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章 万象楼中藏玄机-《我在聊斋当合同工》

  自那日“太虚镜”扫描之后,壁龛中的光点沉寂了许久,如同一潭死水。林曦每日的观察记录,连续多日只能写下“无显着变化”几字,心中那份因莲叶微动而生的暖意,渐渐被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取代。万象楼的规则冰冷而绝对,他如同被困在一盘巨大棋局中的孤子,动弹不得。

  然而,江湖,绝境之中,往往暗藏机缘。转机,发生在一个看似寻常的“巡夜”之日。

  万象楼有规矩,每月朔望之夜,需有员工轮流巡查指定区域,以防“藏品”异动或“外邪”侵入。这差事枯燥且耗费心神,多数“员工”避之不及。这一夜,恰轮到林曦巡查他所处的“玄部·异闻区”西侧廊道。

  这条廊道他平日少有涉足,异常幽深,两旁壁龛中的藏品也愈发古怪:有一面照不出人影、却总传出窃窃私语的古铜镜;有一支笔毫枯黄、却能在空中自行书写篆字的毛笔;甚至还有一个不断重复着播种、浇水、收获动作的陶俑农夫,而它手中的种子落地即化,并无实物生长。一切都透着诡异,却又被某种力量禁锢在壁龛之内,不得而出。

  林曦提着那盏长明油灯,小心翼翼前行。油灯的光晕在无尽的黑暗与寂静中摇曳,只能照亮脚下尺许之地。四周只有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廊道中回响,更添几分阴森。

  行至廊道中段,他忽然察觉有异。左手边一个壁龛内,存放的并非实物,而是一团不断旋转的、灰蒙蒙的雾气,雾气中心,隐约有星辰明灭。据册籍记载,此物名为“蹑影步虚尘”,乃上古一位遁术宗师遗留之物,蕴含极高明的空间遁法奥秘,但因属性特异,难以驾驭,故被封存于此。

  此刻,这团“蹑影步虚尘”似乎比平日活跃,旋转速度加快,中心星辰闪烁的频率也与往常不同。更奇特的是,林曦感到舌下的通言印,竟对此物产生了微弱的共鸣!并非语言沟通,而是一种对空间波动本能的感知。

  他心中一动,小说中主角往往于无人处得窥前辈遗泽,习得惊世绝学。莫非,这万象楼中,也藏有类似机缘?他驻足壁龛前,尝试集中精神,以通言印去细细感知那灰雾中星辰明灭的规律。

  初时毫无头绪,只觉眼前星光乱闪,头晕目眩。但他耐住性子,不再试图理解,而是放空心神,将通言印的感知力化作无形触手,轻轻“抚摸”着那些星光闪烁的轨迹。渐渐地,杂乱无章的星光在他“眼”中开始呈现出某种奇特的韵律,如同呼吸,如同潮汐,暗合着某种天地至理

  不知不觉间,他依着那韵律,脚下下意识地踏出几步。步伐看似杂乱,却隐隐踩在星光闪烁的节点之上。第一步踏出,身旁景物微微一晃;第二步踏出,回响的脚步声似乎延迟了刹那;第三步刚抬起,他忽觉脚下一空,周身光线扭曲,仿佛跌入一条滑腻的管道,天旋地转!

  待他稳住心神,骇然发现,自己已不在原先的廊道!眼前是一条更加狭窄、布满蛛网的石阶,蜿蜒向下,不知通向何处。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土腥味和陈年墨香。他手中的油灯,火苗变成了诡异的幽绿色。

  “乾坤挪移?空间折叠?”林曦心中巨震。自己竟无意中触发了“蹑影步虚尘”中蕴含的空间遁法,被传送到了万象楼某个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!这真是应了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”的老话,只是这“功夫”,险之又险。

  他定了定神,既然来了,断无退回之理。探险精神此刻占了上风。他握紧油灯,顺着石阶小心向下。石阶尽头,是一扇虚掩的、布满虫蛀痕迹的木门。推开门,一股更加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。

  门后,是一间不大的密室。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书架,但架上所藏,并非卷宗或奇物,而是一册册线装的、纸页泛黄的古籍!密室中央,有一张石案,案上散落着几本翻开的书,还有笔墨纸砚,砚中墨迹犹未干透,仿佛刚刚还有人在此阅读。

