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一开始调查方向就错了!-《从实习警开始,秒破碎尸连环案!》

  崔驰被徐帆这一连串的分析说得有些发懵。

 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法医的报告。

  那些他之前觉得矛盾和无法理解的细节。

  在徐帆的这套逻辑下,似乎都变得合理了起来。

  一个力量很小的凶手。

  一把不锋利的水果刀。

  在没有搏斗痕迹的情况下,杀死了一个健身猛男。

  如果不是出于仇恨的冲动。

  而是某种……让对方心甘情愿。

  甚至主动配合的仪式呢?

  “那雕塑和画像怎么解释?”

  崔驰还是有些不解。

  “这仪式感也太强了。”

  “这恰恰说明。”

  “他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狂热者。”

  徐帆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。

  发出规律的轻响。

  “那个雕塑,是缩小版的仿制品。”

  “网上几十块钱就能买到。”

  “那些画,是笔触简单的简笔画。”

  “任何一个有点美术功底的人都能画出来。”

  “如果他真的对艺术有极致的追求。”

  “他会选择更宏大的场景,更专业的工具。”

  “留下更具冲击力的‘作品’。”

  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。”

  “一切都显得那么……廉价,和力不从心。”

  徐帆的结论,彻底颠覆了崔驰之前的全部推测。

  “他不是为了艺术而杀人。”

  “他是为了杀人,才不得已借用了这些所谓的‘艺术’形式。”

  “这些仪式,不是为了取悦他自己。”

  “而是为了折磨死者,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。”

  “他有非常明确的,指向性极强的动机。”

  徐帆站起身,走到窗边,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。

  “而这个动机,就藏在两个死者的共同点里。”

  他回头,目光灼灼地看着崔驰。

  “二十八岁。”

  “宗嘉,二十八岁。”

  “刘丰,也二十八岁。”

  “崔队,你不觉得,这个数字。”

  “就像一个被刻意标红的记号吗?”

  崔驰的心脏猛地一跳。

  他明白了徐帆的意思。

  凶手不是随机选择目标。

  而是像在名单上划勾一样。

  精准地挑选着符合特定条件的猎物。

  同龄,只是第一个被他们发现的条件。

 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,一定还有更多,更深层次的联系。

  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
  崔驰的声音有些干涩。

  “把时间线拉长。”

  徐帆给出了明确的指示。

  “不要只盯着他们最近几个月的社交圈。”

  “那里面什么都找不到。”

  “从他们出生开始查。”

  “他们上过哪些幼儿园。”

  “哪些小学,哪些初中,哪些高中。”

  “他们参加过什么课外补习班。”

  “住过哪个老旧的小区,去过哪个公园的游乐场。”

  “我们需要像做地质勘探一样。”

  “把他们二十八年的人生轨迹,一层一层地挖开。”

  “然后进行对比,找到那个重合的部分。”

  徐帆走回办公桌前,双手撑在桌面上。

  身体微微前倾,一字一句地说道。

  “这个交汇点,就是这起连环杀人案。”

  “唯一的,也是最重要的突破口。”

  崔驰看着徐帆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。

  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开始沸腾了。

  之前的调查,就像在浓雾中摸索,处处碰壁。

  而现在,徐帆的这番话。

  如同一道刺破迷雾的闪电,瞬间照亮了前方的道路。

  没错,方向错了。

  他们从一开始,调查的方向就错了!

  “我明白了!”

  崔驰猛地一拍桌子。

  巨大的声响把外面路过的警员都吓了一跳。

  他不是在发怒,而是在宣泄那种找到方向的兴奋。

  他立刻抓起桌上的座机电话,拨通了内线。

  “喂!情报组吗?我是崔驰!”

  “放下手头所有非紧急的工作!”

  “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,发动多少人力。”

  “给我去查宗嘉和刘丰。”

  “从出生到高中毕业的所有档案资料!”

  “对!所有!”

  “包括但不限于学籍档案、家庭住址变迁、社区活动记录!”

  “我要知道他们俩在十八岁成年之前。”

  “有没有在任何一个时间点。”

  “出现在同一个地方!”

  “这件事,是目前的最高优先级!马上执行!”

  挂断电话,崔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
  感觉心里的那块大石头,总算是搬开了一半。

  虽然工作量巨大。

  但至少,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。

  然而,他这口气还没完全舒完。

  办公室的门,就被人“砰”的一声,从外面猛地推开了。

  一个年轻的技术组警员,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。

  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平板电脑。

  因为跑得太急,说话都有些上气不接下气。

  “崔……崔队!徐……徐顾问!”

  “有……有重大发现!”

  崔驰和徐帆对视一眼。

  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惊讶。

  这才刚确定调查方向,怎么就来发现了?

  “喘口气,慢慢说。”

  崔驰皱眉道。

  “是……是那两张画!”

  警员终于缓过一口气。

  他将手里的平板电脑举到两人面前。

  “我们按照您的吩咐,把案发现场发现的那两张简笔画。”

  “扫描上传到了全国美术作品及爱好者数据库。”

  “利用图像识别技术,进行全网风格比对……”

  屏幕上,一张对比图清晰地呈现出来。

  左边,是那张描绘刘丰跪地死亡姿态的黑白简笔画。

  右边,则是一幅色彩阴郁的油画。

  画中是一个蜷缩在角落。

  看不清面容的人影。

  整个画面透着一股绝望和压抑。

  两幅画的风格、主题截然不同。

  但是,在画中人影的线条处理上。

  尤其是在那种勾勒轮廓的。

  带着一丝神经质颤抖的笔触上。

  有着惊人的相似度!

  “数据库匹配到了一个风格高度相似的业余画家!”

  警员的手指在屏幕上一划。

  页面跳转到了一个个人资料页。

  一张有些泛黄的黑白登记照,出现在屏幕中央。

  “米世豪。”

  警员念出了这个名字。

  “男,二十九岁,无业。根据资料显示。”

  “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业余画家。”

  “没有签约任何画廊。”

  “平时只是在一些小众的艺术论坛上。”

  “上传自己的作品。”

  “他没有固定的住处。”

  “目前租住在城郊的一个待拆迁的老式民房里,独居。”

  崔驰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。

  二十九岁?

  比两个死者,大一岁。

  “最关键的是这个!”

  警员再次滑动屏幕,调出了一个网络相册。

  那里面,全是米世豪上传的个人作品。

  画风,无一例外。

  全都黑暗、阴沉、充满了压抑的负面情绪。

  而其中有几幅,赫然就是黑白线条的简笔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