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章 怎会错过囤货的机会!-《三国:我截胡刘备成大哥》

  大野泽畔,周瑜双眸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海风拂过他的发梢。

  **王仲**微微一笑,续道:无妨,你的水师可先行移驻此地。先造些轻便战船,好生适应这汹涌波涛。

  **周瑜**抱拳应声:主公英明,是瑜心急了。

  他的视线掠过海面,浪花翻卷间,仿佛映着壮志宏图。蓼城这片土地,正将他与梦想的距离一步步拉近。

  **刘晔**深吸一口气,郑重承诺:公瑾安心,测绘之事交予我。开春前必奉上详尽图册,届时便可动工修筑港口。

  **周瑜**微微欠身:有劳子扬兄。只是......他轻叹,可惜了大野泽新建的港口和两艘福船。

  **王仲**朗声打断二人的怅然:岂会浪费?大野泽贯通南北,日后商路畅通,自有其用珷之地。我已命苏双与你等接洽,筑港银钱亦由他支应。

  三人相视而笑,风里飘散着豪迈之气。

  决议既定,**周瑜**雷厉风行,当日便将大野泽的将士尽数调往蓼城。于海岸高崖设立临时水寨,首务便是督造战船。

  匠人们热火朝天忙碌时,士兵们却在浪涛中吃了苦头。看似平静的海面暗藏汹涌,再娴熟的水性也敌不过突如其来的浪涌。接连数日,落水者皆赖渔夫相救,**周瑜**望着这一幕,眼底的轻慢彻底消散。

  他凝视着苍茫海天,喃喃道:当真......小觑不得。

  海潮的狂暴,远超出了他的想象。

  能驾驭浅海者已属罕见,遑论那浩瀚深海!

  周瑜立下誓言,此生定要彻底驯服这片 ** !

  这一日。

  王仲正在县衙处理公务。

  忽然,堂外传来一声高喊:“主公!大喜事啊!”

  一名差役满面喜色闯入,嘴角几乎咧到耳根。

  “何事?”王仲抬眼问道。

  “盐场晒出盐了!匠人们成了!”差役激动道。

  “当真?”王仲霍然起身,衣袖带翻砚台,“走,去看看!”

  差役引路飞奔,众人直抵海滩。

  尚在百步外,便听见盐工们震天的欢呼。

  待王仲踏入盐田,

  所有人齐声高喊:“青天老爷!”

  老盐工颤抖着捧起雪白盐粒,泪光闪烁:“大人您瞧,这盐……成了!”

  王仲捻起盐末尝了尝,放声大笑:“好啊!总算是熬出来了!”

  老盐工激动道:“这晒盐法产量翻番,成色还清亮,比煮卤强出十条街去!要照这么干,咱们工钱……”

  “且慢!”

  王仲朗声截住话头:“今日起,盐工工钱照旧——本官改良技法,为的是让大伙儿能直起腰板过日子!该读书的娃送去学堂,该成家的后生风风光光娶亲!”

  盐田瞬间沸腾:

  “青天老爷!”

  “活菩萨啊!”

  欢呼声惊起成群海鸟。

  老盐工扑通跪倒,额头重重磕在盐坨上:“老汉六十三了,没见过比大人更疼惜百姓的官!咱们盐户给恩公磕头了!”

  海风裹着咸腥味,把泛白的衣襟吹得猎猎作响。

  老人正要屈膝下跪,向王仲行大礼致谢。

  王仲连忙伸手扶住:老丈不必如此!为民效力本就是为官者分内之事!

  海盐晒制之法大获成功。

  王仲立即遣人将此法传至沿海各地。

  因控制的海岸线有限,仅半月便推广完毕。

  老匠人领着众工匠四处指导,一时间风光无限。

  有了成功先例,工艺掌握只是时间问题。

  从开始推广到青州海盐形成规模效益,前后仅二十余日。

  每产出一批盐,王仲便收储一批。

  他并不急于投放市场,若数量不足,难以撼动刘泽的盐业根基。

  这就是王仲的作风!

  不动则已,动则必取要害!

  那些隔靴搔痒的小打小闹,他根本不屑为之!

  转眼间冬去春来。

  大地回春,又是一年伊始。

  刘晔带着工匠们经过秋冬勘测,终于完成港口规划,方案经王仲批准后,已具备开工条件。

  周瑜亦未闲着,与苏商业讨多时,争取到了充足资金支持。苏深知,若无军方庇护,他难有今日成就。

  但凡钱财能解决的问题,对他来说都不成问题!

  赵普主理兖州垦殖,荀彧负责青州农耕。依照王仲既定方略,两州百姓生产热情高涨,屯田规模迅速扩大。

  此次不仅种植水稻、马铃薯,还新增高粱、棉花等作物。为保护水土,王仲更命人广植树木。

 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推进。

  经过两个季度的经营,王仲的盐仓已堆满白花花的盐巴,这些囤积的食盐别说供应兖州全境,就是供给整个王朝的百姓也完全足够。

  放任刘泽苟活半年之久,如今正是清算旧账的时候了!

