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-《综武:废柴皇子庞邀月》

  确实精彩,你这空城计用得巧妙,可惜对我无用。

  话音未落,朱厚烈施展轻功腾空而起,转瞬间便跃上城墙,直抵长孙无忌面前。

  长孙无忌心知肚明,此刻朱厚烈只需稍运内力,自己必将命丧当场。但对方迟迟未动手,必有缘由。

  城下的乔峰见朱厚烈孤身闯入敌阵,这等行径堪称挑衅之极。他急忙高呼:

  陛下千万当心,若有需要,臣即刻驰援!

  朱厚烈微微颔首,他既明白乔峰的忠心,更清楚唯有以一己之力攻破此城,方能彰显大明国威。

  他凝视长孙无忌,朗声道:

  既敢独闯尔等城墙,便无所畏惧。

  长孙无忌岂会轻信,当即喝令全军合围,誓要诛杀朱厚烈。大唐将士闻令而动,瞬间布下六柄绞刑阵。此阵由六名持不同兵器的士兵组成,攻防兼备,变化莫测。

  朱厚烈见状轻笑:这阵法对付常人尚可,在我眼中不过儿戏。说罢抬手便是一记杀招,凌厉气劲穿透盾牌,直取敌兵要害。

  那道气劲如游龙般在敌阵中穿梭,顷刻间便将布阵士兵尽数击毙。望着满地尸首,朱厚烈嘴角泛起冷笑。

  【

  “不过如此罢了,原以为有几分能耐,结果只是徒有其表。”

  朱厚烈这句轻蔑之言,瞬间点燃了四周唐军的怒火。

  所有大唐将士同时出手,刀光剑影直指朱厚烈。

  他却从容抬手,一招万剑归宗骤现——

  漫天兵刃凌空飞起,在浑厚内力牵引下竟化作剑雨。朱厚烈睨向长孙无忌:“谋略?在绝对力量面前,且看你能撑几时!”

  剑雨倾泻而下,众士兵纷纷倒地,却只被剑气封住行动。朱厚烈意在摧垮军心,长孙无忌见状果然面色发白。

  “大明皇帝的手段……竟至如斯?”

  捕捉到对方眼中惊惶,朱厚烈暗自冷笑。他要将这恐惧深种,直至唐军斗志崩摧——如此,大唐首座城池便可不攻自破。

  “长孙大人,还有什么后招?”朱厚烈负手而立。

  长孙无忌急退数步,厉声喝令:“投石器准备!其余人缠住他!”

  文士袍袖下藏着狠辣决断。当巨石划破长空时,他盯着那个身影暗想:任你武功通天,终难敌千钧之力。

  (

  长孙无忌嘴角微扬,只要这次能除掉朱厚烈这个心腹大患,就算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了。

  到时候在朝堂之上,必定能独占鳌头,说不定连不良帅都要被自己压过一头。

  如此一来,自己的权势必将更上一层楼。

  他心中早已盘算好,若是计划顺利,连大明都不在话下。

  朱厚烈早已看穿长孙无忌的算计,但他丝毫不惧,以他的实力,劈石裂岩不过举手之劳。

  电光火石间,朱厚烈夺过一名士兵的刀,内力灌注刀锋,猛然横扫而出。

  凌厉的刀气席卷四周,士兵们猝不及防,纷纷倒地哀嚎,更有甚者当场毙命。

  这骇人的一幕并未让长孙无忌惊慌,他只需士兵拖延片刻,计划便能顺利推进。

  投石机已准备就绪,士兵手起刀落,绳索断裂,巨石如雨点般砸向朱厚烈,令他避无可避。

  朱厚烈抬头望去,眼中毫无惧色,反而朗声大笑:“大唐的将士们,今日便让你们见识见识,什么叫天崩地裂!”

  长孙无忌满脸不屑,根本不信他能抵挡巨石的冲击。

  然而,朱厚烈内力凝聚,刀锋寒光一闪,迎面而来的三块巨石瞬间被劈成两半,轰然坠地。

  长孙无忌和众将士目瞪口呆,惊骇不已。

  这武功究竟高到何种境界?劈石如切菜,简直匪夷所思!

