城内可能存在的内应?如何应对桓玄必然会有的疯狂反扑?每一个字,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,关乎着这乱世未来的走向。
陈衍依旧肃立在帐外阴影处,如同磐石。他听不清里面的具体内容,但那压抑而激烈的氛围,那偶尔泄露出的一两句斩钉截铁的决断之词(如“先取京口粮仓”、“联络豫州刘道规”),都让他明白,一场席卷整个江南、决定王朝命运的滔天巨浪,即将由这座不起眼的中军大帐中掀起!
不知过了多久,帐帘再次掀开。刘钟率先走出,面色凝重,快步离去,显然有紧急军务。接着是刘毅、何无忌等人,个个眼神锐利,步履匆匆,身上带着一股大战将至的凛冽杀气。
最后,刘裕的身影出现在帐门口。他并未走出,目光如电,直接锁定了阴影中的陈衍。
“陈衍。”
“卑职在!”陈衍立刻上前一步,躬身抱拳。
“进来。”
陈衍步入大帐。帐内烛火摇曳,将刘裕的身影拉得很长,投在悬挂的巨幅地图上。地图上,代表建康的位置,被朱砂狠狠地画了一个圈。
刘裕背对着陈衍,看着地图,声音听不出喜怒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、如同钢铁交击般的命令口吻:
“桓玄篡逆,天人共愤。讨逆之战,迫在眉睫。此战关键,在于破其建康羽林、台城宿卫之重甲精锐。”他猛地转身,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,刺向陈衍,“军械司报,新式筒袖铠(在陈衍修复和改良基础上,结合部分明光铠理念优化)防护大增,然产量不足。”
他伸出一根手指,语气斩钉截铁:“本将予你全权!调用一切可用工匠、物料!昼夜不息,督造新式筒袖铠八百具!一月为期,务必完成!此乃讨逆首战决胜之关键!若有延误…”刘裕没有说下去,但那眼神中的寒意,比任何威胁都更有力。
八百具!一个月!
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!需要协调庞大的资源,克服无数的困难,榨干每一分潜力!但陈衍没有任何犹豫。他知道这任务的分量,更知道这是刘裕对他能力的终极考验,也是将他彻底绑上讨逆战车的投名状!
“卑职领命!一月之内,八百具新甲,必置于将军帐前!若延误,陈衍提头来见!”陈衍的声音铿锵有力,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。
刘裕看着陈衍眼中燃烧的火焰和那不容置疑的承诺,微微颔首。他走到兵器架旁,取下一副打造精良、闪烁着幽冷寒光的新式筒袖铠(样品)。这副铠甲融合了筒袖铠的灵活和部分胸甲的防护,关节处理精妙,甲片叠压紧密,显然是陈衍心血的结晶。
“这副甲,赐予你。”刘裕将铠甲递到陈衍面前,“穿上它。从今日起,你不仅是督造,更是我北府之刃!你的命,你的甲,皆要为这裂天之举,斩出一条血路!”
陈衍双手接过那副沉甸甸的铠甲。冰冷的金属触感透过掌心传来,带着肃杀的气息。这不仅是赏赐,更是责任,是枷锁,是融入血肉的使命。
“谢将军!陈衍定不负所托,甲成之日,即为将军破敌之时!”陈衍抱甲肃立。
刘裕不再多言,挥了挥手。
陈衍抱着那副象征着重任与信任的铠甲,躬身退出大帐。帐帘落下的瞬间,他最后瞥了一眼帐内。刘裕已再次背转身,面朝那幅巨大的地图,身影在烛光下如同山岳般凝重。地图上建康那个刺目的朱砂红圈,仿佛浸透了未干的血迹,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压迫感。
帐外,夜风更急,卷起营地的尘土和枯叶,发出呜咽般的声响。远处军营的灯火在风中明灭不定,如同乱世中飘摇的人心。陈衍抬头望向东南方,那是建康的方向。漆黑的夜空下,仿佛有厚重的、孕育着雷霆风暴的阴云,正沉沉地压在那座帝王之都的上空。
建康阴云密布。
而一场由京口刮起的、以钢铁和血肉为燃料的讨逆风暴,即将撕裂这沉沉的黑夜。他紧了紧怀中冰冷的铠甲,大步流星地朝着军械司灯火通明、锤声震天的方向走去。时间,开始了。
此刻,他正奉命在中军大帐外候见。帐帘紧闭,里面隐约传出压抑而激烈的争论声,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。守卫的亲兵个个甲胄鲜明,手按刀柄,眼神锐利如鹰,比往日更加戒备森严。
突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撕裂了军营的沉闷!一名风尘仆仆、背插三根赤羽(代表最高紧急军情)的信使,滚鞍下马,几乎是扑倒在帐前,嘶声高喊:“急报——!建康急报——!”