  王仲立即展开雷霆行动,派遣苏双率领商队在青州、兖州、徐州、豫州、冀州等地同时铺货。新上市的雪盐不仅品质碾压刘泽的官盐,售价更是低得令人咋舌——这记耳光,就问刘泽接不接得住!

  北海城闹市。

  粮铺老板娘正招呼着顾客:姐要哪种盐?咱们现在有两种货。她从柜台排出两包食盐,老款照旧,这款是新到的雪盐。

  顾客拿起透着青光的雪盐细看,指尖沾了些许盐粒品尝,顿时眼前一亮:好咸鲜!这雪盐怎么卖?

  十五文一包。老板娘笑道,比老盐还便宜三文钱呢。

  客人闻言立刻掏出钱袋:给我包两包!这样的好货色可要多囤些。

  这样的场景同时在北海、蓬莱各地上演。短短三十日内,王仲的雪盐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市场,彻底

  皇宫金銮殿上。

  鬓角花白的盐政大臣颤巍巍出列:启禀陛下,各地盐官急报,市面突现廉价雪盐,官盐现已滞销多月,盐仓积压严重......

  龙椅上的刘泽捏紧了鎏金扶手,眼角微微抽动:雪盐?

  新盐 **

  相国恭敬回应:确实如此!微臣派人查验过,品质极佳,比咱们的官盐更加雪白纯净,苦涩味极少,关键售价更低廉!

  竟有此事?

  刘泽勃然变色,厉声追问:这批盐货从何而来?

  按常理,各地食盐本该自产自销——产量高消耗少,本地购销才最划算。向沿海州郡贱卖食盐,简直是蠢不可及!

  然而......

  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。

  更惊人的是,对方仅用一招便击溃本地盐市,迅速垄断货源。

  实在匪夷所思!

  相国迟疑片刻,硬着头皮奏报:据微臣查证,此乃青州王仲所为。他通过倾销劣...低价盐,将各路盐商尽数笼络,才导致官仓积压。

  二字甫出,刘泽布满血丝的双眼猛然暴睁,额头青筋如蚯蚓蠕动,牙齿咬得咯咯作响,龙袍下的身躯不住震颤,仿佛头顶要冒出青烟。

  殿中文珷心知肚明——

  这是触了皇帝的逆鳞!

  但朝廷盐税关乎国本,此刻不得不报。

  相国急忙补救:陛下勿忧,微臣已派密探潜入青州。很快就能查明这种精制盐的秘方,届时......

  届时?刘泽拍案暴喝,等你们偷到配方,王贼早把沿海盐市吞干净了!现在!立刻!给朕拿出对策!

  满朝朱紫纷纷低头数着笏板纹路,殿中落针可闻。

  刘泽扫视这群装聋作哑的臣子,气得将龙案拍得震天响:饭桶!全是饭桶!那王贼赴任不足半载,就能研出新盐?

  (

  “你们呢?”

  “你们这些在青州待了十年以上的人,却只会死守旧法,为何不改进制盐技术?这样下去怎能不失败!”

  “一群没用的东西!”

  稍作停顿,相国提议道:“陛下,不如我们降低盐价,或许还能挽回一些局面。”

  刘泽目光一沉:“降多少?”

  “降到十四文!”

  “可恨!好,那就降到十四文!”

  “还真降价了!”

  上首的王仲冷笑一声,一切尽在掌握:“我们什么都不怕,唯独不怕打价格战。传令下去,无论刘泽如何降价,我们的价格永远比他低一文!”

  下方的荀彧拱手道:“主公放心,属下已按您的吩咐安排妥当,不仅是价格策略,各种促销手段也已部署,以便随时应对。”

  “很好!”

  王仲嘴角微扬:“忍一时风平浪静,我倒要看看,失去盐业支撑的刘泽还能嚣张多久!”

  荀彧提醒道:“主公,刘泽性情暴烈,睚眦必报,若逼得太紧,恐怕会狗急跳墙,我们需提前防备。”

  “文若所言极是。”

  王仲点头赞同:“传令秦琼、徐晃、太史慈,命他们密切监视北海动向,随时准备迎战。”

  “主公英明!”荀彧恭敬行礼。

  北海。

  “这是要开战了吗?这边刚降价,那边立刻跟上?”

  “狠!太狠了!不过这么好的盐还这么便宜,当然要买!”

  “哈哈!趁降价买十袋囤着。”

  “赚了!居然降到十文一袋!”

  ……

  街上的百姓纷纷露出笑容。

  千年难遇的降价潮竟被他们遇上,怎会错过囤货的机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