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 纳兰昭的托付-《嫡女归来,太子称其师叔祖!》

  “傅玉?”沈今沅愣了一下,思索了一下才想起这是太医院傅太医家那个小孙子。

  她没想到,沈怀恩竟然将这份孩童间的友谊如此郑重地放在心上,远在赤璃国还惦记着给小伙伴准备礼物,看来是真的拿傅玉那孩子当朋友了。毕竟,这应该是他第一个朋友。

  前些年,沈家人保护的太好,让他连个玩伴都没有。现在这样,也挺不错的。

  他正踮着脚尖,小心翼翼地将桌上那些精心准备的礼物分门别类,神情是无比的专注。

  沈今沅双手环胸,静静看着这一幕,完全也帮不上忙。

  “那么多礼物,看来每个人都有呢。”她含笑走近,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宠溺,故意拖长了语调,“那~有姑姑的么?”

  小怀恩闻言一怔,那双明亮的眼睛眨了眨,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。他二话不说,迈开小短腿跑到墙角那个已经收拾妥当的行囊旁,小手在里面认真地翻找起来。不多时,他捧出一个木匣子递到沈今沅面前,小脸微微泛红,带着点羞涩。

  “还真有啊?”沈今沅挑眉。

  她接过那只匣子,在灯下坐下,然后才饶有兴致地打开。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,乍一看毫无章法,像是个小小的百宝箱。

  她疑惑地首先拿起一叠码放整齐的宣纸,轻轻展开。

  “这是…”

  小怀恩有些腼腆,声音轻轻的,却带着掩不住的小小骄傲,“这个是我写的大字。先生说…写得很好,所以我想留给姑姑看看。”

  他没说的是,这是来到赤璃后的第十天,先生第一次夸他。

  沈今沅点点头,目光柔和地落在那些笔墨上。她一张张仔细翻看,小怀恩就趴在她手边,小声地、一句一句地介绍起来。

  “这个是我画的画,”他指着一幅色彩明快的山水,“这一幅是先生都表扬过的,说…说山有气势!”

  他的小手又指向另一份笔墨稍显凝重的文章,“这个是先生让我写的策论,这是第一篇。虽然先生说…思想还浅薄,但是…”他顿了顿,声音亮了些,“先生也夸我结构工整呢!”

  沈今沅一页页翻过去,眼神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。她知道,沈怀恩这是想要与她分享他的每一个进步和喜悦。

  看完最后一页,她放下宣纸,伸手揉了揉小怀恩柔软的发顶,“我们怀恩,真的很厉害,比姑姑小时候还要厉害得多呢。”

  这样直白而肯定的夸奖,让沈怀恩的眼睛“唰”地亮了,开心得几乎要跳起来。

  他忙不迭地又从匣子里拿出一个怪模怪样的物什,献宝似的递过来。

  “姑姑你看这个!”

  沈今沅接过来,在灯下仔细端详。那东西干瘪皱巴,形状不规则,她一时竟没认出是什么。

  “这是番薯!”小怀恩兴奋地宣布,“是我跟先生一起下地挖出来的!可大了!”

  但随即,他的小嘴就撅了起来,带着点委屈和失落,“不过…现在都干了,原来不是这样的,原来胖乎乎的…”

  沈今沅看着手中这个风干缩水却承载着孩子劳动记忆的宝贝,又看看侄子那惋惜的小表情,不由得失笑。

  她小心地掂了掂这番薯,如今天气尚凉,若是炎炎夏日,这玩意儿怕不是早就发霉烂掉了,哪还能被他当个宝贝似的收藏起来。

  时间在姑侄俩絮絮叨叨的对话中悄然流淌,小怀恩小嘴说个不停。

  他兴致勃勃地讲着这些时日的趣事,说着先生的严厉与偶尔的和蔼,说着他还认识了一个叫小东的男孩,教过他怎么翻土…

  沈今沅大多时间只是微笑着倾听,偶尔问上一两句。

  看着沈怀恩脸上生动活泼的表情,听着他充满分享欲的表达,沈今沅心中涌起一股欣慰,至少这孩子不再抵触说话了。

  *

  晨曦微露,码头边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,海水在渐亮的天光下泛着粼粼波光。一辆朴素的马车已静静停靠在岸边,船工正做着启航前的最后准备。

  沈今沅与齐慕风带着小怀恩正准备登船,却见道路尽头,钱姑姑带着两名宫女匆匆赶来。

  “陛下。”钱姑姑微微喘息,目光慈爱地落在沈今沅身上,又弯腰摸了摸小怀恩的发顶,“丞相大人命奴前来,有几份心意让您带回去。”

  她侧身示意,身后的宫女恭敬地捧上三个紫檀木匣。匣子不大,做工却极精致,在晨光中泛着幽暗的光泽。

  沈今沅眼中掠过一丝讶异,接过匣子时忍不住好奇,当场便打开了第一个。

  匣盖掀开的瞬间,她的动作骤然凝滞。

  里面并非金银珠玉,而是几本装帧古朴的书籍。纸页泛黄,边角却保存得异常平整,可见主人多年的珍视。

  沈今沅的指尖微微颤抖,小心翼翼地抚上书封上那熟悉的字迹。

  “这是…”

  她喃喃低语,几乎不敢相信。

  她认得这些书,那是纳兰昭珍藏多年的孤本,其中不乏纳兰氏数代积累的治国策论与经世之学。

  从前,先生将这些书视若性命,连她这个最得意的学生想要借阅,都需再三恳请,限期归还。

  他也曾明确说过,纳兰家族的东西,不再入世。

  没想到,今日他竟舍得将它们送出手。

  她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头的震动,又缓缓打开另外两个木匣。果然,里面同样整齐地码放着书籍。虽不及第一匣那般是她亲眼所见的珍本,但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典籍。

  这三匣书若流传出去,足以在文人士大夫间引起震动。

  沈今沅抬起头,神色凝重地看向钱姑姑,“钱姑姑,这些…太贵重了,先生他…”

  钱姑姑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,仿佛早已料到她的反应,“丞相大人让老身转告陛下,这些书中的内容,他早已烂熟于心。它们留在他身边,不过是蒙尘的死物。若能送去该去的地方,给需要的人研读参详,或许还能有些真正的用处。”

  沈今沅沉默了片刻,指尖在冰凉的檀木匣上轻轻摩挲。她明白,这不仅仅是几本书,还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,更是一种无声的支持。

  她抿了抿唇,终是郑重地点了点头,将匣子小心收好,“好,先生的心意,我明白了,我一定亲自交到祖父和父亲手中。”

  钱姑姑欣慰地笑了,后退一步,恭敬地俯身行礼,“恭送陛下,一路顺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