  若在战场上,取敌将首级岂不是探囊取物?

  此刻,长孙无忌终于明白,朱厚烈并非无力反抗,而是在等他自投罗网。

  若长孙无忌归降,大唐将士的斗志必将遭受重创。

  此刻战局已至千钧一发之际。

  朱厚烈转身对乔峰运起千里传音,声嘶力竭道:“乔峰!命我大明全军压上,叫他们见识我朝雄师之威!”

  这声怒吼如惊雷般滚过大唐城墙,每个士卒都听得真切,却无人敢应声。

  连长孙无忌也缄默不语——他深知稍有不慎,朱厚烈便会以雷霆之势取其性命。

  生死当前,这位将军僵立原地,眼中翻涌着滔天惧意。

  “将军!”一名士卒急声请示,“我等该如何应对?可有良策?”

  长孙无忌喉头滚动,终是无言以对。他环视周遭将士,沉声道:“待敌军入城再出击,切莫妄动!”

  突然他昂首厉喝:“朱厚烈!待我搬来救兵,定要你好看!”

  见其欲逃,朱厚烈竟不阻拦,反而纵声长笑:“尽管去!本帅在此候着,倒要看看你有何能耐!”

  这嚣张之言分明在宣告:任尔千军万马,我自 ** 。

  长孙无忌闻言疾退。忽有一名大唐士卒状若疯虎,挥刀直劈朱厚烈——

  寒芒闪过,那身影竟不避不闪!

  万千唐军瞪圆双眼:这一刀,当真得手了?

  这一回除掉朱厚烈,算是替全体大唐将士了却一桩心头大患。

  可当刀锋斩落时,每个大唐士兵的内心都受到剧烈冲击——那柄钢刀竟在距朱厚烈身侧五厘米处戛然而止,只见他周身流转着一层若隐若现的金色光晕。

  持刀士兵瞳孔骤缩,这就是传说中的境界压制?

  朱厚烈反手夺过钢刀,刀背轻拍对方肩甲:偷袭倒有几分意思,可惜火候差得远。

  等你摸到天人合一的门槛,再来找我试刀。

  话音未落,他足尖轻点,澎湃气劲将偷袭者轰飞数丈,那身影撞上城墙便再无声息。目睹这一幕的大唐军阵 * 动不安,虽士气跌至谷底,仍有人嘶声怒吼:朱厚烈休要猖狂!

  每个大唐将士胸中都燃着不灭的魂火。这簇火焰支撑着他们世代戍守边关,誓死扞卫疆土。

  突然城门处传来惊天巨响,乔峰的降龙十八掌轰碎城闸,大明铁骑如潮水般涌入。面对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,守军竟一时怔忡——那冲霄战意凝如实质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
  朱厚烈负手立于阵前,声震四野:缴械者生,归顺者与大明子民同等待遇。

  观战的唐国百姓窃窃私语,他们早看透这乱世更迭的法则。这座雄城数易其主,大唐虽统治最久,终究难逃今日之劫。

  寒光乍现,朱厚烈最后通牒掷地有声:抗命者,立斩不赦!

  两道选择,就此横在所有唐军面前。

  顺者生,逆者亡。大唐将士目睹此景,无不胆战心惊。

  纵有通天本领,亦难挽败局。既已至此,不如缴械投降,尚可保全性命。

  部分士卒弃械归顺,亦有刚烈之士死战不退。朱厚烈望着这些顽抗的唐兵,冷笑道:既然求死,本座便成全你们。

  言罢施展万剑归宗,七成功力尽出。剑锋所指,持械者尽数毙命。转瞬间,大明军便肃清了负隅顽抗之敌。

  朱厚烈纵声长笑,声震长安。行至城楼,见匾额高悬,当即催动降龙十八掌将其击碎。又以六脉神剑刻下二字。

  首座城池就此易主。残存唐军见此,纷纷弃械投降。朱厚烈颔首而笑:识时务者,方为俊杰。

  旋至乔峰跟前,赞道:此役破城,爱卿当居首功。乔峰慌忙跪拜:微臣不过率军冲锋,陛下神功盖世,才是决胜关键。

  朱厚烈含笑颔首:速将唐廷要员押来见朕。乔峰领命,即刻遵旨而行。

  乔峰反手一掌拍向身后士兵,掌风逼近时猛然收力。

  那名大唐士兵瘫坐在地,乔峰沉声道:我问什么你答什么,你们的将领都在哪里?