帐帘猛地被掀开,刘裕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,玄色常服,面色沉静如水,但眼神深处却仿佛有雷霆在酝酿。刘钟、何无忌紧随其后,两人脸上也笼罩着浓重的阴云。
信使双手颤抖着捧上一卷明黄色的帛书,声音带着极度的惊惶和难以置信:“将军!桓…桓玄…他…他于元兴元年十二月丙辰(公元404年1月1日),在…在建康太极殿…篡位称帝了!国号‘楚’,改元‘永始’!此乃…此乃其僭越称帝、号令天下的伪诏抄本!”
“什么?!”
“贼子安敢!”
帐外守卫的亲兵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呼,脸上充满了震惊和愤怒。
刘裕一把抓过那卷明黄帛书,展开的速度不快,却带着千钧之力。他的目光扫过上面刺眼的文字:“…晋室气数已尽,神器更易…天命在玄…即皇帝位,改元永始,国号大楚…” 落款处,赫然盖着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的传国玉玺印记(伪刻)!
“咔嚓!”刘裕脚下坚硬的地砖,竟被他生生踏裂!他握着伪诏的手,指节因极度用力而泛白,青筋如同虬龙般暴起!一股无形的、足以令天地色变的杀伐之气,如同实质般从他身上爆发出来!帐内外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,连烛火都为之摇曳!
“好!好一个桓灵宝(桓玄字)!好一个‘永始’!”刘裕的声音低沉到了极点,却蕴含着足以焚毁一切的怒火,“囚君弑忠(指软禁晋安帝司马德宗,杀害北府旧将),窃据神器!此獠不诛,天理难容!” 他猛地将伪诏掷于地上,如同丢弃一件肮脏的秽物。
“将军!请即刻传檄天下,起兵讨逆!”何无忌须发皆张,第一个按捺不住,单膝跪地,抱拳怒吼,眼中是刻骨的仇恨。他等这一天太久了。
“末将附议!请将军号令!我等愿为前驱,踏平建康,诛此国贼!”刘毅(刘裕重要部将)也紧随其后,慷慨激昂。
“建康门阀多已屈膝,然天下忠义之士必不齿桓玄所为!此时举旗,正当其时!”刘钟冷静分析,但眼中同样燃烧着火焰。
刘裕的目光缓缓扫过跪在面前的几位心腹干将,又掠过帐外肃立的亲兵和远处军营中隐约可见的操练身影。他眼中的怒火渐渐沉淀,化为一种深不见底的、如同寒潭般的冷静与决断。
“起来。”刘裕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,却带着千钧之力,“传令:中军帐戒严!五十步内,擅入者,斩!”
“诺!”亲兵统领轰然应命,立刻带人清场警戒。
刘裕转身步入帐内,刘钟、何无忌、刘毅等人立刻跟进。厚重的帐帘落下,隔绝了内外。里面很快响起了低沉、急促而机密的商议声,如同暗流在深渊之下汹涌奔腾。讨逆的檄文措辞?起兵的时机?进军路线?粮草军械?如何联络建康城内可能存在的内应?如何应对桓玄必然会有的疯狂反扑?每一个字,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,关乎着这乱世未来的走向。
陈衍依旧肃立在帐外阴影处,如同磐石。他听不清里面的具体内容,但那压抑而激烈的氛围,那偶尔泄露出的一两句斩钉截铁的决断之词(如“先取京口粮仓”、“联络豫州刘道规”),都让他明白,一场席卷整个江南、决定王朝命运的滔天巨浪,即将由这座不起眼的中军大帐中掀起!
