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府素幡低垂,白灯笼在刺骨寒风中摇晃,发出呜咽般的声响。府内弥漫着浓重的香烛和药味(掩盖假死药气息)。灵堂正中,一口薄皮白木棺材静置,柳娘身着粗麻“寿衣”,脸色被特制的铅粉涂得惨白泛青,双目紧闭,气息几不可闻。何无忌一身重孝,跪在灵前,背影僵硬如铁,只有紧握的双拳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,透露出内心翻涌的悲愤与紧张。几个时辰前,他亲手喂柳娘服下了老魏秘制的“龟息散”,药效霸道,能令人陷入深度假死状态十二个时辰,但风险极大,稍有差池便是真死。
陈衍一身仆役装扮,混在披麻戴孝的“家仆”中。他负责抬棺前杠,位置至关重要。他目光扫过灵堂:几个何府真正的心腹老仆,眼神悲戚却坚定;混进来的刘裕亲兵,则绷紧了神经,手始终按在腰间的短刃上(藏在孝服下)。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。角落里,王婶抱着小石头,裹在厚厚的破棉袄里,只露出一双惊恐不安的大眼睛,她怀里紧紧揣着那卷油布京口布防图和陈衍给她的、标注了特殊路线的麻布片。
“吉时到——起灵!” 司仪一声沙哑的吆喝,撕裂了死寂。
八名“家仆”(实为陈衍、老魏及六名精选死士)一声低吼,稳稳抬起棺木。棺木比预想的更沉(内藏数具筒袖铠胚,以铁块增重伪装)。沉重的脚步踏在覆雪的石阶上,发出闷响。
送葬队伍凄凄惨惨地出了何府。何无忌扶棺而行,嚎哭之声悲怆欲绝(七分真,三分假,为亡晋,更为这步步惊心的棋局)。纸钱如雪片纷扬,落在洁白的雪地上,更添凄凉。陈衍低垂着头,眼角余光却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。街道两旁,看热闹的百姓缩着脖子,指指点点,间或有桓玄军士冷漠地注视着这支小小的送葬队。
队伍按照预定的“特殊路线”行进,并非直奔最近的城门,而是刻意绕行。
西津渡口: 队伍在此稍作停顿“歇脚”(实则观察江防)。抬棺的八人步伐变得异常沉重、拖沓,在渡口开阔的雪地上,踩踏出一个巨大、清晰的“方框”痕迹,边缘规整——代表水军营寨位置。陈衍装作滑倒,手撑地面,在“方框”一角用力按出几个深坑——代表泊船码头和哨塔数量。
粮仓后巷: 狭窄的巷子,队伍被迫排成一列。抬棺者步伐间距突然变得极有规律:三步大跨,两步小踮,循环往复。在松软的积雪上,留下了一串独特的“点-线-点-线”印记——指向粮仓秘密侧门及巡逻队换岗间隙。
军械库外墙: 队伍贴着高墙根缓慢移动。抬棺者外侧的脚(陈衍和老魏)刻意向外倾斜,靴底在雪上划出长长的、几乎平行的两道深痕——代表库墙厚度及外侧巡逻路线。内侧的脚则步伐轻浅,几不可见——暗示库内守卫相对空虚。
云台山下岔路: 抵达预定的岔路口(一条通官道城门,一条通乱葬岗)。队伍在此“争执”方向片刻,抬棺者脚下混乱,在雪地上踩踏出一个明显的、箭头指向乱葬岗方向的“Y”形分叉,并在通往城门的官道旁雪堆里,“无意”踢翻了一个火盆(内有余烬),融雪后形成一个显眼的黑斑——代表通往桓玄中军大营的主道及预设伏击点(黑斑)。
每一步,每一处停留,每一次看似自然的踉跄或争执,都在洁白的雪地上刻下无声的密码。这些看似杂乱的脚印、拖痕、深坑、融化的黑斑,在陈衍、何无忌以及隐藏在远处高坡上伪装成樵夫的刘裕密探眼中,构成了一幅清晰、致命的京口布防态势图!比任何羊皮纸地图都更直观,更难以被常规手段查获!王婶紧张地攥着怀里的麻布片,努力记忆着队伍行进的每一个转折点,与自己怀中的地图相互印证。
就在队伍即将离开最后的关键节点云台山下岔路,转向通往乱葬岗的小径时,一队人马疾驰而来,雪沫飞溅!
“停棺!监察御史查检!” 为首的军官身着桓玄亲卫特有的玄黑鱼鳞甲,眼神锐利如刀,正是以多疑狠辣着称的御史崔炎。他身后跟着十几名虎视眈眈的甲士,瞬间将送葬队伍围住。空气骤然冻结。
崔炎的目光如毒蛇般扫过悲泣的人群、简陋的棺木,最后落在何无忌那张因“悲痛”而扭曲的脸上。“何将军,节哀。然非常时期,上命难违。尊夫人仙逝突然,恐有隐情,开棺一验,以安人心!” 他的话语冰冷,不容置疑。几个甲士已经上前,手按在了棺盖上!
