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用场论诠释“御风术”-《灵飞经:中微子纪元》

  “砺锋谷”千变万化环境模拟区,此刻被设置为一片广袤而无序的暴风地带。飓风嘶吼,卷起漫天黄沙与碎石,能见度不足十米,狂暴的气流如同无数双无形巨手,试图将闯入其间的一切撕碎、抛飞。

  然而,在这片毁灭性的风带中央,却有一道身影,正以一种违背常理的姿态稳定悬浮。正是林晚。

  她并未依靠自身强大的剑气强行破开风压,也没有使用任何明显的灵能护盾。她双目微闭,心神沉入腕部那副最新配发的、代号“风语者”的灵能辅助腕甲之中。腕甲表面,无数细密的、经过《科学修仙原理》初稿中优化算法处理后的“御风”系列基础符文正以极高的频率明灭闪烁,与周遭狂暴的气流进行着无声而密集的“交流”。

  她的身形并非静止,而是在随着风力的变化做着极其细微、却精准到毫米级别的调整,仿佛她并非在对抗风暴,而是化作了风暴本身的一部分,随着它的脉搏在起伏律动。

  观察平台上,陈醒、苏青竹以及数名能量场论与流体力学专家正通过高精度传感器,实时观测着林晚周身那极其复杂的能量与气流场变化。

  “目标区域风速:七级,阵风九级,风向变化率每秒三点五次。”一名研究员报出数据。

  “林晚学员周身灵能波动频率,与核心气流涡旋频率匹配度:百分之九十四点三。能量消耗:平均每秒零点三个标准灵能单位,峰值零点五。”

  “其身形调整滞后于风向变化的时间差,小于零点零一秒。”

  数据冰冷而精确地描绘出一幅与传统“御风术”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
  “传统‘御风术’或‘腾云驾雾’之法,”李慕白(云师)站在陈醒身侧,指着光屏上被分解显示的、林晚周身那无形的能量场结构,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兴奋,“本质是利用自身灵能,粗暴地在身体下方或周围制造一个反向作用力场,或者形成一个低密度气垫,以对抗重力与风压。这种方式,灵能消耗大,应对复杂气流变化能力差,且极易因能量扰动反而加剧环境混乱。”

  他切换画面,显示出传统御风术的能量模型,那是一个相对简单、却能量澎湃的斥力场,如同一个不断与周围环境“角力”的盾牌。

  “而现在,”李慕白的语气高昂起来,画面切换到林晚此刻的状态模型,“基于《原理》中的能量场论和流体力学模型,我们对其施加的,并非简单的斥力场,而是一个动态的、自适应的 ‘流场嵌入引导场’!”

  光屏上,林晚的身体被一个极其复杂的、由无数细微能量丝线构成的立体网络所包裹。这个网络并非硬性屏障,而是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结合体。

  “看这里,”李慕白放大林晚左肩侧后方的一个区域,那里正有一股紊乱的侧向旋风袭来,“‘风语者’腕甲瞬间探测到该气流的压力梯度、涡度与能量频谱,并通过优化后的‘御风’符文组,在其抵达前千分之三秒,于特定位置激发了一个极其微弱的、特定形态的灵能扰动。”

  画面中,那个微弱的灵能扰动,如同投入湍急河流中的一颗小石子,并未激起大的浪花,却精准地改变了那股侧向旋风内部细微的压力分布。

  “就是这个扰动,”李慕白的声音带着一丝赞叹,“它没有试图去对抗那股旋风,而是利用了其本身的不稳定性,极其巧妙地 ‘引导’ 了其能量的释放方向。使得这股原本会冲击林晚平衡的紊乱气流,其大部分能量被引导着,从她身侧自然滑过,甚至其中一部分有序化的能量,还被场域捕获,反过来用于维持她自身的悬浮稳定性!”

