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那段曾经照亮彼此整个青春的年少爱恋,最终,败给了现实-《逆爱沉沦:蛇夫他日夜索糖》

  1987年的日记本里,墨迹记录的开端,

  那是一个闷热的盛夏午后,蝉鸣聒噪。

  张莉家隔壁那栋空了许久的房子,搬来了新邻居。

  她透过窗户,看到一个穿着干净白衬衫、身形清瘦挺拔的少年,正沉默地指挥着工人搬运家具,神情是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疏离。

  他便是池远端。

  很快,街坊邻里间便隐约知道,池家父母是做大生意的,常年奔波在外,家里常常只有这个半大的少年独自一人。

  他们似乎只用源源不断的零用钱来弥补陪伴的缺失,池远端的一日三餐,大多是自己在外面对付。

  转折发生在一个猝不及防的雨天。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,溅起浑浊的水花。

  张莉母亲从窗口望出去,恰好看见隔壁那个清瘦的少年,正在窄窄的房檐下避雨,校服半湿,额发滴着水,显得有几分狼狈和孤寂。

  心善的张母立刻推开窗,扬声道:

  “孩子,雨这么大,快进来躲躲!”

  那是池远端第一次踏进张莉家。温暖的灯光,饭菜的香气,还有张母热情的招呼,都与他家中冰冷的空旷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  从那以后,张莉母亲了解到他家的情况,便时常叫他过来吃饭。

  池远端从一开始的拘谨客气,到后来渐渐习惯了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家。

  自然而然地,池远端和张莉开始结伴上下学。

  清晨的雾气里,黄昏的夕阳下,总能看到两个并肩而行的身影。张莉活泼开朗,像一颗小太阳,她会叽叽喳喳地分享学校的趣事,会在他沉默时笨拙地逗他开心。

  她的笑容,她带来的那份鲜活与温暖,如同一道耀眼而温暖的光,猝不及防地照进了池远端封闭而灰白的世界,驱散了长久以来盘踞在他心头的孤独。

  青春的情愫,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悄然滋长。

  他会在她值日时默默帮她提水;她会在考试前,把自己整理好的笔记悄悄塞进他的书桌。

  眼神的交汇开始带上羞涩的闪躲,不经意的触碰会让心跳漏掉半拍。

  然而,面对升学压力,他们都心照不宣地将这份懵懂的爱恋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,化作共同奋进的动力。

  两人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填报高考志愿那天,池远端状似无意地问起张莉的志向。

  得知她心仪那所位于南方的重点大学后,他几乎没有犹豫,在自己的志愿表上,郑重地写下了同一个学校的名字。

  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,他们如愿考入了同一所大学,开启了远离家乡的住校生活。

  陌生的城市,全新的环境,终于让两颗早已靠近的心,可以毫无顾忌地紧紧相依。

  他们像所有校园里的小情侣一样,一起在图书馆自习,一起在食堂吃饭,一起在月光下的操场散步,畅想着模糊却充满光亮的未来。

  那几年,是池远端记忆中最为明亮、饱满的时光,每一帧都浸透着青春的甜蜜与笃定。

  变故发生在大二那一年。池远端的父母为他规划好了道路——出国留学,攻读商科。

  电话里,池远端与父亲爆发了激烈的争吵,他坚决不肯去,不愿离开张莉,离开刚刚握在手中的幸福。

  然而,他的反抗在家族既定的蓝图和父亲的强势面前,显得如此无力。

  最终,他还是登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航班。临行那天,天空灰蒙蒙的。

  机场里,张莉强忍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。池远端用力地将她拥入怀中,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,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:

  “阿莉,等我!一定要等我回来!我一定会娶你的!”

  张莉的眼泪终于决堤,她在他怀里用力地点头,泣不成声:

  “远端哥,我相信你……我一定会等你的。”

  望着载有他的飞机冲上云霄,最终消失在云层之中,张莉感觉自己的心仿佛也被一同带走了,空落落的疼。

  最初的几年,跨国通讯极为不便,越洋电话需要辗转多次,还常常信号不佳。

  两人都曾努力地试图联系对方,寄出的信件石沉大海,拨出的电话难以接通……

  空间的阻隔与技术的落后,让两颗炽热的心在一次次失望中,渐渐失去了回音。

  池远端这一走,仿佛人间蒸发。张莉的心空了一块,但她始终记得那个承诺,靠着这份信念,日子似乎还有盼头。

  她顺利大学毕业,赶上了国家包分配的尾声,进入了一家稳定的单位。

  时间悄然流逝,她又独自等了两年。就在希望即将被岁月磨灭之时,池远端回来了。

  他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她,两人再次联系上,压抑多年的情感瞬间复苏,他们重新走到了一起,仿佛要将错过的时光加倍弥补。

  然而,当池远端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表明要娶张莉时,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坚决反对。

  池家父母一听说张莉只是普通家庭出身,无法为儿子的前途带来任何“助力”时,态度冷硬如冰。

  门户之见,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,横亘在两人之间。

  无论池远端如何争执、劝说,甚至反抗,都无法动摇父母的决心。

  张莉也清晰地看到了两人家庭背景的巨大差距,以及池家父母的决绝。

  她骨子里的骄傲和清醒,让她不愿让池远端为难,更不愿让这份感情在无尽的家庭斗争中消磨殆尽。

  于是,她主动提出了分手,姿态决然。

  为了彻底断绝儿子的念想,池家父母迅速举家搬迁,不知所踪。

  那一次分别,没有激烈的争吵,没有郑重的告别。

  只是在一个寻常的午后,张莉看着池远端被父母带走,背影消失在街角,从此,人海茫茫,再未相见。

  那段曾经照亮彼此整个青春的年少爱恋,最终,败给了现实与门第,无声地湮灭在时代的洪流与家庭的桎梏之中,

  只留下日记本里泛黄的字迹,和记忆中那个永远清澈坚定的少年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