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!一旦开棺,假死、藏甲,一切皆休!何无忌眼中瞬间布满血丝,那是真正的绝望与即将爆发的疯狂。
千钧一发之际!
“且慢!” 陈衍猛地扑倒在棺材前,以头抢地,哭嚎得撕心裂肺:“大人开恩啊!我家夫人…夫人她…是染了恶疾‘烂喉痧’去的啊!郎中说了,尸气剧毒,见风即散,沾者立毙啊!小人…小人抬棺时已感喉头腥甜…求大人怜悯,莫要开棺祸及无辜啊!” 他一边哭喊,一边剧烈咳嗽,仿佛下一刻就要断气,同时“不经意”地掀开了覆盖在棺木缝隙处的粗麻布一角——一股浓烈刺鼻的石灰混合着某种肉类高度腐败的恶臭瞬间弥漫开来!
这是陈衍的最后一手准备:在棺木夹层和缝隙里塞满了生石灰和特意寻来的腐肉!浓烈的气味和“恶疾”的威慑,是阻挡开棺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崔炎及其手下被这突如其来的恶臭熏得脸色一变,下意识地后退半步,捂住了口鼻。看着陈衍那涕泪横流、状若疯癫的样子,再联想到最近城中确实有疫病流言,崔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嫌恶。开棺查验固然重要,但若真染上这等恶疾……他瞥了一眼何无忌那副随时准备拼命的模样,又看了看周围面露恐惧、纷纷后退的士卒和百姓。
“哼!” 崔炎最终冷哼一声,强压下疑虑,“何将军治家不严,仆役无状!念在尊夫人新丧,本官今日网开一面!速速抬去埋了,莫要污了京口地界!” 他一挥手,甲士们如蒙大赦般让开道路。
队伍死里逃生,不敢有丝毫停留,抬着沉重的棺木,加速向乱葬岗走去。每一步都踏在尚未冰封的心尖上。
风雪似乎更大了,渐渐覆盖了来时的足迹。然而,那些在特定地点留下的、承载着京口命脉的独特雪痕,却像一道道无声的烙印,清晰地刻在参与者的脑海里,也刻在了远处高坡上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眸之中(刘裕密探)。洁白的雪地,成了埋葬旧秩序的墓床,也成了绘制新生希望的图板。王婶抱着小石头,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队伍最后,回头望着那片即将被新雪覆盖的、承载着惊天秘密的雪原,浑浊的眼中映着风雪,也映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微光。
陈衍一身仆役装扮,混在披麻戴孝的“家仆”中。他负责抬棺前杠,位置至关重要。他目光扫过灵堂:几个何府真正的心腹老仆,眼神悲戚却坚定;混进来的刘裕亲兵,则绷紧了神经,手始终按在腰间的短刃上(藏在孝服下)。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。角落里,王婶抱着小石头,裹在厚厚的破棉袄里,只露出一双惊恐不安的大眼睛,她怀里紧紧揣着那卷油布京口布防图和陈衍给她的、标注了特殊路线的麻布片。
“吉时到——起灵!” 司仪一声沙哑的吆喝,撕裂了死寂。
八名“家仆”(实为陈衍、老魏及六名精选死士)一声低吼,稳稳抬起棺木。棺木比预想的更沉(内藏数具筒袖铠胚,以铁块增重伪装)。沉重的脚步踏在覆雪的石阶上,发出闷响。
送葬队伍凄凄惨惨地出了何府。何无忌扶棺而行,嚎哭之声悲怆欲绝(七分真,三分假,为亡晋,更为这步步惊心的棋局)。纸钱如雪片纷扬,落在洁白的雪地上,更添凄凉。陈衍低垂着头,眼角余光却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。街道两旁,看热闹的百姓缩着脖子,指指点点,间或有桓玄军士冷漠地注视着这支小小的送葬队。
队伍按照预定的“特殊路线”行进,并非直奔最近的城门,而是刻意绕行。
西津渡口: 队伍在此稍作停顿“歇脚”(实则观察江防)。抬棺的八人步伐变得异常沉重、拖沓,在渡口开阔的雪地上,踩踏出一个巨大、清晰的“方框”痕迹,边缘规整——代表水军营寨位置。陈衍装作滑倒,手撑地面,在“方框”一角用力按出几个深坑——代表泊船码头和哨塔数量。
粮仓后巷: 狭窄的巷子,队伍被迫排成一列。抬棺者步伐间距突然变得极有规律:三步大跨,两步小踮,循环往复。在松软的积雪上,留下了一串独特的“点-线-点-线”印记——指向粮仓秘密侧门及巡逻队换岗间隙。