  士兵颤抖着指向后方,乔峰会意点头。

  这些士兵对地形倒是熟悉得很。

  朱厚烈见乔峰出手干脆利落,看来边疆征战让他进步不小。

  乔峰确实是难得的人才,不多时便将大唐将领尽数押到朱厚烈面前。

  朱厚烈扫视众官员,朗声道:我军初占大唐,诸多事务还需诸位协助。

  官员们战战兢兢地应承,生怕惹恼这位实力强大的新主。

  陛下放心,我等既已归顺大明,自当尽心效力。众官员齐声道,只求交接完毕后,能给我们一条活路。

  朱厚烈见他们识时务,便令其各司其职。

  官员们不敢耽搁,立即与大明官员办理交接。

  这时乔峰上前禀报:陛下,我军将士武功遇到瓶颈,多数人突破宗师后便难有寸进。且作战方式过于单一。

  朱厚烈听出他话中请教之意。

  朱厚烈凝视着乔峰,缓缓开口:以你如今的修为,能取得这般成就实属难得。

  话音未落,他已将万剑归宗心法递到乔峰手中。

  昔日朱厚烈多次叮嘱乔峰修习万剑归宗,奈何对方始终醉心于降龙十八掌。此掌法虽刚猛无俦,却有其极限。若能参透万剑归宗,二者相辅相成,方臻化境。

  乔峰并非不愿修习,只是在等待最佳时机。他欲先将降龙十八掌练至登峰造极,再转修万剑归宗,届时必将迎来脱胎换骨之变。

  任督二脉早已为你打通,莫非你毫无察觉?朱厚烈沉声问道。

  乔峰自然知晓此事,只是自觉修为尚浅,仍需潜心钻研。他当即单膝跪地:陛下苦心,臣铭记于心。

  见乔峰如此明理,朱厚烈满意颔首,示意其退下。

  漫步在新攻克的城池中,朱厚烈心生感慨。所谓大唐盛世,眼前却尽是战火荼毒之象。百姓流离失所,饥肠辘辘。

  他拦住一位老妪:老人家,官府不曾发放赈济粮饷么?

  老妪默然摇头,蹒跚离去。朱厚烈心下了然,在这边陲重镇,百姓早已对官府失去信任,纵使刀剑加身也难吐真言。

  面对接踵而至的难题,朱厚烈决定不再放任事态恶化。

  他灵光一现,转头对身旁的士兵下令:带朕去粮仓,朕要亲眼看看大唐的存粮。

  士兵领命,很快将他引至储粮重地。

  陛下,粮库已到,末将告退。士兵识趣地退下。

  推开厚重的仓门,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粮垛。朱厚烈暗自咂舌——长孙无忌果然老谋深算,竟通过盘剥百姓来充盈军粮,确保战时不缺补给。

  倒是个可敬的对手。朱厚烈轻抚粮袋,转念冷笑,可惜武学造诣太浅。在他眼中,碾死长孙无忌不过弹指之间。

  他当即决断:开仓放粮三成以安民心。这招在大明疆域屡试不爽,既能快速树立威信,又能为后续推行统耕统分的粮政铺路——他要让每个子民都端稳饭碗。

  离开粮仓,朱厚烈直奔边城官署。推门便见乔峰正凝神练功,他骤然出手,掌风震得乔峰踉跄后退。

  陛下这是何意?乔峰惊觉内力涣散,修为几欲倒退。

  朱厚烈负手而立:莽夫!照你这般练法,不消片刻便会经脉逆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