  他一边说,一边展示着实时数据流:“整个过程中,林晚学员自身的灵能主要作用于维持这个‘引导场’的精准调控,而非直接用于对抗风压。其消耗的能量,绝大部分用于信息处理与微调控,只有极小部分用于实际的力量干涉。这是一种……四两拨千斤的极致体现!”

  观察平台上,几位专精传统遁术的教官看得目瞪口呆。他们赖以成名的御风、腾云手段,在这套基于场论的全新诠释面前,显得如此笨拙、低效,如同石器时代的木棒遇到了现代狙击步枪!

  “这……这简直是把风当成了可以‘编程’的流体!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官喃喃道,他的世界观正在被剧烈冲刷。

  陈醒静静地看着光屏上那道在风暴中如同闲庭信步的身影,以及旁边那代表着高效与精准的数据流,缓缓开口:

  “场论告诉我们,万物皆在场中。风,并非无序的暴力,而是遵循着纳维-斯托克斯方程等物理规律的、具有特定结构和能量分布的物质流动形态。”

  “传统御风术,试图以个体的‘意志’和‘力量’去命令、去征服风,视其为需要克服的‘障碍’。”

  “而科学修仙的御风术,是去 ‘理解’ 风,‘解析’ 风的结构与动态,然后以最小的代价,在最关键的点上进行干预,‘引导’ 其按照我们的需求运动。我们并非在与风对抗,而是在与风共舞。”

  他的话语,如同最后的锤音,将这种全新的理念,重重地敲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中。

  这不是力量的提升,这是认知维度的跃迁!

  就在这时,模拟场中的林晚,似乎已经完全熟悉了这种全新的“御风”模式。她猛地睁开双眼,眸中精光一闪!

  不再是之前那种被动的适应与微调,她主动了!

  腕甲上的符文光芒骤变!周身的“流场嵌入引导场”结构瞬间重组!

  只见她身形不再随波逐流,而是如同离弦之箭,骤然加速!不再是直线冲刺,而是在狂暴紊乱的气流中,划出一道道优美而诡异的折线轨迹!她仿佛能预知每一股气流的走向,总能间不容发地切入风力最强的“喷射流”核心,借助其本身的力量进行加速,又在气流转换的间隙,以最小的灵能消耗进行变向!

  她不再是在“御风”,更像是在 “驾驭”风!将这片毁灭性的暴风地带,当成了她专属的高速通道!

  速度越来越快,轨迹越来越刁钻!甚至偶尔,她会故意在某些特定的气流节点上,施加一个极其短暂的强扰动,引发小范围的气流殉爆,产生的冲击波不仅没有阻碍她,反而如同助推器般,给她带来了二次加速!

  观察平台上一片寂静。

  所有人都被这超越了传统遁术理解范畴的、将环境化为己用的极致技巧所震撼。

  “最终速度达到传统御风术理论极限的三点七倍!能量消耗仅为同速度下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!”监测员报出的数据,如同最终判决。

  演示结束。

  风带缓缓平息,林晚轻飘飘地落在观察平台前,脸色微微泛红,气息却依旧平稳。她看着手腕上那副看似普通、却蕴含着颠覆性力量的“风语者”腕甲,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。

  她终于切身体会到,昨夜陈醒所说的“理性眼光”和“方法论”究竟意味着什么。这不仅仅是力量的提升,更是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——一个万物皆可解析、皆可利用的世界!

  陈醒走到平台边缘,看着下方的林晚,以及那群尚且沉浸在震撼中的传统修行者,平静地宣布:

  “《科学修仙原理》应用篇之一——《场论下的能量环境交互与运动优化》,即日起,列入高阶学员选修课程。”

  “旧时代的‘御风术’,今日起,可以归档了。”

  用场论诠释并重构“御风术”,仅仅是一个开始。

  它宣告着,龙吟阁不仅掌握了力量,更开始掌握力量背后的“道理”,并准备用这些道理,重新书写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。

  无形的知识风暴,比金陵城外的龙威,更具颠覆性,也更为深远。