军械库外墙: 队伍贴着高墙根缓慢移动。抬棺者外侧的脚(陈衍和老魏)刻意向外倾斜,靴底在雪上划出长长的、几乎平行的两道深痕——代表库墙厚度及外侧巡逻路线。内侧的脚则步伐轻浅,几不可见——暗示库内守卫相对空虚。
云台山下岔路: 抵达预定的岔路口(一条通官道城门,一条通乱葬岗)。队伍在此“争执”方向片刻,抬棺者脚下混乱,在雪地上踩踏出一个明显的、箭头指向乱葬岗方向的“Y”形分叉,并在通往城门的官道旁雪堆里,“无意”踢翻了一个火盆(内有余烬),融雪后形成一个显眼的黑斑——代表通往桓玄中军大营的主道及预设伏击点(黑斑)。
每一步,每一处停留,每一次看似自然的踉跄或争执,都在洁白的雪地上刻下无声的密码。这些看似杂乱的脚印、拖痕、深坑、融化的黑斑,在陈衍、何无忌以及隐藏在远处高坡上伪装成樵夫的刘裕密探眼中,构成了一幅清晰、致命的京口布防态势图!比任何羊皮纸地图都更直观,更难以被常规手段查获!王婶紧张地攥着怀里的麻布片,努力记忆着队伍行进的每一个转折点,与自己怀中的地图相互印证。
就在队伍即将离开最后的关键节点云台山下岔路,转向通往乱葬岗的小径时,一队人马疾驰而来,雪沫飞溅!
“停棺!监察御史查检!” 为首的军官身着桓玄亲卫特有的玄黑鱼鳞甲,眼神锐利如刀,正是以多疑狠辣着称的御史崔炎。他身后跟着十几名虎视眈眈的甲士,瞬间将送葬队伍围住。空气骤然冻结。
崔炎的目光如毒蛇般扫过悲泣的人群、简陋的棺木,最后落在何无忌那张因“悲痛”而扭曲的脸上。“何将军,节哀。然非常时期,上命难违。尊夫人仙逝突然,恐有隐情,开棺一验,以安人心!” 他的话语冰冷,不容置疑。几个甲士已经上前,手按在了棺盖上!
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!一旦开棺,假死、藏甲,一切皆休!何无忌眼中瞬间布满血丝,那是真正的绝望与即将爆发的疯狂。
千钧一发之际!
“且慢!” 陈衍猛地扑倒在棺材前,以头抢地,哭嚎得撕心裂肺:“大人开恩啊!我家夫人…夫人她…是染了恶疾‘烂喉痧’去的啊!郎中说了,尸气剧毒,见风即散,沾者立毙啊!小人…小人抬棺时已感喉头腥甜…求大人怜悯,莫要开棺祸及无辜啊!” 他一边哭喊,一边剧烈咳嗽,仿佛下一刻就要断气,同时“不经意”地掀开了覆盖在棺木缝隙处的粗麻布一角——一股浓烈刺鼻的石灰混合着某种肉类高度腐败的恶臭瞬间弥漫开来!
这是陈衍的最后一手准备:在棺木夹层和缝隙里塞满了生石灰和特意寻来的腐肉!浓烈的气味和“恶疾”的威慑,是阻挡开棺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崔炎及其手下被这突如其来的恶臭熏得脸色一变,下意识地后退半步,捂住了口鼻。看着陈衍那涕泪横流、状若疯癫的样子,再联想到最近城中确实有疫病流言,崔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嫌恶。开棺查验固然重要,但若真染上这等恶疾……他瞥了一眼何无忌那副随时准备拼命的模样,又看了看周围面露恐惧、纷纷后退的士卒和百姓。
“哼!” 崔炎最终冷哼一声,强压下疑虑,“何将军治家不严,仆役无状!念在尊夫人新丧,本官今日网开一面!速速抬去埋了,莫要污了京口地界!” 他一挥手,甲士们如蒙大赦般让开道路。
队伍死里逃生,不敢有丝毫停留,抬着沉重的棺木,加速向乱葬岗走去。每一步都踏在尚未冰封的心尖上。
风雪似乎更大了,渐渐覆盖了来时的足迹。然而,那些在特定地点留下的、承载着京口命脉的独特雪痕,却像一道道无声的烙印,清晰地刻在参与者的脑海里,也刻在了远处高坡上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眸之中(刘裕密探)。洁白的雪地,成了埋葬旧秩序的墓床,也成了绘制新生希望的图板。王婶抱着小石头,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队伍最后,回头望着那片即将被新雪覆盖的、承载着惊天秘密的雪原,浑浊的眼中映着风雪,也映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