  林曦走近石案,看向那几本翻开的书。一本是《阴符遁甲详解》,旁有朱批小字,字迹苍劲:“虚空藏形,非为隐匿,乃合道也。”另一本是《灵枢养神秘要》,批注云:“神非枯守,贵在氤氲,如莲之生,不着于水。”还有一本,竟是《聊斋志异》的某个罕见刻本,批注更多,在《小谢》一篇旁,赫然写着:“情之所钟,鬼亦可神。然神鬼之变,存乎一心,非外力可强也。”

  这些批注,字字珠玑,直指修行与存在的根本,与万象楼那冰冷的数据化管理风格截然不同!更让林曦心惊的是,这些见解,似乎隐隐指向了他目前的困境——光点的沉寂,以及“太虚镜”扫描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  难道,这密室是万象楼中某位前辈高人的隐居之地?这些批注,是其修行心得?林曦如获至宝,贪婪地阅读着那些批注,尤其是关于“养神”和“非外力可强”的部分,心中豁然开朗。或许,光点的沉寂,并非消亡,而是一种更深层的“蛰伏”与“内敛”,是应对外界强力干预的本能保护?而唤醒它的关键,不在于外部刺激或数据扫描,而在于营造一个让其自然“氤氲”的环境,如同莲之生长,需得静水,而非惊涛。

  他正沉浸其中,忽闻门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!林曦大惊,此地隐秘,若是被楼中管事发现他擅闯,后果不堪设想!他慌忙想按原路返回,但来时那空间遁法乃无意触发,此刻刻意为之,却毫无头绪。

  脚步声渐近,已到门外!林曦无处可躲,心一横,吹熄油灯,缩身藏于石案之下。

  门被推开,一道身影走了进来。借着门外廊道微弱的光,林曦看到一双穿着老旧布鞋的脚。那人似乎在案前停留片刻,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,随后,林曦听到纸张翻动的声音,似乎那人又拿起了一本书翻阅。

  林曦屏住呼吸,不敢动弹。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,那人才放下书,转身离去,脚步声渐渐远去。

  待确认安全后,林曦才从案下钻出,重新点燃油灯。他看向石案,发现案上多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,册子封面无字,却是新放的。他好奇地翻开,里面并非修炼法门,而是一些看似随笔的札记,字迹与批注相同:

  “万物有灵,拘于形则死,纵于虚则散。唯在似守非守、有意无意之间,方得生机。”

  “楼规森严,然天道无常。一线生机,往往藏于规矩缝隙之处。”

  “观物非为制物,记录非为界定。心存敬畏,静待花开。”

  册子最后一页,画着一幅简单的示意图:一盏油灯,灯光柔和,照耀着一颗莲子,莲子静置于静水之中,一旁注解:“灯焰温养,静水涵育,时节既至,莲心自显。”

  林曦捧着这本小册子,心中波澜起伏。这绝非偶然!这位未曾谋面的前辈,分明是知晓他的处境,特意留下指点!这万象楼,果然深不可测,并非铁板一块,内里也有不甘于冰冷规则、暗藏济世之心的高人!

  他不敢久留,将册子小心揣入怀中,尝试着回想进来时那空间遁法的感觉,结合册中“虚空藏形”的提示,集中精神,脚踏玄步。几次失败后,周身空间再次波动,眼前一花,他已回到了原先巡查的廊道,那团“蹑影步虚尘”依旧在壁龛中缓缓旋转,仿佛一切从未发生。

  但林曦知道,一切已然不同。他怀中那本无字册,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,为他指明了方向。他不再是被动观察的记录员,而是成为了一个拥有秘密、手握钥匙的探索者。拯救小谢(光点)的道路,或许就藏在这万象楼的规矩缝隙之中,在于“灯焰温养,静水涵育”的耐心与智慧。

  他快步返回自己的隔间,看向壁龛中那沉寂的光点,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。江湖虽大,奇遇难寻,但既然机缘已至,接下来,便是如何运用这机缘,在这森严的万象楼中,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