不知过了多久,帐帘再次掀开。刘钟率先走出,面色凝重,快步离去,显然有紧急军务。接着是刘毅、何无忌等人,个个眼神锐利,步履匆匆,身上带着一股大战将至的凛冽杀气。
最后,刘裕的身影出现在帐门口。他并未走出,目光如电,直接锁定了阴影中的陈衍。
“陈衍。”
“卑职在!”陈衍立刻上前一步,躬身抱拳。
“进来。”
陈衍步入大帐。帐内烛火摇曳,将刘裕的身影拉得很长,投在悬挂的巨幅地图上。地图上,代表建康的位置,被朱砂狠狠地画了一个圈。
刘裕背对着陈衍,看着地图,声音听不出喜怒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、如同钢铁交击般的命令口吻:
“桓玄篡逆,天人共愤。讨逆之战,迫在眉睫。此战关键,在于破其建康羽林、台城宿卫之重甲精锐。”他猛地转身,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,刺向陈衍,“军械司报,新式筒袖铠(在陈衍修复和改良基础上,结合部分明光铠理念优化)防护大增,然产量不足。”
他伸出一根手指,语气斩钉截铁:“本将予你全权!调用一切可用工匠、物料!昼夜不息,督造新式筒袖铠八百具!一月为期,务必完成!此乃讨逆首战决胜之关键!若有延误…”刘裕没有说下去,但那眼神中的寒意,比任何威胁都更有力。
八百具!一个月!
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!需要协调庞大的资源,克服无数的困难,榨干每一分潜力!但陈衍没有任何犹豫。他知道这任务的分量,更知道这是刘裕对他能力的终极考验,也是将他彻底绑上讨逆战车的投名状!
“卑职领命!一月之内,八百具新甲,必置于将军帐前!若延误,陈衍提头来见!”陈衍的声音铿锵有力,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。
刘裕看着陈衍眼中燃烧的火焰和那不容置疑的承诺,微微颔首。他走到兵器架旁,取下一副打造精良、闪烁着幽冷寒光的新式筒袖铠(样品)。这副铠甲融合了筒袖铠的灵活和部分胸甲的防护,关节处理精妙,甲片叠压紧密,显然是陈衍心血的结晶。
“这副甲,赐予你。”刘裕将铠甲递到陈衍面前,“穿上它。从今日起,你不仅是督造,更是我北府之刃!你的命,你的甲,皆要为这裂天之举,斩出一条血路!”
陈衍双手接过那副沉甸甸的铠甲。冰冷的金属触感透过掌心传来,带着肃杀的气息。这不仅是赏赐,更是责任,是枷锁,是融入血肉的使命。
“谢将军!陈衍定不负所托,甲成之日,即为将军破敌之时!”陈衍抱甲肃立。
刘裕不再多言,挥了挥手。
陈衍抱着那副象征着重任与信任的铠甲,躬身退出大帐。帐帘落下的瞬间,他最后瞥了一眼帐内。刘裕已再次背转身,面朝那幅巨大的地图,身影在烛光下如同山岳般凝重。地图上建康那个刺目的朱砂红圈,仿佛浸透了未干的血迹,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压迫感。
帐外,夜风更急,卷起营地的尘土和枯叶,发出呜咽般的声响。远处军营的灯火在风中明灭不定,如同乱世中飘摇的人心。陈衍抬头望向东南方,那是建康的方向。漆黑的夜空下,仿佛有厚重的、孕育着雷霆风暴的阴云,正沉沉地压在那座帝王之都的上空。
建康阴云密布。
而一场由京口刮起的、以钢铁和血肉为燃料的讨逆风暴,即将撕裂这沉沉的黑夜。他紧了紧怀中冰冷的铠甲,大步流星地朝着军械司灯火通明、锤声震天的方向走去。时间,开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